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塑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110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塑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纸塑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产品所使用的包装容器多为发泡塑料的材质。但是,在油价高涨 的时代,在运输电子产品时,为了有效降低运输及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产生了 全覆式的纸塑包装方式。
采用纸塑包装的方式,除了同样可以保护电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无虞,更有整体 包装体积的优点。此外,纸塑包装的方式所使用材料为回收纸浆,更有保护环境及提升企 业形象的好处。
中国专利ZL200720073130公开了一种纸塑包装容器,其下层容器设有横向和纵向的 隔离肋以将下层容器内的空间分隔为多个配件容置区,以供容纳各种不同的配件,但由于 隔离肋与下层容器是一体成型的,隔离肋所分隔出的容置区大小是固定而无法调整变化 的,故所能提供摆放的配件便有其空间上的限制,且对于欲放置更多不同大小尺寸的配件 而需要不同的分隔方式时,便需要再另外开模重新成型另一种分隔方式的下层容器,较不 符成本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整分隔方式的纸塑包装容器。
于是,本实用新型纸塑包装容器,包含一下层盒体、 一分隔体、 一上层盒体以及一盖 体。该下层盒体界定出一下容置空间。该分隔体可分离地设置于该下层盒体并将该下容置 空间分隔成多个置物区。该上层盒体叠合于该下层盒体上,且该上层盒体界定出一上容置 空间。该盖体盖合于该上层盒体上。
较佳地,该下层盒体包括一底壁、 一从该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以及多个形成于 该围绕壁内侧的第一卡合部,该分隔体具有多个第二卡合部,该分隔体藉由所述这些第二 卡合部卡合于所述这些第一卡合部而设置于该下层盒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中,所述这些第一卡合部为形成于该围绕壁的破孔,所述这些第二卡合部为形成于该分隔 体外端的凸片。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围绕壁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凸肋,二相邻凸肋间界定出一该第一卡合部,所述这些第二卡合部为形成于该分隔体外端的凸 片。
较佳地,该下层盒体还包括多个形成于该底壁顶面的第三卡合部,该分隔体还具有多 个用以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的第四卡合部。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 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为形成于该底壁的破孔,所述这些第四卡合部为形成于该分隔体底缘 的凸片。
较佳地,该分隔体还具有多个彼此可分离地连接的片体,该分隔体的所述这些卡合部 形成于这些片体。
较佳地,该盖体包括一顶壁及多个形成于该顶壁且向上凸出的凸出部,且各该凸出部 凹陷形成有多个沟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各该凸出部的该等沟槽彼此相 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各该凸出部的这些沟槽彼此不相交。
较佳地,该上层盒体包括一底壁,该底壁的顶面形成有二容置槽。
较佳地,该上层盒体与该下层盒体分别形成有彼此卡合的卡合结构,且该盖体与该上 层盒体分别形成有彼此卡合的卡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藉由该分隔体可分离地连接于该下层盒体以将该下容置空间分隔 成多个置物区的设计,因此只要更换不同的分隔体就可以达到调整分隔方式的目的。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纸塑包装容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上层盒体及一盖体; 图4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下层盒体; 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隔体;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纸塑包装容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下层盒体; 图7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分隔体与该下层盒体的组装关系;以及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纸塑包装容器的盖体的另一种实施形式。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下层盒体 3....................上层盒体
11底壁 31................
111第三卡合部 311..............
12.................围绕壁 312 ……标示孔121...............第一卡合部
122...............凸肋
13.................下容置空间
131...............置物区
14.................卡合结构
2...................分隔体
21.................片体
211...............凸片
212...............卡孔
22.................第二卡合部
23.................第四卡合部
32................
33..................上容置空间
34..................卡合结构
35..................卡合结构
4....................盖体
41..................顶壁
411................凸出部
412................沟槽
42..................围绕壁
43..................卡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二个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 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l、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的纸塑包装容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下层盒 体l、 一分隔体2、 一上层盒体3以及一盖体4。
下层盒体1包括一底壁11、 一从底壁11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12,以及一由底壁11 与围绕壁12相配合界定出的下容置空间13。
分隔体2可分离地设置于下层盒体1而将下容置空间13分隔成多个置物区131 ,以供 放置电子产品的各种配件(例如变压器、鼠标等等,图未示),关于分隔体2藉以设置于 下层盒体1的细部结构稍后说明。
上层盒体3叠合于下层盒体1上,上层盒体3包括一底壁31、 一从底壁31周缘向上 延伸的围绕壁32,以及一由底壁31与围绕壁32相配合界定出的上容置空间33。上容置 空间33是供放置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图未示)。且在本实施例中,上层盒体 3的围绕壁32底部与下层盒体1的围绕壁12顶缘分别形成有凹槽及凸块形式而可相卡合 的卡合结构34、 14,但卡合结构34、 14的形式不以附图为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层盒体3的底壁31的顶面凹陷形成有二容置槽311及一标 示孔312。 二容置槽311是可供电子产品底部用以支撑的垫块(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底面 的二止滑橡胶块,图未示)或有其他作用的凸出结构分别容置。标示孔312具有辅助指示上层壳体3设置在下层壳体1上的方向的作用。
盖体4盖合于上层盒体3上,盖体4包括一顶壁41、 一从顶壁41周缘向下延伸的围 绕壁42。在本实施例中,盖体4的围绕壁42内侧与上层盒体3的围绕壁32顶缘分别形成 有凹槽及凸块形式而可相卡合的卡合结构43、 35,但卡合结构43、 35的形式不以附图为 限。
要说明的是,盖体4还包括多个由顶壁41顶面往上凸出的圆形凸出部411,且各凸出 部411凹陷形成有多个沟槽412,这些沟槽412可以是相交叉或如图8所示呈不相交的结 构。藉由这些沟槽412的凹陷具有强化凸出部411的结构强度以确保凸出部411不易受力 变形的作用。整体而言,凸出部411配合其上的沟槽412可以提供缓冲支撑的功能。
有关分隔体2可分离地连接于下层盒体1的结构请参阅图2、图4与图5,下层盒体l 还包括形成于其围绕壁12内侧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1与形成于其底壁11顶面的多个第三 卡合部lll。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21为形成于围绕壁12的破孔,第三卡合部lll 为形成于底壁11的破孔。
本实施例中,分隔体2具有多个彼此可分离地连接的片体21以及多个形成于片体21 的第二卡合部22、第四卡合部23,其中的一片体21上形成有多个卡孔212,而其余片体 21的一端形成有凸片211,藉由凸片211接合于卡孔212,这些片体21相连接成一体,在 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二卡合部22与第四卡合部23分别为形成于片体21的外端以及底 缘的凸片,藉由分隔体2的该多个第二卡合部22卡合于下层盒体1的该多个第一卡合部 121、该多个第四卡合部23卡合于下层盒体1的该多个第三卡合部111,使分隔体2设置 于下层盒体l。
如上所述,由于分隔体2与下层盒体1是可分离地连接,所以,藉由只组装分隔体2 的部分片体21或组装全部的片体21,便可在下层空间1分隔出不同大小的置物区131, 此外藉由改变下层盒体1的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三卡合部111的位置,以及变换不同结构 的分隔体2,便可使下层盒体l的空间分配形成不同的配置,以供不同尺寸的放置需求, 因此,在制造线上,便可先成型出不具有第一卡合部121及第三卡合部111的下层盒体1, 再依照所需要放置的配件而搭配不同的分隔体2在下层盒体1设置不同位置的第一卡合部 121及第三卡合部111,藉此可较灵活变化下层盒体1的空间配置,节省了模具及库存的 成本,较符合成本的考虑。此外,各不同的分隔体2同样可用多个片体21彼此卡合而成。
参阅图6与图7,为本实用新型纸塑包装容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与 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之处为下层盒体1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下层盒体1的围绕壁12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凸肋122,而二相邻凸肋 122间界定出一第一卡合部121。由于围绕壁12上界定出了多个第一卡合部121,所以可
7以供分隔体2外端的各第二卡合部22视位置需要而卡合于对应的第一卡合部121。此外, 当更换不同的分隔体2时,其外端的各第二卡合部22同样可视位置需要而卡合于对应的 第一卡合部121,达到调整分隔方式的目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凸肋122的设计加大了与上层盒体3的底壁31的接触面积,因而 加强了对上层盒体3的支撑。由于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 重复说明。
参阅图2与图8,补充说明的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沟槽412采用彼此相交的方式, 具有较佳的的强化能力,而图8所示的沟槽412采用彼此不相交的方式,则使凸出部411 具有较佳的弹性。
综上所述,藉由分隔体2可分离地连接于下层盒体1以将下容置空间13分隔成多个 置物区131的设计,所以分隔体2所分隔出的置物区131大小是可以调整变化的,当需要 不同的分隔方式时,只要更换一不同分隔体2即可,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 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 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8
权利要求1.一种纸塑包装容器,包括一下层盒体,界定出一下容置空间;一分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体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下层盒体并将所述下容置空间分隔成多个置物区;一上层盒体,叠合于所述下层盒体上,所述上层盒体界定出一上容置空间;以及一盖体,盖合于所述上层盒体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盒体包括一底壁、一从所述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以及多个形成于所述围绕壁内侧的第一卡合部,所述分隔体具有多个第二卡合部,所述分隔体藉由所述这些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这些第一卡合部而设置于所述下层盒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围绕壁的破孔,所述这些第二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分隔体外端的凸片。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壁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凸肋,二相邻凸肋间界定出一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这些第二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分隔体外端的凸片。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盒体还包括多个形成于所述底壁顶面的第三卡合部,所述分隔体还具有多个用以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的第四卡合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破孔,所述这些第四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分隔体底缘的凸片。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盒体还包括多个形成于所述底壁顶面的第三卡合部,所述分隔体还具有多个用以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的第四卡合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破孔,所述这些第四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分隔体底缘的凸片。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盒体还包括多个形成于所述底壁顶面的第三卡合部,所述分隔体还具有多个用以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的第四卡合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三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破孔,所述这些第四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分隔体底缘的凸片。
11. 根据权利要求2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体还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片体,所述分隔体的所述这些卡合部形成于所述这些片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片体彼此可分离地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一顶壁及多个形成于所述顶壁的凸出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凸出部是向上凸出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出部凹陷形成有多个沟槽。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出部的所述这些沟槽彼此相交。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出部的所述这些沟槽彼此不相交。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盒体包括一底壁,所述底壁的顶面形成有二容置槽。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盒体与所述下层盒体分别形成有彼此卡合的卡合结构。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塑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上层盒体分别形成有彼此卡合的卡合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塑包装容器。具体地,一种纸塑包装容器,包含一下层盒体、一分隔体、一上层盒体以及一盖体。该下层盒体界定出一下容置空间。该分隔体可分离地设置于该下层盒体并将该下容置空间分隔成多个置物区。该上层盒体叠合于该下层盒体上,且该上层盒体界定出一上容置空间。该盖体盖合于该上层盒体上。本实用新型藉由该分隔体可分离地连接于该下层盒体以将该下容置空间分隔成多个置物区的设计,因此只要更换不同的分隔体就可以达到调整分隔方式的功效。
文档编号B65D85/30GK201357975SQ20092000364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9日
发明者李佩佩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