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437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纳注塑成型产品的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模具成型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加工产品的重要方式,模具成型的主要方法包括冲压成型、注塑成型、压铸成型以及锻造成型。其中,注塑成型由其产量高、速度快、适用材料多而在电子、仪器仪表及通信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请参见Leslie J. Bowen等人于1992年发表在ISAF '92: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Applications of Ferroelectrics中的文献Fabrication of PiezoelectricCeramic/Polymer Composites by Injection Molding。
注塑成型法是指将可塑性塑料加热成为流体,再将其注射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在加热加压条件下成型,经冷却固化后形成制品的加工方法。随着注塑成型技术的发展,模腔中用于供产品成型的模穴数量也从2个、4个增加至16个、32个,甚至现在发展到64个之多。 一个具有多个模穴的模具经一次注射成型即可生产出一个带有多个注塑成型产品以及一个料头的注塑品。将注塑品中多个注塑成型产品与料头的连接处分别以剪切装置剪断后,即可获得多个注塑成型产品。
现有技术中注塑品的剪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将注塑品放置于承料台,然后以多个剪切刀具将多个注塑成型产品与料头的连接处同时剪断,剪切后的多个注塑成型产品同时掉落并收容于一个放置于剪切刀具下方的仅具有一个收容腔的承载装置中。第二种方法是旋转剪切法,即将注塑品放置于承料台后,承料台转动并带动注塑品转动,从而使得多个注塑成型产品与料头的连接处依次经过一个剪切刀具,剪切刀具定时下刀即可将注塑成型产品与料头的连接处依次剪断,并使得剪切后的注塑成型产品依次掉落并收容于一个仅具有一个收容腔的承载装置中。
但一般来说,模穴的形状决定了生产的注塑成型产品的形状。也就是说,不同模穴对应生产的注塑成型产品可能具有形状、结构上的差异。将所有模穴对应生产的注塑成型产品均收容于一个仅具有一个收容腔的承载装置中,可能造成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的检收、分类的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收纳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的收纳装置。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收纳装置。
一种收纳装置,包括分隔部、收纳部以及设置于分隔部与收纳部之间的引导部,所述分隔部具有多个分隔腔,所述收纳部具有多个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与所述分隔腔一一对应,所述引导部具有一个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通过引导部的旋转选择性地连通一个收纳腔和一个分隔腔。
本技术方案中的收纳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收纳装置具有多个分隔腔,可分别承载剪切后的对应于多个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其次,引导部的旋转可使得引导通孔连通收纳腔和分隔腔,从而使得分隔腔的注塑成型产品通过引导通孔滑落并最终收纳于收纳腔,使得多个收纳腔可分别收纳对应于多个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最后,本技术方案中的收纳装置便于对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进行检收或分类。


图l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与剪切装置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与剪切装置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收纳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该收纳装置可用于收纳注塑成型产品。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10包括分隔部11、收纳部12以及设置于分隔部11与收纳部12之间的引导部13。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11包括圆筒形侧壁111以及一个隔板112。所述圆筒形侧壁lll围合构成一个圆筒形的腔体110。所述隔板112设置于腔体110内,与圆筒形侧壁lll的中心轴线平行并与圆筒形侧壁l 11连接,从而将圆筒形的腔体l 10均匀分割为半圆筒形的第一分隔腔1101和半圆筒形的第二分隔腔1102。所述第一分隔腔1101和第二分隔腔1102均可用于容置剪切后的注塑成型产品,因此,分隔部ll可以分隔剪切后的对应于两个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相应地,所述收纳部12具有与第一分隔腔1101对应的第一收纳腔1201以及与第二分隔腔1102对应的第二收纳腔1202。所述对应是指分隔腔的形状、尺寸均与收纳腔的形状、尺寸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收纳部12为圆筒体,包括圆筒形侧壁121、隔板122以及底壁123。所述圆筒形侧壁121的一端与底壁123垂直连接,从而使得侧壁121和底壁123围合形成一圆筒形腔体120。所述隔板122设置于圆筒形腔体120内,与底壁123垂直连接,同时与侧壁121连接,从而将圆筒形腔体120分割成均为半圆筒形的第一收纳腔1201和第二收纳腔1202,以分别收纳剪切后的对应于两个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
优选的,所述收纳部12的隔板122中部可以开设有收容孔1220,收容孔1220的轴线可与圆筒形侧壁121的中心轴线重合,以便于设置引导部13。
所述引导部13用于选择性地连通第一分隔腔1101和第一收纳腔1201或者连通第二分隔腔1102和第二收纳腔1202。引导部13包括转轴131以及围绕转轴131设置的引导体132。所述转轴131可固设于分隔部11的隔板112或者收纳部12的隔板122。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31为圆柱形杆,其一端收容于收纳部12的收容孔1220内,另一端穿过引导体132并固定于分隔部11的隔板112,从而不但可使得引导体132围绕转轴131旋转,还可以方便地将引导体132设置于分隔部11与收纳部12之间。
所述引导体132为与分隔部11、收纳部12相配合的圆柱体,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321和下表面1322。所述上表面1321用于与分隔部11的侧壁111、隔板112接触,所述下表面1322用于与收纳部12的侧壁121、隔板122接触。引导体132开设有收容孔1320以及引导通孔130,收容孔1320以及引导通孔130均贯穿上表面1321和下表面1322。所述收容孔1320为圆柱形通孔,与收纳部12的收容孔1220对应,用于供转轴131穿设。所述引导通孔130的形状、尺寸、开设位置均与分隔部11的分隔腔以及收纳部12的收纳腔对应。具体地,引导通孔130的横截面尺寸可等于或小于最小的分隔腔的横截面尺寸,从而使得引导通孔130可准确、有效地将分隔腔内的注塑成型产品引导至相应收纳腔,而不产生引导错误。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分隔腔1101、第二分隔腔1102大小相同,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因此引导通孔130也为横截面大致为半圆形的通孔,其开设位置与第一分隔腔1101、第一收纳腔1201对应或者与第二分隔腔1102、第二收纳腔1202对应。
由于引导部13设置于分隔部11、收纳部12之间,因此,引导体132的转动可使得引导通孔130从连通第一分隔腔1101和第一收纳腔1201的位置转动至连通第二分隔腔1102和第二收纳腔1202的位置,g卩,引导通孔130可从具有引导第一分隔腔1101中的注塑成型产品滑落至第一收纳腔1201的作用变成具有引导第二分隔腔1102中的注塑成型产品滑落至第二收纳腔
61202的作用。
当然,所述引导体132围绕转轴131的转动可通过皮带、齿轮以及驱动马达等机械装置实现,也可以通过人工操作实现。
另外,分隔部ll、收纳部12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形状,其均还可以为方形桶状、不定形囊状等。当然,引导部13也可以为其它与分隔部11、收纳部12相配合的形状。
本实施例的收纳装置10可用于将剪切后的对应于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分别收纳。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l、图2及图3,以包括第一剪切刀具601、第二剪切刀具602以及承料台603的剪切装置剪切注塑品700时,注塑品700可放置于剪切装置的承料台603上。注塑品700具有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以及连接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和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的料头703。收纳装置10可设置于剪切装置的承料台603下方,第一分隔腔1101、第二分隔腔1102可分别对应于注塑品700的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与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并使引导通孔130位于连通第一分隔腔1101和第一收纳腔1201的位置。当剪切装置的第一剪切刀具601、第二剪切刀具602将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与料头703的连接处同时剪断后,剪切后的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掉落后通过第一分隔腔1101、引导通孔130,并被收容于第一收纳腔1201中,而剪切后的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掉落后被收容于第二分隔腔1102中,当引导部13旋转以使得引导通孔130连通第二分隔腔1102与第二收纳腔1202时,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才会自第二收纳腔1202滑落,通过引导通孔130后被收容于第二收纳腔1202中。因此,本技术方案的收纳装置10具有可分别收纳对应于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的优点。
请参阅图4,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20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1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分隔部21的隔板212中部开设有收容孔2120,所述收容孔2120与引导部23的收容孔2320相对应。引导部23的转轴231可穿过收容孔2120,从而使得分隔部21也可以围绕转轴231旋转。当然,分隔部ll可以通过皮带、齿轮或其它元件与驱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连接,以在控制装置控制下由驱动装置带动分隔部ll转动。
从而,本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20除可使用如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方式将对应于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分别收纳外,还可以通过旋转分隔部21的方法将对应于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分别收纳。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以包括一个剪切刀具801以及一个可旋转的承料台803的剪切装置剪切注塑品700时,注塑品700可放置于承料台803上,收纳装置20可放置于剪切刀具801下方,第一分隔腔2101对应于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以及剪切刀具801,且引导通孔230对应于第一分隔腔2101。首先,剪切刀具801可将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与料头703的连接处剪断,剪断后的第一注塑成型产品701通过第一分隔腔2101、引导通孔230掉落 入第一收纳腔2201。其次,剪断后使承料台803旋转以使得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与剪切刀具 801相对应。与此同时,分隔部21和引导部23—起旋转,以使得第二分隔腔2102对应于第二 注塑成型产品702,引导通孔230对应于第二收纳腔2202。再次,剪切刀具801将第二注塑成 型产品702与料头703的连接处剪断,剪断后的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掉落并收容于第二分隔 腔2102。最后,转动分隔部21并保持引导部23不动,使第二分隔腔2102对应于引导通孔230 。此时,引导通孔230连通第二分隔腔2102与第二收纳腔2202,第二注塑成型产品702即可通 过引导通孔230而被收容于第二收纳腔2202。
请参阅图6,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10大 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引导部33还包括一个引导板333。所述引导板333设置于分隔部( 图未示)与引导体332的上表面3321之间,其形状与引导通孔330的形状相配合,以用于遮蔽 或露出引导通孔330。本实施例中,引导板333为横截面近似半圆形的片体,具有一个通孔 3330。转轴331穿过通孔3330,从而引导板333可围绕转轴331转动。随着引导板333的转动, 引导板333可以遮蔽或露出引导通孔330,从而控制分隔部的分隔腔内的注塑成型产品是否滑 落于收纳部的收纳腔。
优选的,引导板333在其远离通孔3330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一个引导件334。所述引导件 334可以为棱柱形、圆柱形、椭圆柱形等,以便于通过机械装置或人工拨动为宜,从而可通 过拨动引导件334转动引导板333。本实施例中,引导件334近似为长方体形。
当然,所述引导板333也可以设置于引导体332的下表面3322与引导部之间,同样可以封 闭或打开引导通孔330,从而起到控制分隔腔内的注塑成型产品是否滑落于收纳腔的作用。
请参阅图7,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40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10 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引导部43与收纳部42之间具有第一引导管道441以及第二引导 管道442。
所述第一引导管道4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口4411以及第二引导口4412。所述第一 引导口4411设置于引导部43下方,且与第一分隔腔4101对应。所述第二引导口4412设置于收 纳部42上方,且与第一收纳腔4201对应。从而,第一分隔腔4101内的注塑成型产品通过引导 部43的引导通孔430后,可经由第一引导管道441的第一引导口4411以及第二引导口4412,最 后滑落至收纳部42的第一收纳腔4201 。
所述第二引导管道442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口4421以及第一引导口4422。所述第 一引导口4421设置于引导部43下方,且与第二分隔腔4102对应。所述第一引导口4422设置于收纳部42上方,且与第二收纳腔4202对应。从而,第二分隔腔4102内的注塑成型产品通过引 导部43的引导通孔430后,可经由第二引导管道442的第一引导口4421以及第二引导口4422, 最后滑落至收纳部42的第二收纳腔4202。
所述第一引导管道441和第二引导管道442可由软性材料制成,以使第一引导管道441和 第二引导管道442均可随意弯曲,并延伸一定距离。从而,本实施例中的收纳部42与分隔部 41之间可具有一定距离。也就是说,收纳部42可以不放置于剪切车间,从而避免了收纳部 42占用剪切车间的生产空间。
请参阅图8,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50与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收纳装置20 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分隔部51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隔板5121和第二隔板5122,所述 第一隔板5121、第二隔板5122均与侧壁511相连接,从而第一隔板5121、第二隔板5122将圆 筒形腔体510分隔成四个大小相同的分隔腔。从而,分隔部51可以将对应于四个模穴的注塑 成型产品进行分隔。
所述第一隔板5121、第二隔板5122的高度可以与侧壁511的高度相同,也可以大于侧壁 511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5121、第二隔板5122的高度大于侧壁511的高度,从而在 剪切注塑品时,可以更便于注塑成型产品与分隔腔之间进行对位。
与分隔部51相对应地,引导部53的引导通孔530为与一个分隔腔对应的扇形通孔,其横 截面近似为四分之一的圆形。收纳部52也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隔板5221以及第二隔板5222, 从而第一隔板5221、第二隔板5222将圆筒形腔体520分隔成四个收纳腔,使得收纳部52可以 收纳对应于四个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分隔部可以包括三个、五个或更多个分隔腔,收纳 部也可相应包括三个、五个或更多个分隔腔,从而本技术方案中的收纳装置可以分别收纳对 应于三个、五个或更多个模穴的注塑品剪切后的注塑成型产品。
本技术方案中的收纳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收纳装置具有多个分隔腔,可分别承载 剪切后的对应于多个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其次,引导部的旋转可使得引导通孔连通收纳腔 和分隔腔,从而使得分隔腔的注塑成型产品通过引导通孔滑落并最终收纳于收纳腔,使得多 个收纳腔可分别收纳对应于多个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从而便于对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 进行检收或分类。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 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收纳装置,包括分隔部、收纳部以及设置于分隔部与收纳部之间的引导部,所述分隔部具有多个分隔腔,所述收纳部具有多个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与所述分隔腔一一对应,所述引导部具有一个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通过引导部的旋转选择性地连通一个收纳腔和一个分隔腔。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包括侧 壁以及至少一个隔板,所述侧壁围合构成一个腔体,所述隔板设置于腔体内,用于将腔体分 隔成多个分隔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高度大 于或等于所述侧壁的高度。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转 轴以及引导体,所述引导体具有一个收容孔,所述转轴穿过收容孔,以使引导体围绕转轴转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具有一 个收容孔,所述引导部的转轴还穿设于分隔部的收容孔以使所述多个分隔腔围绕转轴转动。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还包括 一个与引导通孔相对应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置于引导部与分隔部之间或者引导部与收纳 部之间,用于围绕转轴转动以封闭或打开引导通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具有一 个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置于引导板远离转轴的一端,用于带动引导板绕转轴转动。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与收纳 部之间具有多个引导管道,每一引导管道均具有相对的第一引导口以及第二引导口,所述第 一引导口对应于一个分隔腔,所述第二引导口对应于一个收纳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道由软 性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包括侧 壁、底壁以及至少一个隔板,所述侧壁与底壁连接构成一个腔体,所述隔板设置于腔体内, 用于将腔体分隔成多个收纳腔。
11.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通孔的横 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最小的分隔腔的横截面尺寸。
1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隔腔具 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其包括分隔部、收纳部以及设置于分隔部与收纳部之间的引导部,所述分隔部具有多个分隔腔,所述收纳部具有多个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与所述分隔腔一一对应,所述引导部具有一个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通过引导部的旋转选择性地连通一个收纳腔和一个分隔腔。本技术方案的收纳装置便于收纳对应于不同模穴的注塑成型产品。
文档编号B65D25/02GK101554935SQ20081030086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8日
发明者杜健生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