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堆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125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堆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堆积装置。
技术背景公知的片材堆积装置(例如见专利文献l、 2)中,把由轮印机印 刷的文本(散页等,可以是一页,也可以是对折页或更多页折叠而成 的"折帖")方向对齐地排列成重合状并堆积成为柱形体,根据需要, 用捆束带将该堆积成的柱形体束(下面把该束称为"堆积束",另外, 把文本、折帖等堆积而成的堆积束作为对象物统称为"片材")捆成束, 这一系列的处理,是机械地进行的。这种片材堆积装置中的称为"竖式"的装置,具有姿势变换部和台面。姿势变换部把平躺姿势的片材,从其一端侧导向下游,并将片材 变换为竖立姿势。台面在该姿势变换部的下部位置接受片材,把到达 的片材依次地支承为立起姿势,并堆积成纵列状态。但是,从轮印机等送出的片材,多数情况下其重叠的姿势是运 送方向的前端侧在重叠关系的上方,运送方向的后端側在重叠关系的 下方。而到达台面上的片材,相对于在台面上堆积起来的堆积束需要 总是位于最后端面,为此,在到达姿势变换部之前,必须将片材正反 面翻转,使片材的重叠姿势变成为运送方向的前端侧在重叠关系的下 方、运送方向的后端侧在重叠关系的上方。为此,以往的方法是,把从轮印机等出来的片材的运送路为,使 片材先引导到该片材堆积装置的下部侧,使其通过装置下方,然后, 朝上翻筋斗状地完成纵方向U字形拐弯后,再到达上述姿势变换部。另一方面,在台面的下游位置设置捆束处理部时,在该捆束处理 部有时要进行堆积束、捆束带的规格检查、堆积束的运出、捆束机构 的维护等人工作业,所以,该捆束处理部的高度,设定为大致作业者腰部位置的高度。因此,从与该捆束处理部的高度相适应的角度出发, 台面高度也设定在作业者的腰部位置高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8511号/>才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5984号公报如上所述,使上述片材完成纵方向U字形拐弯的前期准备工作, 是将片材的运入路径通到装置的下部,这样,必然导致装置的大型化 及增高化。装置的大型化就必然导致设置空间的扩大。另外,为了将片材的运入路径通到装置下部,不得不将该运入路 径降低到接近地板的高度,如果其上游侧的片材运送路的高度高于作 业者的身高(例如工厂内天花板附近)、或者在作业者的腰部位置附 近,则不仅片材堆积装置大型化,其周边设备也大型化(空间浪费)。另外,把台面的高度设定在作业者腰部位置的高度时,必须使装 置内部的机构、包括通到装置下部的片材运入路径在内,在纵方向紧 缩,这样,导致构造的复杂化。该构造也存在着维修困难等各种问题。装置的大型化和复杂化导致装置本身的制作费用的增高,同时也 使运送、设置等的费用增高,这是不利的。尤其是装置的大型化,不 仅浪费了用于设置的工厂内的有限空间,而且有可能出现不能设置的 情况,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形。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堆积装 置,该片材堆积装置把片材排列成重合状,并堆积成柱形体的堆积束。 本发明的片材堆积装置,可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增高化、复杂化等, 并且能降低制作费用及各种费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片材堆积装置,在片材(W)的运 送路上依次配置着一次传送带、二次传送带和堆积部。其中,堆积部 具有姿势变换部和台面。姿势变换部把平躺姿势的片材从一端侧导向 下游,并变换为竖立姿势。台面在该姿势变换部的下部位置等待片材, 将到达的片材依次支承为立起姿势,并堆积成纵列状态。上述一次传送带具有平坦运送面,该平坦运送面与堆积部的台面是大致相同高度,将片材保持为平躺姿势;上述二次传送带可把从一次传送带接受的片材朝倾斜的上升方向 运送,移送到堆积部的姿势变换部,该二次传送带具有夹持着片材运 送的第1导引带及第2导引带。该第1导引带和第2导引带保持着两 者间的平行关系,将夹持中的片材沿着运送方向扭转,使其正反面翻 转。其中,第1导引带,先支承着从一次传送带移到二次传送带上的 片材,这时,第2导引带将片材往下方(第l导引带)推压。反之, 从二次传送带向堆积部送出片材时,是第2导引带支承着片材,这时, 第l导引带将片材往下方(第2导引带)推压。这样,利用设在一次传送带与堆积部之间的上升运送用二次传送 带,使运送中的片材扭转,使该片材沿着运送方向正反面翻转。所以, 不必在片材运送路中进行片材的纵方向U字形转弯。同时也不必使片 材通过堆积部的下部侧。因此,能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增高化、复杂化等,同时可减低制 作费用及各种费用。一次传送带、二次传送带、堆积部可分别独立设置。这样,由一 次传送带、二次传送带、堆积部形成的片材运送路,能自由地连接或 脱离。这样,从平面视图上看片材的运送方向时,夹设在一次传送带与 堆积部之间的二次传送带,可以是向左方或向右方弯曲的曲线型传送 带,或者是直线型传送带。因此,可提高片材堆积装置整体的设置通 用性、设置自由度。从平面视图上看片材的运送方向时, 一次传送带和堆积部,可配 置成朝左方或朝右方拐弯的形式。这时,二次传送带与一次传送带及 堆积部的弯曲配置对应地,是朝左方或朝右方弯曲的曲线型传送带, 这时,第l导引带和第2导引带的扭转的左右方向,最好与上述拐弯 曲线弯曲的左右方向相同。这样,片材从一次传送带朝着堆积部沿着左方向或右方向的拐弯弯曲时,在该片材上产生的弯曲惯性,有效地加强了通过二次传送带的第l导引带及第2导引带时的扭转作用。因此,借助它们的叠加作 用,包括二次传送带的扭转在内的片材的运送得以顺利进行。从平面视图上看片材的运送方向,上述二次传送带是直线型传送 带时,可以具有保持第l导引带及第2导引带的传送带架、和支承该 传送带架的设置架。这些传送带架和设置架,能以传送带架中的运送跨度的中间部为 旋转支点,可变更角度地连接着。这样,能自由地变更该传送带架的 运送方向两端部的高度。即,做成这样的构造时,由于能调节传送带架的倾斜角度,所以, 能调节一次传送带与二次传送带之间的高度,能调节二次传送带与堆 积部之间的高度。如果能分别地进行一次传送带、堆积部的高度调节, 则也能调节一次传送带与堆积部的相互间隔。另外,如果能调节传送带架的倾斜角度,则二次传送带可釆用倾 斜方向相反(即朝下倾斜)的运送传送带,或者采用水平的运送传送 带,具有附加价值。最好是,二次传送带中的第1导引带和第2导引带都由带运送机 构形成,至少一方的带运送机构被驱动,将片材驱动运送。这样,可 有效地对片材传递运送驱动力。一次传送带的平坦运送面以及堆积部中的台面,形成在距站立作 业者(M)所站立地板(G) 700mm以上、1100mm以下的高度。这 样,作业者可得到便于作业的环境。即,如果一次传送带的平坦运送面及堆积部的台面高度不足 700mm,则作业者要弯着腰进行作业,腰部负担大。如果超过1100mm, 则作业者必须将手臂举到腰部以上地进行作业,尤其是在堆积部的台 面上后接捆束处理部的情况下,要举起捆束后的堆积束,是非常吃力 的。本发明的片材堆积装置,可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增高化、复杂化 等,并且降低制作费用及各种费用。


图1是图2中的A-A线向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片材堆积装置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B方向表示运送路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C-C线断面图。图5是说明在二次传送带的第l导引带上采用的传送带支承构造 的要部立体图。图6是图2中的D-D线断面图(堆积部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直线型二次传送带的正面图。 图8是与图7对应的左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片材堆积装置1的一实施形态。如图l至 图3所示,该片材堆积装置l,在片材W的运送途中依次配置着一次 传送带2、 二次传送带3和堆积部4。一次传送带2和二次传送带3,把从轮印机等送出的文本等的片 材W(散页等,可以是单页,也可以是折叠成的"折帖,,)以平躺姿势 连续运送,取入到堆积部4。其中, 一次传送带2的上面形成为大致水平的平坦运送面6。以 面向该一次传送带2的站立作业者M所站立地板G为基准,该平坦 运送面6的高度hi设在距地板700mm以上、1100mm以下的高度范 围,最好在800mm左右的高度范围。因此,该一次传送带2的上面(平坦运送面6),相当于作业者 M的腰部位置高度,对作业者M而言,该高度是便于作业的高度, 所以,在进行去除运送过程中的片材W中的印刷不良品、破损品、折 皱品等不合格品的作业、或者取出样品等的作业时,可将该一次传送 带2的上面作为作业台使用。堆积部4,将平躺姿势的片材W从其一端侧导向下游,并将片材 W变换为竖立姿势,接着,从下方承接该片材W,将片材W依次地然后使片材w保持该状态地朝横向错开,将各片材w堆积起来,使片材成为纵列状的重合状态(横倒的柱形体)。在该堆积部4中,从下方承接片材W的部分(支承柱形体的堆积 束P侧面的部分),是大致水平的台面7。本实施形态中,在运送途中的、作为堆积部4下游部的部位,设 置了捆束处理部8。该捆束处理部8,用于把捆束带搭在由堆积部4 堆积的堆积束P上,将其捆成束。为了使堆积部4的台面7能将堆积 束P保持该状态水平移动地送出到上述捆束处理部8,该台面7的高 度与捆束处理部8的处理台面9的高度h2相同。在捆束处理部8,有时要进行堆积束P、捆束带的规格检查、堆 积束P的运出、捆束机构的维修等人工作业,为了便于该人工作业, 处理台面9的高度h2设定为大约作业者M腰部位置的高度。这意味着堆积部4的台面7与捆束处理部8的处理台面9的高度 h2相同,所以,以面向堆积部4的站立作业者M所站地板G为基准, 台面7的高度设定在作业者M腰部位置的高度,即距地板700mm以 上、1100mm以下的高度范围,最好在800mm左右。结果, 一次传送带2的平坦运送面6和堆积部4的台面7,是大 致相同的高度(包含同一高度)。另外,在堆积部4,需要将片材W从上方朝着台面7向下运送。 为此,从一次传送带2往堆积部4送入片材W时,必须先将片材W 举起到高于台面7的高度。因此,设在一次传送带2与堆积部4之间 的二次传送带3,起着将片材W朝着倾斜上升的方向运送的作用。如图4所示,二次传送带3,以上下夹持着片材W的状态运送, 将该运送中的片材W扭转,从而使片材W沿着运送方向正反面翻转。为此,该二次传送带3具有第1导引带12和第2导引带13。在 从一次传送带2接受片材W的时刻,第l导引带12与片材W的下面 相接,第2导引带13与片材W的上面相接。该第1导引带12和第2 导引带13相互平行,保持着片材W被夹持在二者间的状态。由于二 次传送带3整体在运送方向扭转,所以,在从二次传送带3向堆积部4移交片材W的时刻,第2导引带13与片材W的下面相接,第2导 引带12与片材W的上面相接。本实施形态中,从平面视图上看片材W的运送方向, 一次传送带 2和堆积部4配置成朝左方向拐弯的形式。二次传送带3与一次传送 带2和堆积部4的弯曲配置对应,是具有朝左方向的拐弯的曲线型。因此,与此相关,第l导引带12和第2导引带13与二次传送带 3整体的弯曲相仿,同样地朝左方向扭转。因此,借助二次传送带3而朝左拐弯的片材W上,在与拐弯惯性 相同的方向,产生了第1导引带12和第2导引带13的扭转作用,这 些作用的叠加,使二次传送带3的运送及正反面翻转作业顺利地进行。第1导引带12和第2导引带13,都是由带运送机构20、 21形成 的。其中,形成第2导引带13的带运送机构21,如上所述,在从一 次传送带2接受片材W时,与片材W的上面相接;在将片材W移交 到堆积部4时,与片材W的下面相接。从拐弯曲线及扭转形体看,该 带运送机构21担当着凸侧(峰部)的拐弯。另外,从片材W随着扭 转而正反面翻转的作用看,该带运送机构21主要起作背撑片材W的 作用(支承拐弯内侧的作用)。因此,形成第2导引带13的带运送机构21,其构造是,沿着带 23的架设跨度全长,设有若干个相互接近的导辊24。即,各导辊24 相互间,在带23上不产生朝凹方向的大挠曲,确保拐弯和扭转的形体, 从而能时常地并切实地背撑片材W。为了将各导辊24沿着所需的弯曲线和扭转线保持着,如图5所示, 预先用焊接等方式将短的切断杆片26连接起来,使各杆片26的连接 面具有三维角度,这样,在杆片26的连接之间,得到预定角度的三维 弯曲关系,由此形成了整个拐弯曲线及扭转线,并且将辊轴27呈突出 状地保持在每个杆片26上,将导辊24可自由旋转地保持在各辊轴27 上。采用这样的构造,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第2导引带13的特殊形状。 在二次传送带3中,为了驱动运送片材W,可使第1导引带12或第2导引带13中的任一方驱动,也可以使双方驱动。使第2导引带 13驱动时,只要旋转驱动上述导辊24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即可。另外,对于拐弯曲线,为了与相当于径方向外侧(离心力作用的 方向)的片材W的侧缘(本实施形态中是右侧缘)对应,最好设置与 第l导引带12平行的第l导轨28,或者设置与第2导引带13平行的 第2导轨29。根据需要,在拐弯曲线的径方向内侧也可以设置导轨30。上述一次传送带2本身的细部构造、堆积部4本身的细部构造, 没有特别限定。例如, 一次传送带2,可以是带式传送带,也可以是 将若干根细带子、细条平行架设而成的带式传送带,也可以是辊柱传 送带等。另外,可以是驱动式的,也可以是非驱动式的。如图6所示,堆积部4中,在台面7的上游部上方可以设置姿势 变换部35和下降运送部36。姿势变换部35,将平躺姿势的片材W从其一端侧导向下游,并 变换为竖立姿势。下降运送部36,把来自姿势变换部30的片材保持 着竖立姿势地运送到下方,送入台面7。该姿势变换部35和下降运送部36,可采用筒型传送带37。该筒 型传送带37具有筒40,该筒40以轴心水平的旋转轴38为中心,借 助筒旋转马达39朝一个方向旋转。以包围该筒40周围、包括巻绕在 该筒40上的部分在内的形式,架设着内侧带41。另外,设有重合状 地与该内侧带41的一部分接触的外侧带42。即,图6中,如果说筒40的侧面看起来像时钟的盘面,则在12 时至3时的1/4圆周部分(Y区域),内侧带41巻绕在筒40上。形 成了将该部分在中间从12时的位置朝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运送区域 (X区域)和从3时的位置朝正下方延伸的纵向运送区域(Z区域)。与此相对,外侧带42,在从内侧带41巻绕在筒40上的区域(Y 区域)到纵向运送区域(Z区域)途中的范围内,与内侧带41重合。 片材W在内侧带41与外侧带42重合的区间内被夹持着,随着筒40 被旋转驱动,与内侧带41 一起朝同一方向运送,这样,其运送方向从 横向运送变换为向下运送。台面7伸出到纵向运送区域(Z区域)的正下方位置的稍上游侧 (筒40的下方附近),把被筒型传送带37以竖立姿势向下运送来的片 材W从其正下方可靠地接住。该台面7是由将若干根细带平行架设而 成的驱动式带式传送带形成的,是该传送带的贴面的上面。在该台面7上,还设有保持片材W的竖立姿势、防止倒伏用的保 持架45。该防倒伏用的保持架45,随着片材W在台面7上渐渐堆积 (柱形体朝横向延伸), 一边对片材W付与适度的背压, 一边渐渐地 朝着远离筒型传送带37的方向移动。该构造的片材堆积装置l,如图3所示,在一次传送带2中,片 材W呈大致水平的平躺姿势并且重叠着,其重叠姿势是,运送方向的 前端侧在重叠关系的上方,运送方向的后端侧在重叠关系的下方。在该状态,从一次传送带2移到二次传送带3上的片材W,被该 二次传送带3运送,在移送到堆积部4的时刻,片材W的重叠姿势正 反(表背)翻转。即,各片材W,其运送方向的前端侧在重叠关系的 下方,其运送方向的后端侧在重叠关系的上方。这样,在堆积部4,经过姿势变换部35和下降运送部36(筒型传 送带37的纵向运送区域(Z区域))到达台面7上的片材W,相对 于在台面7上被堆积成的堆积束,总是位于最后端面。因此,能实现 台面2上的纵列状的重合排列。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片材堆积装置1中,利用设在一次传送带2 与堆积部4之间的上升运送用的二次传送带3,将运送中的片材W扭 转,使片材沿运送方向正反面翻转,所以,不必刻意地进行纵方向的 U字形拐弯。因此,不必使片材W先通过堆积部4的下部侧,可抑制 装置的大型化、增高化、复杂化等,并且可以降低制作费用及各种费 用。图7和图8表示可釆用的直线型的二次传送带3。该直线型的二 次传送带3,具有保持第1导引带12及第2导引带13的传送带架50、 和支承该传送带架50的设置架51。传送带架50具有将第2导引带13的导辊24配置并保持成一排的主杆53,在该主杆5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有与该主杆53正交的中 心杆54,在主杆53的两端部,设有与其正交的端杆55。借助这些中 心杆54和端杆55,将第1导引带12及第2导引带13的张紧辊56、 57保持着。图示例子的二次传送带3中,驱动被传递给第l导引带12的张紧 辊56中的一个。在该主杆53上,在长度方向中央部设有旋转基板59。在设置架 51上,在该旋转基板59上设有作为面接触运动副的旋转支承板60。 这些旋转基板59和旋转支承板60用螺栓连接着。在旋转基板59和旋转支承板60的螺栓连接部分,贯穿任一方板 面的连接螺栓用通孔,排列在该板面上的一个节圆上,形成为圆弧形 的长孔61。因此,沿着该圆弧形长孔61的长度方向,可以变更旋转 基板59相对旋转支承板60的旋转角度。随着旋转基板59相对旋转支承板60的旋转角度变更,可以变更 传送带架50相对于设置架51的倾斜角度(即,传送带架50的运送方 向两端部的高度变更)。因此,采用该二次传送带3时,可以调节一次传送带2与二次传 送带3之间的高度、以及调节二次传送带3与堆积部4之间的高度。 做成为能调节一次传送带2的高度、堆积部4的高度的构造时,也可 以调节一次传送带2与堆积部4的相互间隔(设置间距离)。而且,由于该二次传送带3本身具备设置架51,所以, 一次传送 带2、堆积部4可以独立地设置,从而, 一次传送带2、堆积部4做成 为可分别独立设置的构造。所以, 一次传送带2、 二次传送带3、堆积 部4可以独立地调节相互的设置位置。这一点在图1至图5中说明的 曲线型二次传送带3中也同样。因此,由于一次传送带2、 二次传送带3、堆积部4可分别独立地 设置,在一次传送带2与堆积部4之间,可以设置图1至图5说明的 曲线型二次传送带3,或者设置图7及图8说明的直线型二次传送带3。 所以,可提高片材堆积装置l整体的设置通用性、设置自由度。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可根据实施形态作适当变更。例如,堆积部4中,不限定于用筒型传送带37构成姿势变换部 35和下降运送部36。也可以置换为不具备筒40的姿势变换部35。因此,台面7也可以是宽幅的带式传送带、辊柱传送带或上面为 平坦的板面。即,也不限定是驱动式或非驱动式。本发明的片材堆积装置,用于把轮印机印刷的文本, 一边将其方 向对齐一边排列成重合状,并堆积成柱形体,用捆束带捆束,这一系 列的处理可机械地进行。
权利要求
1.片材堆积装置,在片材(W)的运送路上依次配置着一次传送带(2)、二次传送带(3)和堆积部(4),其特征在于,上述堆积部(4)具有姿势变换部(35)和台面(7),姿势变换部(35)把平躺姿势的片材(W)从其一端侧导向下游,并变换为竖立姿势;台面(7)在该姿势变换部(35)的下部位置等待片材(W),将到达的片材(W)依次支承为立起姿势,并堆积成纵列状态;上述一次传送带(2)具有平坦运送面(6),该平坦运送面(6)与上述堆积部(4)的台面(7)是大致相同高度,将片材(W)保持为平躺姿势;上述二次传送带(3)可把从上述一次传送带(2)接受的片材(W)朝倾斜的上升方向运送,移送到上述堆积部(4)的姿势变换部(35),该二次传送带(3)具有夹持着片材(W)进行运送的第1导引带(12)及第2导引带(13),并且该第1导引带(12)和第2导引带(13)保持着两者间的平行关系,将夹持中的片材(W)沿着运送方向扭转,使其正反面翻转。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片材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传 送带(2) 、 二次传送带(3)、堆积装置(4)可分别独立设置,从平 面视图上看片材(W)的运送方向时,夹设在一次传送带(2)与堆积 部(4)之间的二次传送带(3)可以选择为向左方或向右方弯曲的曲 线型传送带,也可以选择为直线型传送带。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平面 视图上看片材(W )的运送方向时,上述一次传送带(2 )和堆积部(4 ) 配置成朝左方或朝右方拐弯的形式,上述二次传送带(3)与一次传送 带(2)及堆积部(4)的弯曲配置对应地,是朝左方或朝右方弯曲的 曲线型传送带,第l导引带(12)和第2导引带(13)的扭转的左右 方向与上述拐弯曲线弯曲的左右方向相同。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平面视图上看片材(W)的运送方向时,上述二次传送带(3)是直线型传 送带,具有保持第1导引带(12)及第2导引带(13)的传送带架(50)、 和支承该传送带架(50)的设置架(51),这些传送带架(50)和设 置架(51)能变更旋转角度地连接着,能以传送带架(50)中的运送 跨度的中间部为旋转支点,自由地变更该传送带架(50)的运送方向 两端部的高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传 送带(3)中的第l导引带(12)和第2导引带(13),都由带运送机 构(20、 21)形成,至少一方的带运送机构被驱动,将片材(W)驱 动运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传 送带(2)的平坦运送面(6)以及堆积部(4)中的台面(7),形成 在距站立作业者(M)所站立地板(G) 700mm以上、1100mm以下 的高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片材堆积装置,将片材(W)排列成重合状,并堆积成堆积束(P),可抑制大型化、增高化、复杂化,并且能降低制作费用及各种费用。本发明装置具有一次传送带(2)、二次传送带(3)和堆积部(4)。堆积部(4)具有将平躺姿势的片材(W)变换为竖立姿势的姿势变换部(35)、将片材(W)以竖立姿势向下方运送的下降运送部(36)和把到达的片材(W)依次支承为立起姿势并堆积起来的台面(7)。一次传送带(2)具有与台面(7)大致相同高度的平坦运送面(6)。二次传送带(3)在将片材(W)朝倾斜的上升方向运送期间,沿着运送方向将片材(W)扭转,从而使片材(W)正反面翻转。
文档编号B65H31/06GK101218160SQ20068002456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7日
发明者三岛健司, 大塚晴裕, 桂川仁司, 森胁俊之 申请人:郡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