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557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支柱和沿支柱自由升降的升降台的升降装 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升降装置的支柱的构造,该升降装置在净化间内 将物品输送到指定位置,并在规定的高度进行物品的取出放入。
背景技术
在将升降装置在净化间内用于搬运的情况下,为了不使自身成为 发尘源,寻求将发尘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使产生的灰尘不向净化间 内飞散的足够的对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具有下部框 架;竖立在下部框架上的一根支柱;和导向辊,设置在支柱的上部, 并与配置在工程的天花板上的上部轨道相接触。在下部框架上设置有 净化单元,对由于上部轨道与导向辊接触而产生的灰尘进行吸引。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71713号公报但是,随着升降装置大型化、支柱的全长变长,通过竖立有支柱 的下部框架难以吸引所有在支柱的上部产生的灰尘。尤其是,在通过 吊持材来支持升降台的升降台中,要求在支柱的上端附近设置用于折 返吊持材的链轮等导向机构,并能够可靠地捕捉在此处产生的灰尘并 使其不飞散。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升降装置,可靠地捕捉产生的灰尘,以使净化间不受污染。技术方案1的发明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具有支柱、和沿该支柱自 由升降的升降台。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的特征是,支柱内置有吸引灰尘 的风扇过滤器单元。
通过在升降装置的支柱中内置风扇过滤器单元,与现有的设置在 下部框架上的净化单元相比,可通过过滤器可靠地吸引在支柱的附近 产生并在支柱内移动的灰尘。技术方案2的发明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在支柱的上端附近设置有 使支持升降台的吊持材折返的机构,并在支柱的下端附近设置有升降 驱动部。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的特征是,在支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双 方中内置有风扇过滤器单元。在支柱的上端附近设置有使支持升降台的吊持材折返的机构,并 在支柱的下端附近设置有升降驱动结构,在这种升降装置中,要求使 在支柱的上端附近和下端附近产生的灰尘都不向净化间内飞散的构 成。本发明的升降装置,通过在接近这些发尘源的支柱的上端部和下 端部双方中内置风扇过滤器单元,能够有效且可靠地捕捉灰尘。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升降装置的特征是,支柱主体的断面形状为 大致四边形,通过在该四边形的一边上安装盖来形成风扇过滤器单元 的收容部。通过在由大致四边形构成的支柱主体的一边上安装盖并形成风扇 过滤器单元的收容部,可消除操作者等接触到风扇过滤器单元的安装 部分的可能,并且可保持支柱整体的美观。并且,通过盖可进一步严 密地防止从支柱产生的灰尘的飞散。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可靠地捕捉在支柱上产生的 灰尘,并使净化间不受灰尘的污染。


图1是说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的支柱主体3的立体图。图3是安装了实施例的风扇过滤器单元4和外侧盖20的支柱10 的立体图。图4是在实施例的支柱10上安装了风扇过滤器单元4、导向部件 15、配重18和盖20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的支柱10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方式l)支柱具有支柱主体和外侧盖。支柱主体为中空,在支柱主体的侧面上设有开口部,在开口部固定风扇过滤器单元。(方式2)在支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设有链轮,并架设有作为吊持材的滚子链(以下也 称为悬吊链),该滚子链通过支柱内侧的侧面的外壁部和支柱中空的内部。(方式3)在沿支柱外侧的壁面的滚子链上固定有支持升降台并进行 升降动作的移动块。在位于支柱的内部的滚子链上固定有配重。通过 配重和升降台来取得重量的平衡。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 升降装置l具有支柱IO,左右一对地固定在沿轨道7移动的台车8 上;和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柱10之间的升降台2。支柱10具有支柱主 体3和安装在其上的外侧盖20。在本实施例的升降台2上设置有可伸縮和旋转的关节式臂9,该 关节式臂9用于对沿轨道7设置的仓库取出放入物品,并进行输送。 为了物品的取出放入,升降台2沿支柱主体3上下移动至规定的高度。 关节式臂9除了以伸长的状态进行物品的取出放入、和在输送时以收 缩的状态载放物品之外,还可以旋转并对相反侧的仓库进行物品的取 出放入。成为升降台2的驱动部的马达和控制基板,被配置在支柱IO的下端部附近。对安装在支柱主体3上的风扇过滤器单元4的配置进行说明。支 柱主体3为铝制,并形成为断面呈中空的大致四边形。在以下的说明 中,将与支柱主体3的升降台2相对的面称为支柱主体3内侧的侧面。 并且将与支柱主体3内侧的侧面相对的面称为支柱主体3外侧的侧面。如图2所示,在支柱主体3外侧的侧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 有用于安装风扇过滤器单元4的开口部5。在本实施例的支柱主体3 上,在上端部设有纵向2处、横向2处的开口部5,在下端部设有纵 向2处、横向2处的开口部5。但是,该开口部5的形状和配置可以
与安装的风扇过滤器单元4的结构相配合地进行适当的变更。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柱主体3的开口部,安装有上端部 2个和下端部2个合计四个风扇吸尘器装置4。风扇过滤器单元4具有 风扇和高性能过滤器,通过用风扇吸入支柱主体3内的空气并使其通 过过滤器,由此向支柱主体3的外部排出不含灰尘的洁净的空气。图4表示配置有限制升降台2的升降的导向部件15、和辅助升降 台2的升降的配重18的支柱10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支柱主体3为 了提高强度,为具有内壁部11和外壁部12的2层壁结构。在内壁部 11和外壁部1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内壁部11和外壁部12双方的加 强部件13,通过该加强部件支柱主体3的剖面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并 且,在支柱主体3外侧的侧面的角部形成有安装在支柱主体3上的外 侧盖20的固定部14。配重18收纳在支柱主体3的内部。配重18具有2处的悬吊链安 装部19,悬吊链安装部19与通过支柱主体3的内部的滚子链6相啮 合。配重18由滚子链6悬吊,并可在支柱主体3的内部上下移动。导向升降台2的上下运动的导向部件15,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 支柱主体3内侧的侧面的外壁部12上、并与其一体化。在导向部件15上组合有移动块16。移动块16由导向部件15限 制前后左右的动作,只能进行沿导向部件15的上下移动。在移动块 16上安装有支持升降台2的未图示的销。在移动块16上也设有2处 的悬吊链安装部17,通过支柱主体3内侧的侧面的滚子链6被固定在 此处。安装在一对支柱主体3上的移动块16通过销从两侧支持升降台 2。通过滚子链6的动作来升降移动块16并实现升降台2的升降。图5表示配置有滚子链6的支柱10的剖面图。在支柱主体3的上 端部设有链轮22,在竖立有支柱主体3的下部框架25上设有链轮23。 滚子链6通过支柱主体3的上端部的链轮22和下部框架25的链轮23 被折返,并通过支柱主体3内侧的侧面附近和支柱主体3的中空的内 部。链轮23从收容在下部框架25的驱动装置24传递动力并进行旋
转,由此滚子链6在链轮22与链轮23之间进行循环。在通过支柱主体3内侧的侧面附近的滚子链6上悬吊有移动块16。在通过支柱主体3的中空的内面的滚子链6上悬吊有配重18。配重18的重量被设定为,与载放有进行输送的物品的升降台2取得平衡。 通过设置配重18可实现减少驱动装置24所要求的驱动力,并且使升降台2的升降更顺畅。在支柱主体3的上端部安装有上部盖21。并且,支柱主体3和下部框架25的内部,通过滚子链6的通路进行连通。结果,通过支柱主体3、上部盖21和下部框架25,当除去滚子链6的通路时形成有大致封闭的空间。在升降装置1运转时,特别是支柱主体3的上端部的链轮22、和 设置在支柱下端部附近的下部框架25上的链轮23以及驱动装置24, 容易成为产生灰尘的发尘源。并且,配重18与升降台2的升降联动,并进行与升降台2相反方 向的上下移动,由此,空气在支柱主体3的内部移动而产生风。因此, 在支柱主体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产生的灰尘在支柱主体3的内部移动, 并可能从支柱主体3的上端部附近的链的通路向外部排放。在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的支柱主体3上安装的风扇过滤器单元 4,立即吸引在支柱主体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附近产生的灰尘,并通过 高性能过滤器进行捕捉。在支柱主体3的内部,由于灰尘在移动前被 风扇过滤器单元捕捉,所以在支柱主体3产生的灰尘不会被排放到净 化间内。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支柱主体3外侧的侧面的固定部14上安装有 由树脂等的薄板形成的外侧盖20。如图3所示,外侧盖20通过将多 个单元部件在上下安装多个而构成一系列的盖,在支柱主体3外侧的 侧面和外侧盖20之间形成有风扇过滤器单元4的收容部。通过外侧盖20,可消除操作者等接触风扇过滤器单元4的安装部 分的可能,并且可保持支柱10整体的美观。如以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的支柱主体3具有中空的大 致四边形的断面形状,在其外侧的侧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配置有风扇
过滤器单元4。在本实施例的支柱主体3上,在上端部附近设置有折 返配重18的链轮22,在下端部附近的下部框架25上配置有链轮23 与其驱动装置24,但是由于配置在其周围的风扇过滤器单元4吸收并 捕捉从这些装置产生的灰尘,因此从升降装置1产生的灰尘不会被排 放到净化间内。在本实施例的支柱主体3上安装有对树脂等的薄板进行弯曲加工 而形成的外侧盖20。通过外侧盖20,在支柱主体3外侧的侧面上形成 风扇过滤器单元4的收容部。并且,可以消除操作者接触到风扇过滤 器单元4的可能,并且可以保持支柱10整体的美观。以上,在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仅 是示例,并不对专利请求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 的技术中包括上述举例说明的具体例子的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在 实施例中对将风扇过滤器单元4配置在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结构进行了 说明,但通过在支柱主体3的中间部也配置风扇过滤器单元4,可进 一步可靠地捕捉灰尘。并且,支柱主体3的断面形状和大小、以及外 侧盖20与上部盖21的大小和形状,在不损害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可进 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升降装置,具有支柱和沿该支柱自由升降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内置有吸引灰尘的风扇过滤器单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柱的上端附近设有将支持上述升降台的吊持材折返的机构,并且在上述支柱的下端附近设有升降驱动部,在上述支柱的上端 部和下端部的双方中内置有上述风扇过滤器单元。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柱的主体的断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在该大致四边形的一边上安装盖,由此形成上述风扇过滤器单元的收容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可靠地捕捉产生的灰尘并使净化间不受污染。升降装置(1)的支柱主体(3)具有开口部(5),内置有风扇过滤器单元(4)且被一体化。
文档编号B65G1/04GK101148217SQ20071015312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1日
发明者盐饱保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