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778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制药机械中灌装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
背景技术
在治疗妇科疾病或肛肠科疾病时,有效的给药途径是,直接向阴道或肛门直肠内放 入药物。目前的情况是,先将药物灌注入PVC或复合铝箔内,制成"鱼雷"一样的栓剂
待用。患者使用时采用手指给药法先用剪刀或刀片将PVC外壳剪开或割开,取出鱼雷 形栓剂,但多数情况下是患者身上或附近无剪刀或刀片,只得用手撕。因包装物牢固, 虽有些包装有开口线,也很难撕开。有些人只好用牙齿咬开。然后在食指或中指上套上 一个薄膜指套,在其他手指和另一只手帮助下,捏住栓剂,分开肛门或阴道口将栓剂推 入。退出手指后,再将指套取下并洗手。由此可见,传统的手指给药法,既繁琐又易污 染。因无其他给药方法出现,这种给药方法无奈一直沿用至今。另一个情况是,以膏剂 和凝胶为基质做药, 一直来都在采有,只是无相适应的药具,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 现有的推注式药具是在一个长杆型的外壳中,从后端放入一根活塞杆,活塞杆前
端有活塞,外壳前端有小孔,直径2.5 3.5mm。空腔内装有膏体或凝胶。外壳前端外面 套有帽,使用时,将帽取下,移到外壳后端做推杆用。外壳前端插入肛门或阴道,推动 推杆,将药物从小孔挤出。退出药具后,将推杆再套在污染的外壳前端。如为栓剂,其 主要结构相同,只是帽盖取下后,可见一鱼雷形固态栓剂,操作方法同膏剂。膏剂栓剂 药具的特殊性在于异形、不稳定;灌装口小,难以对位,灌装速度缓慢;管腔狭小,
易形成空洞、气泡;在一台机器上同时灌装膏剂、凝胶、栓剂,分液难度大,易出现分
液不均匀和拉丝不断流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一台机器上同时灌装膏剂、凝胶、 栓剂的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设与机架上的储瓶盘、自动轨道、电器控制箱、恒温搅拌桶、计 量泵、多级分液器、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定位拨盘、主机台以及接瓶盘,储瓶盘和接瓶盘分别位于自动轨道的进瓶端和出瓶端,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装设于自动轨 道的正上方,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与多级分液器相连,多级分液器通过计量泵与恒 温搅拌桶相连。
所述三级对位机构包括框架,框架的下边为一次导向板,框架的上边为用来固定灌 装针管的灌装针管固定板,框架的两竖直边由两根导柱组成,设于框架内的导向外套下 端有一个圆柱形的二次导向套,上端有一个导向套内管,在二次导向套、导向套内管和导 向外套围成的管状空间内装有弹簧。
所述跟踪灌装机构包括升降凸轮、小摆臂、连杆、大摆臂、高位调节槽和低位调节 杆,所述升降凸轮装设于机架内的空处,其外沿由几段不同曲线组成,小摆臂的前端装 设有一轴承,轴承沿升降凸轮的外沿滚动,大摆臂与小摆臂通过连杆连接,大摆臂的前 端与低位调节杆通过轴承连接,低位调节杆与灌装装置的灌装头固定滑块相接。
所述多级分液器包括分液器体、盖、重力单向阀和总进液管,分液器体与盖之间固 接,分液器体出口处装设有重力单向阀。
所述多级分液器内装设有开启电热恒温加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本实用新型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具 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灌装质量高等优点,其能够在一台机器上同时 灌装膏剂、凝胶、栓剂,适用范围广,并且能够使推注式用药的方法得以大范围推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三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跟踪灌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多级分液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多级分液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储瓶盘 2、模具和药具
3、自动轨道 4、电器控制箱
5、恒温搅拌桶 6、计量泵
7、多级分液器 8、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
9、定位拨盘 10、主机台11、接瓶盘101、一次导向板
102、二次导向套103、导向套内管
104、导向外套105、弹簧
106、灌装针管107、导向套固定板
108、导柱109、导柱外套
110、灌装针管固定板201、升降凸轮
202、小摆臂203、连杆
204、大摆臂205、高位调节槽
206、低位调节杆207、灌装头固定滑块
301、分液器体302、兰 nr|.
303、重力单向阀304、总进液管
305、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包括装设与机架12上的储瓶 盘l、自动轨道3、电器控制箱4、恒温搅拌桶5、计量泵6、多级分液器7、三级对位和 跟踪灌装机构8、定位拨盘9、主机台10以及接瓶盘11,储瓶盘1和接瓶盘11分别位于 自动轨道3的进瓶端和出瓶端,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8装设于自动轨道3的正上方, 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8与多级分液器7相连,多级分液器7通过计量泵6与恒温搅 拌桶5相连。本实施例中,其操作步骤为1、开启总电源;2、如灌装栓剂,开启电热 恒温开关,使温度升至55tT65t:。开启搅拌桨。如灌装膏剂、凝胶,则不需要开启电热 恒温开关。3、调整计量泵每次抽吸药量。本机为8头灌装,如每支药具灌装2.5g(ml), 则计量泵每次抽吸量为2.5X8-20g (ml)4、开启轨道开关,模板药具在轨道上移动。调 整定位拨盘,使药具小口与三级对位装置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5、开启灌装开关。灌装 机构可上、下移动,完成自动对位,自动跟踪灌装。灌装完毕,模板药具会自动移动, 进入接瓶盘。本机带有无瓶不灌装功能。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三级定位机构包括框架lll,框架lll为长方形框,中部有 一块导向固定板,8个灌装头固定在上边。灌装头是对位装置的核心部件。在导向外套104 内,下端有一个圆柱形的二次导向套102,上端有一个导向套内管103,在二次导向套102、 导向套内管103和导向外套104围成的管状空间内装有弹簧105。二次导向套102内是一个圆台形空间,中心有一竖直的通孔,可容灌装针管上、下移动。圆台形空间上端,有一个 与药具顶部形状一致的空间,刚好能使药具顶部在腔内限位。限位后,药具顶部的孔与 灌装针管在同一直线上,便于针管插入孔内。框架111的下边是一次导向板101,为PVC 板料,板上均匀分布8个圆台形(喇叭形)的孔。框架lll的上边是一块用来固定灌装针 管的灌装针管固定板110。针管固定后不能伸縮。框架111的两竖直边由两根导柱108组 成,导柱108可上下移动,8个灌装头和一次导向板101同时上下移动。动作过程当8 个药具处于8个灌装头下方时,在电机带动下,整个三级对位机构向下移动。由于一次 导向板101上有圆台形(喇叭形)的?L,即使药具偏离中心10mm ,药具仍能顺着喇叭孔 向上,将药具扶正。药具上端伸出一次导向板101上面时,由于二次导向套102也有一 个圆台形口,因而药具能顺利进入圆台孔中。当药具顶端继续向上,接近二次导向套102 圆台孔上端时,此处有一个限位孔,其形状大小刚好与药具顶端一致,因而药具往上顶 时,限位孔能准确地将药具顶部罩住,即实现准确限位。此时灌装针管与药具开口肯定 在同一直线上。当三级对位机构继续向下移动时,也可以看作药具继续往上顶时,弹簧 105与被压縮,二次导向套102不再向下移动。导柱108向上移动,导向套固定板107 与灌装针固定板之间距离变窄,由于相对运动,灌装针管从上往下插入药具管腔,插入 深度可调节,同时进行灌装。在灌装过程中, 一边灌装,整个装置一边往上升。灌装完 毕,在弹簧105的弹簧力作用下,二次导向套102回位,针管縮回,药具退出至一次导 向板101下面。在自动控制电器作用下,灌装好的药具向接瓶盘ll方向移动,待灌装的 药具进入三级对位机构下面,然后重复前面三级对位和灌装动作。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跟踪灌装机构包括升降凸轮201、小摆臂202、连杆203、 大摆臂204、高位调节槽205和低位调节杆206,升降凸轮201装设于机架12内的空处, 其外沿由几段不同曲线组成。小摆臂202的前端装设有一轴承,轴承沿升降凸轮201的 外沿滚动。大摆臂204与小摆臂202通过连杆203连接,大摆臂204的前端与低位调节 杆206通过轴承连接,低位调节杆206与灌装装置的灌装头固定滑块207相接。本实用 新型中灌装装置与三级定位装置合为一体,可同时实现定位和灌装两种功能。药具处于 灌装头下时,升降凸轮201反时针方向旋转,使升降凸轮201上的A点与小摆臂202轴 承接触,因A点离升降凸轮201轴心距离(即升降凸轮201的半径r)最小,整个灌装装 置处于最低位置。此时调节低位调节杆206 , 一般将灌装针管调至距活塞10mm位置。 升降凸轮201旋转至B点时,因升降凸轮201的半径r最大,因此大摆臂204前端升至 最高,调节连杆203在高位调节槽205中位置,使药具顶端距三级定位机构中一次导向板101下方5-lOram为宜。动作过程药具处于灌装头下方,升降凸轮201旋转至B和C 之间时,由于升降凸轮201半径r最大且相等,大摆臂204处于最高位置不升降,相应 灌装头下方的一次导向板101位置最高不升降。当升降凸轮201反时针方向旋转,从C 到A的过程中,升降凸轮201半径r从最大变到最小,大摆臂204的前端从最高降至最 低,灌装针管由上至下插到药具内的最低点。升降凸轮201反时针方向旋转,从A到B 的过程中,由于升降凸轮201半径r逐渐变大,大摆臂204从最低点逐渐往上升,灌装 针管也从最低点一边灌装, 一边往上升,整个灌装装置也从最低升至最高点。在最高点 停留时间内,灌装好的药具移出,待灌装的药具移入,如此周而复始。跟踪灌装产生的 效果很好膏剂、凝胶、栓剂从针管挤出后,立即到达活塞上表面,并逐渐堆积,灌装 过程中,针管总是处于膏剂、凝胶、栓剂表面下2-3mm,因此气泡和空腔无法形成,从而 保证了药品灌装质量。料桶出液管与计量泵6的进液管相连,进液处有单向阀,计量泵6的出液管接精密 多级分液器7,如图5所示,多级分液器7的外形是一个圆柱体,它包括分液器体301、 盖302、重力单向阀303和总进液管304 ,在分液器体301上加工出分液通道,要求尺 寸准确,光滑。如灌装栓剂,在分液器体301下面与底面平行,钻2个穿孔装电热管用。 分液器体301与盖302之间加薄硅胶片后用螺丝固紧,分液器体301出口处装设有重力 单向阀303。如图6所示,A、 B、 D、 E、 F、 G、 H、 I为8个出液口, d为进液总口的截 面积,C为一级分流管截面积,b为二级分流管截面积,a为三级分流管截面积。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d=2c=4b=8a。工作过程1、当灌装膏剂、凝胶时,因物料流动性好,不 用加温。计量泵6的出口处可装设单向阀。经多级分液器7的分流后,药液由8个出口 流出,常见问题是容易拉丝,不断流,通过出口处的重力单向阀303即可解决。2、当 灌装栓剂时,先将物料加温, 一般设置在55'C—65'C之间,并搅拌。进入计量泵6后, 出口处可以不用装设单向阀,多级分液器7—定要开启电热恒温加热管305,利用出口 处的重力单向阀303即可顺利完成栓剂灌装。
权利要求1、一种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设与机架(12)上的储瓶盘(1)、自动轨道(3)、电器控制箱(4)、恒温搅拌桶(5)、计量泵(6)、多级分液器(7)、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8)、定位拨盘(9)、主机台(10)以及接瓶盘(11),储瓶盘(1)和接瓶盘(11)分别位于自动轨道(3)的进瓶端和出瓶端,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8)装设于自动轨道(3)的正上方,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8)与多级分液器(7)相连,多级分液器(7)通过计量泵(6)与恒温搅拌桶(5)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对位机构 包括框架(111),框架(111)的下边为一次导向板(101),框架lll的上边为用来固定 灌装针管的灌装针管固定板(110),框架(111)的两竖直边由两根导柱(108)组成, 设于框架(111)内的导向外套(104)下端有一个圆柱形的二次导向套(102),上端有 一个导向套内管(103),在二次导向套(102)、导向套内管(103)和导向外套(104) 围成的管状空间内装有弹簧(10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灌装 机构包括升降凸轮(201)、小摆臂(202)、连杆(203)、大摆臂(204)、高位调节槽(205) 和低位调节杆(206),所述升降凸轮(201)装设于机架(12)内的空处,其外沿由几段 不同曲线组成,小摆臂(202)的前端装设有一轴承,轴承沿升降凸轮(201)的外沿滚 动,大摆臂(204)与小摆臂(202)通过连杆(203)连接,大摆臂(204)的前端与低 位调节杆(206)通过轴承连接,低位调节杆(206)与灌装装置的灌装头固定滑块(207) 相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液 器(7)包括分液器体(301)、盖(302)、重力单向阀(303)和总进液管(304),分液 器体(301)与盖(302)之间固接,分液器体(301)出口处装设有重力单向阀(303)。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液器(7) 包括分液器体(301)、盖(302)、重力单向阀(303)和总进液管(304),分液器体(301) 与盖(302)之间固接,分液器体(301)出口处装设有重力单向阀(303)。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液器(7) 内装设有开启电热恒温加热管(305)。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液器(7) 内装设有开启电热恒温加热管(30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注式膏剂栓剂灌装机,它包括装设与机架上的储瓶盘、自动轨道、电器控制箱、恒温搅拌桶、计量泵、多级分液器、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定位拨盘、主机台以及接瓶盘,储瓶盘和接瓶盘分别位于自动轨道的进瓶端和出瓶端,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装设于自动轨道的正上方,三级对位和跟踪灌装机构与多级分液器相连,多级分液器通过计量泵与恒温搅拌桶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灌装质量高等优点,其能够在一台机器上同时灌装膏剂、凝胶、栓剂,适用范围广,并且能够使推注式用药的方法得以大范围推广。
文档编号B65B3/04GK201143997SQ20072006372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
发明者何家宁 申请人:何家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