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9710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树脂制的容器及其方法。更具体而言,涉 及一种内置有标签的树脂制容器及其简便的制造方法,该容器的外观得到显著改良,不用 担心容器内收纳的内容物受到污染,且标签与树脂形成一体化。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通过一体成形而制造粘贴有标签的树脂成形体的方法,已知有模 内成形法。该方法如下所述在模具的内壁预先安装标签或坯料,将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 脂等成形用树脂熔融而直接供给到该模具内,在模具内与进行树脂的赋形一起在熔融树脂 上粘贴标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另外将这种在模具内粘贴的标签称为模 内标签(In-Mold Label, IML)。作为这种模内标签,已知有凹版印刷的树脂薄膜、胶版多色印刷的合成纸(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或在铝箔的背面以高压法层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 酯共聚物等并在该箔的表面进行了凹版印刷的铝标签等。这种模内标签通常利用吸引或静电而被安装固定在用于形成成形体的外周的阴 模的内壁上,接着将熔融树脂供给到模具内而形成成形体,并为了与成形体一体化,粘贴于 成形体的外周。在这种带标签的成形体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外观性而进行了各种尝试,使得将标 签不配置于成形体的外侧而配置于内侧,并能够隔着透明或不透明的成形体看到标签。例如在专利文献5 8中记载了一种将标签(印刷物、装饰膜)装填(夹在、配置、 埋入)到由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构成的双层结构的容器之间的复合容器。这些容器能够从 外部隔着透明或半透明的外侧容器看到标签,提供了一种适合于高级制品的外观。然而该发明中,标签未与外侧容器熔接,而只是相接触,未形成一体。虽然标签内 容能够从容器外观看到,但两者间存在空气层,在容器内侧的表面与标签的表面的各个界 面会分别产生光反射或衍射,因而在标签的表面所施加的印刷等装饰由于光的扩散而看起 来模糊不清,存在容器与标签缺乏一体感这样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级感,希望外侧容 器与标签熔接而形成一体。此外,专利文献7、8的发明,在制法上由于直至通过型坯的吹塑 成形而形成内侧容器并使标签固定化为止,标签可自由移动,因而容易产生偏移或下降,存 在制品品质不稳定这样的问题。作为在容器的内侧配置标签而使标签与容器一体化的发明,发现有专利文献9 11的方法。这些文献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模内成形法的应用发明预先将标签插入模具内, 在对成形体进行成形时在成形体的内侧粘贴标签而进行一体化。专利文献9中记载了如下所述的带标签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将具有热收缩性的标 签按照阳模的形状而进行加热收缩,接着与阴模合模而进行注塑成形。根据该方法,能够获 得内侧无标签偏移地一体化而成的容器,但该方法在标签原材料的选择上范围较小,而且 在制法上,为了将标签设置于阳模的规定位置并使标签加热收缩需要花费时间,因而用于成形1个容器的压射周期(Shot cycle)非常长,生产率欠佳。与其他容器相比,专利文献9中得到的容器的问题在于,由于内容物直接与标签 接触,因而存在安全上的担忧。鉴于目前消费者对于制品安全的要求,对于收纳食品、药品、 或化妆品等直接用于人体的内容物的容器而言,在与这些内容物长期接触的物质应该为树 脂容器主体这一点上,如上述的专利文献5 8的方式那样,优选标签配置于双层容器之间 而与内容物隔离。在专利文献9的方式中,虽然印字面不是容器内部一侧,但也无法避免印 刷油墨从标签端面溶出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该发明也无法控制到标签的设计。此外,还存 在内容物成分(油分)有可能渗透到标签中而膨润从而容器外观恶化、标签自身剥离而与 内容物接触。专利文献10记载了如下所述的筒状容器的成形方法通过流入树脂的流动将预先固定于模具外壁的模内标签推入内侧,最终将标签粘贴在内周面上。然而根据该方法,无 法避免标签移动时的位置偏移、由于树脂压力导致的标签的开孔、由于印刷的流动、流入树 脂蔓延到标签表里所导致的制品外观恶化、成品率降低等生产率恶化的问题。专利文献11中记载了如下所述的杯状容器的成形方法在杯状的一次成形品的 内部,插入在外周面上安装有标签的芯模,通过对杯状的一次成形品进行加热使一次成形 品与芯模紧密接触并使杯状的一次成形品收缩,将标签粘接在容器的内周面。然而该方法 也是为了将标签设置于芯模的规定位置并使容器加热、收缩需要花费时间,因而用于成形1 个容器的压射周期非常长,生产率欠佳。此外,在专利文献10、11中,也与上述专利文献9 同样地由于标签直接与内容物接触,因而未解决安全方面的担忧。另外,专利文献9 11中记载的在容器的内侧配置标签而使标签与容器一体化的 发明,由于生产率不良而无法实现,因此将它们与专利文献5 8组合而成的复合容器也尚 未实现。特别是,专利文献5 8中记载的分别组合制作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的方法、或者 首先制作外侧容器然后通过吹塑成形制作内侧容器的方法中,依然残留着无法使标签与外 侧容器一体化的问题、无法将标签可靠地固定在规定位置的问题、或者无法避免较烦杂、需 要花费时间且不现实的操作工序的问题。与上述技术领域不同,专利文献12涉及餐具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2记载了由以 下工序构成的餐具的制造方法对内侧部件进行注塑成形的工序;使用粘合剂将能够承受 对外侧部件进行注塑成形时的熔融树脂材料的热和压力的片材进行粘接或者将该片材设 置于凹部,从而将该片材安装在与在该内侧部件的背面对外侧部件进行注塑成形时的注射 口相对应的位置的工序;以及在安装有该片材的内侧部件的外侧对外侧部件进行注塑成形 的工序。然而,专利文献12的发明并不是插入到内部的片材的两面与内侧部件、外侧部件 的各树脂材料熔接而形成一体化,因此与专利文献5 8的发明同样存在容器与标签缺乏 一体感这样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12的发明从其主旨来看,只要插入到内部的片材被配 置于与对外侧部件进行注塑成形时的注射口相对应的位置就足够了,从这点来看,在市场 上可接受程度的外观改良的观点上也是不充分的。此外,从该制造方法的观点来看,在对内侧部件进行注塑成形一次后,还具有将片 材安装在该内侧部件的背面上的另一工序,比较复杂。另外专利文献13中记载了如下所述的带图案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将由单面形成有图案的第一透明树脂构成的成形品以图案侧面向阳模的方式配置于嵌入成形用模具的阴模,封闭模具后,将第二透明树脂注射到由第一透明树脂构成的成形品与模具的阳模 之间,从而得到用第一透明树脂和第二透明树脂夹着图案的成形品。然而,专利文献13的发明涉及本来作为表示家电制品或汽车等的制造商名、商品 名等标记而最佳的带图案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在将该发明转用作内置有标签的容器的制 造方法时,首先将容器的内侧配置有标签的外侧容器作为由第一透明树脂构成的成形品而 获得,接着将第一成形品作为阴模的一部分而将第二透明树脂注射到其内侧,从而制成内 侧容器,制造出用第一透明树脂和第二透明树脂夹着图案的容器。在此,为了对容器的内侧配置有标签的第一成形品进行成形,不得不使用上述专 利文献9 11中记载的发明那样的技术,难以实施。此外,根据在形成外侧容器后还利用 注塑成形在其内侧形成内侧容器的制造方法,存在在与外侧容器的界面即标签部分产生浮 起从而无法获得标签与树脂材料一体化的容器这样的问题。这样,通过在内侧容器与外侧容器之间配置标签、进而无间隙地使三者紧密接触 而使外观得到改良且安全性高的复合容器尚未实现。另外,以标签无偏移、且高生产率的方 式制造该复合容器的方法也尚未实现。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58-06901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1-12522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公平02-007814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02-084319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08-301262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6-062751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0-142684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1-287260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平06-091692号公报专利文献10 日本特开平11-245260号公报专利文献11 日本特开2006-096012号公报专利文献12 日本特开昭58-096533号公报专利文献13 日本特开平09-0112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容器,该复合 容器是在树脂材料中内置有标签的复合容器,能够从容器的外侧或内侧清楚地看到标签, 对装入到容器中的内容物不存在安全上的担忧。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 签无偏移、生产率良好且能够容易制作该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首先通过注塑成 形形成熔接有标签的内侧容器,接着以内置有标签的方式通过注塑成形形成外侧容器,能 够提供标签的两面与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熔接而与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一体化的复合容 器,从而完成了以下所记载的本发明。另外,在以下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内侧容器作为第1 树脂材料部的一个方式、外侧容器作为第2树脂材料部的一个方式而进行记载。
[1] 一种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是由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脂材料部和标签构成 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内置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与上述第2树脂材 料部之间,且上述标签的两面熔接到上述各树脂材料上而与上述各树脂材料一体化。(所谓 内置是指标签被包含并保持于树脂材料的内部,标签未露出到树脂材料的外部的状态)[2]根据[1]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各自独立地为从由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乙烯_醋酸乙烯酯树 月旨、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聚芳 砜、和离聚物构成的组中所选择的至少1种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树脂组合物。[3]根据[1]或[2]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是 从由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 腈树脂、丙烯腈_ 丁二烯_苯乙烯树脂、乙烯_醋酸乙烯酯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氯乙 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和聚芳砜构成的组中所选择的至 少1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树脂组合物,且,上述第2树脂材料是从由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 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弹性体、离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 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无定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 烯、苯乙烯-丙烯腈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聚酰胺、聚 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醛、聚乙烯醇、聚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 多芳基化合物、和聚芳砜构成的组中所选择的至少1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树脂组合物。[4]根据[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塑成 形复合容器由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脂材料部和标签构成,上述第1树脂材料和上述第2 树脂材料使用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该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特征在 于,其是由通过注塑成形形成的呈具有与盖的嵌合部的容器的形状的第1树脂材料部、通 过注塑成形形成的位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侧的第2树脂材料部和标签构成的注塑成 形复合容器,上述第1树脂材料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使用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组 合物,上述标签沿着第1树脂材料部的侧壁配置,且内置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与上述第 2树脂材料部之间,且上述标签的两面熔接到上述各树脂材料上而与上述各树脂材料一体 化。[5]根据[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塑成 形复合容器由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脂材料部和标签构成,上述第1树脂材料和上述第2 树脂材料的树脂的组成相互不同。[6]根据[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 脂材料部利用注塑成形形成,呈具有与盖的嵌合部的容器的形状。[7]根据[6]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位于上 述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侧。(外侧是指远离复合容器的收纳有内容物的区域的一侧)。[8]根据[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树 脂材料部也具有容器的形状。[9]根据[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 脂材料部、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中的至少一个是透明的。
[10]根据[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的 基材由聚烯烃系薄膜或聚酯系薄膜构成。[11]根据[10]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的基材的表面与 背面由相互不同的材质构成。[12]根据[6] [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 沿着具有容器的形状的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周壁配置。
[13]根据[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 具有装饰。[14]根据[13]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是由印刷所形成 的装饰。[15]根据[13]或[14]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由金属箔 构成。[16]根据[13] [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能够透过 上述树脂材料看到上述标签的装饰。[17]根据[16]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的装饰设置于能 够由容器内侧看到的位置(内侧是指复合容器的用于收纳内容物的区域或将该区域计算 在内的空间)。[18]根据[1] [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 的至少单面具有热封层。[19]根据[1] [1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 具有通孔。[20]根据[1] [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塑 成形复合容器的外表面具有装饰。[21] 一种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是由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脂材料部 和标签构成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在第1模具的阴模侧的内壁配置标签并对标签进行固定,合模后,通过将第1 树脂材料注射到上述第1模具内并进行成形,形成熔接有标签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工序;以 及(2)以完全内置有第1树脂材料部上的标签的方式,用作为阳模或阳模的一部分 的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和作为阴模的第2模具进行合模,注射第2树脂材料并进行成形,由 此以覆盖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上的标签的方式形成第2树脂材料部的工序。[22]根据[21]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 (1)中,将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成形为呈具有与盖的嵌合部的容器的形状。[23]根据[21]或[22]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 第2树脂材料部形成在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侧。[24]根据[22]或[23]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也将上 述第2树脂材料部成形为容器的形状。[25]根据[21] [2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与上述第2树脂材料的树脂的组成相互不同。
[26]根据[21] [2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是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组合物。[27]根据[21] [2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标签具有装饰,并且以该装饰能够透过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 中的一个或这两者看到的方式,确定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的不透明 度。[28]根据[21] [2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标签的至少单面具有热封层。本发明的复合容器能够隔着树脂材料而清晰地看到内置在构成容器的树脂材料 中的标签,因而外观显著得到改良。另外,标签不直接与容器的内容物接触,因而对于内容 物不存在安全上的担忧。并且,可发挥出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而能够提供标 签无偏移且容易具有上述特征的复合容器这种显著的效果。


图1是表示制造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注塑成形机的一个方式的简图。图2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内侧容器)的一个实施方 式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la、第1树脂材料部(内侧容器)的注塑成形机;lb、第2树脂材料部(外侧容器) 的注塑成形机;2、内侧容器取出机械手;3、复合容器输送用传送带;4、行走机;5、内侧容器 插入兼复合容器取出机械手;11、第1树脂材料部(内侧容器)的底部的角;12、第1树脂材 料部(内侧容器)的肩部;20、复合容器;21、第1树脂材料部(内侧容器);22、第2树脂材 料部(外侧容器);23、标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复合容器和该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以下记载 的结构要件的说明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而进行的,但本发明不受这种实施方 式的限制。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 ”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 ”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树脂材料第1树脂材料部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是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的, 用于构成复合容器的树脂材料的一部分。第1树脂材料部优选具有容器的形状,其中更优 选具有成为复合容器的主体的构造。第1树脂材料部尤其优选具有成为复合容器的内侧容 器的构造。在此所谓的内侧容器是至少具有底部和侧壁部且与装入复合容器的内容物相接 触的容器。能够采取上方敞开的筒状、杯状、或瓶状等各种形状,其上端部也可以形成有用 于供盖嵌合的螺纹嵌合等的嵌合部。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厚度也可以在侧壁部连续变化。
第1树脂材料部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在是半透明或不 透明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现有的填充剂。另外,第1树脂材料部既可以是自然色,也可以 是着色而成的。在着色而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现有的着色剂。在想要能够从复合容器 的内部看到复合容器内所内置的标签时,形成内侧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需要使用透明或 半透明的树脂材料。例如通过使外侧容器为不透明、内侧容器为透明的容器,则成为无法隔 着外侧容器而看到标签的结构,但成为能够隔着内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的结构,能够 提高外观性和设计性。另外,通过打开盖或者一定程度地使用容器的不透明的内容物,则首 次能够看到标签内侧的信息和装饰,例如能够预先记载用于防止伪装或伪造的安全信息、 奖赏、运气等。如果只要是能够从复合容器的外侧看到标签上的装饰即可的话,则形成内侧 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未必一定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还可以是不透明的。 作为形成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可以使用能够注塑成形的高密度聚乙烯、 中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 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等聚酯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 烯_丙烯腈树脂、丙烯腈_ 丁二烯_苯乙烯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乙烯_醋酸乙烯酯树脂、 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聚芳砜 等热塑性树脂。另外这些树脂不仅可以使用均聚物,还可以使用共聚物。共聚物既可以是 2元体系也可以是3元体系以上的多元体系,还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其中,从加工适应性和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烯烃系树脂或聚酯系树脂。此 夕卜,同样从加工适应性和安全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作为聚烯烃系树脂, 更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共聚物作为聚酯系树脂。从提高耐热性、强度、光反射性、其他物性以及外观性的观点出发,这些树脂可以 施加用于提高结晶性的处理,或者也可以使用在这些树脂中添加了公知的填充剂、着色剂 或添加剂而成的树脂组合物。第2树脂材料部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第2树脂材料部是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的, 其用于构成复合容器的树脂材料的一部分。第2树脂材料部优选具有容器的形状,其中优 选具有成为复合容器的外侧容器的构造。在此所谓的外侧容器是至少具有底部和侧壁部且 与装入复合容器的内容物不直接接触的容器。通常是构成复合容器的外侧的容器。第2树 脂材料部能够采取上方敞开的筒状、杯状、或瓶状等各种形状,也可以与第1树脂材料部的 一部分或全部具有相似形状。例如,第2树脂材料部也可以具有从第1树脂材料部的嵌合部的下端部到侧壁部 (标签部)和底部进行熔接而一体化的结构。如图3所示,第2树脂材料部的上端部优选以 向第1树脂材料部的嵌合部的下端部卷入并卡定的方式形成向内侧弯折的弯折部并与第1 树脂材料部一体化。第2树脂材料部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厚度可以在侧壁部中厚度连续变化。作为构成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可以使用能够注塑成形的高密度聚乙烯、 中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聚烯烃系弹性体、聚烯烃系离聚物、乙烯-醋 酸乙烯酯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 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无定型PET、聚酯系弹性体等聚酯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系弹性体、苯乙烯系离聚 物等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丁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多芳基化合物、聚芳砜、聚氨酯系弹 性体、聚氨酯系离聚物等热塑性树脂。此外,也能够使用生物塑料或生物降解性树脂等所谓 的绿色塑料(Greenplastics)。另外这些树脂不仅可以使用均聚物,还可以使用共聚物。共聚物可以是2元体系 也可以是3元体系以上的多元体系,另外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用于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既可以与用于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相同, 也可以不同。另外,用于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既可以与用于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 材料是同系列的,也可以是不同系列的。从获得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的牢固的熔接、或者容易进行使用后的 再循环的观点出发,使用同系列的树脂的情况是优选的。例如优选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 脂材料部均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或聚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任一种构成。其中,例如从两 者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尤其优选第1树脂材料部使用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第2树脂材料 部使用选自由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和聚烯烃系离聚物树脂 构成的组中的聚烯烃系树脂。此外,从粘接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 脂材料部均使用相同的树脂。例如,从两者的收缩率的观点出发,优选第1树脂材料部、第 2树脂材料部均由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树脂组合物构成。另外, 即便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使用相同的树脂,通过使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 脂材料部中所添加的染料、色素不同,也能够使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的颜色不 同。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于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和用于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 材料不同,能够实现将各树脂的功能和特性加以组合而成的复合容器。若使用这种组合,则 能够改善以往的容器中存在的性能上的问题,并且容易按照容器的用途进行设计。另外,通 过使用于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和用于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不同,则能够使第1 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产生差异感,使标签变得与众不同或提高外观上的审美 性。这种方式在化妆品的容器中尤其有用,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很高。作为第1树脂材料部与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为不同系列的情况,例如可列举出如下情况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使用从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聚氧化烯系树 脂组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树脂组合物,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使用从由聚酯系树脂 组合物、聚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离聚 物系树脂组合物、弹性体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可列举出如下 情况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使用从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聚氧化烯系树脂组合物 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树脂组合物,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使用从由聚酯系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离聚物系树脂组合物、弹性体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树脂 组合物。例示出几个使用于第1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和用于第2树脂材料部的树脂材料 不同时的优选的具体例子。例如,形成内侧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选择使用内容物耐受性 (耐油性、耐醇性、耐化学药品性等)优异的聚丙烯或聚甲醛等,形成外侧容器的第2树脂材料部选择使用高透明且2次装饰性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离聚物、耐光性和耐候性优异的聚碳酸酯、耐落下性和耐损伤性优异的弹性体或离聚物等。另外,在对具有与盖的嵌 合部(螺纹部)的内侧容器进行成形时,形成该带嵌合部的内侧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选 择使用滑移性优异的(不产生与盖的吱吱声)聚丙烯等,另外形成外侧容器的第2树脂材 料部选择使用无滑动性的容易合手的弹性体等。此外,作为高透明树脂的组合,形成内侧容 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还可以选择坚硬的阻气性较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形成外侧容 器的第2树脂材料部还可以选择具有弹性且2次装饰也容易的离聚物等。通过采用这里例 示的组合,除了可获得2种树脂的特征相加而成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制成注塑成形复 合容器时的标签的一体化、稳定性、识别性也优异这样的效果。另外,介于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的标签,通过至少在其单面、优 选为两面设置热封层,或者设置通孔而使其具有物理上的嵌合的效果,或者对标签的表里 实施不同处理等,也能够促进两者间的粘接。在想要能够从复合容器的外部看到复合容器内所内置的标签时,需要将透明或半 透明的树脂材料用于形成外侧容器的第2树脂材料部。然而,如果只要是能够从复合容器 的内侧看到标签上的装饰即可的话,则形成外侧容器的第2树脂材料部未必一定是透明或 半透明的,还可以使用不透明的树脂材料,或者通过进行喷涂或金属蒸镀而使其不透明。另 外第2树脂材料部也可以使用现有的着色剂进行着色。另外,也可以添加公知的填充剂、着 色剂或添加剂。另外,也可以同样地对第1树脂材料部进行提高结晶性的处理。第2树脂材料部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平滑的镜面而具有光泽,也可以形成为梨皮 面等粗糙面而进行消光,还可以形成为压花而赋予凹凸。优选为平滑的表面。另外,也可以 仅对外表面进行提高结晶性的处理。若表面平滑,则能够赋予高光泽所带来的更高级的高级感。另外,若表面平滑,则 容易对第2树脂材料部的外表面施加与标签不同的装饰。作为在此所谓的装饰,可列举出 粘合标签、模内标签、拉伸标签、收缩标签、以及直接印刷、涂布、金属箔转印、金属蒸镀、粗 糙化加工、压花加工等形成的装饰。若表面平滑,则粘合标签或模内标签的粘贴、拉伸标签 或收缩标签的安装、利用丝网印刷等进行的直接印刷、利用吹喷等进行的涂布、利用烫印等 进行的金属箔转印、金属蒸镀等形成的装饰(二次装饰)能够容易地添加。若为梨皮面的表面,则能够有意地赋予朦胧的表现。另外在赋予压花时,该凹凸作 为透镜而发挥作用,与内部的标签的装饰组合,从而能够添加立体感和全息图的效果等。在第2树脂材料部的外表面上也可以熔接有与内置在复合容器中的标签不同的 标签。这种情况下,对所内置的标签施加风景照片装饰,对外侧的标签施加窗框或装饰框等 装饰,能够通过图案的重叠而呈现出现场感和立体感等。然而,由于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 树脂材料部形成为一体,例如,无法期待达到如日本特开2006-143270号公报中记载那样 的由于外侧容器(第2树脂材料部)的变形所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变化等视觉效果。另外,本发明的复合容器还可以具有第3树脂材料部。即,可以在第1树脂材料部 的表面、第2树脂材料部的表面、或以横跨这两个表面的方式形成第3树脂材料部。此时, 熔接到第2树脂材料部的表面上的标签也可以被内置于第3树脂材料部而形成一体化。另外,在第3树脂材料部的表面还可以熔接有其他标签。标签
标签的识别件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完全内置于第1树脂材料部与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 并熔接成一体。优选标签一体地熔接于构成内侧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周与构成外侧 容器的第2树脂材料部的内周。能够隔着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看到标签。在本发明 中,优选能够从容器的外部隔着透明或半透明的外侧容器(第2树脂材料部)看到标签,但 也可以是能够从容器内侧隔着透明或半透明的内侧容器(第1树脂材料部)看到标签。此 夕卜,也可以对它们进行组合。由于标签的装饰面与外侧容器(第2树脂材料部)的内周面 之间的界面以及标签的装饰面与内侧容器(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周面之间的界面相同, 因而容器的光泽等直接反射到标签的装饰,能够进一步提高高级感。另外这些标签被埋设于第1树脂材料部与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因而不与容器的 内容物直接接触。因此,不存在内容物被标签的印刷油墨等污染等的安全卫生方面的担忧。标签的基材基材是指作为标签的支撑体,用于对标签赋予强度、印刷适应性以及根据情况不 同对标签赋予不透明性等的物质。另外基材是在标签成形时用于支撑热封层而易于成形 的,从原料再循环的观点出发也是能够有利地发挥功能的物质。本发明中,作为标签的基材,可以使用以树脂薄膜、铝标签、纸浆天然纸为代表的 各种原材料和材料。其中优选将能够自由选择透明、不透明的树脂薄膜用于标签基材。此 夕卜,尤其优选将与容器的粘接性良好、容器的再循环容易、使用了与容器同系列的树脂材料 的树脂薄膜用于标签基材。能够用作基材的树脂薄膜是包含热塑性树脂的树脂薄膜。作为热塑性树脂薄膜, 可列举出能够成形的聚丙烯系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 系树脂,聚甲基-1-戊烯、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6,6、尼 龙-6,10、尼龙-6,12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乳酸、脂肪族聚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无规聚苯乙烯、间 规聚苯乙烯、聚苯硫醚等热塑性树脂。它们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来使用。其中,优选使用聚烯烃系树脂或聚酯系树脂。作为聚烯烃系树脂,更优选使用聚丙 烯系树脂,作为聚酯系树脂,更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共聚物。作为聚丙烯系树脂,优选使用将丙烯均聚而成的等规聚合物或间规聚合物。另外, 还可以使用将乙烯、1- 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 -烯烃与丙烯共聚而成 的以具有各种立体规整性的丙烯作为主要成分的共聚物。共聚物可以为2元体系也可以为 3元系以上的多元体系,另外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共聚物,优选使用由以乙二醇为主体的二醇与以对 苯二甲酸为主体的二羧酸所构成的共聚物,或由这些原料与能够共聚的羟基羧酸所构成的 共聚物。它们可以为2元体系也可以为3元体系以上的多元体系。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的,还可以是不透明的。在 使用树脂薄膜等作为基材、并且它们是半透明、不透明时,可以使树脂薄膜中含有无机微细 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作为填充剂;也可以将含有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树脂薄膜 拉伸,制成以填充剂作为核而形成的具有多个微细孔穴的微多孔性的拉伸树脂薄膜;还可 以通过印刷或涂布而设置掩蔽层,从而调整透光率;还可以将这些方法进行组合。
其中“透明”是指所使用的标签的不透明度是0 20%,“半透明”是指不透明度超过20 %且在80 %以下,“不透明”是指不透明度超过80 %且在100 %以下。不透明度是 指,基于JISP-8149 =2000,以百分率所表示的由将标准黑色板衬于标签试验片而测定的视 觉反射率除以同样将标准白色板衬于试验片而测定的固有视感反射率而得的值。能够用于树脂薄膜中的无机微细粉末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无机微细粉末, 例如,可列举出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烧成粘土、滑石、硫酸钡、硅藻土、氧化镁、氧化锌、 氧化钛、氧化硅、硅石、氧化铝等,另外它们也可以用脂肪酸等进行表面处理。其中,重质碳 酸钙、烧成粘土、滑石因廉价且成形性优良而优选。从稳定的树脂混炼和薄膜拉伸、均勻的孔穴形成的观点出发,无机微细粉末可以 使用平均粒径通常为0. 01 15 μ m、优选为0. 02 8 μ m、更优选为0. 03 4 μ m的无机微 细粉末。能够用于树脂薄膜中的有机填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有机填料,优选选择 与作为树脂薄膜的主要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不同种类的树脂。例如,在基体树脂为聚烯烃系 树脂时,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 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环硫乙烷、聚苯硫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蜜胺树脂、聚酰亚胺、聚 乙醚酮(polyethyletherketone)、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聚(4_ 甲基-戊 烯-1)、或与环状烯烃的均聚物或环状烯烃和乙烯的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不相容且熔点 为120°C 300°C、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C 280°C的树脂。与无机微细粉末同样,有机填料可以使用分散后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01 15 μ m、优选为0. 02 8 μ m、更优选为0. 03 4 μ m的有机填料。可以从上述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中选择1种而将其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 种以上组合使用。在想要使树脂薄膜为半透明或不透明时,树脂薄膜中的无机微细粉末和 /或有机填料的含量优选为0. 5 65重量%,更优选为3 50重量%。根据需要,树脂薄膜还可以含有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分散剂、润滑剂、 荧光增白剂、着色剂等。构成基材的树脂薄膜可以是无拉伸的树脂薄膜,也可以是拉伸后的树脂薄膜。从 注塑成形时的曲面追随性的观点出发,虽然可以是无拉伸的树脂薄膜,但从孔穴形成所导 致的轻量化、分子取向所导致的刚度提高、薄膜化、厚度均勻性的提高等观点出发,优选是 至少沿单轴方向拉伸的树脂薄膜。另外,上述基材优选由多层构成、且表面和背面由相互不 同的材质构成。这样通过使表面层和背面层为不同的基材,例如可获得由容易施加装饰的 表面层和作为背面层的后述热封层构成的标签。基材由多层构成时,优选至少其中一层被 拉伸。在拉伸多层时,既可以在层叠各层前预先分别拉伸,也可以在层叠后拉伸。另外,还 可以在层叠后将拉伸后的层后再次拉伸。此外,也可以在基材上成形热封层后将整体进行 拉伸。构成基材的树脂薄膜的拉伸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使用 与螺杆型挤压机连接的T型模或I型模,在将熔融树脂挤压成形为片状后,通过如下方法对 该片状熔融树脂进行拉伸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进行拉伸的辊间纵向拉伸法;利用拉幅 炉(tenter oven)进行拉伸的横向拉伸法;利用拉幅炉和线性电动机的组合进行拉伸的同 时双轴拉伸法;使用拉幅炉和缩放仪(pantograph)型拉伸装置进行拉伸的同时双轴拉伸法;在切断该片材后使用缩放仪型拉伸装置进行拉伸的同时双轴拉伸法;使用与螺杆型挤压机连接的圆形模而在将熔融树脂挤压成形为管状后并对其吹入空气来进行拉伸的同时 双轴拉伸(吹塑成形)法等。在热塑性树脂为非结晶树脂时,拉伸的温度可以设定在所使用的树脂的玻璃化转 变点以上,在热塑性树脂为结晶性树脂时,拉伸的温度可以设定在非结晶部分的玻璃化转 变点以上至结晶部分的熔点以下。具体而言,拉伸的温度是比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熔点 低2 60°C的温度,例如在树脂为丙烯均聚物(熔点155 167°C )时,优选为152 164°C, 在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熔点121 134°C )时,优选为110 120°C。另外,拉伸速度优 选为20 350m/分钟。若拉伸速度在该范围内,则树脂薄膜的生产率稳定,因而优选。热封层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在标签的最外层设置热封剂(通常为热封树脂)的层,优选 在至少单面设置热封层。在本发明中,热封层用于促进标签与容器之间的粘接,在常温下为 固体状,但因在模具内对第1树脂材料部或第2树脂材料部进行成形时被熔融的树脂的热 活化,与熔融树脂熔接,冷却后再次成为固体状,能够发挥坚固的粘接力。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中,热封层层叠在上述基材上而设置为标签的一部分。更 具体而言,或者通过涂布设置于基材的单面上,或者通过熔融层压设置于基材上,若基材为 树脂薄膜,则在该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基材共挤压而设置。作为包括形成热封层的具体的标签的制造例,可列举出如下方法首先利用涂布 或挤压层压等方法将热封剂施加在薄膜等基材的单面,或者在薄膜成形时将热封层与薄膜 等基材的单面层叠为一体并共挤压来设置热封层,接着在基材的另一面通过胶版印刷等施 加装饰。利用该方法能够在基材的单面设置装饰。欲在标签的两面设置不同的装饰时,可以 在利用胶版印刷等在基材的两面分别施加装饰后,利用涂布、挤压层压等方法施加热封剂, 从而设置热封层。作为用于热封层的热塑性树脂原材料,只要是在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容器时具有 因加热而将标签粘接到树脂材料部的功能即可,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制。构成本发明中的热封层的热塑性树脂,优选通过DSC测定作为峰值温度而求出的 熔点为60 130°C。若熔点低于60°C,则由于常温下的发黏而标签的滑动性变差,容易引 起粘连等。因此,在将标签嵌入模具时,多发生插入2张等的问题。另外,若熔点超过130°C 而很大时,则标签与成形体的粘接性容易变差,因而不优选。作为具体的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聚烯烃系树脂即低密度或中密度的高压 法聚乙烯、直链线状聚乙烯、乙烯· α-烯烃共聚物、丙烯· α-烯烃光聚合物、乙烯-醋酸 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 酯共聚物(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 8)、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金属盐(Zn、Al、Li、K、 Na等)等熔点为60 130°C的聚乙烯系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 种以上混合使用。在不损害热封层所要求的性能的范围内,能够对热封层任意添加其他公知的树脂 用添加剂。作为这种添加剂,可列举出染料、成核剂、增塑剂、脱模剂、抗氧化剂、抗粘连剂、 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分散剂等。热封层为了防止模内成形时由于空气卷入到标签与第1树脂材料部之间所产生的起泡(鼓起),其表面优选具有基于JIS-B-0601 2001的三维中心面平均粗糙度(SRa) 为1 ΙΟμπι的凹凸形状,更优选具有2 8μπι的凹凸。为了赋予这种凹凸形状,若需要 的话可以对热封层进行压花加工。压花加工可以通过在热封层成形时、或者成形后压接在 压花辊等上而转印该辊图案来实施。若凹凸形状小于1 μ m,则注塑成形时成形体与标签之 间封闭有空气,容易产生起泡这种外观不良,因而不优选。另外若凹凸形状为ΙΟμπι以上, 则凹凸图案也出现在标签装饰面侧的外观上,印刷时容易产生印刷不勻,而且金属箔转印 时容易产生转印不勻,因而不优选。这种压花形状可以例示出将削去了正四棱锥的顶点的 形状的凸部(头部切除金字塔形)或半球状的凸部以等间隔排列而成的规则的凹凸形状、 或梨皮面。Mk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可以在最外层施加印刷或金属箔转印等装饰。此时,标签 的至少一个面为装饰面,或两面为装饰面。另外,在本发明中,标签上的装饰优选与容器粘 接而形成一体,能够隔着容器看到标签上的装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上,可以通过印刷而设置商品名、商标名、制造地、销售公 司名、使用方法、使用上的注意事项、联系地址、条型码或2维条型码等信息、公司徽章、月艮 务徽章、标识、符号、设计或图案等外观设计作为装饰。作为印刷方法,使用了单张纸胶印、 轮转胶印、凹版印刷、柔性印刷、活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各种印刷方式,但从印刷物的鲜明度 和生产成本出发较多使用单张纸胶印和凹版印刷。作为印刷油墨,可列举出油性胶印油墨、UV固化型胶印油墨、凹版油墨、水性柔性 油墨、UV柔性油墨、油性丝网油墨、UV丝网油墨等。这些油墨含有各种染料、颜料,例如可以 使用碱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荧光染料、分散染料、反应性染料等染料,例如可以广 泛使用以金属的氧化物或硫化物为主要成分的无机颜料、或通常称为沉淀染料的在溶解的 染料中添加沉淀剂而使其不溶的有机颜料等。在由本发明制造的复合容器中,由于标签不 直接与容器内容物接触,因而不会产生油墨向内容物的渗漏。因此,不必特别考虑安全性, 可以选择广泛的印刷油墨来使用。作为具体的无机颜料,可列举出钛白(二氧化钛)、锌华(氧化锌)、碳酸钙、高岭 土、石墨(炭黑)、群青(群青蓝)、深蓝(普鲁士蓝)、赭黄(赭石)、贡黄(铬黄)、锌铬 (锌黄)、镍钛黄、铋钒黄、镉黄、红色颜料(Bengal red)(氧化铁)、铅丹、朱砂(硫化汞)、 镉红、沉淀性硫酸钡、氧化钡粉等。作为有机颜料,除了色淀颜料之外,可列举出多环式系、 酞菁系、可溶性偶氮系、不溶性偶氮系、聚偶氮系、青花系的颜料等。颜料除了印刷加工4色(process 4 color)、白色、专色、体质颜料之外,还包含珠 光颜料(用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铁等无机盐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滑石颗粒、高岭土颗粒、云 母颗粒、片状硅石、片状氧化铝、片状碳酸钙等)、金属粉(青铜粉、青铜糊、漂浮型铝糊、非 漂浮型铝糊等)等。它们可以组合使用。另外,除了上述印刷方法之外,还能利用涂布的方法形成油墨印刷面,作为油墨的 涂布方法,可列举出辊涂法、凹版涂布法、幕式淋涂法、喷涂法、模具涂布(die coat)法等通 常的涂布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外观性,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可以通过烫印(hot stamp)或冷印 (cold stamp)等金属箔转印、金属直接蒸镀、金属转印蒸镀、对感光性树脂曝光并显影干涉条纹的(全息图的成形)方法等而形成。这些装饰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可以具有通过穿孔而形成的通孔。通过具有通孔,在第1树 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的熔接时,熔融树脂流入到通孔中,得到由物理嵌合所产生的 粘接性提高的效果,更容易一体化,从而成为优选 的方式。作为贯通标签而形成穿孔结构的方法,可以应用从利用带金刚石颗粒的辊、热针、 冲裁刀的机械穿孔法、激光照射穿孔法、电子束照射穿孔法、等离子体穿孔法、高压放电穿 孔法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穿孔法,可以根据标签的材质、厚度、通过速度、穿孔直径而适当地 选择。形成在标签中的穿孔优选相邻的穿孔间的间距在3 30mm的范围内分布,更优选 在4 20mm的范围内分布,尤其优选在5 15mm的范围内分布。在间距低于3mm时,穿孔 在装饰外观上较明显,因而不优选。在间距超过30mm时,嵌合所带来的提高粘接性的效果 无法达到所期望那样的程度。另外从获得均勻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穿孔优选在标签上均 勻分布。标签中形成的穿孔优选具有0.05 2mm、更优选0. 1 1mm、尤其优选0. 2 0.8mm 的孔径。其中孔径在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是指直径,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为长径(最大 径)。在穿孔孔径低于0. 05mm时,熔融树脂不流入到穿孔中,无法实现初期的目的。若穿孔 孔径超过2mm,则穿孔在装饰外观上较明显,因而不优选。在基材使用树脂薄膜时,本发明所使用的标签的穿孔周缘部由于穿孔处理而进行 热变形或塑性变形,从而在贯通后向该薄膜的厚度方向卷起,可以形成厚度比该薄膜的本 来的厚度增加的突起部位(隆起部位,溢料)。该突起部在通过第1树脂材料部或第2树脂材料部的注塑成形而与标签一体化 时,形成为向容器侧突出的锚,在容器/标签界面形成嵌合的结构,更有助于提高粘接力。标签的形状本发明所使用的标签,在前述的标签基材经过装饰、热封层的赋予、穿孔等工序 后,被冲压成用于复合容器的尺寸和形状,用于复合容器的形成。相对于第1树脂材料部的形状,本发明所使用的标签可以与外周壁一体化,也可 以与底部一体化,还可以将它们进行组合。通过使标签不仅介于外周壁之间还介于底部之 间,即使在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使用不同的树脂组合物时,这些标签介于其粘 接面的大部分之间,从而易于提高两者间的粘接力而形成一体化,通过标签的设计可以提 高遮光性和阻气性。作为这些标签的形状,与第1树脂材料部的形状相符,侧壁部可以形成为长方形、 梯形、扇形的形状,底部可以形成为圆形、环形、包括正方形在内的多边形的形状。例如,如 日本实开平01-055970号公报的图1和日本特开平07-232723号公报的图2、图3所示的坯 料的俯视图(展开图)那样,还可以是使用于侧壁部和底部的标签形成为一体的形状。根 据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构成,由于内容物与标签不直接接触,因而标签的形状无论选择任 何形状,都不会由标签端部引起油墨渗漏。树脂材料与标签的关系
在形成内侧容器的第1树脂材料部和形成外侧容器的第2树脂材料部均为透明或 半透明、且标签为透明或半透明时,能够隔着复合容器来确认内容物和内容量。在外侧容器和内侧容器为透明或半透明,且标签为不透明时,能够由复合容器的 内外看到标签,因而例如对标签的表里施加不同的装饰,在内侧容器为不透明、且外侧容器 和标签为透明或半透明时,通过由容器外观看到内侧容器的质地,能够提供一种对与日本 实用新型授权第3114093号同样的纵深较深的色调的容器进一步赋予了标签信息的容器。在外侧容器为透明或半透明、内侧容器和标签为不透明时,能够比以往的复合容 器更清楚地看到标签上的信息和装饰。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外侧容器 和标签被一体化,且内侧容器或外侧容器与标签之间不存在空气层,因而能够抑制光在界 面处的反射和衍射。结果,标签的表面所施加的印刷等装饰不会因光的扩散而模糊,可清楚 地看到。关于夹着标签的外侧容器和内侧容器的厚度,无论两者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均能够根据用途而适当地决定。例如,在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着色树脂作为复合容器的材 料时,通过改变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的侧壁部的厚度,能够在本发明的复合容器中表现出 立体的色彩层次。熔接和一体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标签内置在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之 间,且标签的两面熔接到各树脂材料上而与各树脂材料一体化。本发明中“熔接”是指构 成要相互粘接的两个面的各部件由于热而熔融、扩散,该两个面在两个面相接触的状态下 通过冷却而粘接。另外,本发明中“一体化”是指以多个部件的各接触面不存在浮起和空气 积存的状态而紧密粘接的情况。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的说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够提供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复合容器的 方法,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的制造方法为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带标签的第1树脂材料 部,接着以内置有标签的方式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第2树脂材料部。尤其优选的制造方法 为包含以下2个工序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1)将标签配置在第1模具的阴模侧的内壁并进行固定,合模后,将第1树脂材料 注射到上述第1模具内并进行成形,由此形成熔接有标签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工序;以及(2)以完全内置有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上的标签的方式,用作为阳模或阳模的一 部分的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和作为阴模的第2模具进行合模,注射第2树脂材料并进行成 形,由此以覆盖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上的标签的方式形成第2树脂材料部的工序。在工序(1)中,将标签配置在第1模具的阴模侧内壁并进行固定。在此所谓的第 1模具具有与要形成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形状相对应的模腔结构。标签配置并固定在与预 先熔接到第1树脂材料部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此时,利用吸引或静电等公知的方法而将 标签固定在模具内壁。更具体而言,第1模具由阴模和阳模构成。即,预先将标签固定在阴 模内壁,并与阳模合模。接着,将第1树脂材料注射到在阴模侧的内壁固定有标签的第1模具内并进行成形。在此所谓的注射和成形可以适当地选择在通常的注塑成形技术中所使用的方法并根据需要可以组合地进行。通过实施该工序(1),能够获得在所期望的位置熔接有标签的具有所 期望的形状的第1树脂材料部。第1树脂材料部优选成形为具有容器的形状,其中,更优选 成形为构成想要制造的复合容器的主容器。标签如上所述那样可以根据目的和用途而熔接 到各个位置。例如,标签可以熔接在具有容器的形状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侧壁部和/或底 部。此时,可以同时熔接多个标签,也可以仅熔接1个标签。从能够更好地享受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在注塑成形时固定标签的阴模内壁 优选为弯曲或折曲,更优选为弯曲。换言之,固定标签的阴模内壁优选包含曲面或谷形线, 更优选包含曲面。在包含曲面时,固定标签的阴模内壁可以是整体以一定的曲率弯曲,也可 以是曲率连续地变化。另外,可以是阴模内壁的一部分弯曲、其他部分为平面状。在固定标 签的阴模内壁包含谷形线时,谷形线可以与平面连接,也可以与曲面连接。另外,谷形线可 以有多个。通过使用这种第1模具进行注塑成形,例如,能够获得由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 侧壁部和底部构成的第1树脂材料部,且在其侧壁部从外侧熔接有标签(在外周壁上熔接 有标签)。另外,还可以获得侧壁部由具有曲率的部分和不具有曲率的部分构成、且在具有 曲率的部分从外侧熔接有标签的第1树脂材料部。此外,还可以获得由多个山形线和与其 相同数目的平面状侧板构成的截面为多边形的侧壁部与底部所构成的第1树脂材料部,且 以横跨至少1条山形线的方式熔接有标签。另外,在这些具体例子中,还能够在不具有曲率 的部分、不包含谷形线的部分形成标签。另外,作为优选的例子,可列举出标签围绕侧壁部 而形成缠绕状的形态。作为形成第1树脂材料部的装置,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根 据情况也可以使用组合了标签嵌入装置和容器取出机械手等的装置。标签向模具内的插入 和从成形后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模具中的取出可以通过机械手连续地进行,也可以每1次 注射时手动进行。在形成第1树脂材料部时,标签被安装固定在模具内壁的所期望的位置 上,在不想对模具施加用于吸引固定的吸引孔的加工的情况下,或者用带电装置使标签带 电从而使其带电吸附于模具内壁,或者如图2那样将第1树脂材料部的形状形成为使肩部 和容器底部的角直立起来的边缘形状,从而能够使标签在模具内独立,并将标签固定在模 具内壁。对模具施加这种形状,则不需要对模具施加以往在模内薄膜中进行的吸引孔的加 工,较为经济,故优选。另外,图2中也可以将第1树脂材料部的凸缘完全形成角。在形成第1树脂材料部、并在移至工序(2)的第2树脂材料部的形成前,第1树脂 材料部还可以通过利用丝网印刷等的直接印刷、利用烫印等的贴金箔、利用喷墨或激光的 印刷(刻印)、粘贴粘合标签等施加装饰。在工序(2)中,以完全覆盖标签的方式利用注塑成形而在工序(1)中得到的带标签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表面形成第2树脂材料部。这里,用第2模具进行合模。此时,以标 签完全内置在模具中的方式进行合模。第2模具的模腔形状根据想要形成的第2树脂材料 部的形状来确定。在第1树脂材料部形成为容器的形状时,第2模具优选为能够在第1树 脂材料部的外侧合模的形状。此时,第1树脂材料部被安装在第2模具的内部,起到形成第 2树脂材料部的内侧的模具(阳模)或模具(阳模)的一部分的作用。之后,与作为具有模 腔结构的阴模的第2模具合模,注射第2树脂材料而形成复合容器。通过实施该工序(2),能够获得在所期望的位置形成了具有所期望的形状的第2树脂材料部的复合容器。此外,第2树脂材料部也优选成形为具有容器的形状,由此,第1 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成为一体,形成内置有标签的复合容器。在实施工序(2)时,也可以将新的标签固定在第2模具(阴模)内壁而进行注塑 成形。由此,能够制造除了具有内置在第1树脂材料部与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的标签以外、 还具有熔接到第2树脂材料部的外表面上的第2标签的复合容器。作为形成第2树脂材料部的装置,与第1树脂材料部的情况同样可以使用公知的 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根据情况也可以使用组合了容器插入和取出机械手、标签嵌入装置 等的机器。第1树脂材料部向该装置的插入和从复合容器中的取出可以每1次注射时手动 进行。通过加工所使用的第2模具(阴模)的内壁,第2树脂材料部的外表面可以形成 为平滑的镜面而产生光泽,也可以形成为梨皮面等粗糙面而进行消光,还可以形成为压花 而赋予凹凸。优选为平滑的表面。另外,个别设置在这些第2树脂材料部的外侧的装饰可 以与第2树脂材料部的形成同时进行,也可以在第2树脂材料部的形成后进行。这样,能够制造标签被内置在第1树脂材料部与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且标签的两 面熔接到各树脂材料上而与各树脂材料一体化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例如,可以制造由侧 壁部和底部构成的容器且标签以缠绕状被内置在侧壁部内;或者可以制造弯曲或折曲的1 个或2个以上标签被内置在侧壁部内的容器等。虽然想要根据以往的方法制造内置有这种 标签的容器,但由于或者标签从树脂材料浮起、或者在树脂材料与标签之间残留有空气、或 者标签上产生了褶皱或波浪,结果无法将标签熔接到树脂材料上而与树脂材料一体化。标 签的熔接一体化只有通过本发明的崭新的制造方法才能够实现,由此,首次实现提供一种 标签的两面熔接到各树脂材料上而与各树脂材料一体化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对于所获得的复合容器,通过进一步实施依据工序(2)的工序,还能够形成第3树 脂材料部。此时,第3树脂材料部既可以形成在第1树脂材料部的表面,也可以形成在第2 树脂材料部的表面,还可以通过横跨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的各表面的方式形 成。另外,工序(2)中在熔接第2标签时,可以通过以将该第2标签内置的方式形成第3树 脂材料部。此外,还可以在第3树脂材料部的表面熔接第3标签。同样,也可以形成第4树脂材料部,或者在第4树脂材料部的表面熔接有标签。本 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进行这些应用和改变。具体的制造方式以下,对于用于实施上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具体的制造形态例子进行说明。然 而,以下记载的制造形态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不应受该制造形态的限定。在本制造形态中,制造第1树脂材料部和第2树脂材料部均具有容器的形状、且标 签内置在内侧的第1树脂材料部与外侧的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的复合容器。这里,将第1 树脂材料部称为内侧容器,将第2树脂材料部称为外侧容器。如图1所示,该复合容器能够从复合容器的成形机形成,该复合容器的成形机由内侧容器成形机和外侧容器成形机这2台注塑成形机Ia和lb、标签嵌入装置(未图示)、 内侧容器取出机械手2、将取出的内侧容器输送到外侧容器成形机的行走机4、内侧容器插 入兼复合容器取出机械手5、以及复合容器输送用传送带3等构成。作为成形顺序,首先用由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的组合构成的前段的内侧容器的注塑成形机Ia来成形内侧容器。此时,使用标签嵌入装置等预先将标签插入模具内,并利用吸引或静电等公知的方法安装固定在阴模内壁的所期望的位置。接着,与阳模合模,将第1 树脂材料的熔融树脂注射到模具内部,从而能够成形出外周熔接有标签且一体化的内侧容 器。注塑成形机Ia的大小根据容器的大小、取出个数、模具的大小进行选择。接着,利用内侧容器取出机械手2从模具取出熔接有标签的内侧容器,然后利用 内侧容器取出机械手2,将内侧容器装填到行走机4上的夹具上。装填有内侧容器的夹具利 用行走机4而被输送到后段的成形机Ib侧。在该行走机4上,还能够追加进行对内侧容器 的进一步的装饰,例如利用激光的印刷(刻印)等。接着,利用内侧容器插入兼复合容器取出机械手5从夹具取出熔接有标签的内侧 容器,然后通过内侧容器插入兼复合容器取出机械手5插入到外侧容器的成形机Ib的模具 内,设置于阳模的芯部,利用与芯部连接的吸引装置吸引内侧容器,将容器固定在模具的规 定位置。这样,内侧容器用作形成外侧容器时的阳模(或阳模的一部分)。接着,与阴模合模,将第2树脂材料的熔融树脂注射到模具内部,从而能够成形内 周熔接有标签且一体化的外侧容器,最终成形了内侧容器、外侧容器、以及分别熔接有标签 的复合容器。注塑成形机Ib的大小根据容器的大小、取出个数、模具的大小进行选择。利用外侧容器的注塑成形机Ib完成复合容器的成形时,内侧容器插入兼复合容 器取出机械手5从模具取出复合容器,再将下一批的内侧容器装填到模具内,将复合容器 放置到复合容器输送用传送带3上,待命直到下一批的内侧容器被行走机4的夹具输送而 来。通过重复上述作业可以成形复合容器。在上述成形设备中,内侧容器取出机械手2具有与每1次注射的取出个数相对应 的带吸引器的1个吸盘。另外内侧容器插入兼复合容器取出机械手5为由如下2个吸盘构 成用于将内侧容器从行走机4向后段的注塑成形机运送的插入用吸盘、以及从模具中取 出用后段的注塑成形机所成形的复合容器的吸盘。通过具有这种特征,能够高效地成形复
合各器。在这样的复合容器的成形方法中,尤其重要的是,以模具内的上下左右无偏移的 方式将内侧容器装填到外侧容器的模具中。由于在外侧容器的成形时内侧容器从模具芯部 偏离、或者倾斜等导致完全无法设置在固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获得所期望的品 质的制品,由于情况的不同还可能对模具或挤压机造成致命的损伤。因此,重要的是,在各 注塑成形机Ia和lb、内侧容器取出机械手2、行走机4、行走机的夹具、内侧容器插入兼复合 容器取出机械手5、模具的制品间的间距等全部中进行定位,采取在地板上进行螺栓固定等 对策,以防因地震或成形时的震动而使各机器偏移。实施例以下,举出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根据以下所记载的方法或基于此的 方法,能够制造本发明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标签内置在树脂材料中,且标签 的两面熔接到树脂材料上而与树脂材料一体化。即,以下的制造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 用量、比例、制造顺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适当地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 限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子。以下示出了能够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标签基材的制造例。标签基材的制造例1
将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 MA8Q”,JapanPolypropyIene Corporation 制)88 重量 %、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 “NOVATEC HD HJ580”,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10重量%和平均粒径1.5 μ m的碳酸钙粉末2重量%构成的树脂组合物 (A)用挤压机在250°C下进行熔融混炼,然后通过模具挤压成薄膜状,并将薄膜冷却至为约 50°C的温度。再次将该薄膜加热至约153°C后,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沿纵方向拉伸4倍,获 得形成芯层的单轴拉伸薄膜。另一方面,将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MA3AQ", 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制)85 重量 %、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 “NOVATEC HD HJ580”,Japan polyethyleneCorporation制)5重量%、平均粒径1. 5 μ m的碳酸钙粉末10重量%构成的 树脂组合物(B)使用另外的挤压机在240°C下进行熔融混炼,将其在上述单轴拉伸薄膜的 表面利用模具挤压成薄膜状,层叠,获得表面层/芯层(B/A)的层压体。此外,将作为背面层的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0VATECPP MA3AQ”,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制)93 重量%、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NOVATEC HD HJ580,,, Japan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6重量%、平均粒径1. 5μπι的碳酸钙粉末1重量% 构成的树脂组合物(C)、作为热封层的由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将乙烯和1-己烯共聚而得到的 MFR为18g/10分钟、密度为0. 898g/cm3的乙烯· 1-己烯共聚物(1-己烯含量22重量%、 结晶度30、数均分子量23,000)75重量%与MFR为4g/10分钟、密度为0. 92g/cm3、结晶度 (X射线法)为40%、数均分子量为18,000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25重量%的混合物构成 的树脂组合物(D),分别使用不同的挤压机在230°C下进行熔融混炼,供给到一台共挤压模 中,在模具内层叠(C/D),通过模具挤压成薄膜状,以热封层为最外层的方式层叠在上述层 压体(B/A)的芯层侧(A侧),获得表面层/芯层/背面层/热封层的四层结构的层压体(B/ A/C/D)。使所获得的层压体的热封层侧通过由金属辊和橡胶辊构成的压花辊(每1英寸为 150线,深度40 μ m,倒凹版型),在热封层(D)侧压花加工0. 17mm间隔的图案。将该四层结构的层压体导入到拉幅炉中,再加热至160°C后,使用拉幅机沿横方向 拉伸7倍,接着在164°C下进行热定形,进而冷却至55°C,修边,获得用于本发明的标签的透 明的聚烯烃系薄膜(合成纸)。该薄膜的厚度为75 μ m,不透明度为14%。标签基材的制造例2将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 MA8Q,,,JapanPolypropyIene Corporation 制)67 重量 %、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 “NOVATEC HD HJ580”,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10重量%和平均粒径1. 5 μ m的碳酸钙粉末23重量%构成的树脂组合物 (A)用挤压机在250°C下熔融混炼,然后通过模具挤压成薄膜状,并将薄膜冷却至约50°C的 温度。再次将该薄膜加热至约150°C后,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沿纵方向拉伸4倍,获得形成 芯层的单轴拉伸薄膜。另一方面,将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MA3AQ”,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制)51.5 重量 %、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 “NOVATEC HD HJ580”,Japan polyethyleneCorporation制)3. 5重量%、平均粒径1. 5 μ m的碳酸钙粉末42重量%、平均 粒径0.8 μ m的氧化钛粉末3重量%构成的树脂组合物(B)使用另外的挤压机在240°C下进 行熔融混炼,利用模具将其在上述单轴拉伸薄膜的表面挤压成薄膜状,进行层叠,获得表面 层/芯层(B/A)的层压体。
此外,将作为背面层的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PP MA3AQ”,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制)51. 5 重量 %、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NOVATEC HD HJ580”,Japanpolyethylene Corporation 制)3. 5 重量 %、平均粒径 1. 5μπι 的碳酸钙粉 末42重量%和平均粒径0. 8 μ m的氧化钛粉末3重量%构成的树脂组合物(C)、以及作为 热封层的由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将乙烯和1-己烯共聚而得到的MFR为18g/10分钟、密度 为0. 898g/cm3的乙烯· 1-己烯共聚物(1-己烯含量22重量%、结晶度30、数均分子量 23,000)75重量%与1^1 为48/10分钟、密度为0. 92g/cm3、结晶度(X射线法)为40%、数 均分子量为18,000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25重量%的混合物构成的树脂组合物(D),分 别使用不同的挤压机在230°C下进行熔融混炼,供给到一台共挤压模中,在模具内层叠(C/ D),通过模具挤压成薄膜状,以热封层为最外层的方式层叠在上述层压体(B/A)的芯层侧 (A侧),获得表面层/芯层/背面层/热封层的四层结构的层压体(B/A/C/D)。使所获得的 层压体的热封层侧通过由金属辊和橡胶辊构成的压花辊(每1英寸为150线,深度40 μ m, 倒凹版型),在热封层(D)侧压花加工0. 17mm间隔的图案。将该四层结构的层压体导入到拉幅炉中,加热至155°C后,使用拉幅机沿横方向拉 伸7倍,接着在164°C下进行热定形,进而冷却至55°C,修边,获得用于本发明的标签的透明 的聚烯烃系薄膜(合成纸)。该薄膜的厚度为100 μ m,不透明度为94%。标签基材的制造例3将使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PP MA8Q”,JapanPolypropyIene Corporation 制)81 重量 %、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 “NOVATEC HD HJ360”,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3重量%和碳酸钙16重量%混合而成的树脂组合物(A),用设定为250°C 的温度的挤压机进行熔融混炼,然后将其通过模具挤压成片状,进而利用冷却装置进行冷 却,获得无拉伸片材。接着,再次将该片材加热至150°C的温度后,使用圆周速不同的辊组沿 纵方向进行5倍的拉伸,获得5倍纵向拉伸薄膜(芯层)。此外,作为表面层,将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MA3AQ”,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54重量%、和碳酸钙46重量%混合而成的树脂组合物 (B),用另外的挤压机在250°C下进行熔融混炼,然后将其通过模挤压成片状,并将其层叠在 由上述工序中得到的5倍纵向拉伸薄膜的两面,获得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着,将该3 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的温度后,利用炉再加热至155°C的温度,使用拉幅机沿横 方向拉伸7. 5倍(面积拉伸倍率37. 5倍),在165°C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冷却至60°C 的温度,修边,获得3层结构(单轴拉伸/双轴拉伸/单轴拉伸)的厚度60μπι(Β/Α/Β = 15 μ m/30 μ m/15 μ m)的热塑性树脂拉伸薄膜、即不透明度95 %的、用于本发明的标签的不 透明的聚烯烃系薄膜。标签基材的制造例4将由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 MA3U,,,JapanPolypropyIene Corporation 制)100重量%构成的树脂组合物(A)、在乙烯·1-己烯共聚物(商品名“KERNEL KF360T”, Japan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100重量份中配合了作为添加剂的抗静电剂(商品名 "NOVATEC LL LX-AS”,Japan polyethyleneCorporation 制)5 重量份、抗粘连剂(商品名 "KERNELKMB 32F”,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 制)5 重量份而成的树脂组合物(B)、 以及在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MA3U”,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制)50重量 %和丙烯均聚物(商品名 “NOVATEC PP FB3C”,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 制)20重量%和马来酸改性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商品名“modic AP A515”,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30重量%的混合物100重量份中配合了抗粘连剂(商品名 "NOVATEC PP FMB 1650B,,,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制)2 重量份而成的树脂组 合物(C),分别使用不同的挤压机在240°C下进行熔融混炼,将它们供给到一台共挤压T型 模中,在T型模内以B/A/C的顺序层叠成3层,接着在240°C下利用T型模挤压成片状,将其 导入到半镜面(Semi-Mirror)状冷硬轧辊与无光泽(mat)状橡胶辊之间,一边夹压(线压 约1.5kg/cm) —边进行冷却,修边,获得用于本发明的标签的透明的无拉伸的聚烯烃系薄 膜。该薄膜的厚度为80 μ m,不透明度为13%。标签基材的制造例5在市场销售的聚酯薄膜(商品名‘‘0300E”,三菱树脂(株)制,厚度100 μ m)的单 面,以固体成分量为3g/m2的方式凹版涂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系的热封剂(商 品名“了 K ^ 一卜AD 1790-15", Toyo-Morton, Ltd.制)并进行干燥,获得用于本发明的标 签的透明的聚酯系薄膜。该薄膜的不透明度为10%。
以下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的制造例。标签的制造例1将在标签基材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透明的聚烯烃系薄膜剪切成半菊纹大小后,将 表面层(B层)侧的表面作为装饰面,在其上使用单张送纸胶印机和UV胶印印刷加工油墨 (processink)印刷了标识和几何图案。印刷后,在施加了几何图案的印刷面侧以固体成分 量为2g/m2的方式进行迈尔棒(Meyer bar)涂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系的热封剂 (商品名“7 K ^—卜AD1790-15", Toyo-Morton, Ltd.制)并使其干燥来设置热封层,根据 容器形状冲裁成扇形,获得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标签的制造例2将在标签基材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不透明的聚烯烃系薄膜剪切成半菊纹大小后, 将表面层(B层)侧的表面作为装饰面,在其上使用单张送纸胶印机和油性胶印印刷加工油 墨印刷了标识和几何图案。进而在该印刷物的印刷面上利用烫印施加贴金箔。在印刷后从 该基材根据容器形状而冲裁成扇形,通过冲压和该工艺中利用了冲裁刀的机械穿孔,施加 了穿孔间的间距10mm、穿孔孔径0. 6mm的通孔,获得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标签的制造例3将在标签基材的制造例3中得到的不透明的聚烯烃系薄膜剪切成半菊纹大小后, 将其两面作为装饰面,在其上使用单张送纸胶印机和UV胶印印刷加工油墨在一面印刷了 商品名和条型码等信息,在另一面印刷了几何图案。印刷后,在施加了几何图案的表面利 用侧迈尔棒(Meyer bar)涂布聚烯烃系的热熔粘合剂(商品名“F 二一卜”,日本化工涂料 (株)制)并使其干燥,根据容器形状冲裁成扇形,获得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标签的制造例4将在标签基材的制造例4中得到的透明的聚烯烃系薄膜的C层侧的表面作为装饰 面,在其上使用活版印刷机和UV胶印印刷加工油墨印刷标识和几何图案。印刷后,根据容 器形状冲裁成扇形,获得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标签的制造例5
在由标签基材的制造例5中得到的透明的聚酯系薄膜的热封剂非涂布面上,使用 RI转色试验器和UV固化型油墨(商品名“UV 161蓝”,(株)Τ&ΚΤ0ΚΑ制)进行满图案印 刷。在固化后的印刷面侧以固体成分量为2g/m2的方式利用迈尔棒涂布乙烯_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树脂系的热封剂(商品名“了 K ^ 一卜AD 1790-15”,Toyo-Morton, Ltd.制),在设 定为40°C的炉中干燥2分钟,印刷面侧也设置热封层,根据容器形状冲裁成扇形,获得用于 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标签的制造例6将在标签基材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透明的聚烯烃系薄膜的B层侧的表面作为装饰面,使用凹版印刷机和漂浮型金属油墨印刷标识和几何图案,还在印刷面上使用层压薄 膜(商品名^,一 P025”,TORAY INDUSTRIES, INC.制,厚度12 μ m)和粘合剂(商品名 “TM595/CAT56”,Toyo-Morton, Ltd.制,2液型),干式层压了 PET薄膜。从该基材根据容器 形状而冲裁成扇形,通过冲压和该工艺中利用了冲裁刀的机械穿孔,施加了穿孔间的间距 10mm、穿孔孔径0. 6mm的通孔,获得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标签的制造例7将在标签基材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不透明的聚烯烃系薄膜剪切成半菊纹大小后, 将表面层(B层)侧的表面作为装饰面,在其上使用单张送纸胶印机和油性胶印印刷加工油 墨印刷了标识、公司名、联系地址、几何图案。在印刷后的施加了几何图案的表面侧,以固体 成分量为lg/m2的方式利用迈尔棒涂布聚烯烃系热熔型粘合剂(制品名“ZAP-426”,(株) 三羽研究所制,试制品)并使其干燥,在印刷面侧也设置热封层,从该基材在印刷后根据容 器形状而冲裁成扇形,获得用于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标签。 以下示出了本发明的复合容器的制造例。实施例1在由树脂挤压机和合模装置构成的注塑成形机(商品名“ES 3000 ELJECT日精 树脂工业(株)制)上,安装能够1次形成4个具有图2的截面形状的内径55mm、内部容 积约60ml的内侧容器的模具。在该模具的阴模内以印刷面与模具表面接触的方式手动插 入在标签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标签,以约150t的合模力合模后,使用丙烯均聚物(商品名 "NOVATEC PPMG2T,,,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 制)作为内侧容器的树脂材料,用 挤压机将其熔融混炼后,以约2t的注射压力注射到模具内。冷却后由模具内取出并获得外 周熔接有标签的内侧容器。接着在由树脂挤压机和合模装置构成的另外的注塑成形机(商 品名“ES3000ELJECT”,日精树脂工业(株)制)上,安装1次能够形成4个外侧容器的模具, 在该模具的阳模侧手动插入得到的内侧容器,通过吸引而进行固定后,以约150t的合模力 合模,使用丙烯均聚物(商品名“ ” L 'J 口 J850NA”,(株),4 Λ #丨」ν —制) 作为外侧容器的树脂材料,用挤压机进行熔融混炼后,以约2t的注射压力将外侧容器的树 脂材料注射到模具内而形成外侧容器,冷却后取出,如图3所示那样获得内侧容器21、外侧 容器22、标签23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20(图3)。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 器透明,标签透明,能够隔着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 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2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标签,使用在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MG2T”,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制)中混合了钛母料并使二氧化钛浓度调整为 2重量%而成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内侧容器的树脂材料,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顺 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白色不 透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不透明,能够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由于标签与外侧 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3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3中得到的标签,在内侧容器成形时,按照印刷有标签的商 品名和条型码等信息的面与模具接触的方式插入标签,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 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 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不透明,能够隔着外侧容器和内侧容器看到施加于标签的两面的装 饰作为分别不同的信息和图案,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 楚地观察。实施例4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4中得到的标签,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顺序获得 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 器透明,标签透明,能够从容器外部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进而还能够确认到容 器内容物。另外还能够从容器的内侧看到标签上的印刷。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 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5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5中得到的标签,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商品名“IP 142B”,(株)O # υ工;^歹;ι / 口夕'夕7制)作为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的树脂材料,除 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模具、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 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透明,能够从容器外部隔着 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进而还能够确认到容器内容物。另外还能够从容器的内侧看 到标签上的印刷。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6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6中得到的标签,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商品名“IP 142B”,(株)O # ^工;^歹;ι 口夕·々7制)作为外侧容器的树脂材料,除此以外,按照 与实施例1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 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不透明,能够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此 夕卜,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7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标签,在前段的内侧容器的成形时,按照与实施 例1的标签表里相反的方式,以印刷面不与模具表面接触(模腔侧)的方向插入到模具内, 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 容器。接着仅对该复合容器的外侧容器表面施加利用铝蒸镀的金属光泽的装饰,进而在其 上通过丝网印刷施加了直接印刷。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器由于金属蒸镀而 不透明,标签不透明,不能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但能够隔着内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 刷。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从复合容器的内侧看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8使用烯烃系热塑性离聚物(商品名“寸一 'J > PC2000”,7- # >制)作为外侧容 器的树脂材料,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 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透明,能够隔着容 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此外,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 地看到。实施例9使用烯烃系热塑性离聚物(商品名‘…、^ 7 > 1705”,三井·尹二 # > 'J夕^ 力 > (株)制)作为外侧容器的树脂材料,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 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不透明,外侧容器 透明,标签不透明,能够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此外,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 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10使用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商品名7 ^ MC717”,三菱化学(株)制)作为外 侧容器的树脂材料,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 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透明,能够隔 着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此外,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 清楚地看到。实施例11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7中得到的标签,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不透明,外侧 容器透明,标签不透明,能够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此外,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 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12使用在标签的制造例7中得到的标签,且使用烯烃系热塑性离聚物(商品名“〃 ^ ^ 7 > 1705”,三井· f··二# 〗J > S力 > (株)制)作为外侧容器的树脂材料,除此以 夕卜,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 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不透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不透明,能够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 的印刷。此外,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看到。实施例13使用烯烃系热塑性离聚物(商品名“寸一 'J > PC2000”,7- # >制)作为外侧容 器的树脂材料,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5同样的顺序获得外侧容器、内侧容器、标签熔接 而一体化的复合容器。该复合容器的内侧容器透明,外侧容器透明,标签透明,能够从容器 外部隔着外侧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进而还能够确认到容器内容物。另外还能够从容器 的内侧看到标签上的印刷。由于标签与容器一体化,因此标签上的印刷不会模糊,可清楚地 看到。比较例1在由树脂挤压机和合模装置构成的注塑成形机(商品名“ES3000 ELJECT日精树脂工业(株)制)上,安装了能够成形截面为锥形的外侧容器的模具。该模具如下所述 那样制作以能够通过吸引而固定标签的方式加工阳模的芯部,在阴模侧设置浇口部以便 能够注射树脂。以印刷面朝向模腔侧的方式手动将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标签缠绕在该模具 的阳模的芯部,通过吸引进行固定。以约150t的合模力合模后,使用丙烯均聚物(商品名 7 A -J 口 J850NA”,(株)” ^ 'J 7—制)作为内侧容器的树脂材料,将内 侧容器的树脂材料用挤压机进行熔融混炼后,以约2t的注射压力注射到模具内。冷却后由 模具内取出并获得在内面周壁熔接有标签的外侧容器。接着在由树脂挤压机和合模装置构 成的另外的注塑成形机(商品名“ES3000ELJECT”,日精树脂工业(株)制)上,安装了能 够形成内侧容器的其他模具。该模具为具有比前段的模具更小的芯部的阳模,其以对其设 置浇口部以便能够注射树脂的方式制成。在该模具的阴模侧手动 插入得到的外侧容器,以 约150t的合模力合模,使用丙烯均聚物(商品名“NOVATEC PP MG2T”,Japan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作为内侧容器的树脂材料,用挤压机进行熔融混炼后,以约2t的注射压力 将内侧容器的树脂材料注射到模具内,形成内侧容器,冷却后将冷却成形品取出,得到具有 内侧容器、外侧容器、标签的复合容器。然而该复合容器的生产率非常差,而且在品质方面, 在内侧容器的成形后,由于内侧容器的模具收缩并且由于暂且粘接的标签的界面剥离而产 生标签的浮起。结果,能够隔着容器看到标签上的印刷,但是标签上的印刷较模糊,无法清 楚地看到,标签与容器未形成一体化。 结果也与使用在其他制造例中得到的标签的情况、或使用在实施例中使用的其他 树脂的情况同样,无法得到标签与容器一体化的双层容器。
权利要求
一种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是由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脂材料部和标签构成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内置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与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之间,且上述标签的两面熔接到上述各树脂材料上而与上述各树脂材料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和上述第2树 脂材料各自独立地为从由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乙烯_醋酸乙烯酯树 月旨、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聚芳 砜、以及离聚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树脂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是从 由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 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苯乙烯、苯乙烯_丙烯腈 树脂、丙烯腈_ 丁二烯_苯乙烯树脂、乙烯_醋酸乙烯酯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 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和聚芳砜构成的组中所选择的至少1 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树脂组合物,且,上述第2树脂材料是从由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 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弹性体、离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 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无定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 苯乙烯_丙烯腈树脂、丙烯腈_ 丁二烯_苯乙烯树脂、乙烯_醋酸乙烯酯树脂、聚酰胺、聚碳 酸酯、聚氯乙烯、聚甲醛、聚乙烯醇、聚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多 芳基化合物、和聚芳砜构成的组中所选择的至少1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树脂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 材料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使用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 材料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的树脂的组成相互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 材料部利用注塑成形形成,呈具有与盖的嵌合部的容器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位于上 述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树脂 材料部利用注塑成形形成,具有容器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 材料部、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中的至少一个是透明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的 基材由聚烯烃系薄膜或聚酯系薄膜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的基材的表面 与背面由相互不同的材质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6 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沿 着具有容器的形状的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周壁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具 有装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是由印刷所形成的装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由金属箔 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 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能够透过 上述树脂材料看到上述标签的装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的装饰被设置 于能够从容器内侧看到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 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的 至少单面具有热封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 1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具 有通孑L。
20.根据权利要求1 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塑成 形复合容器的外表面具有装饰。
21.一种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是由第1树脂材料部、第2树脂材料部和标 签构成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在第1模具的阴模侧的内壁配置标签并对标签进行固定,合模后,将第1树脂材料 注射到上述第1模具内来进行成形,由此形成熔接有标签的第1树脂材料部的工序;和(2)以完全地内置有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上的标签的方式,通过使作为阳模或阳模的 一部分的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和作为阴模的第2模具进行合模,注射第2树脂材料来进行 成形,由此以覆盖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上的标签的方式形成第2树脂材料部的工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 (1)中,将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成形为呈具有与盖的嵌合部的容器的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 第2树脂材料部形成在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的外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也将上 述第2树脂材料部成形为容器的形状。
25.根据权利要求21 2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与上述第2树脂材料的树脂的组成相互不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1 2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1树脂材料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是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组合物。
27.根据权利要求21 2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标签具有装饰,并且以能够透过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中的一 个或这两者看到该装饰的方式,确定上述第1树脂材料部和上述第2树脂材料部的不透明 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1 2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形复合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标签的至少单面具有热封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成形复合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在阴模的内壁配置标签来对第1树脂材料进行注塑成形,通过以完全地内置所得到的第1树脂材料部上的标签的方式用第1树脂材料部和模具进行合模而对第2树脂材料进行注塑成形,标签被内置在树脂材料中、并且标签的两面熔接到树脂材料上而与各树脂材料一体化的复合容器。
文档编号B65D1/00GK101821167SQ20088011094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
发明者安田普道, 小林雅幸, 山田惠宽, 船户孝 申请人:优泊公司;三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