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送轨枕成品的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42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运送轨枕成品的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领域,尤其是设计用于将脱模后的轨枕成 品从工作台座运送到出垛口附近的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混凝土轨枕通常是模制成的。模制好的轨枕成品在脱模后通 常需要通过运送装置运送到出垛口,从而可以利用例如轨枕运输车等设备被运送入库。现 有的运送脱模后的轨枕成品到出垛口的运送装置通常是轨枕成品运输辊道。现有的轨枕成 品运输辊道会给轨枕成品带来诸多质量问题,由于脱模后的轨枕成品在运输辊道的运行当 中会与辊筒碰撞、在两端与辊筒摩擦以及在辊道上颠簸,所以造成轨枕成品的某些部位尤 其是轨枕两端磕损严重。由此导致外观瑕疵,影响使用。为了恢复外观,需要大量辅助材料 及人工修补,由此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带来生产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在将轨枕成品运到出垛口附近的过程中减小 轨枕成品的磕损以使在轨枕成品上产生的外观瑕疵最小化的轨枕成品运送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将轨枕成品运到出垛口附近的运送装置,它的特 征是,包括支座;多个辊筒,所述多个辊筒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平行间隔开,所述多个 辊筒可转动但不可移位地支撑在所述支座上;环带,所述环带围绕所述多个辊筒而使所述 辊筒均位于由环带构成的环套中,环带配置成被辊筒的转动带动,其中环带宽度至少大于 轨枕成品的宽度,环带的上表面界定出轨枕成品的放置区域;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多个辊筒 中的至少一个转动以带动环带围绕辊筒运动。通过使环带环绕全部辊筒且环带配置成被辊筒所带动,可以避免轨枕成品在运送 过程中与辊筒磕碰,使在运送过程中导致的外观瑕疵最小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辊筒具有枢轴,所述支座具有枢座,枢轴安装在枢 座上从而使辊筒可绕枢轴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辊筒具有150mm直径,所述多个辊筒中 的任意两个相邻辊筒的转动轴线彼此间隔开430mm。如果直径过小,间隔过大,则容易使轨 枕成品的运送不平稳。而如果直径过大,间隔过小,则需要较大的动力。实验表明,上述直 径和间隔是运送典型尺寸的轨枕成品的优选值。为了运送至少两列轨枕成品,环带宽度优选大于或等于800mm。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运送装置还可以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位于辊筒所 在的同一平面且与多个辊筒中的端头辊筒平行且间隔开的调节辊。调节辊位于端头辊筒的 外侧,被环带围绕而限定了环带的一端。调节辊可平移接近或远离端头辊筒,以调节环带的 松紧程度。此外,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丝杠和可沿调节丝杠滑动的调节辊枢座。此外,调节辊
3可枢转地安装在调节辊枢座上并与调节辊枢座一起滑动。优选的是,调节辊在平移时最接近端头辊筒的位置与最远离端头辊筒的位置相隔 200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相连的减速 器、与辊筒相连的伞齿箱和将减速器输出的旋转分配到伞齿箱的传动轴。根据进一步的特征,支座包括多个支柱和固定在支柱上的矩形框架,所述多个枢 座固定在该矩形框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还包括位于辊筒 下方的、可转动但不可相对支座移位地布置的多个滚筒,用于支持环带的位于所述辊筒之 下的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图1示意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枕成品的运送装置;图2是图1所示运送装置的沿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3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伞齿箱支撑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图3B是沿图3A中的B-B线截取的剖面图;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柱的一个实施例;图5A示出了连接到支座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构件的实施例;图5B是沿图5A中的C_C线截取的剖面图;图5C示出了图5A中的横向加固构件中的加强板;图6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的实施例;图6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与调节丝杠;图6C是沿图6B中的D-D截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提供附图是为了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将轨枕成品 运到出垛口附近区域的运送装置10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打算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附图 所示的实施例。此外,附图不必严格按照比例、尺寸和对应关系绘制。相反,为了清楚描述 本实用新型,部分附图或某些特征被放大、省略、透明化或剖切。现参考图1和图2,其示出了用于将轨枕成品从模制轨枕的工作台座运送到出垛 口附近的运送装置10。如图1和图2所示,运送装置10包括支座12。运送装置10还包括 位于支座12上且沿支座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的多个辊筒32。这些辊筒32位于同一 平面上。辊筒32在其两端通过枢轴34与固定在支座12上的枢座36枢转连接,从而辊筒 32可以相对枢座36 (支座12)不可移位地绕其旋传动轴线旋转。如图所示,所述多个辊筒 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它们的两端可以是对齐的。根据轨枕成品的通常尺寸,为了能很 好地运送轨枕成品,辊筒直径优选为150mm,相邻两个辊筒32的旋传动轴线优选相互间隔 430mm。如果直径过小,间隔过大,则容易使轨枕成品的运送不平稳,而如果直径过大,间隔 过小,则需要较大的动力。实验表明,上述优选的直径和间隔在运送通常尺寸的轨枕成品时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且无需提供过大的动力。在一个实施例中,运送装置10例如具有29个 辊筒。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辊筒,这取决于从制造轨枕的工作台座到出垛口 的距离。此外,图1和图2所示的中断线也表明,图1和图2所示的运送装置10并不局限 于仅具有图1或图2所示数目的辊筒。在一个实施例中,枢轴具有40mm直径。在图1和图2中,在所述多个辊筒32的一侧或者说在一端头辊筒的外侧,在上述 的同一平面里设有调节辊42。在本文中,所述端头辊筒是指多个辊筒32阵列中处于最外 侧的两端上的辊筒,而端头辊筒的外侧是指端头辊筒朝着相邻辊筒的一侧的相反侧。调节 辊42优选具有与辊筒32相同的直径,例如150mm。作为替代,可以在所述多个辊筒中的两 个端头辊筒各自的外侧均设置一个调节辊。如图所示,调节辊可以具有与辊筒32相同的尺 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一条环带38围绕全部的辊筒32和调节辊42,由此将它们容纳在由 环带38限定出的环套中。环带38与辊筒32相接触,结果,在辊筒被驱动机构20 (如下文详 细描述)驱动而转动时,辊筒32的转动会带动环带运动,具体地说,围绕所有辊筒32和调 节辊42运动。优选在环带38被辊筒带动时,环带与辊筒32以及调节辊42之间不发生打 滑。如图所示,调节辊42限定出环带38的一端头,最远离调节辊42的另一端头辊筒限定 出环带38的另一端头。为了避免在运送过程中轨枕成品磕损,环带38的宽度必须大于轨 枕宽度。此时,环带38的上表面界定出轨枕成品的放置区域,因此轨枕成品不会与所述多 个辊筒32直接接触,从而减少轨枕成品的磕损。优选的是,环带38具有大于或等于800mm 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环带38上放置至少两列轨枕成品。可以理解,环带38的宽 度最好小于或等于所述辊筒和调节辊的长度。尽管在图2所示的环带38未表示出厚度,但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环带38可以并应该具有合适的厚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环 带38具有14mm厚度和26. 5m长度。仍然参考图1和图2,运送装置10可以包括用于调节环带38的松紧程度的调节 机构40。调节机构40包括调节辊42、调节丝杠48和可在调节丝杠48上滑动的调节辊枢 座46。调节辊42通过枢轴44安装在调节辊枢座46上,从而调节辊42可绕其旋传动轴线 旋转,并且调节辊42可以与调节辊枢座46 —起滑动。如图1、图2和图6A-图6C所示,调 节辊枢座46在调节丝杠48上的滑动使调节辊42平移远离或靠近端头辊筒。可以看出,当 调节辊42平移远离端头辊筒时,将会倾向于拉紧环带38,而当调节辊42平移靠近端头辊筒 时,将会倾向于松弛环带38。调节辊42可以具有预先设定的最大平移范围,例如200mm(即 调节辊42在最靠近端头辊筒的位置与最远离端头辊筒的位置相互间隔200m),通过调节环 带的松紧,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均能获得平稳的轨枕成品的运送。可以理解,也可以用其它 机构来替代上述调节丝杠,例如滑道、滑槽等。如图2所示,运送装置10还可以具有多个滚筒50。这些滚筒50位于所述辊筒32 之下,如图所示,所述滚筒50可以转动但不可移位。该滚筒50例如在支座长度方向上间隔 lm地平行布置。所述滚筒50用于支持位于辊筒32之下的环带部分。在使用中,由于余量 等缘故,环带38位于辊筒32之下的部分可能是松弛的。为了利于环带的传送、减小环带的 摩擦或者为了避免环带38位于辊筒32之下的松弛部分接触运送装置10的其它部分,设置 所述滚筒50。该滚筒50例如具有80mm直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滚筒50在竖直方向上 与辊筒32间隔30mm。现再次参考图1和2,运送装置10还包括驱动机构2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包括电动机22、与电动机22相连的减速器2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 还包括分别与各个辊筒32的枢轴34相连的多个伞齿箱30和将减速器26输出的旋转分配 到该多个伞齿箱30的传动轴2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多种伞齿箱30与枢轴34的连 接方式,例如通过联轴器。从图中将能看出,传动轴28的转动与辊筒32的转动是垂直的, 通过伞齿箱30可以将与辊筒32垂直的转动转变成与辊筒32平行甚至同轴的转动。在运 送装置10运转的过程中,开动电动机22,电动机22将其旋转输送到与之相连的减速器26, 经过减速器26的减速,减速器26通过传动轴28将动力传到各个伞齿箱30,然后伞齿箱30 带动与之相连的辊筒32的枢轴36,该辊筒32沿同一方向的转动又带动环带38绕所述辊筒 32沿同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运送方向11)运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运送装置10包括 两个电动机22和两个减速器26。电动机例如是具有4KW功率的电动机。可以理解,辊筒可 以全部或部分与伞齿箱相连。甚至驱动机构20只需要驱动所述多个辊筒中的至少一个即 可。图2还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10的支座12。支座12包括支柱14和 框架16。支柱14可以根据该运送装置10的尺寸和重量来设定尺寸、数目和构型。例如, 如图4A和图4B所示,支柱12为具有150mm高度和150mm直径的中空钢管柱,它例如具有 10mm厚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16是由2根较长的20号槽钢和2根较短的20号槽钢 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如图所示,多个枢座36在两根较长的槽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如图2和5A所示,在两根较长的槽钢之间还可以设有多个横向于长度方向布置的加固构件 18,以用于加固该矩形框架的强度。如图5A-图5C所示,加固构件18包括槽钢181和加强 钢板182。可以布置合适数目的加固构件18,例如沿长度方向间隔lm地布置。此外,支座 还可以包括固定到框架16上的用于支撑伞齿箱的伞齿箱支承座31(如图3A-图3B所示, 图1和图2未示出)。现已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将轨枕成品从模制轨枕的工作台座运送到出 垛口附近的运送装置10的实施例。在运送装置10的运行中,轨枕成品的长度方向平行于 环带38的运行方向,并且在环带38上放置一列或多列轨枕成品(优选为两列),从而将轨 枕成品从环带接近工作台座的一端运送到接近出垛口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对传统轨枕成 品的运送装置(运送辊道)进行了改进,把轨枕外观质量放在重要位置。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将轨枕成品运到出垛口附近的运送装置(10),其特征是,包括支座(12);多个辊筒(32),所述多个辊筒(32)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平行间隔开,所述多个辊筒(32)可转动但不可移位地支撑在所述支座(12)上;环带(38),所述环带(38)围绕全部的所述辊筒而使所述多个辊筒(32)均位于由所述环带(38)构成的环套中,所述环带(38)配置成被所述辊筒(32)的转动带动,其中所述环带(38)的宽度至少大于所述轨枕成品的宽度,所述环带(38)的上表面界定出所述轨枕成品的放置区域;驱动机构(20),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多个辊筒(32)中的至少一个转动以带动所述环带(38)围绕所述辊筒(32)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辊筒具有枢轴(34),所述支座(12) 具有枢座(36),所述枢轴(34)安装在所述枢座(36)上,从而使所述辊筒(32)绕所述枢轴 (34)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辊筒(32)具有150mm直径,所述多 个辊筒(32)中的任意两个相邻辊筒的转动轴线彼此间隔4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环带(3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 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送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40),所 述调节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多个辊筒(32)所在的同一平面且与所述多个辊筒(32)中的端头 辊筒平行且间隔开的调节辊(42),所述调节辊被所述环带(38)围绕并限定所述环带(38) 的一端头,其中所述调节辊(42)可平移接近或远离所述端头辊筒以调节所述环带(38)的 松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机构(40)还包括调节丝杠 (48)和可沿所述调节丝杠滑动的调节辊枢座(46),其中所述调节辊(42)可枢转地安装在 所述调节辊枢座(46)上并与所述调节辊枢座(46) —起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辊(42)在平移时最接近 所述端头辊筒的位置和最远离所述端头辊筒的位置相互间隔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电动机(22)、 与所述电动机(22)相连的减速器(26)、与所述辊筒(32)相连的伞齿箱(30)和将所述减速 器(26)输出的旋转分配到所述伞齿箱(30)的传动轴(28)。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座(12)包括多个支柱(14)和固 定在支柱上的矩形框架(16),所述多个枢座(36)固定在该矩形框架(1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位于所述辊筒(32)之下、可转 动但不可相对所述支座移位地布置的多个滚筒(50),所述多个滚筒(50)用于支持所述环 带(38)位于所述辊筒(32)之下的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将轨枕成品运到出垛口附近的运送装置,包括支座(12);多个辊筒(32),所述多个辊筒(32)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平行间隔开,所述多个辊筒(32)可转动但不可移位地支撑在所述支座(12)上;环带(38),所述环带(38)围绕全部的所述辊筒而使所述多个辊筒(32)均位于由环带(38)构成的环套中,所述环带(38)配置成被辊筒(32)的转动带动,其中环带(38)的宽度至少大于轨枕成品的宽度,所述环带(38)的上表面界定出所述轨枕成品的放置区域;驱动机构(20),用于驱动所述多个辊筒(32)中的至少一个转动以带动所述环带(38)围绕所述辊筒(32)运动。
文档编号B65G15/30GK201598004SQ20092027815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姜忠仁, 韩运涛, 魏云翔 申请人:北京中铁房山桥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