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736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隔热容器,特别是有关于将内容器与外容器
接合、将其间的空隙部真空排气而得的玻璃制的隔热容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玻璃制的隔热容器的形成,是在玻璃制的外容器 的内部设置一定的空隙部而配置玻璃制的内容器,而以气体燃烧器 (gas burner)等将开口部附近加热,而使此一开口部附近熔融而将该 处的内容器与外容器接合成一体,通过将空隙部真空排气而设置真空 隔热层。又,为了减低隔热容器内外间的热传,在内容器的外表面, 是被覆着ITO膜(在铟(In)的氧化物中植入锡(Sn)的物质)等的辐射热 防止膜(例如请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l:特开2003-29958
发明内容
然而,只在内容器的开口部附近被覆着此辐射热防止膜的 话,以气体燃烧器将开口部附近加热时,辐射热防止膜亦会受到加热, 而有持续急速地氧化、损及辐射防止功能的问题。又如图3(A)所示, 即使是辐射热防止膜102均一地被覆于玻璃100的状态, 一旦加热, 由于玻璃100的热膨胀系数较辐射热防止膜102为大,而有如图3(B) 所示的发生裂痕104的情况。然后,若使此发生裂痕104的部分变形, 由于辐射热防止膜102比玻璃100还硬,如图3(C)的106所示,辐射 热防止膜102的碎片会掉入玻璃内部,另外亦有在发生裂痕之处产生
龟裂的情况。然后如图3(D)所示,亦可了解到有软化的玻璃从发生裂 痕的部分挤出,而产生隆起部110的情况。然后持续将玻璃100加热 的话,如图3(E)所示,辐射热防止膜102会微观性地形成球体112,而 有巨观性地发生白浊的白化现象。 一般认为这种白化现象的发生,是 在熔接时的火焰使辐射热防止膜102的一部分'践出,而成为残留的多 孔质状、粒子状的ITO的原因;或是因为加热而促进非晶质部分的结 晶化,而成为多孔质状态的原因。将为作为辐射热防止膜的ITO膜所一皮覆的玻璃加热,已产生 裂痕部分的电子显凝:4竟(以下称「 SEM」)照片显示于图4。图4(A)是该 处裂痕的部分的截面》文大500倍的SEM照片,而图4(B)是将图4(A) 的相同位置进一步放大2000倍的SEM照片,是观察到破损的ITO膜 深入玻璃内部的状态。另外,图5(A)是在ITO膜已产生裂痕之处的5000 倍的照片,其与图4的位置不同,而图5(B)是将图5(A)的相同位置的 20,000倍的SEM照片,是辨别出熔融的玻璃从ITO膜的裂孔跑出来而 产生隆起部的状态。图6是已发生白化现象的位置的20,000倍的SEM 照片,是辨别出ITO形成为球体的状态。还有,图7是为ITO所被覆 的玻璃表面未受到加热的部分的20,000倍的SEM照片,用以与上述图 4~图6作比较。将热水或极低温的液体倒入如上述的开口部附近产生裂痕 的隔热容器时、或是拿着隔热容器移动时而施加震动时,会发生力量 作用于上述的裂痕部分而使应力集中而提高隔热容器破损的机率的问 题。另外,开口部附近已经白化的的隔热容器亦有外观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产生,其目的在于防止产生于 开口部附近的辐射热防止膜的裂痕。本发明的隔热容器,是通过在玻璃制的内容器及玻璃制的外
容器中的至少任一方被覆辐射热防止膜、在前述外容器内设置空隙部 而配置前述内容器、将前述内容器及/或前述外容器的开口部附近加热 且使其熔融而将前述内容器与前述外容器接合、将前述空隙部真空排
气而密封所形成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纟皮覆有前述辐射热防止
膜的那一面的开口部附近,设置前述辐射热防止膜的非纟皮覆区域。又,本发明的隔热容器的特征在于前述非^皮覆区域是在前 述内容器与前述外容器的接合时受到加热的区域。更者,本发明的隔热容器,是通过在玻璃制的内容器及玻璃 制的外容器中的至少任一方被覆辐射热防止膜、在前述外容器内设置 空隙部而配置前述内容器、将前述内容器及/或前述外容器的开口部附 近加热且使其熔融而将前述内容器与前述外容器接合、将前述空隙部 真空排气而密封所形成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容器的开口 部附近,是呈现非白化状态的透明。通过本发明的隔热容器,由于其在开口部附近设置辐射热防 止膜的非被覆区域,亦即是设置未受到辐射热防止膜被覆的区域,将 开口部附近加热而使其熔融时,就不会在辐射热防止膜发生裂痕。因 此,即使是接合时使开口部附近变形,辐射热防止膜仍不会掉入玻璃 内部,另外也不会产生龟裂,亦不会发生玻璃从发生裂痕的部分挤出 产生隆起部。故大幅减少应力朝开口部附近集中所造成的隔热容器的 破损、并降低不良率,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也可以防止白化 现象,亦不会损及外观。另外,由于非被覆区域是在前述内容器与前述外容器的接合 时受到加热的区域,非被覆区域的区域是在必要程度下的最小限度, 而可以将辐射热防止功能的减少停留在最小的限度。另外,由于在隔热容器的开口部附近未发生白化现象而为透
明,而不会损及前述隔热容器的外观c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隔热容器的概略剖面图 _,
合状况的图式,图2(A)为显示内容器已配置于上部外容器的内部的图 式,图2(B) ~图2(E)为显示接合开口部的步骤的图式。说明现有技术的图式,其显示将为辐射热防止膜所被覆的玻 璃加热的状态,图3(A)为加热前的状态;图3(B)为因加热而玻璃膨胀, 辐射热防止膜产生裂痕的状态;图3(C)为因为图3(B)的裂痕状态,而 使玻璃变形的状态;图3(D)为已产生隆起部的状态;图3(E)为显示将 玻璃加热而使IT0成为球体的状态。在ITO膜已产生裂痕的部分的截面的SEM照片,图4(A)为 500倍、图4(B)为2, OOO倍的放大照片。在ITO膜已产生裂痕的部分的SEM照片,与图4所示为不同 的部分,图5(A)为5, 000倍、图5(B)为20, 000倍的放大照片。产生J求体而白化部分的20, 000倍的;^文大照片。加热前的透明ITO膜的20, OOO倍的力文大照片。
符号说明
10 隔热容器
14 空隙部
18 开口部
24 辐射热防止膜
12内容器
16 外容器
22 开口部附近
26 非被覆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参照所附图式同时提出说明。图1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热容器10的剖面图。如图中 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IO具有玻璃制的内容器12、与在此一内容 器12的外侧设有一既定的宽度的空隙部14而配置的玻璃制的外容器 16。还有,外容器16是由上部外容器16a与下部外容器16b所接合而 成,而内容器12是在开口部与上部外容器16a接合。另外,为了以一 既定的宽度设置空隙部14,而在上部外容器16a与其下端的内容器12 的外表面之间,设置衬垫20,而空隙部14则保持在真空状态。在内容器12的外表面,除了外表面的开口部附近22之夕卜, 为可透视的辐射热防止膜24所被覆着。亦即,在开口部附近22,形成 未被辐射热防止膜24被覆的非被覆区域26。此一非被覆区域26是在 接合内容器12与外容器16时,受到加热并变形的区域。而在本实施 例中,非被覆区域26为从开口端算起约2Omm以下的区域,而其可能 因隔热容器的形状或大小而作适当的变动,较好为50隱以下、更好为 20mm以下。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例示将辐射热防止膜24被覆在内容 器12的外表面,而在外容器16未被覆辐射热防止膜24的样态,但是 亦可将辐射热防止膜24被覆于例如外容器16的内表面,亦可将辐射 热防止膜24被覆在内容器12及外容器16中的至少任一方。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ITO膜来作为辐射热防止膜24,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其亦可使用ZnO、 SiOx、 Sn02、或Ti(X等的金属氧 化物(半导体)。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溅镀来被覆辐射热防止膜24,但
是薄膜的形成亦可以不使用溅镀法,而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 沉积以及溶胶凝胶法来进行镀膜、通过热喷法来进行喷涂、通过旋转
涂布法来进行涂覆、或是浸镀(dip coat),而藉此来进行被覆。接下来请参照图2,来说明此一隔热容器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内容器12成形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并以隔着空隙部14而能 够收容内容器12的尺寸来形成形状与内容器12约略相似的外容器16。 此时外容器16是分成二部分制作,一是含开口部18的上部外容器16a, 另一是含底部排气用细管28的下部外容器16b。接下来,将胶带贴附于从内容器12的开口端算起20隱的 区域内等手段作为屏蔽,在该处的外表面通过上述的镀膜法、蒸镀法、 溅镀法而被覆辐射热防止膜24。其后,通过屏蔽的剥除,而在从开口 端算起约2 Omm的开口部附近22设置辐射热防止膜24的非被覆区域26 。4妻下来,如图2(A)6所示,以内容器12的开口部18a自外 容器16的开口部18b突出的方式,在上部外容器16a内配置内容器12。 此时,将村垫20夹在上部外容器16a的下端与内容器12的外表面之 间,而在内容器l2与上部外容器16a之间形成既定间隔的空隙部14。接下来, 一边加热内容器12与外容器16接口的附近,一 边使内容器12旋转,使内容器12的开口部附近22的一整圈全部熔融。 接下来如图2(B)所示,通过开口治具34将上述的熔融部分向外开展; 对于此开口部18a,如图2(C)所示,将成形治具36推向并覆盖住开口 部18a;如图2(D)所示,使开口部18a合于成形治具36的形状而平坦 化;而如图2(E)所示,将内容器12的开口部18a与外容器16的开口 部18b结合而一体化。接下来如图2(A)所示,依照图中的箭号以使内容器12的底 部受到包覆的方式配置下部外容器16b,将上部外容器16a与下部
外容器16b熔接接合,而形成双层的容器。而最后,经由排气用细管28对空隙部14作真空排气,例 如若已到达既定的真空度133. 3 x l(T3Pa以下,则将排气用细管28熔 融而真空密封。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IO通过在玻璃制的内容器 12及玻璃制的外容器16中的至少任一方被覆辐射热防止膜24、在外 容器16内设置空隙部14而配置内容器12、将内容器12及/或外容器 16的开口部附近加热且使其熔融而将内容器12与外容器16接合、将 空隙部14真空排气而密封所形成的隔热容器10,其特征在于在被覆 有辐射热防止膜的那一面的开口部附近22,设置辐射热防止膜24的非 被覆区域26。藉此,由于辐射热防止膜24并未被覆于开口部附近22,加 热开口部附近22开口部附近22并使其熔融时,就不会发生辐射热防 止膜24的裂痕。因此,即使接合时使开口部18附近变形,辐射热防 止膜24还是不会掉入玻璃内部、也不会产生龟裂,亦不会发生玻璃在 裂开的部分挤出的情形。因此大幅减少因朝向开口部附近22的应力中 所造成的破裂、减低不良率、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意外破裂的现象 消失了,由此亦提高了安全性。再加上亦防止白化现象的出现,亦不 会损及外观。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10的又一项特征在于非一皮覆区域26 是在内容器12与外容器16的接合时受到加热的区域。藉此,由于非被覆区域26是在内容器12与外容器16的接 合时受到加热的区域,非被覆区域26的区域是在必要程度下的最小限 度,而可以将辐射热防止功能的减少停留在最小的限度。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10的又一项特征在于辐射热防止膜
24被覆于内容器12,隔热容器10的开口部附近,是呈现非白化状态
的透明。藉此,由于未发生白化现象,而不会损及隔热容器10的外观。以上已针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提出说明,但本发明不应 受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亦可以有各种变化。例如隔热容器的形状并不 限定为图式中所示者,而可以是各种的形状。又,隔热容器的制造方 法亦不限定为上述将外容器分为二部分的方法。例如,亦可以在外容 器的底部开口而将其一体成形,通过此一底部开口插入内容器而将内 容器配置于外容器的内部之后,将外容器的底部的直径缩小而形成二 层的隔热容器。又,亦可以在外容器的口部开口而将其一体成形,藉 由此一口部开口插入内容器而将内容器配置于外容器的内部之后,将
外容器的口部的直径缩小而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热容器,是通过在玻璃制的内容器及玻璃制的外容器中的至少任一方被覆辐射热防止膜、在前述外容器内设置空隙部而配置前述内容器、将前述内容器及/或前述外容器的开口部附近加热且使其熔融而将前述内容器与前述外容器接合、将前述空隙部真空排气而密封所形成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被覆有前述辐射热防止膜的那一面的开口部附近,设置前述辐射热防止膜的非被覆区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容器,其中前述非被覆区域是在前述 内容器与前述外容器的接合时受到加热的区域。
3、 一种隔热容器,是通过在玻璃制的内容器及玻璃制的外容器中 的至少任一方被覆辐射热防止膜、在前述外容器内设置空隙部而配置 前述内容器、将前述内容器及/或前述外容器的开口部附近加热且使其 熔融而将前述内容器与前述外容器接合、将前述空隙部真空排气而密 封所形成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容器的开口部附近,是呈现非白化状态的透明。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容器(10),其目的在于防止产生于开口部的辐射热防止膜的裂痕。是在玻璃制的内容器(12)的外表面被覆辐射热防止膜(24),将内容器(12)配置在外容器(16)内并设有空隙部(14),加热开口部使其熔融从而将内容器(12)与外容器(16)接合,再将空隙部(14)进行真空排气而形成的隔热容器(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表面的开口部附近设置辐射热防止膜(24)的非被覆区域(26)。由此,在加热开口部(18)使其熔融时,辐射热防止膜(24)就不会产生裂痕。因此,即使在接合时使开口部(18)附近变形,辐射热防止膜(24)也不会陷入玻璃内部,另外也不会产生龟裂,亦不会发生玻璃从发生裂痕的部分挤出产生隆起部。从而大幅减少由于应力集中到开口部附近所造成的隔热容器的破损、并降低不良率,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还可以防止白化现象,也不会损及外观。
文档编号B65D81/38GK101119673SQ200580038518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3日
发明者小林悠, 藤井孝文 申请人:膳魔师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