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6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该张口器包括本体和底座,所述的本体下部设有下轴承,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轴承组;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下滚筒,底座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侧滚筒;本体位于底座上方,且本体的下轴承和底座的下滚筒相对,底座的侧滚筒和底座的轴承组相适配。该可调节式张口器,能够方便的、自动的撑开贴合产品,例如薄膜、编织袋等。
【专利说明】
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口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用于撑开贴合在一起的产品,例如薄膜等。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贴合在一起的产品,例如薄膜、编织袋等,需要撑开时,通常是人力手工撑开。例如需要对型材进行包装时,在型材外侧套装薄膜,首先手工撑开薄膜,然后将薄膜套装在型材上。这种手工撑开薄膜的方式,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能够方便的、自动的撑开贴合产品,例如薄膜、编织袋等。
[000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可调节式张口器,该张口器包括本体和底座,所述的本体下部设有下轴承,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轴承组;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下滚筒,底座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侧滚筒;本体位于底座上方,且本体的下轴承和底座的下滚筒相对,底座的侧滚筒和底座的轴承组相适配。
[0006]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本体包括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每个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组件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中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的下轴承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的轴承组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
[0007]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第一杆位于第二杆上方,且第一杆和第二杆平行布设,第三杆位于第四杆上方,第一杆和第三杆固定连接,第二杆和第四杆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三杆和第四杆倾斜布设,第三杆远离第一杆的一端位置低于第三杆与第一杆连接的一端;第四杆远离第二杆的一端位置高于第四杆和第二杆连接的一端。
[0009]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杆和第三杆为一整体件,第二杆和第四杆为一整体件。
[0010]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每个轴承组包括四个轴承,所述四个轴承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连接件上,每根第二连接件上连接两个轴承,其中,一第二连接件上的轴承和另一第二连接件上的轴承一一对应布设。
[0011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调节柱和两根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单元上,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柱固定连接。
[0012]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调节柱和两根第二连接杆,其中,一根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上部,该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二调节柱中;另一根第二连接杆的顶端连接在第二调节柱中,该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下部。
[0013]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调节柱和第二调节柱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调节柱呈柱体,且沿轴线开有通槽,柱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螺纹孔与通槽相同,螺纹孔与螺钉相适配。
[0014]作为优选例,所述的下滚筒位于侧滚筒的两侧。
[0015]作为优选例,所述的下滚筒为两个,下滚筒位于底座的两端,下轴承和下滚筒一一对应设置,且下轴承位于下滚筒的正上方。
[0016]作为优选例,所述的侧滚筒和轴承组一一对应设置。
[0017]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调节孔,侧滚筒的底部连接在调节孔中。
[0018]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还包括挡料板,挡料板固定连接在本体靠近第一杆和第三杆的一端。
[0019]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挡料板上设有通孔。
[002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的张口器能够自动的撑开贴合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张口器包括本体和底座,本体下部设有下轴承,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轴承组;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下滚筒,底座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侧滚筒;本体的下轴承和底座的下滚筒相对,底座的侧滚筒和轴承组相适配。通过在本体上设置下轴承和轴承组,以及在底座上设置下滚筒和侧滚筒,实现对贴合产品的自动撑开。以薄膜为例,将薄膜的自由端套装在本体上。拉动薄膜,使得处于贴合状态的薄膜被本体撑开。在拉动薄膜的过程中,下轴承、下滚筒、侧滚筒和轴承组随之滚动,而本体和底座的位置不变。采用本实施例张口器自动张口薄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张口器稳定性强,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的制造方法附图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的俯视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柱的剖视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0029]图中有:本体1、底座2、下轴承3、轴承组4、轴承401、下滚筒5、侧滚筒6、支撑单元7、第一连接件8、第一连接杆801、第一调节柱802、第二连接件9、第二连接杆901、第二调节柱902、第一杆101、第二杆102、第三杆103、第四杆104、螺钉11、挡料板12、膜辊13、薄膜1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包括本体I和底座
2。本体I下部设有下轴承3,本体I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轴承组4。底座2上设有至少两个下滚筒5,底座2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侧滚筒6。本体I位于底座2上方,且本体I的下轴承3和底座2的下滚筒5相对,底座2的侧滚筒6和轴承组4相适配。
[0032]上述实施例的张口器,通过在本体I上设置下轴承3和轴承组4,以及在底座2上设置下滚筒5和侧滚筒6,实现对贴合产品的自动撑开。以薄膜为例,如图8所示,将薄膜14的一端缠绕在膜辊13上,薄膜14的自由端套装在本体I上。套装时,薄膜14撑开,并穿过下轴承3和下滚筒5之间的空隙,以及侧滚筒6和轴承组4之间空隙。拉动薄膜14,使得处于贴合状态的薄膜14被本体I撑开。在拉动薄膜14的过程中,下轴承3、下滚筒5、侧滚筒6和轴承组4随之滚动,而本体I和底座2的位置不变。随着薄膜14 一端的移动,处于贴合状态的薄膜14逐渐通过本体I而被撑开。除了薄膜14之外,张口器还可以用于撑开其他处于贴合状态的产品,例如编织袋。本文实施例都以薄膜为例进行说明。这样,通过设置本体I和与之配合的底座2,实现了贴合产品的自动撑开,避免人工撑开贴合产品的低效率。另外设置侧滚筒6,且侧滚筒6固定连接在底座2上,同时,侧滚筒6和轴承组4一一对应,侧滚筒6和轴承组4相适配,轴承组4固定连接在本体I上。侧滚筒6对本体I具有限位作用,使得本体I位于侧滚筒6之间,不能向前、后、左、右移动。这样在薄膜14移动过程中,本体I位置固定。
[0033]本体I可以有多种不同结构。为使得结构简单紧凑,本优选例选择以下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本体I包括两个支撑单元7,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8固定连接。每个支撑单元7包括支撑杆组件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中的第二连接件9。下轴承3连接在第一连接件8上。轴承组4连接在第二连接件9上。本优选例中,本体I由杆件和轴承组成。支撑单元7用于撑开贴合产品,例如薄膜。通过支撑单元7撑开后的薄膜,具有所需要的形状,例如,圆形、矩形等等。通过合理设置支撑单元7的外形轮廓,可以得到薄膜撑开后所需的形状。例如,两个支撑单元7平行布设,且两个支撑单元7组成的整体的一端为矩形,那么本体I撑开后的薄膜呈矩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除了本实施例将本体I由杆件和轴承组成以外,本体I还可以由板、杆件和轴承组成,以及其他容易知晓的结构变形形式。无论这些结构形式如何变化,都是通过在本体I上设置下轴承3和轴承组4,以及在底座2上设置下滚筒5和侧滚筒6,实现对贴合产品的自动撑开。
[0034]作为优选例,如图4所示,所述的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杆101、第二杆102、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第一杆101位于第二杆102上方,且第一杆101和第二杆102平行布设,第三杆103位于第四杆104上方,第一杆101和第三杆103固定连接,第二杆102和第四杆104固定连接。本优选例中,支撑杆组件由四根杆组成,薄膜套装在支承杆组件上。支撑杆组件撑开了薄膜。当然,为了制作和安装的便利,所述的第一杆101和第三杆103为一整体件,第二杆102和第四杆104为一整体件。这样有利于安装。
[0035]对于侧滚筒6,可以在底座2设有调节孔,例如腰形调节孔,将侧滚筒6安装在腰形调节孔中。通过调节侧滚筒6在腰形调节孔中的位置,使之和轴承组4的位置调节相适配。这样,通过调整侧滚筒6和轴承组4的位置,可以改变本体I的宽度。
[0036]为便于在本体I上套装薄膜,作为优选例,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倾斜布设,第三杆103远离第一杆101的一端位置低于第三杆103与第一杆101连接的一端;第四杆104远离第二杆102的一端位置高于第四杆104和第二杆102连接的一端。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倾斜布设,是为了使得薄膜能够逐渐产生形变,最终套装在本体I上。如果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水平平行布设,那么处于贴合的薄膜直接套装在本体I上,容易对薄膜造成损坏。这样,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整体相当于过渡段,实现薄膜从贴合状态到被完全撑开。
[0037]上述实施例中,轴承组4的设置是为了和侧滚筒6相配合,对薄膜的两侧进行限位,固定本体I。轴承组4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方式,本优选例选择以下方式:每个轴承组4包括四个轴承401,所述四个轴承401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连接件9上,每根第二连接件9上连接两个轴承401,一第二连接件9上的轴承401和另一第二连接件9上的轴承401——对应布设。四个轴承401上下两两布设,使得薄膜通过轴承组4和侧滚筒6之间的空隙时,更加稳定可靠。同时,轴承组4和侧滚筒6相配合,本体I无法向两侧移动,以定位本体I。
[0038]第一连接件8用于连接两个支撑单元7。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的距离根据薄膜被撑开的形状而定。也就是说,当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时,有利于张口器在不同规格尺寸的薄膜上应用。因此,本优选例采用如下方案,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包括第一调节柱802和两根第一连接杆801,第一连接杆8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单元7上,第一连接杆801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柱8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柱802,可以改变第一连接件8的长度,进而改变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相当于改变了本体I的宽度。
[0039]同样,支撑杆组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9连接。通过改变第二连接件9的长度,可以改变支撑杆组件之间的距离。本优选例采用如下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二连接件9包括第二调节柱902和两根第二连接杆901,其中,一根第二连接杆90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上部,该第二连接杆90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调节柱902中;另一根第二连接杆901的顶端连接在第二调节柱902中,该第二连接杆901的底端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下部。通过第二调节柱902,可以改变第二连接件9的长度,进而改变支撑杆组件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相当于改变了本体I的高度。
[0040]上述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调节柱802和第二调节柱902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调节柱802呈柱体,且沿轴线开有通槽8021,柱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8022,螺纹孔8022与通槽8021相同,螺纹孔8022与螺钉11相适配。安装时,第一连接杆801的一端伸入通槽8021中。在螺纹孔8022中拧紧螺钉11,使得螺钉11的端部抵在第一连接杆801上,以固定第一连接杆801。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杆801伸入通槽8021中的长度,进而改变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距离,也就改变了本体的宽度。同样,通过调节第二连接杆901伸入第二调节柱902中的通槽的长度,改变支撑杆组件之间距离,也就改变了本体的高度。
[0041]为使得在拉动薄膜过程中,本体I的位置保持稳定性,所述的下滚筒5位于侧滚筒6之间。薄膜穿过下轴承3和下滚筒5之间的空隙,以及侧滚筒6和轴承组4之间空隙,被本体I撑开。将侧滚筒6设置在下滚筒5之间,可以使得本体I不易向两侧移动。作为优选例,所述的下滚筒5为两个,下滚筒5位于底座2的两端,下轴承3和下滚筒5—一对应设置,且下轴承3位于下滚筒5的正上方。通过将下轴承3设置在下滚筒5的正上方,并且侧滚筒6和轴承组4相适配,使得本体I的下方及两侧被定位,可以稳固在底座2上。在拉动薄膜过程中,本体I不会上下晃动或位移。
[0042]为避免外界物体进入薄膜中,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张口器还包括挡料板12,挡料板12固定连接在本体I靠近第一杆1I和第三杆103的一端。也就是说,挡料板12位于本体I的一端。该端为薄膜14从本体I的移出端。挡料板12可以阻挡外界杂物进入被撑开的薄膜14中。
[0043]当贴合产品的透气性不佳时,例如薄膜,为避免在拉动薄膜过程中,由于被撑开的薄膜内部压力小,使得外界气压压扁撑开的薄膜,增大拉动阻力,所述的挡料板12上设有通孔。这样通过设置通孔,使得外界和位于本体I上且被本体I撑开的薄膜内腔相通,使得薄膜被本体I撑开后,不会被外界气压压扁。这样就防止在自动张口过程中,薄膜内部产生真空,从而减小或消除由于真空而产生的阻力。
[0044]上述优选例之间在不产生结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实施例或其他优选例任意组合。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文件的描述可以知晓的。
[0045]上述实施例的张口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材料的薄膜11,如PE、PP、PVC等,同样也适用于尺寸大小不同的薄膜张口,适用范围非常广。对于张口后的薄膜,便于后续包装,可更安全可靠地对型材或管材进行高效的包装。
[004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该张口器包括本体(I)和底座(2),所述的本体(I)下部设有下轴承(3),本体(I)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轴承组(4);所述的底座(2)上设有至少两个下滚筒(5),底座(2)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侧滚筒(6);本体(I)位于底座(2)上方,且本体(I)的下轴承(3)和底座(2)的下滚筒(5)相对,底座(2)的侧滚筒(6)和底座(2)的轴承组(4)相适配。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I)包括两个支撑单元(7),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8)固定连接;每个支撑单元(7)包括支撑杆组件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中的第二连接件(9),所述的下轴承(3)连接在第一连接件(8)上;所述的轴承组(4)连接在第二连接件(9)上。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杆(101)、第二杆(102)、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第一杆(101)位于第二杆(102)上方,且第一杆(101)和第二杆(102)平行布设,第三杆(103)位于第四杆(104)上方,第一杆(101)和第三杆(103)固定连接,第二杆(102)和第四杆(104)固定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倾斜布设,第三杆(103)远离第一杆(101)的一端位置低于第三杆(103)与第一杆(101)连接的一端;第四杆(104)远离第二杆(102)的一端位置高于第四杆(104)和第二杆(102)连接的一端。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杆(101)和第三杆(103)为一整体件,第二杆(102)和第四杆(104)为一整体件。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轴承组(4)包括四个轴承(401),所述四个轴承(401)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连接件(9)上,每根第二连接件(9)上连接两个轴承(401),其中,一第二连接件(9)上的轴承(401)和另一第二连接件(9)上的轴承(401)——对应布设。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包括第一调节柱(802)和两根第一连接杆(801),第一连接杆(8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单元(7)上,第一连接杆(801)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柱(802)固定连接。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9)包括第二调节柱(902)和两根第二连接杆(901),其中,一根第二连接杆(90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上部,该第二连接杆(901)的底端连接在第二调节柱(902)中;另一根第二连接杆(901)的顶端连接在第二调节柱(902)中,该第二连接杆(90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下部。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节柱(802)和第二调节柱(902)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调节柱(802)呈柱体,且沿轴线开有通槽(8021),柱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8022),螺纹孔(8022)与通槽(8021)相同,螺纹孔(8022)与螺钉(II)相适配。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滚筒(5)位于侧滚筒(6)的两侧。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滚筒(5)为两个,下滚筒(5)位于底座(2)的两端,下轴承(3)和下滚筒(5)—一对应设置,且下轴承(3)位于下滚筒(5)的正上方。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滚筒(6)和轴承组(4)——对应设置。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上设有调节孔,侧滚筒(6)的底部连接在调节孔中。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料板(12),挡料板(12)固定连接在本体(I)的一端。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调节式张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料板(12)上设有通孔。
【文档编号】B65B43/26GK205707581SQ20162019442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何豪佳
【申请人】安徽耐科挤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