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管状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021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成树脂制管状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的发明。
背景技术
这种容器,由管状主体与帽盖主体构成,管状主体具有在薄壁圆筒部上端经肩部竖立着的直径较小的颈部,帽盖主体用带挤出孔的顶壁封闭拧合在上述颈部外面的嵌合筒的上面、并在该顶壁的周缘部设有可通过薄壁的合页翻动的盖板,具有这种结构的管状容器被广泛使用。
但是,在该容器中,为了将帽盖主体可靠地连接在颈部的外面,就必须在上述颈部的外面与嵌合筒的里面上下方向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相互嵌合的螺纹,因此颈部与嵌合简要有一定长度,造成材料白白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发明过可以缩短从包括上述颈部在内的肩部上端至帽盖主体的长度的管状容器。在这类容器中,带挤出孔的顶壁的周缘部与管状主体的颈部上端连续形成,同时盖板通过嵌合在该颈部外面的固定筒等与上述颈部连接,嵌合固定在上述颈部外面的周壁从带挤出孔的顶壁周缘下垂,盖板通过合页与该顶壁的一部分连接,构成帽盖主体。
但是,这类容器的上述带挤出孔的顶壁周缘部要与颈部成一体连续形成,或者要用难以分离的结构将上述顶壁与颈部连接,因此,管状容器中的收容物容易用剩。这就是说,在管状容器中的收容物变少时,残存在容器肩部内的收容物因该肩部的刚性较大,难以仅靠挤压取出。在颈部与顶壁一体化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象上述有顶嵌合筒拧合在颈部外面时,将该嵌合筒取下从而取出收容物的,另外,将顶壁下面垂下的短筒紧嵌在颈部外面的那种管状容器也难以做到这一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管状容器上装上在上述收容物变少时将上述顶壁除去的装置。
与此相关的已有技术有例如在实用新型公开第121262/1992号日本专利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即以顶壁来封闭容器颈部外面的嵌合用周壁的上面,并在由该顶壁中心部凹陷成有底圆筒形而形成的凹陷圆筒部的底板周缘形成断裂线,该断裂线里面的底板部分构成除去用板部,通过从该板部的后方周缘部竖立的支承片使拉断断裂线的环状把手向前突出。但是,这种已有技术,不过是与开始使用容器时拉动上述把手,将除去用板部除去,使容器开口的技术一样的技术而已,如上所述,它没有考虑到在为了将残存的一点收容物取出而除去底板的情况下,在容器上装上顶壁除去装置会不会给从容器开始使用到除去顶壁之间的通常操作,例如从挤出孔挤出液体的操作造成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方便取出残存的少量收容物用的、与颈部的上端面不可分离地连接着的顶壁的分离用断裂线等分离部,以及设有拉断该断裂部用的拉引片或带状部的管状容器。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在从容器开始使用到除去顶壁之间的通常使用状态下对容器的使用造成麻烦的、在容器上装着上述拉引片或带状部的管状容器。
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能让断裂线的拉断作业变得容易的多种断裂线结构,以及由不同材料间的接合线形成的断裂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其大直径的颈部从管状主体的圆筒部竖起,从该颈部竖立起来的纵向圆筒的上面被带挤出孔的顶壁封闭,上述挤出孔被从可相对于上述颈部翻动的盖板里面垂下的拴封闭,其特征是上述纵向圆筒的下部,通过固定在上述颈部上或于其连续形成,与颈部不可分离地连接着,在该连接部位形成有将纵向圆筒上部切除用的分离部,拉断分离部用的、具可挠性的带状部从与该分离部上方的纵向圆筒部分的一部分连续形成的共有壁部开始突出出来,将除该共有壁部外的上述纵向圆筒部分围位。
上述纵向圆筒通过内凸缘从上述颈部竖起,同时在上述内凸缘上形成作为上述分离部的断裂线,上述盖板通过薄壁合页从与上述颈部外面嵌合的安装筒的上部突出出来。
上述安装筒从上述纵向圆筒外面所设的外凸缘的外周部下面垂下,该安装筒与上述颈部的外面嵌合,在该安装筒内侧的外凸缘部分设置着一圈作为上述分离部的断裂线,上述盖板通过薄壁合页设置于上述外凸缘外周部的一部分上。
上述纵向圆筒外面所设的外凸缘搁置在上述颈部的上端面上,外凸缘的下面与颈部的上端面被可剥离地焊接,该剥离面形成上述的分离部,上述盖板通过薄壁合页从与上述颈部外面嵌合的安装筒的上部突出出来。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3是图1的容器在开盖、除去了顶壁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容器在闭盖状态下的纵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7是图6的容器的顶壁除去操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6的容器除去顶壁后状态的附图。
图9是表示图6的容器的变形例的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11是图10的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13是图12的容器的盖体的底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容器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4的容器的要部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图14的容器的帽盖主体嵌合装置的变形例的附图。
图18是图14的容器的另一种变形例。
图19是图14的容器的又一种变形例。
图20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21是图20的容器的另一种要部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23是图22的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图22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图22的容器的要部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27是表示图26的容器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6的容器的要部横截面图。
图29是图26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31是图30的容器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0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33是图30的容器的另一种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34是图30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立体图。
图35是本发明的第11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36是图35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37是图35的容器的另一种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38是图35的容器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5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本发明的第12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41是图40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42是图40的容器的另一种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43是图40的容器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44是图40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立体图。
图45是本发明的第13实施例的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46是图45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47是图45的容器的另一种顶壁除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48是图45的容器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49是图45的容器的顶壁除去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管状容器进行说明。
该容器由管状主体1与帽盖主体2一体连接而成。该管状主体与帽盖主体分别用合成树脂制成。
上述管状主体1具有上端开口、有弹性可挤压的圆筒部3。
上述帽盖主体2,在上述圆筒部3的上端部,用超声波焊接或模压成型等方法连续形成与该圆筒部直径大致相同的大直径的颈部4的下端,在封闭该颈部上面的顶壁5的中心部,形成开有挤出孔6的喷嘴筒7,在上述顶壁外周的一部分(图中的后部)上通过三点合页结构8设置有盖板9。从该盖板的周缘以及里面,分别垂下短的盖板周壁10以及可嵌插在上述喷嘴筒7内的拴11。
在上述顶壁5的外周部,与顶壁外缘相隔一定间隔设置着一圈薄壁的第1断裂线12。另外,横向L形的拉引片13从该断裂线内的顶壁部分突出出来,将该拉引片向上一拉,便可将上述断裂线拉裂。在附图所示的实例中,拉引片设置在在上述断裂线内紧靠断裂线的部位,这样可以将拉引片向上拉的力高效地传送至断裂线。
上述的拉引片13应设置在远离上述合页结构对面的顶壁部分(顶壁前面部分)的位置,最好如图所示,设置于上述合页结构附近的顶壁部分。还有,在本说明书中,根据表示各部件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需要,采用了“前”、“后”、“左”、“右”等词。
在上述结构中,一般情况下,在如图1所示的盖板9开启且该盖板位于上方一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只要将管状主体1倾斜,挤压圆筒部3,便可将收容物从喷嘴筒7挤到例如手心上。这时,由于上述拉引片处于上述合页附近、即比喷嘴筒7更靠后上方的位置,因此在将收容物从该喷嘴筒7向前下方、即手心上挤出时,上述拉引片13不会造成麻烦。
在收容物剩下很少时,只要拉引上述拉引片13,上述第1断裂线12就会从拉引片附近开始断裂,使第1断裂线内的顶壁部分被除去,从而开出一个大直径的收容物取出孔14。这样,便可将手指或刮刀等伸进去,按所需的量取出收容物。如取出之后管状主体内仍残存有收容物,可以将上述盖板9盖上,这样,管状主体内的收容物不会干燥,得以保存。
下面,对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进行说明,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再作说明。
图4与图5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在上述第1断裂线内,相隔一定的小间隔,设置了一圈薄壁的第2断裂线15,上述横向L形的拉引片13设置在第1、第2断裂线之间的顶壁部分形成的断裂带16上面的适当部位,同时在该拉引片附近的断裂带部分,贯穿着一条连接上述第1、第2断裂线的薄壁第3断裂线17。根据这种结构,在向上拉上述拉引片时,该向上的拉力产生的应力大部分集中在上述第3断裂线与拉引片13两侧的第1、第2断裂线上,因此,断裂很容易地以第3断裂线为起点,可以降低拉动拉引片时所需拉力的最大值(断裂开始时的拉力)。这样,在断裂开始后,至少外侧的第1断裂线12断裂,顶壁部分除了外周部残留下来外,其余部分被除去,上述顶壁5上开出一个大直径的收容物取出孔14。
在附图所示的实例中,上述拉引片13,如图4所示,其水平前端部是从垂直基部13a向与上述第3断裂线17相反的圆周方向突出的,将该水平前端部13b向上述圆周方向拉开,便可使该拉力高效地作用于上述第3断裂线。上述断裂带16的宽度,如图所示,最好与上述垂直基部相对应的宽度一样,这样,第3断裂线的宽度为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宽度,可将上述拉力集中在更短的范围内,可使上述断裂线的拉断作业更加容易。
图6至图9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图6至图8的实施例将从盖板9周缘垂下的盖板周壁10嵌合在上述颈部4的上端部形成的防止液体泄漏用的小外径部18上,其它结构基本上与第2实施例一样。图9表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变形例,该变形例不用上述的小外径部,而代之以在从盖板外周垂下的双重盖板周壁10、10之间液密地嵌插从顶壁5上面的外周竖立设置的立筒19。
图10至图11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将从圆筒部3上端竖立的颈部4的上端面封闭而形成的管状主体1是一体形成的,同时在上述颈部4上面的外周部分后部设置有凹陷下去的嵌合口21,从帽盖主体的盖板9的外周后部垂下的平坦的插入板22嵌在该凹部内。
在附图所示的实例中,上述颈部4的后部是平的,与左右方向的切线平行,在该平坦部分开设着上述嵌合口21,在比该嵌合口下端更靠前方的部位,设有与插入板22的、后面将要说明的嵌合突条嵌合的凹部23,故截面呈L形。在顶壁5的上面的外缘部,除上述顶壁后部外,形成有嵌合凹部24。
帽盖主体2的盖板周壁10最好从盖板9的周缘垂下,上述插入板22最好通过截面为S形的弹性板25从该盖板周壁的后部垂下,上述弹性板25左右两侧的盖板周壁部分最好用薄壁合页26与上述插入板22的上端左右两侧连接。从上述插入板的下端向前突出的嵌合突条22a嵌合在上述凹部23内。
在上述顶壁5上,与已说明过的第2实施例一样,设置有第1断裂线12,第2断裂线15以及第3断裂线17,在第1、第2断裂线之间的断裂带16上面,在上述第3断裂线附近设置着T形的拉引片13。
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由于容器与帽盖主体是不同的部件构成的,因此容器的顶壁可以选择使用适于断裂除去的较软的树脂,另一方面,对具有弹性板的帽盖主体,则可以选择使用适于做帽盖的比较刚性的树脂,可以分别选用合适的树脂。
只要制备好各种不同颜色与表面印刷的容器与帽盖主体,就可以充分满足因收容物品种繁多而产生的小批量、多品种容器的需要。
图12与图13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该实施例将上述第4实施例的插入板做成环状。也就是说,在颈部4的周围开设环状的嵌合口21,在该嵌合口内嵌合通过薄壁合页26与上述帽盖周壁10下端的一部分连接的环状插入板27,其它结构与第5实施例一样。该环状插入板27可以在上述嵌合状态下焊接在嵌合口的里面。图中所示的嵌合口21是后部呈与切线平行的平坦状的圆筒形,在其内周上部连续设置着阶梯部。图中所示的环状插入板27,其上部经延伸至阶梯部上的阶梯部直径缩小,比其嵌合在嵌合口内的下端部直径小。
图14至图19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容器与上述第1至第5实施例的容器不同,封闭上述颈部用的顶壁5与管状主体1不是一体的,而是装在帽盖主体2上的。也就是说,管状主体1是一体形成的,颈部4通过肩部20从圆筒部3立起,另外,帽盖主体2也是一体形成的,其紧嵌在颈部外面的第1周壁28从上述颈部4外面的顶壁部分下面垂下,辅助周壁29从顶壁外缘垂下,同时从盖板9的周缘垂下的第2周壁30通过薄壁合页26与该辅助周壁的后部连接。
在上述颈部外面,如图16所示,设有横L形的凹槽31,作为帽盖主体2的嵌合结构的一部分。
上述帽盖主体,如图14所示,在上述第1周壁28后部的里面下部,设有防止帽盖主体被拔出的嵌合突起32,将该突起从上述凹槽31上方压入后加以转动,嵌合在上述凹槽前端部内,便可嵌合,甚至紧嵌在颈部的外面。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紧贴着上述颈部4内侧的第1密封筒33与嵌在喷嘴筒7外面的第2密封筒37,分别从上述第1周壁28内侧的顶壁部分与盖板里面垂下。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面已经说明的第2实施例一样,在上述顶壁上设置有图14与图15所示的3条断裂线12、15、17。也就是说,在上述颈部4内侧的顶壁部分,围绕着已经说明过的喷嘴筒7,设置着相隔一定间隔的双重圆形的第1与第2断裂线12、15,在这两条断裂线之间的顶壁部分形成的断裂带16上,紧靠着设置于该断裂带上面的拉引片13,形成连接第1、第2断裂线的第3断裂线。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断裂带16是用与顶壁其它部分材料性质不同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上述第1、第2断裂线是由这些材料性质不同的合成树脂间的接合线形成的。第3断裂线可以由薄壁断裂线形成。上述第1断裂线12,在图中是设置在颈部内侧的,但是也可以如图18所示设置在颈部的外侧,另外,虽然图中未表示出来,还可以设置在颈部上方的位置。本实施例的帽盖主体2可以用例如镶嵌造型等方法将不同材料的断裂带与拉引部分一体形成。还有,上述两种材料性质不同的合成树脂可以是色彩不一样的材料性质不同的合成树脂。
图17是上述帽盖主体2的嵌合结构的变形例,是一种能分别越过颈部4外面的上端里面与第1周壁28里面下端所设的突条进行嵌合的结构。
图19表示的是上述颈部4结构的变形例,在颈部4的上部里面之间的小间隙中,内筒34从颈部4的下部里面竖起,在比该内筒上端面的内周缘靠外的顶壁部分设置着一圈上述第1断裂线。上述内筒34的外表面最好是尽可能平滑的形状。这样,在断裂带16被拉断时形成的切割面不会将手指等划破。
图20与图21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没有设置第6实施例的第2、第3断裂线,只设置了一圈第1断裂线12,而且含喷嘴筒7与拉引片13在内的该第1断裂线内侧的顶壁部分,是用与第1断裂线外侧的顶壁部分不同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上述第1断裂线12是由这些材料性质不同的合成树脂间的接合线形成的。上述断裂线可以如上所述设置于颈部内侧,也可以如图21所示,设置于颈部上方的位置,另外,虽然图中未表示出,还可以设置于颈部外方的位置。
图22至图25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6实施例一样,具有与管状主体1不是一体,而是装在帽盖主体上的封闭上述颈部用的顶壁5,嵌合在颈部4外面的第1周壁28从该顶壁5的下面垂下,同时从盖板9的周缘垂下的第2周壁30通过薄壁合页26与该向该第1周壁外面突出的顶壁部分的后部连接。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顶壁5比颈部里面更靠内侧的顶壁部分5b呈有顶短筒形突起,喷嘴筒7从封闭该短筒35上面的顶壁部分竖起。上述第1周壁28,通过该周壁里面下端所设的嵌合突起32嵌合在颈部外面下部所设的凹槽31内而嵌合或紧嵌在颈部的外面。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顶壁,并不限于平板形的顶壁,只要是能封闭颈部上面的薄壁结构,任何形状都行,包括本实施例的从第1周壁经内凸缘形成有顶筒壁的结构。在上述短筒35的筒壁下端与上端,分别横向设置着薄壁的第1断裂线12与第2断裂线15,在这两条断裂线之间的筒壁部分成为断裂带16,L形的拉引片13从该断裂带的外周面向外突出,在该拉引片的附近,纵向设置有连接第1、第2断裂线的薄壁的第3断裂线17,在向外拉动上述拉引片13时,如图24所示,以第3断裂线17为起点,第1、第2断裂线12、15裂开,短筒顶壁部分被除去。
在如上述第1~第7实施例那样,L形的拉引片从顶壁上面向上突出的情况下,在例如使用者擦拭喷嘴筒周围的污垢时,上述拉引片可能会造成麻烦,本实施例的拉引片,由于是从短筒35的侧面突出出来的,因此不会产生上述问题,可保证使用方便。上述L形的拉引片的前端部,与第1实施例的一样,向上述第3断裂线的相反方向突出。
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拉引片13从短筒35的前壁部分(即位于与上述薄壁合页相对一侧的短筒筒壁部分)向外突出,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可以在将本申请的管状容器的前面对着自己,握住容器的圆筒部,用手指按住盖板周壁10的前壁,将盖打开时,拉动使用者对面的短筒前壁部分所设的上述拉引片13,将断裂线拉开,由于这时不需要倒手,因此使用非常方便。另外,虽然图中未表示出,上述拉引片13,应与已经说明过的第1实施例一样,设置于上述短筒35的外周面中远离顶壁5前端部、靠近薄壁合页处,最好是设置于与该合页相对向的短筒35的后壁部分,这样,可以防止在将管状容器向前倾倒,从挤出孔挤出液体时,液体沾在上述拉引片13上。上述拉引片13也可以形成于短筒35的左右两壁部中的一个,这样开盖时不会给开盖操作造成麻烦。
上述第1、第2断裂线,如图23所示,由于考虑到帽盖外观等间题,是从短筒里面开设V形的切口而形成的。第3断裂线17,在图23中所示的实例中,是从上述短筒的外面开设切口形成的,但是,毫无疑问,也可以与第1、第2断裂线一样,如图25所示,从短筒35里面开设切口而形成。
在上述顶壁5的上端部,形成与上述第2周壁30的下面气密地嵌合的小外径部18,通过上述的嵌合,可以防止顶壁除去后收容物的干燥与固化。
图26至图29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该实施例将第8实施例的短筒部分结构适用于与管状主体圆筒部一体形成的顶壁。也就是说,管状主体1从圆筒部3经肩部20竖立起一个肩部4,同时封闭该肩部上面的顶壁5,除该顶壁的周缘部分5a外呈有顶短筒形突起,在该短筒35上,与第8实施例一样,设置着第1~第3断裂线以及拉引片13。在上述顶壁周缘部分的外缘部上面,通过一个阶梯形成小外径部18。在上述颈部外面的后部,如图29所示,设有上下两面开口、在颈部圆周方向呈细长圆筒形(或U形)的安装部36。
帽盖主体2从盖板9周缘垂下的帽盖周壁10搁置在小外径部18上,同时上述盖板9的后部与帽盖周壁10的后部向后突出,插入板22的下部从该帽盖周壁后部通过壁部合页26嵌合固定在上述安装部36内。
图30至图34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例。该实施例涉及一种不用上述拉引片、而具有拉断分离部用的带状部的管状容器。
在本实施例中,1是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主体,该管状主体从有弹性可挤压的圆筒部3经肩部20竖起一个颈部4。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上述肩部20的宽度较窄,这样颈部4有较大的开口。在该颈部外面形成有嵌合突条。
有顶纵向圆筒43从该颈部的上端部经内凸缘42竖起,该纵向圆筒的上面被带挤出孔6的顶壁5封闭。
在上述内凸缘42上通过设置向该凸缘下面的切口,形成一圈作为纵向圆筒43与颈部4的分离部44的薄壁断裂线。该断裂线可以用开设向内凸缘下面的倒V形沟的方法形成。
在上述纵向圆筒43上,设有拉断上述断裂线用的具可挠性的带状部45。该带状部具有与上述纵向圆筒的一部分、即图中所示实例的前部连续成形的共有壁部46,如图31所示,从该共有壁部起,与上述纵向圆筒部分相隔一定的小间隔,将除共有壁部外的该纵向圆筒部分围起来。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带状部是在接近除共有壁部外的纵向圆筒部分的状态下装在管状主体1上的,因此可以避免从容器开始使用到除去顶壁之间的通常使用期间,上述带状部45碰到握住容器的使用者的手而造成的使用不便。
2是帽盖主体。该帽盖主体,在嵌合于颈部外面的固定圆筒48的后部,通过三点合页结构8,与从盖板9的周缘垂下的帽盖周壁10相连接。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上述固定圆筒48的筒壁下端与上端分别有第2、第3嵌合突条49、50向内突出,截面成沟形,上述第2嵌合突条49与上述第1嵌合突条41的下面嵌合,第3嵌合突条50与上述小外径部18的上面嵌合,从而紧嵌在上述颈部4的外面。
在上述结构中,将带状部的后端部(即位于与上述共有壁部46相对一侧位置的带状部端部)如图32的箭头所示向前上方拉动,然后再如图33所示,向后上方拉动,上述断裂线就会从前端部开始断裂,将顶壁5连同断裂线上方的纵向圆筒部分一起除去。然后便可用手指或刮刀等伸进颈部内将收容物取出。
图35至图38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11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上述第10实施例一样,作为顶壁5的除去装置,采用了上述拉断分离部用的带状部45,但是与上述顶壁连接的纵向圆筒43不是与管状容器一体的。下面,对与第10实施例一样的结构,采用同样的符号,不再进行说明。
具体地说,管状主体1是一体形成的,其颈部4从圆筒部3竖起,在该颈部的上端设有厚壁内凸缘42。在上述颈部4的外面设有第1嵌合突条41。
帽盖主体2具有内装于上述颈部4的上述纵向圆筒43,以及与该纵向圆筒一体形成的盖板9。
上述纵向圆筒43的设于该筒壁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外凸缘47,搁置于上述颈部4的上端面与内凸缘42的上面,同时纵向圆筒的下半部水密地与该内凸缘的里面嵌合。
该纵向圆筒的上面被顶壁5封闭。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该顶壁在其从纵向圆筒43上端开始向上内侧倾斜的圆锥形壁部的上端有一个喷嘴筒7。
与上述颈部4外面嵌合的安装筒52从上述外凸缘47的外缘垂下,该安装筒下端的第2嵌合突条49与上述第1嵌合突条的下面嵌合。在上述外凸缘47的内周部,通过倒V形的切口,形成一圈作为分离部44的薄壁断裂线。使得上述纵向圆筒43能从上述安装筒52分离。上述外凸缘47的周缘的后部与从上述盖板9的周缘垂下的帽盖周壁连接。
上述纵向圆筒43的上半部具有拉断上述断裂线用的具可挠性的带状部45。该带状部具有与上述纵向圆筒43的一部分(图中所示实例的前部)连续成形的厚壁共有壁部46,带状部从上述共有壁部的两端突出,如第11实施例所示,将除共有壁部外的纵向圆筒部分围住。
与上述第10实施例一样,将带状部45如图36所示向前上方拉动,然后再如图37所示,向后上方拉动,上述外凸缘的断裂线就会断裂,上述纵向圆筒43的下部可从颈部4内拉出,使颈部上面开口。
图40至图44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12实施例。
本实施例,不用上述第10与第11实施例的断裂线,而代之以在纵向圆筒与颈部的接触面上形成的剥离面上,形成上述分离部44。
在本实施例中,管状主体1的颈部4经肩部20从圆筒部3竖起。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嵌合短筒54经向内突出部53从该颈部竖起。在该嵌合短筒外面与颈部4的上面,形成与后面将要说明的内凸缘状壁嵌合用的阶梯部。
帽盖主体2的第11实施例所述的纵向圆筒43以及盖板9不是一体形成。
上述纵向圆筒43在其筒壁外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有外凸缘47,该外凸缘47搁置在上述嵌合短筒54上,同时纵向圆筒的下部43a嵌合在上述向内突出部53的里面,纵向圆筒43下端部所设的嵌合凸部55嵌合在该向内突出部的下面,从而使纵向圆筒与颈部嵌合。上述外凸缘47的下面,通过将带状部45向上拉而以可分离的连接强度与上述嵌合短筒54的上面相连接,这两个面的剥离面作为纵向圆筒与颈部的分离部44。上述的连接可以在相接的两个面的圆周方向若干部位间隔地实现,例如让两个面中的一个所设的突条(图中未表示出)与另一面相接,用超声波焊接等方法焊接在一起。
上述纵向圆筒43的上面被带喷嘴筒7的顶壁5封闭。在顶壁的外周部与外凸缘上方的纵向圆筒的上半部上,除两壁的前壁部分外,形成有上面与侧面开口的带状部容纳凹部56。上述纵向圆筒上半部的前壁部分,连续形成上述带状部45与共有壁部46,上述带状部从该共有壁部的两端起,围绕着除共有壁部外的纵向圆筒上半部的外面。
上述盖板9的从盖板9周缘垂下的帽盖周壁10通过薄壁合页26与紧嵌在上述颈部外面的固定筒48的上面连接。上面已经说明过的取代第3嵌合突条的内凸缘状壁57与第2嵌合突条49在上述固定筒48的上下两端向内突出,分别嵌合在颈部上端面第1嵌合突条41的下面。
在上述结构中,在收容物残存不多时,从图40的状态将盖板9打开,将带状部45如图41与图42所示抓住向上拉,上述剥离面即被拉开,从纵向圆筒43上方脱离,使颈部4的上面开口。然后便可用手指等伸进开口部内将收容物取出。
图45至图49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13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与第12实施例不同的纵向圆筒安装结构,对与该实施例一样的结构,采用同样的符号,不再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不设搁置上述纵向圆筒具有的外凸缘的向内突出部,而是将从已说明过的固定筒48上端向内突出的内凸缘状壁57的外周部搁置在上述颈部4的上端面上,同时将上述外凸缘47搁置在该内凸缘状壁的外周面上。
将该外凸缘的下面与内凸缘状壁的上面焊接起来,形成作为颈部4与纵向圆筒43的分离部44的剥离面。
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45至图47所示,通过与已说明过的第12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操作,便可使上述剥离面剥离,让颈部开口。
上面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是,不难理解,本发明在不超出其主题的范围内可以改变其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其大直径的颈部(4)从管状主体(1)的圆筒部(3)竖起,从该颈部竖立起来的纵向圆筒(43)的上面被带挤出孔(6)的顶壁(5)封闭,上述挤出孔(6)被从可相对于上述颈部翻动的盖板(9)里面垂下的拴(11)封闭,其特征是上述纵向圆筒(43)的下部,通过固定在上述颈部(4)上或于其连续形成,与颈部不可分离地连接着,在该连接部位形成有将纵向圆筒上部切除用的分离部(44),拉断分离部用的、具可挠性的带状部(45)从与该分离部上方的纵向圆筒部分的一部分连续形成的共有壁部(46)开始突出出来,将除该共有壁部外的上述纵向圆筒部分围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其特征是上述纵向圆筒(43)通过内凸缘(42)从上述颈部(4)竖起,同时在上述内凸缘(42)上形成作为上述分离部(44)的断裂线,上述盖板(9)通过薄壁合页(26)从与上述颈部(4)外面嵌合的安装筒(52)的上部突出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其特征是上述安装筒(52)从上述纵向圆筒(43)外面所设的外凸缘(47)的外周部下面垂下,该安装筒与上述颈部的外面嵌合,在该安装筒内侧的外凸缘部分设置着一圈作为上述分离部(44)的断裂线,上述盖板(9)通过薄壁合页(26)设置于上述外凸缘外周部的一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其特征是上述纵向圆筒(43)外面所设的外凸缘(47)搁置在上述颈部(4)的上端面上,外凸缘(47)的下面与颈部(4)的上端面被可剥离地焊接,该剥离面形成上述的分离部(44),上述盖板(9)通过薄壁合页(26)从与上述颈部外面嵌合的安装筒(52)的上部突出出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其大直径的颈部(4)从管状主体(1)的圆筒部(3)竖起,从该颈部竖立起来的纵向圆筒(43)的上面被带挤出孔(6)的顶壁(5)封闭,上述挤出孔(6)被从可相对于上述颈部翻动的盖板(9)里面垂下的拴(11)封闭,上述纵向圆筒(43)的下部,通过固定在上述颈部(4)上或于其连续形成,与颈部不可分离地连接着,在该连接部位形成有将纵向圆筒上部切除用的分离部(44),拉断分离部用的、具可挠性的带状部(45)从与该分离部上方的纵向圆筒部分的一部分连续形成的共有壁部(46)开始突出出来,将除该共有壁部外的上述纵向圆筒部分围住。
文档编号B65D47/08GK1511766SQ20041000101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31日
发明者高原和夫, 井田辰春, 岸隆生, 饭塚茂雄, 野濑和明, 明, 春, 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