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01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形为瓶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以各种饮料为内容物的饮料用容器,已知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等合成树脂来形成预成型坯,接着将该预成型坯通过延伸吹塑成形等成形为瓶状而得到 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参照专利文献1等)。另外,已知有在向这种合成树脂制容器填充内容物时添加微量的液体氮,从而使 容器内正压化的填充密封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等)。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0373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31010号公报然而,对于这种合成树脂制容器来说,近些年,强烈要求其轻量化和通过使用树脂 量的减少而实现的低成本化,因此,进行了很多尽可能成形为薄壁的尝试。在专利文献1中 也进行了这样的薄壁化的尝试,但是对于仅将容器形成为薄壁来说,由于形成为薄壁而容 器的刚性受损。因此,例如,在容器中填充密封内容物而出货后,在其搬运或保管时堆积的情况比 较多,此时若沿轴向施加载荷,则存在容器不能抵抗该载荷而产生压曲变形、显著损坏商品 价值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专利文献2,若添加液体氮而使容器内正压化,则内容物填充后的 抗压曲强度大幅度提高,可以期待能够增大堆积层数等的作用效果。然而,对于添加液体氮而使容器内正压化来说,若不能够严格地调整所添加的液 体氮的量,则存在各个容器的内压容易产生不均的倾向,并且,顶部空间的液面高度也容易 产生不均。另外,由于估计到因液体氮的气化而导致压力上升较大,因此即使在将非碳酸类 的饮料作为内容物的情况下,也限定为能够抵抗这样的压力的容器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所述合成 树脂制容器能够确保沿轴向施加载荷时的刚性,使得即使对容器施加轴向的载荷,容器也 不会因压曲变形等而变形成非意图的形状。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具备口部、主体部及底部,所述底部具有位于所述底部 的中央的底板部和位于所述底板部的周围的周缘部,在所述周缘部形成有接地部,该接地 部具有以所述底板部的外周缘为起点而向容器外方立起的内侧斜面和与所述底部的侧面 连续的外侧斜面,所述合成树脂制容器在直立于接地面上的状态下被沿轴向施加载荷时, 所述底部的形状以所述底板部陷入容器内方的方式发生可逆性变化。发明效果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在密封容器或填充密封内容物后对容器沿轴向施加载荷时,底部的形状以底板部陷入容器内方的方式发生可逆性变化,从而容 器内的压力升高,容器内的减压度被缓和或者容器内成为正压。由此,确保抵抗外力的刚 性,即使对容器施加轴向的载荷,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容器因压曲等而变形成非意图的形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槽部和接地部相对于接地面的相对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底部的形状发生可逆性变化前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其它实施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容器
2 口部
3主体部
4底部
41底板部
411台阶部
42周缘部
421槽部
422接地部
422a内侧斜面
422b外侧斜面
X轴心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一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 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容器1的仰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1可以如下制成将例如利用公知的注射模塑成形或压缩 成形等制造出的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有底筒状的预成型坯通过两轴延伸吹塑成形等成形 为图示那样的具备口部2、主体部3及底部4的规定形状。作为成形容器1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只要能够进行延伸吹塑成形,则可以使用 任意的树脂。具体地说,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 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芳酯、聚乳酸或它们的共聚物等热塑性聚酯、上述的树脂或与 其它树脂混合而成的树脂等。尤其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系热塑性聚酯。另外也可以使用丙烯腈树脂、聚丙烯、丙烯_乙烯共聚物、聚乙烯等。在图示的例子中,口部2为圆筒状,在这样的口部2的开口端侧的侧面设置有未图 示的用于安装盖体的螺纹牙作为盖体安装机构。由此,在填充内容物后,通过在口部2安装
5盖体而能够密封容器1内。另外,在主体部4的侧面形成有多个内压调整面板30。内压调整面板30主要用于 在以高温密封填充内容物后,在被冷却而容器内的压力减少时或填充后的容器内的顶部空 间中存在的气体溶解于内容物而容器内的压力减少时,通过其变形而吸收内压的减少量, 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有轴向纵长的八面的内压调整面板30。作为这样的内压调整面板30, 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各种形态的内压调整面板,但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内压调整面板30 内沿轴向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多个横槽31,对此在后叙述。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底部4具有位于其中央的底板部41和位于底板部41周 围的周缘部42。并且,在周缘部42形成有接地部422,该接地部422具有以底板部41的外 周缘为起点而向容器外方立起的内侧斜面422a和与底部41的侧面连续的外侧斜面422b, 如图5所示,在对直立于接地面G上的容器1沿轴向施加载荷时,底部4的形状以底板部41 向容器内方陷入的方式发生可逆性变化。此外,图5是表示底部4的形状发生可逆性变化前后的状态的说明图,用虚线表示 变形前的底部4,并且用实线表示变形后的底部。由此,在容器1中填充密封内容物而出货后,由于在其搬运或保管时堆积等而对 容器1沿轴向施加载荷时,如上所述底部4的形状发生可逆性变化而承受载荷,并且在该变 形的作用下容器1的容积减少。然后,随着容器1的容积减少而容器内的压力上升,容器内 的减压度被缓和或者容器内成为正压,从而确保抵抗外力的刚性。因此,即使对容器1施加 轴向的载荷,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容器1因压曲等而变形成非意图的形状。在此,只要容器1密封,则不论内容物的填充量如何,即使容器1为空的也能够得 到同样的效果,但是若增加内容物的填充量使容器内的顶部空间变少,则更有效。S卩,与底部4的变形所引起的容器1的容积减少相伴的容器内的压力上升主要取 决于顶部空间中存在的气体的体积减少,但是若将顶部空间中存在的气体看作理想气体, 并且从一定温度下、体积V、压力P的状态变成体积减少Δ V、压力上升Δ P时,则下述式⑴ 的关系成立(波义耳定律)。PV = (P+ Δ P) (V- Δ V)... (1)之后,若将式(1)对Δ P求解,则导出下述式(2)。ΔΡ = Ρ(Δν/(ν-Δν))— (2)通过式(2)可知,若体积的减少量AV相同,则原本的体积V小的话压力更加上 升,因此即使由于底部4的变形引起的容器1的容积的绝对的减少量变少,只要顶部空间中 存在的气体的体积越小,则容器内的压力上升的程度就越大。因此,在填充内容物时,优选 增加其填充量而使顶部空间变小。另外,优选内容物的填充温度尽量接近流通时的温度,从而使填充后的减压度不 降低。尤其优选在常温下填充,而将流通时的容器内的压力维持为与大气压大致相等。若 将流通时的容器内的压力维持为与大气压大致相等,则通过底部4的变形所引起的容器1 的容积减少,能够容易使容器内正压化。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优选在形成于主体部3的侧面的内压调整面板 30内沿轴向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多个横槽31,这是用于在容器内的压力上升时,抑制内压调 整面板30以向容器外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从而防止容器内的压力上升被缓和的情况。如
6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防止在容器内的压力上升时,由于容器1以向容器外方鼓出的方 式变形而导致容器内的压力上升被缓和的情况。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主体部3的侧面形成有内压调整面板30,但是在省略内 压调整面板3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主体部3的侧面仅排列多个横槽31作为加强肋。尤其 在主体部3形成为多角筒状时,无论有无内压调整面板30,都形成以与轴向正交的方式延 伸的加强肋,这对于抑制主体部3的侧面向容器外方鼓出而导致主体部3变形成圆筒状的 情况是有效的。作为这样的加强肋,即可以形成为柱状,也可以作为棱线形成,还可以以向 容器外方凸出的方式形成,还可以以向容器内方凸出的方式形成。并且,也可以沿周向环状 地连续形成,还可以不连续地形成。另外,在容器内的压力上升时,即使底板部41以向容器外方膨胀的方式变形,容 器内的压力上升也会被缓和,从而妨碍容器内的正压化。因此,如图示的例子所示,优选底 板部41通过形成为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凸状等方式形成能够抑制向容器外方鼓出的形状。 为了抑制底板部41向容器外方鼓出,除了使底板部41的形状为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凸状,还 可以在底板部41内设置放射状肋、环状棱线、环状槽等。另外,如上所述在底部4的形状变化时,由于沿轴向施加的载荷而导致容器1以高 度(沿轴向的长度)变短的方式变化时,底板部41与接地面G的距离以底板部41从接地 面G离开的方式变化。此时,相对于容器1的高度的变化量,底板部41与接地面G的距离 的变化量越大,底部4以底板部41越陷入容器内方的方式变形。其结果是,即使容器1的 高度的变化量比较小,也容易使容器内正压化而使其抵抗外力的刚性提高。此时,若采用相 对于容器1的高度的变化量,底板部41与接地面G的距离的变化量增加数倍程度的结构, 则容器1的外观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能够容易地使容器内正压化,因此优选。另外,关于如上所述使底部4的形状发生可逆性变化的方面,优选在周缘部42上 形成以底板部41的外周缘为起点而朝向底部4的侧面延伸的多个槽部421,将接地部422 沿周向分割成多个。通过利用这样的槽部421将接地部422分割成多个,由此容器1在直立于地面G 上的状态下被施加轴向的载荷时,周缘部42整体发生挠曲变形,而将底板部41的外周缘以 位于底部4的侧面侧的槽部421的终点或其附近为支点支承并抬起。并且,与此同时,隔着 槽部421相邻的接地部422彼此变窄,发生挠曲变形而将槽部421进一步压起,上述的作用 相辅,从而能够使底部4的形状以底板部41进一步陷入容器内方的方式变化。此时,为了如上所述使底部4的形状变化更加可靠,如图示的例子所示,优选放射 状地形成以底板部41的外周缘为起点而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槽部421,并通过这样的槽部 421沿周向以大致等角度间隔分割接地部422,但是,关于槽部421的配置,可以采用如下等 方式例如将多个槽部421配置成螺旋状,或者将相邻的槽部421彼此配置成)、字状或V字 状。只要能够完成所希望的目的,槽部421的配置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使接地部422的内侧斜面422a以底板部41的外周缘为起 点立起,并且以底板部41的外周缘为起点使槽部421延伸。通过这样,底板部41与周缘部 42的边界变得明确,在底部4的形状以底板部41陷入容器内方的方式发生可逆性变化时, 周缘部42整体能够容易地发生挠曲变形,而将底板部41的外周缘支承并抬起。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槽部421的槽底带有沿着槽部421的延伸方向的两根平行的棱线而形成为曲面状。槽部421的槽底可以通过一根棱线而形成为线状,但是优选带有 沿着槽部421的延伸方向的两根以上的棱线而形成。通过这样,槽部421的槽底在棱线之 间也发生挠曲变形,因此能够使底板部421a向容器内方陷入的程度更大。此时,可以沿槽 部421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加或减少棱线的根数,也可以沿槽部421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加或 减少棱线之间的宽度。另外,为了使底部4的形状再现性良好地如上述那样发生可逆性变化,优选在将 多个槽部421沿径向放射状地形成的基础上,如下这样设计槽部421和接地部422相对于 接地面G的相对的关系。首先,以包括容器1的轴心(容器1的轴心与底部4的轴心不一致的情况下,优选 底部4的轴心)X且沿周向二等分接地部422的剖面为第一假想面,以包括容器1的轴心 (容器1的轴心与底部4的轴心不一致的情况下,优选底部4的轴心)X且沿周向二等分槽 部421的剖面为第二假想面。并且,如图4所示,在使第一假想面和第二假想面绕容器1的 轴心(容器1的轴心与底部4的轴心不一致的情况下,优选底部4的轴心)X旋转而重叠的 重叠假想面上,接地部422的内侧斜面422a与槽部421的交点为A,接地部422的外侧斜面 422b与槽部421的交点为B,并且接地部422与接地面G的交点为C,交点A、B向接地面的 平行于容器1的轴心(容器1的轴心与底部4的轴心不一致的情况下,优选底部4的轴心) X的投影为D、E。此外,在重叠假想面上,在确定接地部422的内侧斜面422a与槽部421的交点为 A、接地部422的外侧斜面422b与槽部421的交点为B、接地部422与接地面G的交点为C 时,不考虑容器1的壁厚,而确定为由容器外方侧的容器1的最外轮廓形状形成的交点。在此,图4是表示重叠假想面中的槽部421和接底部422相对于接地面G的相对 的关系的说明图。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接地部422以等角度间隔放射状地设置有十个,因 此使第一假想面和第二假想面绕容器1的轴心(容器1的轴心与底部4的轴心不一致的情 况下,优选底部4的轴心)X旋转[18士36Xn]°而重叠的面成为重叠假想面(η为整数)。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接地部422相对于接地面G以点相接,唯一确定了点C,但是在 接地部422相对于接地面G以某程度的宽度相接时,如图6所示,将最靠容器外方的部位作 为重叠假想面中的接地部422与接地面G的交点C。并且,如上所述,在重叠假想面上确定点Α、B、C、D、E时,线段BE的长度相对于线 段AD的长度的比(BE/AD)为0. 2 12,优选为0. 3 0. 8或2 10,线段CE的长度相对 于线段DC的长度的比(CE/DC)可以为0. 5 1. 5。通过这样,槽部421更有效地起作用,接地部422及槽部421容易以槽部421的终 点(与上述那样确定的点B相当的位置)或其附近为支点而挠曲。尤其当连结上述那样确 定的点A和点B的直线AB相对于接地面G倾斜时,接地部422及槽部421容易更有效地挠
曲ο进而,当线段AD的长度相对于线段DC的长度的比(AD/DC)超过0且小于1,并且 线段BE的长度相对于线段CE的长度的比(BE/CE)超过0且小于1时,以与接地面G的交 点C为顶点的Z ACB为钝角,并且沿着槽部421的延伸方向、槽部421的槽底相对于接地面 G的倾斜角度变得比较小。由此,接地部422的形状(第一假想面上的剖面形状)在容器 1的轴向上变得扁平,接地部422不会由于施加在轴向上的载荷而压曲,而在大致维持其形状的状态下容易以上述那样确定的点B或其附近为支点而挠曲变形。尤其优选由上述那样 确定的点A、B、C构成的三角形近似为Z ACB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由此,接地部422能够 充分地支承施加在轴向上的载荷,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接地部422的压曲变形。此时,对于沿着槽部421的延伸方向槽部421的槽底相对于接地面G的倾斜角度,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在具有连结上述那样确定的点C和重叠假想面中的槽部421上的任 意的点F的线段CF与重叠假想面中的相对于槽部421的点F处的切线呈正交的关系时,优 选该切线与接地面G所成的角度θ为3 20°,更优选5 18°。此外,当线段CF的长度设定为2. 5 3. 5mm时,槽部421有效地起作用,因此优选。另外,这样的槽底相对于接地面G的倾斜角度既可以一定,也可以连续或不连续 地变化,但是,优选槽部421的槽底至少包括沿着槽部421的延伸方向而相对于接地面G的 倾斜角度在3 20°的范围内一定或可变的部分,更为优选至少包括在5 18°的范围内 一定或可变的部分。其中,优选槽部421的槽底沿着槽部421的延伸方向形成为不存在弯 曲部的直线状或曲线状,由此,能够抑制在槽部421的中途压曲而变形的情况,容易形成弹 性的可逆变形。为了防止槽部321的压曲式的折弯,优选在除槽部321的起点附近(与上述那样 确定的点A相当的位置附近)和槽部321的终点附近(与上述那样确定的点B相当的位置 附近)之外的广阔区间内不存在弯曲部。具体地说,在图4所示的重叠假想面中,在由点A、 B划分的沿着槽部321的区间AB的中点为M、在从该中点M沿槽部421向槽部321的起点 侧(点A侧)离开区间AB的长度的45%的量的位置选取点L、在从该中点M沿槽部421向 槽部321的终点侧(点B侧)离开区间AB的长度的45%的量的位置选取N时,对于由点 L、N划分的沿着槽部321的区间LN,优选其相对于该接地面G的倾斜角度在3 20°的范 围内一定或可变。更加优选在5 18°的范围内一定或可变。此外,在作图上,在图4的大致的位置示出点L、N。由此,槽部421的槽底沿着槽部421的延伸方向在广阔区间内形成为不存在弯曲 部的直线状或平缓的曲线状的形状,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在中途发生压曲式的折弯 而变形。此时,对于由槽部321的起点附近(与底板部41连续的部位附近)的点A、L划分 的沿着槽部321的区间AL和由槽部321的终点附近(与底部4的侧面连续的部位附近) 的点B、N划分的沿着槽部321的区间BN来说,也可以与区间LN同样地,使它们相对于接地 面G的倾斜角度在3 20°或5 18°的范围内。从在底板部41与底部4的侧面圆滑地 连接槽部421等的理由出发,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区间AL、BN相对于接地面G的倾斜角度在 上述范围之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那样在重叠假想面上确定点C、D、E,且容器1的轴 心(容器1的轴心与底部4的轴心不一致的情况下,优选底部4的轴心)X与接地面G的交 点为0时,优选线段OC的长度相对于线段OE的长度的比(0C/0E)为0. 5 0. 9。通过这样,接地部422相对于接地面G的接点从位于底部4的侧面侧的槽部421 的终点适度地离开,从而周缘部42整体容易以该终点或其附近为支点而挠曲变形。另外,优选线段OD的长度相对于线段OE的长度的比(0D/0E)为0. 2 0. 8。通过这样,位于底板部41的外周缘的槽部421的起点从位于底部4的侧面侧的槽部421的终点适度地离开,从而槽部421不会伸展(突^强石)而妨碍周缘部42整体以该 终点或其附近为支点的挠曲变形。另外,优选线段OC的二倍的长度相对于容器的最大主体直径dmax的比(20C/ dmax)为 0· 5 0· 9。通过这样,接地部422相对于接地面G的接点的位置成为适合于容器的最大主体 直径dmax的位置,能够使容器1不易翻倒。另外,在底部4的形状发生可逆性变化时,主要位于底板部41的周围的周缘部42 变形,但是若该周缘部42的壁厚厚,则认为妨碍底部4的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 选在比底板部41的外周缘靠中心侧的位置与底板部41同心状地设置台阶部411。如上所述,容器1能够通过利用两轴延伸吹塑成形等将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有底 筒状的预成型坯成形而得到。此时,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台阶部411,在吹塑成形时,能够使 供底部4的形成的树脂预先停留在比台阶部411靠中心侧的位置,由此,底部4的壁厚分布 存在偏颇,使周缘部42的壁厚相对于底板部41的壁厚相对地薄,从而能够不妨碍底部4的 形状变化。另外,通过形成这样的台阶部411,在底板部41的外周缘与台阶部411之间形成环 状的加强部。由此,通过该环状的加强部可靠地作用通过周缘部42的挠曲变形而将底板部 41的外周缘支承并要抬起的作用力。此外,若周缘部42的壁厚至少在接地部422的外侧斜面422b侧、即与上述的点B 相当的位置或其附近设定为0. 2 0. 3mm,则接地部422在与该点B相当的位置或其附近容 易挠曲,并且耐热性、抗刺强度良好且不产生成形不良(缩孔等),因此优选。另外,若台阶 部411或底板部41的壁厚设定为0. 35mm以上,则能够确保相对于容器内的压力上升的强 度,因此优选。以上,示出了优选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不言而喻,本发明不局 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能够适用于成形为瓶装的各种合成树脂制容器。
权利要求
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口部、主体部及底部,所述底部具有位于所述底部的中央的底板部和位于所述底板部的周围的周缘部,在所述周缘部形成有接地部,该接地部具有以所述底板部的外周缘为起点而向容器外方立起的内侧斜面和与所述底部的侧面连续的外侧斜面,所述合成树脂制容器在直立于接地面上的状态下被沿轴向施加载荷时,所述底部的形状以所述底板部陷入容器内方的方式发生可逆性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缘部形成以所述底板部的外周缘为起点而朝向所述底部的侧面延伸的多个 槽部,将所述接地部沿周向分割成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缘部放射状地形成以所述底板部的外周缘为起点而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槽部, 将所述接地部沿周向以大致等角度间隔分割成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使第一假想面和第二假想面绕容器的轴心或所述底部的轴心旋转而重叠的重叠假 想面中,其中,所述第一假想面为包括容器的轴心或所述底部的轴心且将所述接地部沿周 向二等分的剖面,所述第二假想面为包括容器的轴心或所述底部的轴心且将槽部沿周向二 等分的剖面,在所述接地部的内侧斜面与所述槽部的交点为A、 所述接地部的外侧斜面与所述槽部的交点为B、 所述接地部与接地面的交点为C、所述交点A、B的向接地面的平行于容器的轴心或所述底部的轴心的投影为D、E时, 线段BE的长度相对于线段AD的长度的比(BE/AD)为0. 2 12, 线段CE的长度相对于线段DC的长度的比(CE/DC)为0. 5 1. 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点A、C、B构成的角(ZACB)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容器的轴心或所述底部的轴心与接地面的交点为0时,线段OC的长度相对于线段OE的长度的比(0C/0E)为0. 5 0. 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线段OC的二倍的长度相对于容器的最大主体直径dmax的比(20C/dmaX)为0. 5 0. 9。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线段OD的长度相对于线段OE的长度的比(0D/0E)为0. 2 0. 8。
9.根据权利要求4 8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重叠假想面中的连结所述槽部上的点F与所述交点C的线段CF与所述重 叠假想面中的相对于所述槽部的所述点F处的切线呈正交的关系时,该切线与接地面所成 的角度为3 20°。
10.根据权利要求4 9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重叠假想面中,在由所述交点A、B划分的沿着所述槽部的区间AB的中点为M、在从该所述中点M沿所述槽部向所述交点A侧离开所述区间AB的长度的45%的量的 位置选取点L、在从该所述中点M沿所述槽部向所述交点B侧离开所述区间AB的长度的45%的量的 位置选取点N时,由所述点L、N划分的沿着所述槽部的区间LN相对于接地面的倾斜角度在3 20°的 范围内一定或可变。
11.根据权利要求2 9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的槽底至少包括沿着所述槽部的延伸方向而相对于接地面的倾斜角度在 3 20°的范围内一定或可变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2 9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的槽底的除与所述底板部连接的部位附近及与所述底部的侧面连接的部位 附近以外的部分沿着所述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接地面的倾斜角在3 20°的范围内一 定或可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部的比外周缘靠中心侧的位置与所述底板部同心状地设置有台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 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以向容器内方成为凸状的方式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该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底部(4)具有位于底部(4)的中央的底板部(41)和位于底板部(41)的周围的周缘部(42),在周缘部(42)形成有接地部(422),该接地部(422)具有以底板部(41)的外周缘为起点而向容器外方立起的内侧斜面(422a)和与底部(4)的侧面连续的外侧斜面(422b),合成树脂制容器在直立于接地面(G)上的状态下被沿轴向施加载荷时,底部(4)的形状以底板部(41)陷入容器内方的方式发生可逆性变化。由此,即使对容器施加轴向的载荷,容器也不会由于压曲变形等而变形成非意图的形状,从而能够确保沿轴向施加载荷时的刚性。
文档编号B65D1/02GK101977819SQ20098011017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5日
发明者三浦正树, 松清和志 申请人: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