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980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 用于通过将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对齐辊对所传送的片材上而在 该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感光构件或转印构件上承载的可见图 像被转印到由分离/供给部件所分离和供给的诸如普通纸张的片材上,由此获得记录图 像。在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从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被对准,以便使其前边缘侧 通过抵靠停止的对齐辊对之间的夹持部分而与其传输方向垂直以形成环。此后,对齐辊对 的转动以这样的定时开始,即,所述定时允许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的 预定位置上。近年来,期望图像形成设备可与多种媒介和尺寸兼容,例如,从52 (g/m2)到300 (g/ m2) (g纸张)的范围的基重,从普通纸张到涂层纸张、绸纹纸以及中间纸张的范围的类型,以 及从明信片尺寸到13X19(英寸)的范围的尺寸。关于纸板(厚片材),根据传统的图像形 成设备,片材相对于对齐辊对的夹持部分的停止位置依据片材的厚度而改变。这产生使片 材上的图像的位置也改变的问题。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2003-280485中提出的解决 方案,其中通过改变对齐部件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或者图像写入开始定时以补偿停止位置 的位移量而在片材的上的适当的位置中形成图像。形成在片材上的图像的位置没有形成在适当的位置中,这不但是因为片材相对于 对齐辊对之间的夹持部分的停止位置依据片材的厚度改变,而且也因为以下原因。也就是 说,有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即,其中片材在通过对齐辊对传输的同时其尾部侧被分离/供 给部件夹持。当由对齐辊对传输的片材的尾部侧通过分离/供给部件夹持时,通过分离/ 供给部件对片材的夹持在传输期间在对齐辊对上施加载荷。在该情况下,实际的片材传输 速度与期望对齐辊对传输片材的希望的片材传输速度不同。如果由对齐辊对所产生的实际 的片材传输速度与期望的片材传输速度不同,则图像不能转印到片材的预定位置上,由此 阻碍高精度的图像形成。以下,详细地示例性地说明上述问题。在最近的要求较高速度的图像形成设备中, 由位于分离/供给部件下游的传输辊对中的每对所产生的传输速度设定成高于分离/供 给部件处所产生的传输速度,由此通过增大供给的片材之间的间隔而增大堵塞容限(jam margin)。对齐辊对和传输辊对进入在由分离/供给部件所施加的载荷下从分离/供给部 件拉出片材的状态。这样降低了由对齐辊对和传输辊对所呈现出的传输效率(实际的传输 速度与期望的传输速度的比)。在成本方面,有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即,其中在片材从分 离/供给部件被接收到位于分离/供给部件下游的传输辊之后,使为了片材传输而被驱动 的分离/供给部件停止。对齐辊对和传输辊对进入在由分离/供给部件所施加的载荷下从 分离/供给部件拉出片材的状态,并且因此使传输效率恶化。由分离/供给部件所施加的载荷也包括由于分离/供给部件的分离辊的反向转动所导致的载荷,反向转动驱动传递到 所述分离辊。尤其在纸板的传输期间由于由分离/供给部件所施加的载荷而导致的传输效 率的恶化促使图像在片材上的位置产生位移。在具有会受到由分离/供给部件所施加的载 荷的长度的片材之中,在由于由分离/供给部件所施加的载荷而使图像在片材上的位置产 生位移方面,沿着传输方向具有较大的长度的片材受到较大影响。在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对齐辊对之间施加的夹持力设 定得较强,以便由此减少传输效率的恶化。这样避免了图像精度的显著恶化。然而,鉴于当 前的与多种媒介的兼容性,分离/供给部件在较厚的片材和具有较低平滑度的表面的片材 上施加较重的载荷。就较厚的片材和具有较低平滑度的表面的片材而言,由对齐辊对所呈 现出的传输效率被恶化到在图像的准确度上产生较大影响的程度。在对齐辊对的辊压力设 定得较高从而甚至在较厚的片材(纸张)的传输期间防止对齐辊对的传输效率降低的情况 下,用于使对齐辊转动的转矩增大,并且由于马达的尺寸变大而导致成本增加。另外,在待 传输的片材是较薄的片材(薄纸)、薄涂层纸张、或者中间纸张的情况下,由于对齐辊对的 辊压力而使得辊压力的增大在片材上留下压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在没有由于马达尺寸变大或者其它这种原 因而导致成本增加的情况下,通过防止由于对齐部件而在具有多种尺寸的片材上产生压痕 而减少图像的位移。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其构造成承载由图 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其构造成将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 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分离/供给部件,其构造成将堆叠在片材堆叠构件上的片材分离并且 在夹持片材时供给片材;传输部件,其构造成将由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传输到转 印部件;和控制装置,其构造成将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传输部件的传输操作根据所传输的 片材沿着片材传输方向的长度而改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其构造成承载由图 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其构造成将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 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分离/供给部件,其构造成将堆叠在片材堆叠构件上的片材分离并且 在夹持片材时供给片材;传输部件,其构造成将由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传输到转 印部件;和控制装置,其构造成控制成使得由图像形成部分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根据所传 输的片材沿着传输方向的长度而改变。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可以在图像仅在片材上有较小位移的情况下形成令人满意的 图像。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从以下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而变得明显。


图1是示出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抽出的分离/供给部件和 对齐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设定的流程图;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供给的流程图;图6示出在片材的基重、片材尺寸和图像位置偏移量之间的关系的示例;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修改示例的设定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修改示例的片材供给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抽出的分离/供给部件和 对齐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设定的流程图;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供给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以下,参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在以下实施例中 所涉及的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及其相关布置应当根据应用本发明的器件的构造并 且根据多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并且本发明的范围意欲不受此限制。图2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 图。彩色激光打印机主体IA(以下,称为“打印机主体”)设有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 图像形成部分1B、中间转印部分1C、定影器件5、用于将片材S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分IB的片 材供给器件1D、和用于供给手动片材的手动片材供给器件2。另外,打印机主体IA设有控 制单元(CPU) 23,其用于控制打印机主体IA总体的图像形成操作。彩色激光打印机1设有 再传输部分1E,其用于使在其正面(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反向以再次将片材 S传输到图像形成部分1B,以便使图像可以形成在片材S的背面上。图像形成部分IB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且包括四个处理站60(60Y、60M、60C和 60K)。这些处理站60Y、60M、60C和60K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 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处理站60包括通过步进电动机(未示出)驱动的、用作感光构 件的感光鼓11(11Y、11M、11C、和11K),其用于分别承载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 色的调色剂图像。另外,处理站60包括充电器12(12Y、12M、12C、和12K),其用于在感光鼓 11的表面上均勻地充电。图像形成部分IB包括扫描器13(13Y、13M、13C、和13K),其用于基于图像信号(I1 将激光束照射到以恒定速率转动的感光鼓11上,以形成与图像信号Cl1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感光鼓11的表面被从扫描器13发射的、由图像信号所打开/关闭调制的激光扫描和曝光。 因此,与图像信号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1上。处理站60包括显影器件14 (14Y、 14M、14C、和14K),其用于通过分别使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粘附到静电潜像上而 使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上述的充电器12、扫描器13、和显影器 件14围绕感光鼓11沿着其转动方向布置。图像形成部分IB包括初次转印辊35(35Y、35M、 35C、和35K),所述初次转印辊35中的每个都形成一初次转印部件。片材供给器件ID设置在打印机主体的下部中,并且包括片材进给盒61、62、63和64,其用作片材容纳部件以用于容纳片材S;和片材进给辊61a、62a、63a和64a,其用于分别 相继地供给容纳且堆积在片材进给盒61、62、63和64中的片材S。分别布置在片材进给辊 61a、62a、63a和64a下游的是彼此接触地相对的片材进给/传输辊61b、62b、63b和64b和 分离辊61c、62c、63c和64c,用于分别一张接一张地分离由片材进给辊61a、62a、63a和64a 所传送的片材S并且供给片材S。上述的辊具有延迟分离系统,但是可以具有用于分页器 (pad separation)或类似物的摩擦分离系统。布置在手动片材供给器件2中的是手动进 给盘65,其用作片材堆叠构件以用于堆叠和支撑片材S ;和片材进给辊65b,其用于供给堆 叠在手动进给盘65上的片材S。分离辊65c与片材进给辊65b接触地相对。片材进给辊 65b和分离辊65c形成分离/供给部件67,其用于通过一张接一张地分离片材S而夹持并 供给堆叠在手动进给盘65上的片材S。手动进给盘65设有压板65N,其通过压力弹簧SPL 被推压到片材进给辊65b。传输辊对73将从片材进给盒61至64分离和供给的片材S传送 到竖直的传输路径81。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片材S分别通过片材进给辊61a、62a、63a和64a从片材 进给盒61至64传送出,并且分别通过片材进给/传输辊61b、62b、63b和64b和相对的分 离辊61c、62c、63c和64c —张接一张地分离和供给。此后,片材S经由竖直的传输路径81 和传输辊对74传输到对齐辊对76。对齐辊对76形成对齐部件,其用于在维持中间转印带 31上(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与由分离/供给部件67所传输的片材S之间同步 的同时将片材S传输到二次转印部件29的转印位置。就手动片材供给而言,堆叠在手动进 给盘65上的片材S通过由片材进给辊65b和分离辊65c所形成的分离/供给部件67 —张 接一张地分离和供给,并且经由传输辊对75和传输路径39传输到对齐辊对76。传输辊对 75传输由分离/供给部件67所分离和供给的片材S。中间转印带31形成图像承载构件, 其用于承载由图像形成部分IB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用作对齐部件的对齐辊对76使待传输的片材暂时地停止,并且继而将片材传输 到由内部二次转印辊32和外部二次转印辊41所形成的二次转印部件29。对齐辊对76通 过使片材S抵靠对齐辊对76以形成环并由此实现片材S的前边缘的对准而校正歪斜供给。 另外,对齐辊对76以图像形成在片材S上的定时将片材S传输到二次转印部件29,S卩,所述 定时为与以下所述的承载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预定定时。二次转印部 件29形成转印部件,其用于在上述的转印位置中将形成在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1 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对齐辊对76在片材S的传输期间停止。因此,由于通过 使片材S抵靠停止的对齐辊对76而在片材S上形成弯曲。此后,由于片材S的刚度,片材 的前边缘与形成在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对准。因此,校正了片材S的歪斜供给。当 校正了片材S的歪斜供给时,对齐辊对76以这样的定时被驱动转动,所述定时为形成在用 作图像承载构件的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与片材S的前边缘一致时的定时。以下, 在使片材S暂时地停止之后,对齐辊对76开始转动以开始片材的传输,这被称为“片材再供 给”,并且对齐辊对76开始转动的定时被称为“片材再供给定时”。中间转印部分IC包括中间转印带31,其被驱动以沿着由箭头B所指示的处理站 60的排列方向与感光鼓11的圆周转动速率同步地转动。中间转印带31围绕驱动辊33、 内部二次转印辊32、和张紧辊34循环,所述内部二次转印辊32用于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 成二次转印区域,所述张紧辊34用于通过弹簧(未示出)的推压力将适度的张力施加到
8中间转印带31。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1内侧的是用于形成初次转印部件的四个初次转印辊 35(35Y、35M、35C、和35K),用于与相对应的感光鼓11 一起夹持中间转印带31。初次转印辊 35各自都连接到转印偏压源(未示出)。通过将转印偏压从初次转印辊35施加到中间转 印带31,感光鼓11上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相继地多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并且在 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全色图像(全色调色剂图像)。外部二次转印辊41布置成与内部二次转印辊32相对。外部二次转印辊41抵靠 中间转印带31的最靠下的表面,并且与中间转印带31 —起夹持和传输由对齐辊对76所传 输的片材S。当片材S穿过外部二次转印辊41与中间转印带31之间的夹持部分时,偏压施 加到外部二次转印辊41,以便由此将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 定影器件5将经由中间转印带31形成在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保持有调 色剂图像的片材S当穿过定影器件5时通过被施加热和压力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片材 S。将说明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操作。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首先在沿着 中间转印带31转动方向的最上游侧上的处理站60Y中,扫描器13Y在感光鼓IlY上执行激 光照射以便在感光鼓IlY上形成黄色静电潜像。此后,显影器件14Y通过使用黄色调色剂 对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形成在感光鼓Il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在 初次转印区域中通过其中施加有高电压的初次转印辊35Y而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 上。然后,随同中间转印带31 —起,调色剂图像传输到由处理站60M的感光鼓IlM和初次 转印辊35M所限定的下一个初次转印区域。在处理站60M中,在延迟了传输调色剂图像所 需要的时间的情况下,在处理站60Y之后形成图像。在图像的前边缘与中间转印带31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对准的情况下转印随后的 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由于重复相同的步骤,因此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 转印带31上,以便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全色图像。通过感光构件清洁器15(15Y、15M、 15C、和15K)收集稍微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剩余的转印调色剂,以便准备用于下一次图像 形成。与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同时,容纳在片材进给盒61至64中的片材S 分别通过片材进给辊61a、62a、63a和64a传送出。片材S分别通过片材进给/传输辊61b、 62b,63b和64b和分离辊61c、62c、63c和64c —张接一张地分离和供给,并且继而传输到 对齐辊对76。就手动片材供给而言,堆叠在手动进给盘65上的片材S通过片材进给辊65b 和分离辊65c —张接一张地分离和供给,并且继而在通过传输路径39之后传输到对齐辊对 76。在该情况下,对齐辊对76停止,片材S抵靠停止的对齐辊对76,以便由此校正片材S的 歪斜供给。在校正歪斜供给之后,片材S通过对齐辊对76传输到外部二次转印辊41与中 间转印带31之间的夹持部分,所述对齐辊对76以这样的定时开始转动,即,所述定时为形 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与片材的前边缘一致时的定时。片材S通过外部二次 转印辊41和中间转印带31被夹持和传输,并且当片材S穿过外部二次转印辊41与中间转 印带31之间的夹持部分时,通过施加到外部二次转印辊41的偏压而使中间转印带31上的 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其上已经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预定影传输器件42传输到定影器 件5。定影器件5除了借助由相对的辊、带或类似物所施加的预定压力以外,还借助由热源所产生的热效应而将调色剂图像熔融并定影到片材S上,所述热源通常是加热器或类似 物。执行路径选择,以便使具有定影的图像的片材S在输送到输送盘66上的情况下传输到 输送传输路径82,而在进行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传输到表面反向导向路径83。在片材S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片材S从表面反向导向路径83被拉到转回 路径84中,该片材S具有通过进行转回操作而切换的前边缘和后边缘,所述转回操作用于 在正常转动和反向转动之间切换第二表面反向辊对79的转动方向,并且该片材S传输到双 面传输路径85。此后,片材S同步地与由片材进给辊61a、62a、63a或64a或者片材进给辊 65b所传输的用于下一个工作的片材S再连结,并且该片材S在再次穿过对齐辊对76之后 被传送到用作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部件29。随后在背面(第二表面)上执行的图像形成处 理与上述的已经在正面(第一表面)上执行的处理相同。在表面反向时输送片材S的情况 下,片材S在穿过定影器件5之后从表面反向导向路径83被拉到转回路径84。被拉动的片 材S沿着与由第一表面反向辊对78反向转动所导致的拉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传输,被拉动的 片材S的后边缘被认为是前边缘,并且该被拉动的片材S输送到输送盘66。将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特征之一,即,调节图像在片材S上的位置的控制。图1是 示出从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抽出的分离/供给部件和对齐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 3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该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图 5是关于根据该实施例的片材供给的流程图。图6示出在片材的基重、片材尺寸和图像位置 偏移量之间的关系的示例。如图3中所示,设置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的控制单元(CPU) 23连接到对齐辊驱 动马达25、传输辊驱动马达26和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以便将信号输出到这些马达中的 每个。对齐辊驱动马达25驱动用作对齐部件的对齐辊对76,传输辊驱动马达26驱动传输 辊对75,并且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驱动片材进给辊65b。输入到控制单元23的是图像 信号Cl1,其待发送到打印机主体IA ;用于片材基重的信号(基重信号)d2,其待从包含在打 印机主体IA中的操作单元(未示出)选择性地输出;和用于片材尺寸的信号(尺寸信号) d3。输送辊对75形成片材对准部件,其用于通过使片材S传输成抵靠停止的对齐辊对76之 间的夹持部分以形成环而使片材的前边缘一侧与垂直于片材传输方向的宽度方向对准。控制单元23包括基重判定部23a、片材长度判定部23b、辊驱动控制部23c和处理 控制部23d。基重判定部23a判定从操作单元(未示出)选择性地输入的片材的基重是否正

巾ο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第一片材长度和第二片材长度中的哪一个是待传输的 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Ls。第一片材长度表示这样的片材长度,S卩,所述片材长度使得当片 材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片材的后边缘侧可以受到由分离/供给部件67所施加的 载荷。第二片材长度表示这样的片材长度,即,所述片材长度使得当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对齐 辊对76时,由分离/供给部件67施加在片材的后边缘侧上的载荷小于在第一片材长度的 情况下的载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片材长度是这样的长度,即,所述长度使得当片材S的 前边缘(图1的左侧)到达对齐辊对76时,在片材S的后边缘侧(图1的右侧)被分离/ 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离/供给部件67施加载荷。第二片材 长度是这样的长度,即,所述长度使得当片材S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在片材S的后边缘侧上没有通过分离/供给部件67施加载荷的情况下(或者在施加的载荷小于第一片 材长度情况下的载荷的情况下),片材S的后边缘侧不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 持。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第一片材长度(以下说明的Ll+α < Ls < L2,L2 < Ls)和 第二片材长度(以下说明的Ls<Ll+a)中的哪一个是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如果基重 判定部23a基于输入的基重信号d2判定片材S的基重正常,则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 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是否是第一片材长度,也就是说,片材S具有以下说明的第一至第三片 材尺寸中的哪一个。用作控制单元的辊驱动控制部23c根据由片材长度判定部23b所执行的判定而执 行如下控制,以便使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不损害 图像的适当的位置)上。为了改变由对齐辊对76所执行的传输操作,辊驱动控制部23c执 行这样的控制,例如改变第一片材长度的情况与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之间的片材再供给定 时。换言之,如果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一片材长度,则辊驱动 控制部23c将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控制成小于在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二 片材长度的情况下的片材再供给定时。片材再供给定时是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 剂图像(相对于由图像形成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在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 供给定时。控制单元23的处理控制部23d控制图像形成部分IB的各部件的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是这样的长度,即,所述长度使得当片 材S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片材S的后边缘侧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持, 则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随着待传输的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变得越大,辊驱动控制部 23c将对齐辊对76控制成使得在对齐辊对76使片材S暂时地停止之后开始片材S的传输 的定时变得越早。另外,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基重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基重,则辊驱动控制 部23c改变对齐部件根据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开始再传输(片材再传输)的定时。如果待 传输的片材S的基重小于预定的基重(如果正常),则上述的对齐部件处的定时不改变。如图1中所示,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设定为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并且从分离 /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的传输距离设定为第一传输距离 Li。从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到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的传输距离设定为第二 传输距离Lt。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的传输距离 设定为第三传输距离L2。在该情况下,第三传输距离L2是第一传输距离Ll与第二传输距 离Lt的总和,S卩,建立起以下表达式。L2 = Ll+Lt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如图6的表格中所示,用于图像形成的 片材具有与52(g/m2)至300(g/m2)的范围相对应的基重。在图6中,片材的基重被分类成 在如下范围内的设定值52(g/m2)至220(g/m2)的第一基重范围;221 (g/m2)至256 (g/m2) 的第二基重范围;和257 (g/m2)至300(g/m2)的第三基重范围。在该实施例中,52 (g/m2)至 220 (g/m2)的第一基重范围内的片材称为“正常的片材”。如果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在图6中称为“片材尺寸”)是Ls<Ll+a,其指示第 一片材尺寸,则对于第一基重范围、第二基重范围和第三基重范围全部来说,图像位置偏移 量设定为0 (mm)。值“ α ”表示一环形传输量,以该环形传输量执行到正停止的对齐辊对76 之间的夹持部分中的强制传输以形成用于以使片材S对准为目的的环。如果片材的传输方
11向长度Ls是Ll+ α <Ls< L2,其指示第二片材尺寸,则图像位置偏移量在第一基重范围内 设定为0 (mm),在第二基重范围内设定为0. 3 (mm),并且在第三基重范围内设定为0. 5 (mm)。 如果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是L2<Ls,其指示第三片材尺寸,则图像位置偏移量在第一基 重范围内设定为0 (mm),在第二基重范围内设定为0. 5 (mm),并且在第三基重范围内设定为 0. 8 (mm) ο关于图6中所示的第一至第三基重范围和第一至第三片材尺寸的数据被提前存 储在控制单元23中。根据由片材长度判定部23b所产生的判定结果,辊驱动控制部23c执 行适当的判定和控制,以便使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转印到片材的预 定位置上。参照图1、3和4,详细地说明调节图像在片材S上的位置的控制。作为代表性示例 说明在从手动进给盘65执行片材供给的情况下的控制。用户在手动进给盘65上设定片材S。在该情况下,用户从操作单元(未示出)选 择性地输入片材S的基重和尺寸(步骤Sl至S3)。当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开始打印工作 时,执行与上述的图像生成处理(图像形成处理)一致的图像生成。在图像形成开始之后, 基于以期望的定时输出的片材供给信号从手动进给盘65执行片材供给,并且片材S传输到 传输辊对75。通过使片材S抵靠停止的对齐辊对76以形成环,在片材S的前边缘与对齐辊 对76对准并且校正歪斜供给的情况下,等待处理直到片材再供给定时为止。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的设定。当在步骤Sl中 从操作单元选择性地输入基重时,基重判定部23a基于基重信号d2判定输入的基重是否正 常(S2)。如果基重判定部23a判定基重正常(即,如果基重是在提前设定的第一基重范围 内的正常的基重),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8,在所述步骤S8中,用作对齐部件的对齐辊对76 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被设定成正常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如果在步骤S2中判定基重不正常(如果基重是在第二或第三基重范围内),则在 步骤S3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基于尺寸信号d3判定用户从上述的操作单元选择性地输 入的片材尺寸。在步骤S4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尺寸(纸张长度)是否大于对 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如果判定片材尺 寸不大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即,传输方向长度Ls与第一片材尺寸相对应), 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设定成正常的片材再供给定时而 不改变片材再供给定时(S8)。如果在步骤S4中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 隔(即,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与在第二片材尺寸和第三片材尺寸中的任一个相对应),则 片材长度判定部23b进一步执行以下判定。也就是说,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传 输方向长度Ls是否大于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 间的间隔(S5)。如果判定传输方向长度Ls小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S卩,传输 方向长度Ls与第二片材尺寸相对应),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从与打印工作开始同时地选 择输出的片材S的基重和尺寸来计算(选择)相对于正常的片材再供给定时的偏移量(改 变量)。在步骤SlO中,辊驱动控制部23c计算(选择)与在步骤S2中所判定的基重和在 步骤S5中所判定的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相对应的待控制的偏移量。辊驱动控制部23c 将用作对齐部件的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改变到不同的设定值。
如果在步骤S5中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 隔(即,传输方向长度Ls与第三片材尺寸相对应),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如下计算(选择) 相对于正常的片材再供给定时的偏移量(改变量)。也就是说,在步骤S6中,辊驱动控制部 23c计算(选择)相对于正常的片材再供给定时的偏移量(改变量),从而与在步骤S2中 所判定的基重和在步骤S5中所判定的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相对应。辊驱动控制部23c 将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改变到不同的设定值(S7)。参照图5说明图像形成和片材供给的控制,所述片材供给包括通过对齐辊对76执 行的片材再供给。控制单元23的处理控制部23d产生基准同步信号。基准同步信号是用 于维持图像形成部分IB和片材传输控制之间同步的信号。在图像持续地形成在片材上的 情况下以预定的间隔发出基准同步信号。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图像形成 设备)中,每分钟在60张片材上形成图像。因此,每秒发出基准同步信号。在步骤S51中,当到达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定时时,处理控制部23d控制图像形成 部分IB相对于感光鼓11开始图像形成(S52)。具体地,图像形成部分IB开始在感光鼓11 上形成静电潜像。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31以均勻的速率转动。因此,在 任何情况下,从由图像形成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开始直到由图像形成部分IB在中间 转印带3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为止所需要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在所 述二次转印位置处调色剂图像开始转印到片材上。辊驱动控制部23c控制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以便在从处理控制部23d接收基 准同步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通过片材进给辊65b和分离辊65c从手动进给盘65开始片材 供给(S53和S54)。辊驱动控制部23c控制传输辊驱动马达26,以便通过传输辊对75传输 供给的片材,直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停止的对齐辊对76为止。在由片材进给辊65b所供给 的片材到达传输辊对75之后,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停止,并且片材通过传输辊对75传 输。此后,如参照图4所述,辊驱动控制部23c判定是否已经达到根据片材的类型所设 定的片材再供给定时。辊驱动控制部23c判定是否已经由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而经过了 以如参照图4所述的方式设定的时间。当达到片材再供给定时时,辊驱动控制部23c控制 对齐辊驱动马达25以执行片材再供给,从而对齐辊对76开始转动(S56)。此后,判定存在 /不存在下一张片材。如果存在有下一张片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51,并且如果不存在下 一张片材,则处理结束(S57)。在该实施例中,以根据基重和片材长度所设定的定时开始对齐辊对76的转动,并 且因此,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不损害图像 的适当的位置)上。因此,片材S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件29,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件29的转 印位置中,调色剂图像(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适当的位置)上。以下说明上述控制的具体示例。如果在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与第二片材尺寸 (Li+α < Ls < L2)相对应的情况下片材S的基重是在第三基重范围内的271 (g/m2),则执 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辊驱动控制部23c执行这种控制,即,所述控制使对齐辊对76处的 片材再供给定时设定成比传输第一片材尺寸(Ls<Ll+a)的片材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早了 与0.5mm相对应的时间。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在271 (g/m2)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处理速度 设定成150mm/s,则片材再供给定时设定成比正常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早了 3. 3毫秒。正常的
13片材再供给定时表示在片材具有第一片材尺寸或者在第一基重范围内的情况下的片材再 供给定时。用于改变正常定时的改变量通过预先基于试验或类似方法获得改变量而被预存 储在如该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23中。这是因为,可以依据片材的后边缘是否与分离辊65c接合而改变在由对齐辊对76 所执行的片材再供给之后的传输效率。随着在由对齐部件所执行的片材再供给之后在片材 的后边缘与分离辊65c接合期间的时间变得越长,片材的前边缘到达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 持部分的时间改变得越显著(即,变得越晚)。如图6中所示,在以下范围下对各种情况分类。Ls < Ll+ α , Ll+ α < Ls < L2, L2 < Ls在滑辊用作对齐辊对76之前的辊的情况下,或者在没有通过对齐辊对76形成环 形的情况下,与环形传输量α无关地决定片材S的后边缘位置,并且因此,在以下范围下对 各种情况分类。Ls < Li, Ll < Ls < L2, L2 < Ls此后,通过对于每种情况所计算出的时间而改变的定时来执行用于图像信号Cl1的 片材再供给,片材S传输到二次转印部件29,并且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不 损害图像的适当的位置)上。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大于预定的长度,所述预定 的长度使得当片材S的前边缘到达对齐部件时片材S的后边缘侧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 夹持部分夹持,则辊驱动控制部23c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执行这种控制,即,所述控制 使得在对齐部件相对于由图像形成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使片材S暂时地停止 之后开始片材S传输的定时,被设定成早于其中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小于预定的长度的 情况下的定时。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l的情况下,辊驱动控制部23c将片材 再供给定时控制成早于在与第二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l的情况下的片材再供给定时。 在与第一片材尺寸相对应的Ls < Ll+α Ls > L2的情况下,片材再供给定时被控制成早于 在与第二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2的情况下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 应的Ll < Ls < L2的情况下,辊驱动控制部23c将片材再供给定时控制成早于在与第二片 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l的情况下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2的情况下,片材再供给定时控制成显著地早于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l < Ls < L2 的情况下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l+α的情况下,辊驱动控 制部23c将片材再供给定时控制成早于在与第二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l+α的情况下 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l+α < Ls <L2的情况下,辊驱动控制 部23c将片材再供给定时控制成早于在与第二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s < Ll+α的情况下的 片材再供给定时。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2 < Ls的情况下,片材再供给定时控制成 显著地早于在与第一片材长度相对应的Ll+α < Ls < L2的情况下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在该实施例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第一片材长度和第二片材长度中的哪一 个是待传输的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Ls。根据上述的判定,辊驱动控制部23c将由对齐辊 对76所执行的传输操作控制成使得传输操作在其中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一片材长度的情况 与其中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之间改变,以便使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 图像可以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上。如果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一片材长度,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相对于由图像形成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在对齐辊对76处 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控制成早于在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下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因此,可以在 没有导致对齐辊对76的辊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在具有不同尺寸的多种类型的片材上形成令 人满意的图像。在基重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当片材通过对齐辊对76传输时片材穿过分离/ 供给部件67,则分离/供给部件67在通过对齐辊对76所传输的片材上施加载荷。在由分 离/供给部件67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由对齐辊对76所传输的片材的传输效率恶化,由此延 迟了片材到达二次转印部件处。在该实施例中,在预期延迟的情况下设定片材再供给定时。 在基重较大的情况下,并且在片材具有使得当片材通过对齐辊对76传输时片材穿过分离/ 供给部件67的长度的情况下,在预期延迟的情况下较早地执行片材再供给定时。因此,中 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与片材的基重和长度无关地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上。可以在传输期间避免在片材上留下压痕的同时形成其中防止图像的位置位移的 令人满意的图像,所述压痕会在其中提高对齐辊的压力以便阻止由于分离/供给部件67引 起的对齐辊对76传输效率恶化的情况下形成。如果判定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一片材长度,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在由图像形成部 分IB开始图像形成之后对齐辊对76执行片材再供给的定时控制成早于在传输方向长度 是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下的定时。仅通过控制对齐辊驱动马达25的驱动以控制对齐辊对 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容易地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上。通过这样的模式举例说明上述实施例,S卩,所述模式为仅基于基重较大的片材而 改变片材再供给定时。然而,在其中甚至对于普通片材也由于分离/供给部件处的载荷或 对齐辊对的传输力之间的关系而使对齐辊对的传输效率恶化的设备中,根据片材的长度甚 至对于普通片材也会改变片材再供给定时。当通过对齐部件执行片材再供给时,在其中片材传输速度设定成高于处理速度以 便增大片材供给堵塞容限的情况下,片材再供给定时不改变。然后,用于将片材再供给之后 的速度减小到处理速度的减速定时被改变。这样也产生相同的效果。将说明修改示例的控 制,在所述修改示例中,在不改变片材再供给定时的情况下改变减速到处理速度的减速定 时。<修改示例>参照图7中的流程图说明根据该修改示例的对齐辊对76的减速定时的设定。该 修改示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由辊驱动控制部23c所执行的控制,但是其它部件 基本相同。因此,也参照图1至3和6给出说明。在该修改示例中,在以高于转印时的速度(处理速度)的速度传输片材之后,用作 对齐部件的对齐辊对76在由二次转印部件29所执行的转印之前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根 据该修改示例用作控制单元的辊驱动控制部23c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如果待传输的 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大于预定的长度,所述预定的长度使得当片材S的前边缘到达对齐 部件时片材S的后边缘侧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持,则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 说,对齐部件相对于由图像形成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而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 的定时被控制到晚于在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小于上述的预定的长度的情况下的定时。具 体地,如果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一片材长度,则辊驱动控制
15部23c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辊驱动控制部23c控制成使得对齐辊对76相对于由图像 形成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而减速到上述的转印时的速度的定时被设定成晚于 在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下的定时。在该修改示例中,如果待传输的 片材S的基重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基重,则辊驱动控制部23c根据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执 行以下控制。也就是说,对齐部件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定时根据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 而改变,并且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基重小于预定的基重,则对齐部件减速到转印时的速 度的定时不改变。 当在步骤SlOl中从操作单元选择性地输出基重时,基重判定部23a基于基重信号 d2判定输入的基重是否正常(S102)。如果基重判定部23a判定基重正常(即,如果基重是 在提前设定的第一基重范围内的正常的基重),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08,在所述步骤S108 中,由对齐辊对76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到减速所需要的时间被设定成正常时间HI。如果在步骤S102中判定基重不是正常的(如果基重是在第二或第三基重范围 内),则在步骤S103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基于尺寸信号d3判定用户从操作单元选择性 地输入的片材尺寸。在步骤S104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尺寸(纸张长度)是否 大于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如果判定 片材尺寸不大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即,传输方向长度Ls与第一片材尺寸相 对应),则在步骤S108中,辊驱动控制部23c将由对齐辊对76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到减 速所需要的时间设定成正常时间HI。如果在步骤S104中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 间隔(即,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与在第二片材尺寸和第三片材尺寸中的任一个相对应), 则片材长度判定部23b进一步执行以下判定。也就是说,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 传输方向长度Ls是否大于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 之间的间隔(S105)。如果判定传输方向长度Ls小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即, 传输方向长度Ls与第二片材尺寸相对应),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06。在步骤S106中,由对 齐辊对76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到减速所需要的时间被设定成第二时间H2,所述第二时 间H2表示长于正常时间Hl的时间。如果在步骤S105中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 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则处理前进到以下所述的步骤S107。在步 骤S107中,由对齐辊对76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到减速所需要的时间被设定成第三时间 H3,所述第三时间H3表示长于正常时间Hl并且甚至长于第二时间H2的时间。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根据该修改示例的图像形成和片材供给的控制,所述片材 供给包括通过对齐辊对76所执行的传输。控制单元23的处理控制部23d产生基准同步信号。在图像连续地形成在片材上 的情况下以预定的间隔发出基准同步信号。当出现基准同步信号时(S61),处理控制部23d 同时地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B,以便相对于感光鼓1开始图像形成(S62)。具体地,图像形成 部分IB开始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步骤S63中,辊驱动控制部23c判定是否已经达到片材供给定时。换言之,辊驱 动控制部23c判定是否已经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所述预定的时间限定为从处理控制部23d 接收基准同步信号开始到开始片材供给为止的时间。辊驱动控制部23c控制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以便通过片材进给辊65b和分离辊65c从手动进给盘65开始片材供给(S64)。 辊驱动控制部23c将传输辊驱动马达26控制成使得片材通过传输辊对75传输,直到所供 给的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停止的对齐辊对76为止。在由片材进给辊65b所供给的片材到达 传输辊对75之后,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停止,并且片材通过对齐辊对76传输。此后,如果片材再供给定时达到在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的定时之后的预定的时间 (S65),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对齐辊驱动马达25控制成使得对齐辊对76开始转动(S66)。 此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是相同的,与片材的类型无关。当片材再供给定时开始时的片材的 传输速度快于处理速度(处理速率)。此后,辊驱动控制部23c判定是否已经达到如参照图7所述的根据片材的类型所 设定的减速定时(S67)。换言之,辊驱动控制部23c从基准同步信号判定是否经过了根据 片材的类型所设定的时间。当达到减速定时时,辊驱动控制部23c将对齐辊驱动马达25控 制成通过减小对齐辊对76的转动速率而使片材以处理速度传输(S68)。而且在该修改示 例中,片材S传送到二次转印部件29,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件29的转印位置中,调色剂图像 (图像)可以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适当的位置)。此后,判定存在还是不存在下一张 片材。如果存在有下一张片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61,并且如果不存在下一张片材,则处理 结束(S69)。到目前为止说明的是其中选择性地输入基重和尺寸的图像形成设备。或者,在 图像形成设备内设有能够测量片材的基重、厚度、刚度和类似性质的媒介传感器(media sensor)或者设有用于测量片材的传输方向尺寸的片材长度检测部件的情况下,可以是以 下构造。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设备也构造成能够基于媒介传感器或者片材长度检测部件的 检测结果而计算图像位置偏移量。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和修改示例中,可以执行这样的控制,即所述控制使得关于 片材类型的信息在片材到达转印位置之前被添加到片材传输速度的控制。关于片材类型的 信息包括片材的基重、刚度、厚度、放置的性质、表面性质和密度中的至少一个。这可以应用 到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在多个分离/供给部件67的等同物,S卩,由片材进给辊61a、62a、63a和64a,片材 进给/传输辊61b、62b、63b和64b,以及分离辊61c、62c、63c和64c所形成的多个分离/供 给部件,设置在多个位置中的情况下,还可以构造成如下构造。也就是说,在分离/供给部 件设置在多个位置中的情况下,也可以构造成这样的构造,即,其中执行速度控制以便与分 离/供给部件中的每个都相对应(以便与片材供给阶段相对应)。如果片材供给阶段改变, 则位于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的夹持部分之间的传输辊对的数量 增加,并且传输路径改变以便由此改变引导阻力,所述引导阻力本质上导致传输效率变化。 因此,图像位置偏移量各自与片材供给阶段相对应地设定。这样不但可以应用到上述的第 一实施例和修改示例,而且可以应用到下述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在该修改示例中,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是这样的长度,即,所述长度使得当 片材S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片材S的后边缘侧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 持,则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随着待传输的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变得越大,辊驱动控 制部23c将对齐辊对76控制成使得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定时变得越迟。如果片材S的 长度大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到二次转印部件(转印位置)29的传输距离,则执行如下控
17制。也就是说,辊驱动控制部23c将将对齐辊对76控制成使得对齐辊对76相对于由图像 形成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而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定时变得晚于在片材长度 小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到转印位置的传输距离的情况下的定时。<第二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说明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调节图像在片材S上的位 置的控制,所述彩色激光打印机1在对齐辊对76和二次转印部件29之间包括对齐后片材 检测部件SN。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由控制单元23所执行的控制,这是 因为在对齐辊对76和二次转印部件29之间设置了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该实施例的 其它部件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部件相同。因此,除了参照图2和3以外,还参照图9和 10说明该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用具有第二片材长度和第一片材长度的 片材,所述第一片材长度表示这样的长度,即,所述长度使得当片材通过对齐辊对76传输 时片材的后边缘留在分离/供给部件67处。然而,同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片材长度仍然 表示这样的长度,即,所述长度使得当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片材的后边缘侧上 受到由分离/供给部件67所施加的载荷。另外,第二片材长度仍然表示这样的长度,即,所 述长度使得当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由分离/供给部件67施加在片材的后边缘 侧上的载荷小于在第一片材长度情况下的载荷。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大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 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则辊驱动控制部23c执行以下控制。也就 是说,对齐辊对76被控制成使得在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检测到片材S的前边缘之后减 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定时变得晚于在传输方向长度小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 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的情况下的定时。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待传输的片材 S的基重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基重,则辊驱动控制部23c根据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执行以下 控制。也就是说,对齐辊对76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定时根据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而改 变,并且如果片材S的基重小于预定的基重,则对齐辊对76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定时不 改变。片材传输处理根据该实施例的构造,在片材的前边缘穿过对齐辊对76时的传输速度设定成高 于在由二次转印部件29执行转印时的转印时的速度(处理速度),并且该传输速度通过由 二次转印部件29执行转印的时间而减小到上述的转印时的速度。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如图 2和9中所示,片材S通过堆叠而容纳在片材进给盒61至64和手动进给盘65中,并且通过 片材进给辊61a、62a、63a、64a和65b中的每个而与图像形成定时同步地执行片材供给。通 过由片材进给辊65b和分离辊65c所形成的分离/供给部件67传送的片材S穿过传输路 径39并且传输到对齐辊对76。在该实施例中,辊驱动控制部23c将传输到对齐部件的片材的传输速度和在片材 的前边缘穿过对齐部件时的传输速度控制成变得高于在由二次转印部件29执行转印时的 转印时的速度,以便增大片材供给堵塞容限。辊驱动控制部23c将设定成高于转印时的速 度的传输速度控制成经过由二次转印部件29执行转印的时间而减小到转印时的速度(处 理速度)。如图9中所示,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布置在对齐辊对76和二次转印部件29之间,并且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形成用于检测由对齐辊对76所传输的片材S的前边缘 的前边缘检测部件。用作前边缘检测部件的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检测通过对齐辊对76 朝向二次转印部件29传输的片材S的前边缘,并且片材传输速度以由辊驱动控制部23c所 计算出的定时减小到转印时的速度。如果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早于正常的时间(提前设定的设定时间)检测到片 材S的前边缘,则提早相对应的时间执行减速到处理速度的减速。然后,如果对齐后片材检 测部件SN晚于正常的时间检测到片材S的前边缘,则推迟相对应的时间执行减速到处理速 度的减速。通过上述设定,执行这种控制,即,所述控制使得调色剂图像(图像)可以令人 满意地转印到片材的预定位置(不损害图像的适当的位置)上。二次转印部件29是关于 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夹持部分,所述二次转印部件29由内部二次转印辊32和外部二 次转印辊41形成,并且通过施加预定的加压力和静电载荷偏压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 上述步骤中传输的片材上。该实施例的图像产生处理、二次转印处理和随后的处理与上述 的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并且因此省略其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基重判定部23a也与上述实施例的基重判定部23a相同。片材长 度判定部23b也判定在第一片材长度与第二片材长度之间的片材的长度,所述第一片材长 度可以导致当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对齐部件时片材的后边缘侧上受到由分离/供给部件67 所施加的载荷,所述第二片材长度与这样的长度相对应,即,所述长度使得当片材的前边缘 到达对齐部件时由分离/供给部件施加在片材的后边缘侧上的载荷小于在第一片材长度 的情况下的载荷。具体地,该实施例的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待传输的片材的传输方向 长度Ls是否大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如果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待传输的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一片材长度,该 第一片材长度大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 离,则用作控制单元的辊驱动控制部23c执行以下控制。也就是说,控制被执行成使得在对 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检测到片材的前边缘之后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减速定时变得晚于 在判定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所述第二片材长度小于从分离 /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如果片材长度判定部23b 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 SN的传输距离Lsn,则辊驱动控制部23c执行以下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判定,辊驱动控制 部23c使在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检测到片材的前边缘之后减速到转印时的速度的减速 定时变得晚于在传输方向长度Ls小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 部件SN的传输距离Lsn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用于片材的图像位置调节控制在该实施例中,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也被设定为传输方向长度Ls,并且从分离/ 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的传输距离被设定为第一传输距离 L1。从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到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的传输距离被设定为第 二传输距离Lt,并且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的传 输距离被设定为第三传输距离L2。在该实施例中,从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 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被设定为第四传输距离Ltl。第三传输距离L2如下表达。L2 = Ll+Lt
假定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是第 五传输距离Lsn,则建立起以下表达式。Lsn = Ll+Ltl 以下,参照图6和10详细地说明调节图像在片材S上的位置的控制。作为代表性 示例说明在从手动进给盘65执行片材供给的情况下的控制。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 基于选择性地输入的片材S的基重和尺寸而计算用于图像位置的图像位置偏移量。在彩色 激光打印机1中设置有媒介传感器(未示出)和片材长度检测部件(未示出)的情况下, 可以基于其检测结果而计算用于图像位置的图像位置偏移量。因为如上所述可以依据片材的后边缘是否与分离辊65c接合而改变对齐辊对76 处的传输效率,所以计算图像位置偏移量。另外,随着在由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所执行 的检测之后在片材的后边缘与分离辊65c接合期间的时间变得越长,片材的前边缘到达二 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的时间改变得越显著(即,变得越晚)。在以下范围下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Ls < Lsn (第四片材尺寸),Lsn < Ls < L2 (第五片材尺寸),L2 < Ls (第六片材 尺寸)在该实施例中,当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开始打印工作时,执行与上述的图像生 成处理一致的图像生成。响应于从控制单元23所得到的图像信号Cl1,基于以期望的定时输 出的片材供给信号而从手动进给盘65执行片材供给,并且片材S传输到传输辊对75。传输 到对齐辊对76的片材S的传输速度设定成高于处理速度,以便增大片材供给堵塞容限。此 后,通过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检测传输到二次转印部件29的片材S的前边缘。在该情 况下,计算与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处的检测定时从额定时间偏移的时间与多少毫米相 对应。传输速度以这样的定时减速到处理速度(转印时的速度),所述定时使得片材S到达 二次转印部件29的时间偏移一总和,该总和为与上述的时间偏移相对应的量和在先前步 骤中所计算出的图像位置偏移量的总和。如此传输的片材S具有通过二次转印部件29转 印到其预定位置(适当的位置)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图10中,当通过操作单元(S21)选择性地输入基重时,基重判定部23a判定输 入的基重是否正常(S22)。如果基重判定部23a判定基重正常,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2,在 所述步骤S32中,在用作对齐部件的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被设定成正常定时。 如果在步骤S22中判定基重不正常(在具有大于正常片材的基重的厚片材的情况下),则片 材长度判定部23b基于当在步骤S23中用户通过操作单元执行选择性输入时所获得的尺寸 信号d3而执行以下判定。也就是说,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否大 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第五传输距离(S24)。结 果,如果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不大于第五传输距离Lsn (即,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 与Ls < Lsn相对应),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图像位置偏移量(偏移量)设定成0 (S32), 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27。如果在步骤S24中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第五传输距离Lsn(即,片材 的传输方向长度Ls与Lsn < Ls < L2和L2 < Ls中的任一个相对应),则片材长度判定部 23b进一步执行以下判定。也就是说,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是 否大于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S25)。如果判定传输方向长度Ls小于上述的在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即,传输方向长度Ls 与Lsn <Ls<L2(第五片材尺寸)相对应),则辊驱动控制部23c根据与打印工作的开始 同步地选择性地输入的片材S的基重和尺寸来设定图像位置偏移量(S33)。辊驱动控制部 23c设定待控制的图像位置偏移量,所述图像位置偏移量与在步骤S21中所判定的基重和 在步骤S25中所判定的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相对应,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27。如果在步骤S25中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 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即,L2<Ls),则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 辊驱动控制部23c设定待控制的图像位置偏移量,所述图像位置偏移量与在步骤S22中所 判定的基重和在步骤S25中所判定的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相对应(S26),并且处理进入 步骤S27。在步骤S27中,辊驱动控制部23c控制待驱动的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以便通 过片材进给辊65b开始片材供给(分离/供给)。如果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检测经由 对齐辊对76所传送的片材的前边缘(S28),则辊驱动控制部23c计算与对齐后片材检测部 件SN处的检测定时从正常时间偏移的时间与多少毫米相对应(S29)。辊驱动控制部23c基 于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检测时间和所设定的图像位置偏移量而计算减速定时。传输 速度以这样的定时减速,所述定时使得从在对于基重正常且片材以时间上没有偏移的即时 正常时间传输的情况下所设定的定时偏移与上述检测时间的偏移相对应的量和在步骤S33 或S26中所设定的图像位置偏移量的总和(S30)。换言之,快于处理速度的传输速度以偏移 的定时减速到处理速度(S30)。片材S传输到二次转印部件29 (S31),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件 29(S31)中,调色剂图像(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适当的位置)上。在该实施例中,如果Ls > Lsn,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上述的减速定时控制成晚于 在Ls < Lsn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并且如果Ls > L2,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上述的减速定 时控制成晚于在Ls < L2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如果Lsn < Ls < L2,则辊驱动控制部23c 控制成晚于在Ls < Lsn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并且如果L2 < Ls,则辊驱动控制部23c将上 述的减速定时控制成晚于在Lsn < Ls < L2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在该实施例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待传输的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是否大 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如果片材长度 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齐后片 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Lsn,则辊驱动控制部23c执行以下控制。也就是说,辊驱动控制 部23c执行控制,以便使在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检测到片材的前边缘之后减速到转印时 的速度的减速定时变得晚于在传输方向长度Ls小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到对 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传输距离Lsn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第二实施例也可以产生与在 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相同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基于对齐后片材检测部件SN的检测结果而不是控制减速定时来控制 发送到对齐辊驱动马达25或传输辊驱动马达26的信号而控制图像位置,以增大/减小片 材传输速度。〈第三实施例〉到目前为止说明的是这样的模式,所述模式为与基准同步信号同时地开始图像形 成,并且其中相对于图像形成开始的对齐辊对76处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和对齐辊对76处的传输速度被改变,而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以下控制。也就是说,用作控制单元的处理控制 部23d以下述方式执行控制,以便使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根据由片材长度判 定部23b所执行的判定而转印到片材的预定位置上。也就是说,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传 输方向长度大于预定的长度,所述预定的长度使得当片材S的前边缘到达对齐部件时片材 S的后边缘侧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持,则处理控制部23d执行如下控制。也 就是说,由图像形成部分IB开始图像形成时的定时被控制成晚于在待传输的片材S的长度 小于在上述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定时。图像写入开始定时控制成在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度 是第一片材长度的情况与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之间改变。
在该实施例中,不依据片材的类型而改变对齐辊对76的传输控制,并且通过执行 这种控制而产生相同的效果,即,所述控制使得图像写入开始(图像形成开始)定时设定成 推迟了图6的偏移量。图像写入开始(图像形成开始)定时表示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1 上的定时。换言之,图像形成部分IB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等于静电潜像开始形成在感光鼓 11上的定时。如果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一片材长度,则处理控制部 23d执行这种控制,S卩,所述控制使得图像形成部分IB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定时 变得晚于在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是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下的定时。在该实施例中,在这样的长度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控制,S卩,所述长度使得当片材S 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在通过分离/供给部件67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片材S的后边 缘侧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持。也就是说,随着待传输的片材S的传输方向长 度变得越大,则处理控制部23d执行使得图像形成部分IB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变得越迟的 控制。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大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到二次转印部件 (转印位置)29的传输距离,则执行如下控制。也就是说,处理控制部23d执行这样的控制, 所述控制使得图像形成部分IB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定时变得晚于在待传输的片 材的长度小于从分离/供给部件67到转印位置的传输距离的情况下的定时。如果待传输 的片材S的基重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基重,则处理控制部23d改变图像形成部分IB开始图像 形成的定时,并且如果待传输的片材S的基重小于预定的基重,则图像形成部分IB开始图 像形成的定时不变。以下详细说明的是这种模式,S卩,所述模式根据片材的长度改变图像写入开始定 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单元与处理控制部23d相对应。 该实施例的其它部件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部件基本相同。因此,也参照图2、3和6说明该 实施例。参照图11的流程图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的开始的设定。当在步骤S201 中通过操作单元选择性地输入基重时,基重判定部23a基于基重信号d2判定输入的基重是 否正常(S202)。如果基重判定部23a判定基重正常(即,如果基重是在提前设定的第一基 重范围内的正常的基重),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08,在所述步骤S208中,从基准同步信号的 产生定时到图像形成开始的延迟时间设定成正常的时间Ml。在该实施例中,正常的时间Ml 设定成0(零)。如果在步骤S202中判定基重不正常(如果基重是在第二或者第三基重范围内), 则在步骤S203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基于尺寸信号d3判定用户通过上述的操作单元选择 性地输入的片材尺寸。在步骤S204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尺寸(纸张长度)是否大于对齐辊对76之间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如果判 定片材尺寸不大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即,传输方向长度Ls与第一片材尺寸 相对应),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08,在所述步骤S208中,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定时到图像 形成开始的延迟时间被设定成正常的时间Ml。如果在步骤S204中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 间隔(即,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与在第二片材尺寸和第三片材尺寸中的任一个相对应), 则片材长度判定部23b进一步执行以下判定。也就是说,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 传输方向长度Ls是否大于二次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 之间的间隔(S205)。如果判定传输方向长度Ls小于上述的两个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即, 传输方向长度Ls与第二片材尺寸相对应),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06。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 生定时到图像形成开始的延迟时间设定成第二延迟时间M2,所述第二延迟时间M2表示长 于正常时间Ml的时间。

如果在步骤S205中片材长度判定部23b判定片材的传输方向长度Ls大于二次 转印部件29的夹持部分与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则处理前进到步骤 S207。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定时到图像形成开始的延迟时间被设定成第三延迟时间M3, 所述第三延迟时间M3表示长于正常时间Ml并且甚至长于第二延迟时间M2的时间。参照图12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和片材供给的控制,所述片材供给包括 通过对齐辊对76所执行的传输。在步骤S71中,控制单元23的处理控制部23d产生基准 同步信号。在图像连续地形成在片材上的情况下以预定的间隔发出基准同步信号。处理控 制部23d判定是否自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已经经过了根据片材的类型所设定的延迟时 间(S72)。如果已经经过了根据片材的类型所设定的延迟时间,则处理控制部23d控制图像 形成部分1B开始图像形成(S73)。具体地,图像形成部分1B开始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 潜像。在从处理控制部23d接收基准同步信号开始经过了预定的时间(S74)之后,辊驱 动控制部23c控制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以便通过片材进给辊65b和分离辊65c从手动 进给盘65开始片材供给(S75)。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定时到片材供给开始的时间是相同 的,而与片材的类型无关。辊驱动控制部23c控制传输辊驱动马达26,以便通过传输辊对75传输供给的片 材,直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停止的对齐辊对76为止。在由片材进给辊65b所供给的片材到 达传输辊对75之后,片材进给辊驱动马达28停止,并且片材通过传输辊对75传输。此后, 在从基准同步信号的产生定时经过了预定的时间(S76)之后的片材再供给定时处,辊驱动 控制部23c控制对齐辊驱动马达25,以便使对齐辊对76开始转动(S77)。从基准同步信号 的产生到片材再供给的时间是相同的,而与片材的类型无关。此后,判定存在/不存在下一 张片材。如果存在有下一张片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71,并且如果不存在下一张片材,则处 理结束(S78)。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片材的类型改变从由图像形成部分1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开 始到由对齐辊对76所执行的片材再供给的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图像形成的精度恶化,所述 恶化可归因于由于分离/供给部件67所施加的载荷而导致对齐辊对76的传输效率的恶 化。而且,在该实施例中,片材S传送到二次转印部件29,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件29的转印位置中,调色剂图像(图像)可以转印到片材S的预定位置(适当的位置)上。辊驱动控制 部23c控制对齐辊对76在每个固定的时间段处将片材S传输到用作转印位置的二次转印 部件29。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根据片材的类型改变从由图像形成 部分IB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开始到由对齐辊对76所执行的片材再供给的时间。尤其,在许 多即使在对齐部件处的片材再供给之后开始图像写入也能维持令人满意的定时的图像形 成设备中,根据对齐部件处的片材再供给而决定图像写入开始定时。该实施例对于这种图 像形成设备是尤其有效的。在除了第二实施例以外的实施例中,S卩,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以及修改示例, 第一片材长度表示这样的长度,即,所述第一片材长度使得当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 76时,在由分离/供给部件67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片材的后边缘侧可以被分离/供给部件 67的夹持部分夹持。第二片材长度表示这样的长度,即,所述第二片材长度使得当片材的 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片材S的后边缘侧不能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持。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构造。通过将第一片材长度和第二片材长度二者简单地设定为 可以通过分离/供给部件67施加载荷的长度,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以及修改示 例也可以产生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操作效果。第一片材长度和第二片材长度二者表示这样 的长度,即,所述长度使得当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对齐辊对76时,在由分离/供给部件67施 加载荷的情况下,片材的后边缘侧可以被分离/供给部件67的夹持部分夹持。第一片材长 度大于第二片材长度,并且导致由分离/供给部件67在片材的后边缘侧上所施加的载荷大 于在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下的载荷。甚至在由此限定第一片材长度和第二片材长度的情况 下,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操作效果。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受所公开的示例性实 施例限制。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与最广泛的解释一致,从而包含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 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其构造成承载由图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其构造成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分离/供给部件,其构造成将堆叠在片材堆叠构件上的片材分离并且在夹持所述片材 的同时供给所述片材;传输部件,其构造成将由所述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传输到所述转印部件;和控制装置,其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所述传输部件的传输操作根据所传输 的片材沿着所述片材的传输方向的长度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传输部件使由所述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暂时地停止,并且继而传 输到所述转印部件,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在传输具有第一长度的片材的情况 下,在所述传输部件相对于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使所述片材暂时 地停止之后开始传输所述片材的定时变得早于在传输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 的片材的情况下的所述定时,所述第一长度使得当所述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材时所述片材 的后边缘侧被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夹持,所述第二长度使得当所述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材 时所述片材的后边缘侧不被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传输部件使由所述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暂时地停止,并且继而将 所述片材传输到所述转印部件;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在所传输的片材的长度使得当所述 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材时所述片材的后边缘侧被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夹持的情况下,随着 所述待传输的片材沿着所述片材的传输方向的长度变得越长,在所述传输部件相对于由所 述图像形成部分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使所述片材暂时地停止之后开始传输所述片材 的定时变得越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在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大于从 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到所述转印部件的传输距离的情况下,开始定时变得早于在待传输的 片材的长度小于所述传输距离的情况下的开始定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转印部件构造成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以转印 速度传输的片材上,所述传输部件构造成以快于所述转印速度的速度传输所述片材,并且 继而在所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所述转印部件之前通过减速到所述转印速度而传输所述片 材,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在传输具有第一长度的片材的情况 下,相对于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通过所述传输部件减速到所述转 印速度的定时变得晚于在传输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的定时, 所述第一长度使得当所述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材时所述片材的后边缘侧被所述分离/供 给部件夹持,所述第二长度使得当所述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材时所述片材的后边缘侧不被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夹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转印部件构造成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以转印 速度所传输的片材上,所述传输部件构造成以快于所述转印速度的速度传输所述片材,并且继而在所述片材 的前边缘到达所述转印部件之前通过减速到所述转印速度而传输所述片材,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在所传输的片材的长度使得当所述 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材时所述片材的后边缘侧被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夹持的情况下,随着 待传输的片材沿着所述片材的传输方向的长度变得越长,相对于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所执 行的图像形成的开始通过所述传输部件减速到所述转印速度的定时变得越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在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大于从 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到所述转印部件的传输距离的情况下,减速定时变得晚于在所述待传 输的片材的长度小于所述传输距离的情况下的减速定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前边缘检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传输部件与所述转印部件之间并且构造成检测 由所述传输部件所传输的片材的前边缘,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将所述传输部件控制成使得在待传输的片材沿着所述片材 的传输方向的长度大于从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到所述前边缘检测部件的传输距离的情况 下,在所述前边缘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片材的前边缘之后减速到所述转印速度的定时变得 晚于在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小于所述传输距离的情况下减速到所述转印速度的定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当待 传输的片材的基重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基重时,根据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改变所述传输部件 的传输操作,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当待传输的片材的基重小于所述预定的基重时,不 改变所述传输部件的传输操作。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其构造成承载由图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件,其构造成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分离/供给部件,其构造成将堆叠在片材堆叠构件上的片材分离并且在夹持所述片材 的同时供给所述片材;传输部件,其构造成将由所述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传输到所述转印部件;和 控制装置,其构造成进行控制,使得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根据所 传输的片材沿着传输方向的长度而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进行控制,使得在传输具有第一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通过 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变得晚于在传输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 度的片材的情况下的所述定时,所述第一长度使得当所述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材时所述片 材的后边缘侧被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夹持,所述第二长度使得当所述传输部件传输所述片 材时所述片材的后边缘侧不被所述分离/供给部件夹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进行控制,使得在传输具有所述第一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 随着待传输的片材沿着所述片材的传输方向的长度变得越长,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变得越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进行控制,使得在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大于从所述分离/ 供给部件到所述转印部件的传输距离的情况下,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变得晚于在待传输的 片材的长度小于所述传输距离的情况下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 当待传输的片材的基重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基重时,根据待传输的片材的长度改变开始图像 形成的定时,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构造成当待传输的片材的基重小于所述预定的基重时,不 改变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传输部件构造成 使由所述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暂时地停止,并且继而将所述片材传输到所述转印 部件,并且所述传输部件被控制成在每个有规律的时间段处开始将暂时停止的片材传输到 所述转印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其承载由图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其将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分离/供给部件,其将堆叠在片材堆叠构件上的片材分离并且在夹持片材的同时供给片材;和传输部件,其将由分离/供给部件所供给的片材传输到转印部件,其中,传输部件的传输操作根据待传输的片材沿着片材的传输方向的长度而改变。
文档编号B65H7/00GK102001538SQ20101026592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岩川正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