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引导系统和用于引导玻璃板的方法

文档序号:433632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板引导系统和用于引导玻璃板的方法
玻璃板弓I导系统和用于弓I导玻璃板的方法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08年5月四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第12/156037号的权益 和优先权,其内容作为依据并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背景本发明的领域涉及用于引导玻璃板的方法和系统,且更具体地用于引导用于制造 显示装置的玻璃板。
背景技术
为了移动诸如用在诸如LCD的显示装置的制造中的较大玻璃板之类的玻璃板,当 前系统使用具有夹具的顶置传送器、空气轴承和具有后侧空气轴承的底部边缘传送器。使 用这些装置,难以引导具有不同大小的玻璃板,同时仅用板的较小区域来进行引导。此外, 其中传送玻璃板的环境可包括较大的温度变化,这在引导玻璃板时提出进一步挑战。

发明内容
本文披露的玻璃板引导系统能够改进玻璃板的引导。该引导系统提供对各种大小 玻璃板的一致引导,即使在经受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时也是如此。在一实施例中,引导系统包括可以是导丝、缆绳或带件的引导件,引导件具有与玻 璃板的小接触面积并拉紧以对玻璃板提供引导。在其中有较大温度变化的环境中,引导件 本身可经受其特性的改变。更具体来说,例如,引导件的长度可随其温度变化而变化。例如, 当引导件的温度升高时,引导件可能变长。相反,当引导件的温度降低时,引导件可能变短。为了即使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也提供一致的引导,引导件通过例如张力件保 持张紧。张力件补偿引导件的长度变化,从而将引导件保持在张紧状态。此外,引导件支承成在保持张紧的同时,引导件可沿三个维度移动,从而适应具有 不同宽度、高度和厚度的玻璃板。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板引导系统,其包括引导件、第一保持器以及第二保持 器。该引导件联接到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从而将引导件张紧,并沿三个维度可动。根据另一方面,该引导件通过张力件联接到第一保持器。根据另一方面,张力件是弹簧。根据另一方面,引导件是导丝、缆绳或带构件。根据另一方面,第一保持器还包括联接到引导件的第一壳体、宽度调节机构、垂向 调节机构以及水平调节机构。该宽度调节机构联接到第一壳体,从而将第一壳体设置在沿 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使引导件沿三个维度中的第一维度可动。该垂向调节机构联接 到第一壳体,从而将第一壳体设置在沿垂向方向的不同位置,其中垂向方向大致垂直于宽 度方向,由此使引导件沿三个维度中的第二维度可动。该水平调节机构联接到第一壳体,从 而将第一壳体设置在沿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其中水平方向大致垂直于垂向方向和宽度方 向,由此使引导件沿三个维度中的第三维度可动。
根据另一方面,水平调节机构是动力推动调节机构。根据另一方面,第一保持器还包括用于确定第一壳体的水平位置并基于该水平位 置输出信号的传感器。该系统还包括联接到传感器和水平调节机构的控制器。该控制器通 过向水平调节机构输出信号来调节壳体的水平位置,其中来自控制器的信号输出基于来自 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根据另一方面,该水平调节机构是线性力致动器。该系统还包括联接到线性力致 动器的控制器,从而使线性力致动器保持第一壳体的恒定位置或对第一壳体施加恒定力。根据一方面,该系统还包括第二引导件、第三保持器以及第四保持器。该第二引导 件联接到第三保持器和第四保持器,从而将第二引导件张紧,并沿三个维度可动。此外,第 二引导件与第一引导件相对以形成间隙。根据另一方面,第三保持器还包括联接到第二引导件的第二壳体、第二宽度调节 机构、第二垂向调节机构以及第二水平调节机构。第二宽度调节机构联接到第二壳体,从而 将第二壳体设置在沿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使第二引导件沿三个维度中的第一维度可 动。第二垂向调节机构联接到第二壳体,从而将第二壳体设置在沿垂向方向的不同位置,由 此使第二引导件沿三个维度中的第二维度可动。第二水平调节机构联接到第二壳体,从而 将第二壳体设置在沿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使第二引导件沿三个维度中的第三维度可 动。根据另一方面,该系统可包括联接到一引导件的三个保持器,各保持器设置成使 引导件形成曲线。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引导玻璃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保持器、第二保 持器以及引导件。该引导件联接到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从而将引导件张紧,并沿三个 维度可动。该方法还包括使玻璃板邻靠弓I导件,并相对于引导件移动玻璃板。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提供第三保持器、第四保持器以及第二引导件,其中 第二引导件联接到第三保持器和第四保持器,从而将第二引导件张紧并沿三个维度可动。 此外,第二引导件与第一引导件相对以形成间隙。然后该方法还包括将玻璃板移动穿过间 隙并相对于第二引导件移动。根据另一方面,附加保持器联接到每个引导件并定位成使得每个引导件形成曲 线。然后该方法还包括将玻璃板穿过间隙从而沿引导件的曲线行进。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调节第一保持器,从而推压引导件与玻璃板接触,并 在玻璃板上的保持恒定力。应当理解,以上的总体说明和以下的详细说明都只是本发明的概念和原理的示 例,意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本质和特征的总体或构架的理解。包括附图以提供本发明原理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包含在该说明书中并构成该说明 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运作。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玻璃板引导系统的平面图。图2是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保持器的侧视图。图3是玻璃板的相反侧上壳体的俯视图。6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玻璃板引导系统的平面图。图5是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保持器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玻璃板引导系统的平面图。图7是图6所示玻璃板引导系统的俯视图。图8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具有引导件的玻璃板引导系统的平面图。图9是图8的引导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了解释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将阐述披露特定细节的示 例实施例以便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借鉴了本文所揭 示的内容之后,对他们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不偏离本文所揭示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 来实践本发明。此外,省略对已知装置、方法和材料的描述以使本发明原理的描述清楚。最 后,尽可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相同的构件。披露了一种玻璃板引导系统,其即使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也能提供对玻璃板 的一致引导。此外,该引导系统可调节成对具有不同宽度、高度和厚度的玻璃板提供一致引 导。在一实施例中,引导系统包括可以是导丝、缆绳或带件的引导件,引导件与玻璃板 接触并拉紧以对玻璃板提供引导。在其中有较大温度变化的环境中,引导件本身可经受其 特性的改变。更具体来说,例如,引导件的长度可随其温度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引导件的 温度升高时,引导件可能变长。相反,当引导件的温度降低时,引导件可能变短。为了即使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也提供一致的引导,引导件通过例如张力件保 持张紧。张力件补偿引导件的长度变化,从而将引导件保持在张紧状态。此外,引导件支承成在保持张紧的同时,引导件可沿三个维度移动,从而适应具有 不同宽度、高度和厚度的玻璃板。图1-3示出玻璃板引导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玻璃板12具有宽度1、高度 2和厚度3并沿χ轴线方向的传送路径行进。玻璃板1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玻璃板,诸如LCD 中或其它显示器制造中使用的玻璃板。在玻璃板12的每侧上,设有多个保持器10。第一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 一侧上,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靠传送路径的一侧。第二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 12的另一侧上,且另一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靠传送路径的第二侧。第一和第二组保 持器设置成使得引导件22在其间形成用于引导玻璃板12的间隙14。间隙14限定用于玻 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宽度。该实施例中的引导件22是导丝或缆绳,其具有与玻璃板12的小接触面积。如果 是缆绳,则引导件22可辫织或以其它方式绞合。制造引导件22的材料没有特定限制,且将 根据玻璃板引导系统的应用而变化。即,如果所要引导的玻璃板12处于高温,则引导件可 由耐热材料制成。引导件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的,且可具有涂层(诸如特氟隆 ),从而减 小与玻璃板的摩擦,且由此降低当引导件和玻璃板相对于彼此移动时引导件损坏玻璃板的 可能性。替代地或附加地,引导件本身的材料可选择成不损坏玻璃板的表面。引导件22的 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且可以是例如圆形、卵形、方形,并仍保持与玻璃板12的小接触面积。每个保持器10包括壳体20,壳体20支承引导件22,使得引导件22即使在经受较 大温度变化时也能保持张紧。此外,保持器10支承引导件22,使得其可沿三个维度移动,同 时保持张紧。引导件22可通过张力件M联接到壳体20。张力件M即使在温度变化较大期间 也保持引导件22张紧。更具体来说,当温度变化时,引导件22的长度可变化。例如,当引导 件22的温度升高时,引导件22可能变长。相反,当引导件22的温度降低时,引导件22可能 变短。张力件M可补偿引导件22的长度变化,从而将引导件22保持在张紧状态。引导件 22的长度变化的量,以及长度是否随着温度升高增大或减小取决于制造引导件的材料的热 膨胀系数。为了在保持引导件22张紧的同时适应引导件22的长度变化,张力件对可以是例 如弹簧。当张力件M是弹簧时,弹簧可联接到引导件22,从而伸长以适应引导件22的长度 减小。另一方面,弹簧可联接到引导件22,从而收缩以适应引导件22的长度增加。这样,引 导件22将保持张紧,即使由于温度变化经受长度变化时也是如此。尽管示出为螺旋弹簧, 但也可使用其它类型的弹簧。一组中仅一个保持器10可包括张力件M,或者替代地,引导件22相反端处的保持 器可都包括张力件对。张力件M选择成对引导件22施加足够量的力以使其在保持器10 之间张紧,从而引导件22可抵抗玻璃板12沿y轴线方向的运动。此外,如上所述,张力件 M适应引导件22由于温度变化的长度变化,或者以其它方式同时保持引导件22张紧。张 力件M的替代机构包括气动或液压活塞-气缸布置,或悬重系统。第一组保持器10支承引导件22,使得其可沿三个维度移动,即沿图1所示的χ、y 和ζ轴线方向移动。类似于第一组保持器10,第二组保持器10支承引导件22,使得其可沿 三个维度移动,即沿图ι所示的x、y和Z轴线方向移动。壳体20支承引导件22,使得引导 件22在沿三个维度移动时保持张紧。因为引导件22可沿三个维度移动,所以玻璃板引导 系统可调节成适应具有不同宽度1、高度2和厚度3的玻璃板12。保持器10的数量和布置可以变化。例如,尽管仅示出两个保持器10连接到引导 件22,但一组中可使用任何适当数量的保持器10连接到一个引导件22。此外,根据对于玻 璃板引导系统的给定应用玻璃板12所要行进的距离,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每侧上沿 χ轴线方向可串联地设置一组以上保持器10。例如,第三组保持器10可设置在玻璃板12 的传送路径的与第一组保持器相同的一侧上,并沿χ轴线方向在第一组保持器的下游。此 外,第四组保持器10可设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与第二组保持器相同的一侧上,并沿 χ轴线方向在第二组保持器的下游。与第一和第二组保持器10类似;第三和第四组保持器 10可设置成形成用于引导玻璃板12的间隙,其中该间隙限定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 宽度。此外,在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可使用任何数量组的保持器10。此外, 在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可使用相同或不同数量组的保持器10。或者,可仅在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使用一组保持器10,而在用于玻 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没有相应组保持器10。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与特定组保持器 10关联的间隙。在该替代情况下,引导系统会从一侧沿X轴线的设有保持器组的点阻止玻 璃板的移动。此外,在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沿χ轴线可设置多个这些保持器组。此外,可在不同的X轴线位置在用于玻璃板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使用多个这些保持 器组(使用时没有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例如,可在第一 X轴线位置在用于玻 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第一侧上使用一组这些保持器(使用时没有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 形成间隙)。然后,可在不同X轴线位置在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使用另一 组这些保持器(使用时没有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图2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一个保持器10的侧视图。如上所述,保持器10包括支 承引导件22的壳体20。在壳体20内,引导件22通过用柱观安装到壳体20的多个支承件 沈定位。支承件沈可以是辊子或固定件。为了支承壳体20,保持器10还包括底板支承件 30、垂向支承件40以及水平支承件50。底板支承件30、垂向支承件40以及水平支承件50 构造成提供壳体20沿三个维度的运动,且因此提供引导件22沿三个维度的运动。底板支承件30包括U形板32,在U的每个腿上具有多个孔34。一条腿上的孔34 与另一条腿上的孔34配成对,从而提供沿χ轴线方向的一系列成对的孔。一对孔包括一条 腿上的孔34和另一条腿上的孔34,其中孔34沿χ轴线方向对准。销36可插入任何成对孔 34内。销36将垂向支承件40相对于底板支承件30定位,并与孔34结合用作宽度调节机 构。该宽度调节机构提供壳体20沿χ轴线方向的运动,且因此提供引导件22沿χ轴线方 向的运动。垂向支承件40包括下部42、上部44和联接在其间的致动器46。下部42包括可 与板32上各成对孔34对准的孔43。因而,销36可插入穿过一个孔34、穿过孔43、并穿过 另一个孔34以由此如上所述将垂向支承件40相对于底板支承件30定位。在该实施例中, 致动器46是动力推动致动器,例如液压或气动活塞-缸布置、电动机、或如从加利福尼亚州 卡尔斯巴德的SMAC购得的线性力致动器。线性力致动器中具有感测装置,并可运行以保持 恒定的位置,或从而施加恒定的力。该致动器46联接到下部42和上部44,从而将下部42 和上部44沿ζ轴线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且因此用作垂向调节机构。该垂向调节机构提供 壳体20沿ζ轴线方向的运动,且因此提供引导件22沿ζ轴线方向的运动。水平支承件50包括滑动件52、块体M和致动器56。块体M将壳体20联接到滑 动件52。在该实施例中,块体M、壳体20和滑动件52不相对于彼此移动。致动器56联接 到滑动件52并联接到垂向支承件40的上部44。类似于垂向支承件40的致动器46,该实 施例中水平支承件50的致动器56是动力推动致动器,诸如液压或气动活塞-缸布置(例 如其中缸体可联接到上部44,且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联接到滑动件5 、电动机、或如从加 利福尼亚州卡尔斯巴德的SMAC购得的线性力致动器线性力致动器中具有感测装置,并可 运行以保持恒定的位置,或从而施加恒定的力。致动器56沿y轴线方向相对于上部44移 动滑动件52,且因此移动壳体20和引导件22,并因此用作水平调节机构。图3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控制壳体20的位置,且由此控制引导件22的位置的布置。 控制器8联接到致动器46、56并联接到传感器6。控制器8可以是例如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控制器8接收来自传感器6的输入,并 可接收来自致动器46和/或56的输入(当它们是线性力致动器时)。控制器8还向致动 器46和/或56提供输入,从而以所要求的方式操纵它们。尽管示出控制器8联接到一壳 体20的致动器46和56,但控制器8可联接到玻璃板弓I导系统中存在的任何数量壳体20的 致动器46、56。
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致动器46、56与壳体20联接。对于致动器的布置,以及它们 如何机械联接到板引导系统的其它构件,参照本申请和相关说明书中的其它附图。传感器6可用作线性力致动器的替代物或附加于线性力致动器。传感器6可设置 在壳体20上,以探测壳体相对于玻璃板12、相对于另一壳体、或相对于例如另一参考点的 位置。然后传感器6向控制器8提供位置信息。传感器6可以是从美国新泽西州伍德克里 夫湖(WoodcliffLake)的科恩斯公司(KeyenceCorporation)购得的共焦(confocual)激 光仪。传感器6可与线性力致动器结合使用以提高壳体20的位置精度。传感器6可仅设 置在成组保持器10的一个壳体20内,或可设置在成组保持器10的每个壳体20内。类似 地,传感器6可设置在仅一组保持器10内,或可用在一个以上组保持器10内。每组内的保持器10可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或可具有不同的构造。类似地,一组保 持器10可具有与第二组保持器相同的构造,或可具有不同的构造。第一实施例的玻璃板引导系统运行如下。玻璃板12沿χ轴线方向沿传送路径移动,从而将玻璃板12设置在引导件22之间 的间隙14内。玻璃板12可通过传送系统而移动,传送系统通过例如夹具联接到玻璃板12 顶部。但是,并不具体限定特定的传送机构。可通过串联的引导系统,即沿χ轴线方向沿传 送路径接连的引导系统将多个玻璃板12沿传送路径移动。当玻璃板12沿χ轴线方向沿传 送路径行进时,其通过引导件22引导并相对于引导件22移动。引导件22抵抗玻璃板12 沿y轴线方向的运动。引导件22的长度和/或位置可调节成适应具有不同宽度1、高度2和厚度3的玻 璃板12。为了适应具有不同宽度1的玻璃板,可调节可用于引导玻璃板12的引导件22的 长度,即引导件22在一组保持器10的壳体20之间的长度。为了改变引导件22的该长度, 可调节壳体20沿χ轴线方向的位置。为了引导具有较大宽度1的玻璃板12,每组中的壳体 20可沿χ轴线方向远离彼此移动。为了引导具有较小宽度的玻璃板12,每组中的壳体20 可沿χ轴线方向朝向彼此移动。可通过例如宽度调节机构调节壳体20沿χ轴线的位置。如上所述,宽度调节机构 包括销36和底板支承件30的板32上的孔34。该销延伸穿过一个孔34、穿过垂向支承件 40的下部42上的孔43并然后穿过另一孔34。通过将销36在不同成对孔34之间移动,可 将垂向支承件40定位在沿χ轴线方向的不同位置。因为壳体20联接到垂向支承件40,壳 体20也定位在沿χ轴线方向的不同位置。沿χ轴线方向移动一组保持器中的壳体20,使得 能够调节壳体20之间的距离来最好地适应玻璃板12的宽度1。代替移动一组保持器中的两个壳体20,可仅将该组内的一个壳体20相对于另一 壳体20移动。此外,通过沿χ轴线沿同一方向移动一组中的壳体20,可沿χ轴线移动引导 件22的位置。当沿χ轴线方向调节壳体20的位置时,张力件M可足以补偿该变化,从而具有不 同长度的引导件22是不必要的。或者,当沿χ轴线方向调节壳体20的位置时,可使用具有 不同长度的引导件22。例如,当一组中的壳体20沿χ轴线方向远离彼此移动时,可使用较 长引导件22。相反,当一组中的壳体20沿χ轴线方向朝向彼此移动时,可使用较短引导件 22。10
为了引导具有不同高度2的玻璃板12,可改变引导件22沿ζ轴线的位置。S卩,玻 璃板12可从附连在玻璃板12顶部的传送器悬挂并通过该传送器移动,其中传送器在底板 支承件30上方的固定距离处。因而,为了引导具有不同高度2的玻璃板12,可调节引导件 22在底板支承件30上方的ζ轴线位置。为了改变引导件22的ζ轴线位置,改变支承引导件22的壳体20的ζ轴线位置。 每个壳体20的ζ轴线位置可通过例如包括致动器46的垂向调节机构而改变。致动器46可 改变垂向支承件40的上部44和下部42相对于彼此的ζ轴线位置,并由此调节联接到垂向 支承件40的壳体20的ζ轴线位置。例如,当致动器46将上部44和下部42远离彼此移动 时,壳体20沿ζ轴线方向向上移动。相反,当致动器将上部44和下部42朝向彼此移动时, 壳体20沿ζ轴线方向向下移动。因此,通过向上或向下移动一组保持器中的壳体20,也向 上或向下移动引导件22的ζ轴线位置。可独立地控制一组保持器10中的致动器46。因而,可独立地调节一组保持器10 内壳体20的ζ轴线位置,并可调节相同或不同的量。或者,可一起控制一组保持器10中的 致动器46,从而将一组中的壳体20移动相同的量。第一组和第二组保持器10的致动器46可独立运行,使得玻璃板12相反侧上的引 导件22可位于相同或不同的ζ轴线位置。或者,可共同控制第一组和第二组中保持器10 的致动器46,从而保持第一组和第二组保持器10中引导件22的相应ζ轴线位置。为了引导具有不同厚度3的玻璃板12,沿y轴线方向改变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 径相对侧上引导件22的位置。通常,间隙14设置成大致等于或大于厚度3。因此,为了引 导具有较大厚度3的玻璃板,通过沿y轴线方向将引导件22远离彼此移动而增加间隙14。 类似地,为了引导具有较小厚度3的玻璃板,通过沿y轴线方向将引导件22朝向彼此移动 而减小间隙14。可通过移动引导件22中的一个或两个而将引导件22朝向或远离彼此移 动。为了改变引导件22的y轴线位置,改变支承引导件22的壳体20的y轴线位置。 每个壳体20的y轴线位置可通过例如包括致动器56的水平调节机构而改变。致动器56 联接到上部44并联接到滑动件52,从而沿y轴线方向前后移动滑动件52 (以及联接到滑动 件52的壳体20)。可改变引导件22的y轴线位置,从而保持恒定的间隙14,或保持玻璃板12上的恒 定力。可控制致动器56以通过保持壳体20的y轴线位置来保持间隙14的恒定大小。此 外,当使用线性力致动器(包括压力传感器)作为致动器56时,可将壳体20沿y轴线方向 朝向玻璃板连续推压,从而使引导件22与玻璃板12接触并在玻璃板12上保持恒定力。该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中的动力推动致动器可通过控制器8控制以提供自动或 手动调节。对于自动调节,可使用线性力致动器作为致动器56,且控制器8可控制线性力致 动器,从而保持恒定位置,或是施加恒定力。更具体来说,控制器8可使线性力致动器将壳 体20保持在恒定位置,由此保持恒定间隙14。或者,控制器8可使线性力致动器基于线性 力致动器的感测能力沿y轴线对壳体20施加恒定力。然后,由于通过线性力致动器施加到 壳体20的恒定力,当玻璃板相对于引导件22移动时,引导件22又对玻璃板12施加恒定力。作为线性力致动器的替代方式,或附加于该线性力致动器,可使用传感器6作为对控制器8的输入。传感器6可设置在壳体20上,以探测壳体相对于玻璃板12、相对于另 一壳体、或相对于例如另一参考点的位置。然后,基于传感器6的输入和所要求的控制功 能,控制器8可提供信号来操纵致动器56来将壳体20保持在恒定位置,并由此保持恒定间 隙14。传感器6可与线性力致动器结合使用以提高壳体20的位置精度。在手动模式中,控制器8可仅用作输入以通过致动器46和56设定壳体20的位置, 并因此设定引导件22的位置。如上所述,在使用连续制造工艺的情况下,诸如在玻璃衬底上印刷电子器件的情 况下,玻璃板引导系统可用于引导玻璃板,此外,玻璃板引导系统可用在玻璃板制造的任何 领域中,诸如LCD玻璃制造,包括成形、检查、精加工、或包装领域,即有益于玻璃板引导的 任何领域。此外,玻璃板引导系统可用在从玻璃板连续去除边缘卷边的工艺,其中引导系统 会有助于引导边缘卷边部分远离玻璃板本身。图4和5示出玻璃板引导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类似于在描述第一 实施例中所用的附图标记标示类似部分,且这里的说明集中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沿传送路径行进的玻璃板12的每侧上,设有多个保持器10’。第一组保持器10’ 设置在玻璃板12的一侧上,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靠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 侧。第二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另一侧上,另一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靠 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第二侧。第一和第二组保持器设置成使得引导件22在其间形 成用于引导玻璃板12的间隙14。间隙14限定用于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宽度。玻璃板 12具有厚度3,且间隙14设置成大致等于或大于厚度3。图5示出根据玻璃板引导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保持器10’的侧视图。保持器 10’包括支承引导件22的壳体20。在图4和5的实施例中,引导件22、张力件M和壳体20类似于以上结合图1_3描 述的相同构件,因此在此省略其进一步描述。壳体20由底板支承件30、垂向支承件40’、以及水平支承件50’支承,使得壳体 20(且因此与其联接的引导件2 可相对于玻璃板12和底板支承件30沿三个维度移动。 因为引导件22可沿三个维度移动,所以可调节引导件22的位置以适应具有宽度1、高度2 和厚度3的玻璃板12。底板支承件30与以上结合图1-3描述的类似,且因此在此省略其进一步描述。垂向支承件40’包括下部42’、上部44’以及将这些部分联接在一起的销48。下 部42,形成为具有孔43’的柱,孔43,可与板32上的各成对孔34对准。因而,销36可插 入穿过一个孔34、穿过孔43’、并穿过另一个孔34以由此如上所述将垂向支承件40’相对 于底板支承件30定位。此外,下部42’包括沿ζ轴线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孔47。上部 44’是适配在下部42’上并具有多个孔49的中空件。上部44’的一侧(例如图5的左侧) 上的孔49与上部44’另一侧(例如图5的右侧)上的孔49配对,从而形成沿y轴线方向 的直路径。成对孔49沿ζ轴线方向彼此间隔开。各成对孔49可与各孔47中一个对准,从 而销48可沿y轴线方向插入穿过一个孔49、孔47以及第二孔49,从而相对于上部44’固 定下部42’。通过改变孔47相对于孔49的对准,也通过将上部44’和下部42’相对于彼此 滑动,可将壳体20设置在沿ζ轴线方向的不同位置。因此,孔47、49和销48提供用于壳体 20的垂向调节机构,从而适应具有不同高度2的玻璃板12。
尽管揭示的下部42’包括柱,且揭示的上部44’包括适配在柱上的中空件,但该布 置也可相反。此外,其它的布置也是可能的。水平支承件50’包括块体54’、底座55和致动器56’。块体M’固定地联接到壳 体20,并构造成沿底座55滑动。底座55固定地联接到垂向支承件40’的上部44,。致动 器56’是沿y轴线方向相对于底座55固定的螺纹件,并与块体54’螺纹配合。因此,通过 转动致动器56’,可使块体M’和壳体20沿y轴线方向朝向和远离玻璃板12移动。因此致 动器56’是水平调节机构。通过沿y轴线方向将壳体20相对于与其相对的壳体跨越间隙 14移动,可改变间隙14的大小,从而玻璃板引导系统可引导具有不同厚度3的玻璃板12。类似于以上结合图1-3实施例描述的保持器10的数量和布置的变化,保持器10’ 的数量和布置可变化。例如,尽管仅示出两个保持器10’连接到引导件22,但一组中可使 用任何适当数量的保持器10’连接到一个引导件22。此外,根据对于玻璃板引导系统的给 定应用的玻璃板12所要行进的距离,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每侧上沿χ轴线方向可串 联地设置一组以上保持器10’。例如,第三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与 第一组保持器相同的一侧上,并沿χ轴线方向在第一组保持器的下游。此外,第四组保持器 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与第二组保持器相同的一侧上,并沿χ轴线方向在第二 组保持器的下游。类似于第一和第二组保持器10’,可设置第三和第四组保持器10’来形成 用于引导玻璃板12的间隙。此外,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可使用任何数量组的 保持器10’。此外,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可使用相同或不同数量组的保持器 10,。或者,可仅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使用一组保持器10’,而在玻璃板12 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没有相应组保持器10’。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与特定组保持器10’关 联的间隙。在该替代情况下,引导系统会从一侧沿X轴线的设有保持器组的点阻止玻璃板 的移动。此外,在玻璃板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沿χ轴线可设置多个这些保持器组。此外,可 在不同的χ轴线位置在玻璃板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使用多个这些保持器组(使用时没有 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例如,可在第一 χ轴线位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 第一侧上使用一组这些保持器(使用时没有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然后,可在 不同χ轴线位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使用另一组这些保持器(使用时没有 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保持器10’的构造也可变化。即,一组内的保持器10’可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或 可具有不同的构造。例如,尽管第二实施例示出保持器10’具有手动致动器,但一个保持器 可具有手动致动器,而另一保持器可具有动力推动致动器。类似地,尽管第二实施例示出一 个保持器10’内仅一种类型的致动器(手动),但保持器可包括动力推动和手动致动器的混 合。此外,一组中的保持器10’可具有与另一组中保持器10’不同的构造。该实施例中描述的玻璃板引导系统的操作与结合图1-3的实施例所描述的类似。 但是,一个区别是该实施例中的垂向和水平调节机构的致动器46’和56’是手动操作而不 是动力推动的。但是,以与以上结合图1-3的实施例所述类似的方式,可通过宽度调节机 构、垂向调节机构和水平调节机构的作用沿三个维度改变引导件22的位置。图6和7示出玻璃板引导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所 使用的类似的附图标记标示相同部分,并在此省略其描述。此处的描述集中于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沿χ方向的传送路径行进的玻璃板12的每侧上,设有多个保持器10’。第一组 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一侧上,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靠传送路径的一侧。第 二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另一侧上,且另一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靠传送 路径的第二侧。第一和第二组保持器设置成使得引导件22在其间形成用于引导玻璃板12 的间隙14。该间隙限定传送路径的宽度。玻璃板12具有厚度3,且间隙14设置成大致等 于或稍大于厚度3。在该实施例中,一组中的多个保持器10’相对于彼此沿y轴线方向移位,从而引导 件22沿弯曲路径行进。第二组中的多个保持器10’也设置成沿y轴线方向相对于彼此移 位,并使得在相应χ轴线位置的两组保持器10’具有沿y轴线方向的类似移位,从而保持间 隙14。即,第二组中的保持器10’设置成使得引导件22沿与第一组的引导件22类似的弯 曲路径行进,但相对于其移位间隙14的距离。通过以上述方式设置保持器10’,可沿弯曲路径引导玻璃板12。玻璃板12可以是 柔性的,从而其沿弯曲路径行进,或可本身具有曲率。如果玻璃板12具有曲率且是刚性的, 则保持器10’可设置成使得引导件22具有大致与玻璃板12的曲率匹配的曲率。在图6和7中,保持器10’沿y轴线方向相对于彼此移位其底板支承件30的不同 移位距离。或者,通过调节水平支承件50’可实现类似的效果。即,可通过设置该组内的保 持器10’,使得其底板支承件30处于相同的y轴线位置,但使得将其水平支承件50’调节成 改变其壳体20的y轴线位置,从而使引导件22沿弯曲路径行进。可在一组中使用任何数量的保持器10’来获得引导件22的所要求的曲率。一般 而言,可使用更多保持器10’来实现更紧的曲率半径。类似于以上结合图1-3实施例描述的布置的变化,该实施例中保持器10’的布置 可变化。例如,根据对于玻璃板引导系统的给定应用玻璃板12所要行进的距离,在玻璃板 12的传送路径的每侧上沿χ轴线方向可串联地设置一组以上保持器10’。例如,第三组保 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与第一组保持器相同的一侧上,并沿χ轴线方向在 第一组保持器的下游。此外,第四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与第二组保 持器相同的一侧上,并沿χ轴线方向在第二组保持器的下游。类似于第一和第二组保持器 10’,可设置第三和第四组保持器10’来形成用于引导玻璃板12的间隙。该间隙14限定传 送路径的宽度。此外,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可使用任何数量组的保持器10’。 此外,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可使用相同或不同数量组的保持器10’。或者,可仅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使用一组保持器10’,而在玻璃板12 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没有相应组保持器10’。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与特定组保持器10’关 联的间隙。在该替代情况下,引导系统会从一侧沿X轴线的设有保持器组的点阻止玻璃板 的移动。此外,在玻璃板的传送路径的一侧上沿χ轴线可设置多个这些保持器组。此外,可 在不同的χ轴线位置在玻璃板的传送路径的相对侧上使用多个这些保持器组(使用时没有 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例如,可在第一 χ轴线位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 第一侧上使用一组这些保持器(使用时没有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然后,可在 不同χ轴线位置在玻璃板12的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使用另一组这些保持器(使用时没有 相应的保持器组从而不形成间隙)。
保持器10’的构造也可变化。一组内的保持器10’可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或可具 有不同的构造。例如,尽管第三实施例示出保持器10’具有手动致动器,但一个保持器可具 有手动致动器,而另一保持器可具有动力推动致动器。类似地,尽管第三实施例示出一个保 持器10’内仅一种类型的致动器(手动),但保持器可包括动力推动和手动致动器的混合。 或者,任何或所有的保持器可构造成第一实施例的保持器10,或可仅包括动力推动致动器。图8和9示出引导件的替代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类 似的附图标记标示相同部分,并在此省略其描述。此处的描述集中于与先前实施例的区别。在沿χ轴线方向的传送路径行进的玻璃板12的每侧上,设有多个保持器10’。第 一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一侧上,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靠传送路径的一 侧。第二组保持器10’设置在玻璃板12的另一侧上,且另一引导件22’联接在其间从而邻 靠传送路径的第二侧。第一和第二组保持器设置成使得引导件22’在其间形成用于引导玻 璃板12的间隙14。该间隙限定传送路径的宽度。玻璃板12具有厚度3,且间隙14设置成 大致等于或大于厚度3。在该实施例中,引导件22’是薄平坦带构件,具有厚度21和高度23,如图9所示。 厚度21小于高度23,从而引导件22’形成具有与玻璃板12的表面相对小接触面积的薄平 坦带构件。引导件22’可由例如回火弹簧钢制成,但并不特别限制该材料。而是,与引导件 22—样,制造引导件22’的材料可根据玻璃板引导系统的应用而变化。即,如果所要引导 的玻璃板12处于高温,则引导件22’可由耐热材料制成。引导件22’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 的,其可具有或没有涂层。替代地或附加地,材料可选择成不损坏玻璃板的表面。最后,引 导件22’应当在高温环境中保持恒定的横截面形状。该组保持器10’(包括其改型)的位置、数量和构造(包括一组内各个保持器的构 造)可与以上参照图4和5实施例描述的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阐述该组保持器(包括其 改型)的位置、数量和构造的具体细节(包括一组内各个保持器的构造)。应当强调,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特别是任何“较佳”实施例仅仅是实施方式的可能 实例,仅阐述用来清楚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在基本上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情 况下,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许多的改型和调整。所有这些调整和改型都包括在本 文中,包括在本发明和说明书的范围之内,受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例如,尽管示出宽度调节是手动的,但也可在底板支承件与垂向支承件之间设置 动力推动致动器,从而提供自动宽度调节。此外,例如,尽管已经揭示了手动调节机构的具体构造,但任何手动调节构造可包 括诸如调节旋钮和锁定销、设定螺钉和滑动件布置、滑动件和锁定布置、安装到滑动件的曲 柄螺杆、安装到楔形榫滑动件的调节螺钉之类的改型。此外,例如,尽管示出沿垂向定向引导玻璃板,但本文所揭示的板引导系统也可用 于引导水平定向的玻璃板。此外,尽管描述引导件联接到保持器,使得玻璃板相对于引导件移动,该引导件可 以不同方式布置。例如,引导件可设置为联接到保持器的环形圈,使得当与玻璃板接触时, 随着传送玻璃板引导件与玻璃板一起移动。在这种布置中,引导件可做成绕成组保持器中 的一个保持器内的带轮循环,并然后延伸到该组中另一保持器内的另一带轮,而不与玻璃 板接触,从而进行再循环。在引导件的这种布置中,张力件可联接到引导件绕其循环的带轮中的一个,从而移动带轮的位置并由此补偿引导件长度的任何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板引导系统,包括传送路径,所述玻璃板沿所述传送路径行进; 引导件;第一保持器;以及 第二保持器,其中所述引导件联接到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从而将所述引导件张紧, 并沿三个维度可动,并邻靠所述传送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通过张力件联接到所述第一保持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件是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导丝、缆绳或带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器还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联接到所述引导件;宽度调节机构,所述宽度调节机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 沿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使所述引导件沿所述三个维度中的第一维度可动;垂向调节机构,所述垂向调节机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 沿垂向方向的不同位置,其中所述垂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由此使所述引导 件沿所述三个维度中的第二维度可动;以及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 沿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其中所述水平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垂向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 由此使所述弓I导件沿所述三个维度中的第三维度可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通过张力件联接到所述第一保 持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机构是动力推动调节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器还包括用于确定所述第一 壳体的水平位置并基于所述水平位置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所述系统还包括联接到所述传感 器和所述水平调节机构的控制器,由此所述控制器通过向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输出信号而调 节所述壳体的所述水平位置,其中来自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基于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 输出。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机构是线性力致动器,所述系 统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线性力致动器的控制器,从而使所述线性力致动器保持所述第一壳体 的恒定位置或对所述第一壳体施加恒定力。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引导件;第三保持器;以及 第四保持器,其中所述第二引导件联接到所述第三保持器和所述第四保持器,从而将所述第二引导 件张紧,并沿三个维度可动,并邻靠所述传送路径,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引导件与所述第一引导件相对以形成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持器还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联接至所述第二引导件;第二宽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宽度调节机构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从而将所述第二壳 体设置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使所述第二引导件沿所述三个维度中的第一维 度可动;第二垂向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垂向调节机构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从而将所述第二壳 体设置在沿所述垂向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使所述第二引导件沿所述三个维度中的第二维 度可动;以及第二水平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水平调节机构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从而将所述第二壳 体设置在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由此使所述第二引导件沿所述三个维度中的第三维度可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保持器,所述第三保持器联接 到所述引导件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持器与所述第二保持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三保持器相对 于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定位成使所述弓I导件形成曲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引导件;第三保持器;以及 第四保持器,其中所述第二引导件联接到所述第三保持器和所述第四保持器,从而将所述第二引导 件张紧,并沿三个维度可动,并邻靠所述传送路径,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引导件与所述第一引导件相对以形成间隙。
14.一种引导玻璃板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保持器、第二保持器以及引导件,其中所述引导件联接到所述第一保持器和 所述第二保持器,从而将所述引导件张紧并沿三个维度可动; 将玻璃板邻靠所述引导件;以及 移动所述玻璃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是导丝、缆绳或带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通过张力件联接到所述第一保持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第三保持器、第四保持器以及第二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二引导件联接到所述第三 保持器和所述第四保持器,从而将所述第二引导件张紧并沿三个维度可动,其中所述第二 弓丨导件与所述第一引导件相对,从而形成间隙;以及 将所述玻璃板移动穿过所述间隙。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第五保持器,所述第五保持器联接到所述第二引导件,从而所述第二引导件形成 曲线;提供第六保持器,所述第六保持器联接到所述引导件,从而所述引导件形成曲线;以及 将所述玻璃板穿过所述间隙,从而沿所述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的曲线行进。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所述第一保持器,从而推压所 述弓I导件与所述玻璃板接触,并在所述玻璃板上保持恒定力。
全文摘要
一种玻璃板引导系统,包括引导件(22),其具有与玻璃板(12)的小接触面积并张紧以提供对玻璃板的引导。为了即使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也提供一致的引导,引导件通过张力件(24)保持张紧。此外,引导件由保持器(10)支承成在保持张紧的同时,引导件可沿三个维度移动,从而适应具有不同宽度(1)、高度(2)和厚度(3)的玻璃板。此外,还提供一种用引导系统引导玻璃板的方法。
文档编号B65D85/48GK102046546SQ20098012011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9日
发明者D·A·特玛罗, D·E·布拉克利, F·T·科波拉, J·W·布朗 申请人: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