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2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包括管路一:设置于中门架上端的第一胶轮、设置于内门架下端的第一固定四通接头、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侧边的第二胶轮,第一胶管一端连接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第一胶轮连接第一固定四通接头,第二胶管一端连接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第二胶轮连接第一固定四通接头;管路二:设置于中门架上横右侧的第一双胶轮、设置于内门架下端右侧的第二固定四通接头、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上方的四联胶轮,第三胶管一端连接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第一双胶轮连接第二固定四通接头,第四胶管一端连接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四联胶轮右侧连接第二固定四通接头;与管路二对称的管路三。
【专利说明】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属于叉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配备属具的管路系统中,五片阀属具的应用日趋增多,而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系统中多采用卷管器对管路进行安装和布置,使用卷管器安装布置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存在的缺点在于:会增加门架整体外部尺寸,而且管路系统的安装布置成本较高。而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技术方案安装布置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也存在门架可视范围较小,稳定性差等不足。因此,迫切地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安装布置方式,既能够保证叉车属具管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视范围,又能够降低管路系统的安装布置成本。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 202704965 U公开了一种供油管路外置的叉车门架,其主要应用于结构较为简单的二级门架,且其管路系统仅包含两组管路,不能满足五片阀属具的应用要求,因此该技术对于配备五片阀属具的三级全自由门架显然难以适用。中国专利文献CN 102774788 A公开了一种三级全自由叉车门架油管的布置结构,同样其管路系统仅包含两组管路,不能满足五片阀属具的应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以使整个叉车属具管路系统的可视范围增加,减少管路系统制造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叉车多路阀、叉车属具和用于并行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叉车属具的管路一、管路二和管路三;
[0007]所述管路一包括:第一胶管、第二胶管、设置于中门架上端的第一胶轮、设置于内门架下端的第一固定四通接头、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侧边的第二胶轮,所述第一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胶轮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二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胶轮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
[0008]所述管路二包括:第三胶管、第四胶管、设置于中门架上横右侧的第一双胶轮、设置于内门架下端右侧的第二固定四通接头、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上方的四联胶轮,所述第三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双胶轮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四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四联胶轮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
[0009]所述管路三包括:第五胶管、第六胶管、设置于中门架上横左侧的第二双胶轮、设置于内门架下端左侧的第三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五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双胶轮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六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四联胶轮左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管路一还包括设置于外门架的第一固定管夹,和设置于内门架的第二固定管夹,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一胶轮之间的所述第一胶管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和所述第二胶轮之间的所述第二胶管由所述第二固定管夹固定。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管路二还包括设置于内门架中部的第三固定管夹,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一双胶轮之间的所述第三胶管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和所述四联胶轮之间的所述第四胶管由所述第三固定管夹固定;
[0012]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二双胶轮之间的所述第五胶管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固定,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和所述四联胶轮之间的所述第六胶管由所述第三固定管夹固定。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双胶轮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设置于中门架上横的右侧,所述第二双胶轮通过第二固定架固定设置于中门架上横的左侧,所述四联胶轮通过第三固定架固定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的上方。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胶管通过设置于货叉架处的固定直角接头连接所述叉车属具,所述第四胶管和所述第六胶管通过设置于货叉架处的固定八通接头连接所述叉车属具。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在不增加卷管器情况下达到合理安装五片阀管路目的,空间布局合理,管路系统制造成本较低,且可视范围较大;且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布置结构巧妙,适用于三级全自由门架,能够配合三级全自由门架的升降作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的右视图;
[0019]图中:1为第一胶管、2为第一固定管夹、3为第一胶轮、4为第一固定四通接头、5为第二固定管夹、6为第二胶轮、7为第二胶管、8为固定直角接头、9为第三胶管、10为第一双胶轮、11为第一固定架、12为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3为第三固定管夹、14为固定八通接头、15为第三固定架、16为四联胶轮、17为第四胶管;
[0020]为了避免影响视图的清晰性,图中第五胶管、第六胶管、第二双胶轮、第三固定四通接头和第二固定架未予标示,它们的位置分别对称于第三胶管、第四胶管、第一双胶轮、第二固定四通接头和第一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22]三级全自由门架本身结构较二级门架要复杂得多,现有技术中的三级全自由门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均为:
[0023]外门架固设于叉车前端,中门架设置于外门架内且可以上下滑动,内门架设置于中门架内且可以上下滑动,外门架和中门架之间设置有后起升缸,后起升缸下端固设于外门架,后起升缸上端连接中门架,通过后起升缸抬升中门架,同时后起升缸上端还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上设置有第一链条,第一链条中部设置于第一链轮上,两端下垂且一端连接外门架而另一端连接内门架,当后起升缸抬升时,第一链条连接外门架的一端位置固定不变,由于第一链轮相对于外门架的位置升高了,第一链条连接内门架的一端位置抬升即带动内门架抬升;
[0024]货叉架设置于内门架内且可以上下滑动,货叉架和内门架之间设置有前起升缸,前起升缸下端固设于内门架,前起升缸上端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上设置有第二链条,第二链条中部设置于第二链轮上,两端下垂且一端连接内门架而另一端连接货叉架,当前起升缸抬升时,第二链条连接内门架的一端位置固定不变,由于第二链轮相对于内门架的位置升高了,第二链条连接货叉架的一端位置抬升即带动货叉架抬升。
[002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三级全自由门架结构较为单一,且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而在此只需简单描述一下,以便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具体应用于何种结构的三级全自由门架。由于三级全自由门架结构较复杂,其伸缩幅度较二级门架有显著地提高,因而在设计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三级全自由门架的结构特点,确保管路的设计长度能够满足三级全自由门架伸缩幅度的要求,且管路的安装方式不能影响中门架、内门架以及货叉架的活动自由性。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叉车多路阀、叉车属具和用于并行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叉车属具的管路一、管路二和管路—*.---,
[0027]所述管路一包括:第一胶管1、第二胶管7、设置于中门架上端的第一胶轮3、设置于内门架下端的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侧边的第二胶轮6,所述第一胶管I 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胶轮3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所述第二胶管7 —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胶轮6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 ;所述管路一还包括设置于外门架的第一固定管夹2,和设置于内门架的第二固定管夹5,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一胶轮3之间的所述第一胶管I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2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和所述第二胶轮6之间的所述第二胶管7由所述第二固定管夹5固定。
[0028]所述管路二包括:第三胶管9、第四胶管17、设置于中门架上横右侧的第一双胶轮10、设置于内门架下端右侧的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上方的四联胶轮16,所述第三胶管9 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双胶轮1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所述第四胶管17 —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四联胶轮16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 ;所述管路二还包括设置于内门架中部的第三固定管夹13,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一双胶轮10之间的所述第三胶管9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2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和所述四联胶轮16之间的所述第四胶管17由所述第三固定管夹13固定。
[0029]所述管路三包括:第五胶管、第六胶管、设置于中门架上横左侧的第二双胶轮、设置于内门架下端左侧的第三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五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双胶轮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六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四联胶轮左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二双胶轮之间的所述第五胶管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2固定,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和所述四联胶轮之间的所述第六胶管由所述第三固定管夹13固定。
[0030]具体地,所述第一双胶轮10通过第一固定架11固定设置于中门架上横的右侧,所述第二双胶轮通过第二固定架固定设置于中门架上横的左侧,所述四联胶轮16通过第三固定架15固定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的上方。所述第二胶管7通过设置于货叉架处的固定直角接头8连接所述叉车属具,所述第四胶管17和所述第六胶管通过设置于货叉架处的固定八通接头14连接所述叉车属具。
[0031]本实施例的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工作原理是:
[0032]当前起升缸运动时:所述四联胶轮16和所述第二胶轮6固定在前起升缸上端,跟前起升缸一起升降。分别绕行所述四联胶轮16和所述第二胶轮6的所述第四胶管17和所述第二胶管7前端分别连接固定在货叉架处的固定八通接头14和固定直角接头8。所述第四胶管17和所述第二胶管7后端分别连接固定在内门架下横梁处的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和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相对于内门架静止不动。当前起升缸起升时,所述四联胶轮16和所述第二胶轮6后侧的所述第四胶管17和所述第二胶管7相对长度随全自由缸起升增长,前侧的所述第四胶管17和所述第二胶管7也相应缩短。下降时,则反之。
[0033]当后起升缸运动时,所述第一双胶轮10和所述第一胶轮3固定在中门架顶部,跟后起升缸一起升降。分别绕行所述第一双胶轮10和所述第一胶轮3的所述第三胶管9和所述第一胶管I前端分别连接固定在内门架下横梁处的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和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所述第三胶管9和所述第一胶管I后端固定在外门架中横梁处,相对静止不动。当后起升缸升降时,所述第一双胶轮10和所述第一胶轮3后侧的所述第三胶管9和所述第一胶管I相对长度随后起升缸起升增长,前侧的所述第三胶管9和所述第一胶管I相应缩短。下降时,则反之。
[0034]起升顺序:当起升时,前起升缸先起升,起升结束后;后起升缸再起升。当下降时,后起升油缸先下降,下降结束后;前起升缸再下降。这样叉车液压油就可以在门架任何一个起升高度给属具供油。
[003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叉车多路阀、叉车属具和用于并行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叉车属具的管路一、管路二和管路三; 所述管路一包括:第一胶管(I)、第二胶管(7)、设置于中门架上端的第一胶轮(3)、设置于内门架下端的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侧边的第二胶轮(6),所述第一胶管(I) 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胶轮(3)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所述第二胶管(7) —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胶轮(6)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 所述管路二包括:第三胶管(9)、第四胶管(17)、设置于中门架上横右侧的第一双胶轮(10)、设置于内门架下端右侧的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上方的四联胶轮(16),所述第三胶管(9) 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双胶轮(1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所述第四胶管(17) 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四联胶轮(16)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 所述管路三包括:第五胶管、第六胶管、设置于中门架上横左侧的第二双胶轮、设置于内门架下端左侧的第三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五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多路阀,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双胶轮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所述第六胶管一端连接所述叉车属具,另一端绕过所述四联胶轮左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管路一还包括设置于外门架的第一固定管夹(2),和设置于内门架的第二固定管夹(5),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一胶轮(3)之间的所述第一胶管(I)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2)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四通接头(4)和所述第二胶轮(6)之间的所述第二胶管(7)由所述第二固定管夹(5)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管路二还包括设置于内门架中部的第三固定管夹(13),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一双胶轮(10)之间的所述第三胶管(9)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2)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四通接头(12)和所述四联胶轮(16)之间的所述第四胶管(17)由所述第三固定管夹(13)固定; 所述叉车多路阀和所述第二双胶轮之间的所述第五胶管由所述第一固定管夹(2)固定,所述第三固定四通接头和所述四联胶轮之间的所述第六胶管由所述第三固定管夹(13)固定。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双胶轮(10)通过第一固定架(11)固定设置于中门架上横的右侧,所述第二双胶轮通过第二固定架固定设置于中门架上横的左侧,所述四联胶轮(16)通过第三固定架(15)固定设置于前起升缸上端的上方。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五片阀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胶管(7)通过设置于货叉架处的固定直角接头(8)连接所述叉车属具,所述第四胶管(17)和所述第六胶管通过设置于货叉架处的固定八通接头(14)连接所述叉车属具。
【文档编号】B66F9-12GK204298024SQ201420682194
【发明者】钟传浩, 范贝贝, 张伟龙, 许诗新, 牛举 [申请人]安徽合叉叉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