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469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盒体结构,尤其为一种未使用前可以收折平置以节省 空间,但经由简单的折合即可组成的坚固盒体,适用于包装食品或礼物,亦可作为收纳盒来 使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盒体依其功用,可分为礼品盒、食品盒、收纳盒等;但多半无法设计 一种多功能的盒体,原因主要就是该盒体若是为较硬质结构,一般适合收纳或包装,但由于 质地较硬而不容易收合,往往不容易仓储,如果换成是可以折叠收整的,又多半为软质盒 体,无法长期收纳使用。以食品盒为例,若为一常见的自助便当盒体或食品包装盒,当使用了较为强韧的 纸材时,在组装成盒体时就比较费工,通常会是在加工厂即予以组装及上胶固定,此种结构 使用硬质的纸板,虽较为强固,但由于硬质纸板粘合或组装不易,故多半是在出厂前即已组 装完成,一旦组装完成,就会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仓储及运送的困难,往往装送不多的盒 体,却需要多辆的货车予以载送,因此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是现有技术的缺点。若盒体结构平时为折平,可以节省空间,如果在需要时能再予组装,纸质就要求必 需较软,以方便折叠及组装,但相对的强度就不足,无法用于收纳或承载较重的物品,是现 有技术的另一缺点。申请人:曾经在授权号为CN201305170Y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包装盒,目 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缺点,但其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功能盒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盒体,盒体的上下前后四个表面由 一硬质板折合而成,盒体的两侧面为补强板,每一补强板两端分别有一角粘合在盒体的前 后表面上。优选的,所述硬质板沿折合的折痕分为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盖板、扣片五部 分,其中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盖板折合后分别作为盒体的前表面、下表面、后表面、上 表面;扣片与第一侧板上设有成对的吸附件,扣片与第一侧板通过吸附件扣合。所述吸附件 为磁铁、魔术贴、扣环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补强板上设有折痕,补强板沿折痕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长度与底板 宽度一致;两端部沿对角线设有折痕,折痕将端部分为粘贴区和非粘贴区,两端部的粘贴区 分别粘贴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优选的,非粘贴区与侧板相应位置设有成对的吸附件。所述吸附件为磁铁、魔术 贴、扣环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补强板两端部形状为矩形。[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补强板与盒体之间粘设有特殊的设计,再加上 二补强板的活动设计,可使外盒、及补强板被收整成一平面以方便仓储及运输,当组合时则 以盒体的扣片及吸附件予以固定成六面封合的盒体,以构成适合收纳、盛物、包装等各种功 能的盒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硬质板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强板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强板和硬质板的一种粘贴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强板和硬质板的另一种粘贴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强板和硬质板的第三种粘贴状态时,补强板的结构 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第一种粘贴方式粘贴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第一种粘贴方式形成盒体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盒体包含有一外盒(01),为连续可弯折的长方形硬质板片,沿四条平行的折痕可分为五个部 分,以本案的实施例图式而言,由一端至另一端依序形成为第一侧板02、底板03、第二侧板 04、盖板05、扣片06 ;其中,第一侧板02、底板03、第二侧板04沿折痕折合后可相对形成 一"U"形体,并由第二侧板04所连接的盖板05封闭于顶部,而最外缘的扣片06面积及 形状可以变化,例如可以如本案图式,与邻近的盖板05同宽度的延伸,也可以形成较窄而 形状凸出于盖板05的一侧,这些都是惯用的方式,无需再附图说明。其中,该第一侧板02、底板03、第二侧板04、盖板05、扣片06的名称及顺序不应被 限制,只要是连续可折合成一框形结构,即属于外盒01之结构。盒体还包括有两补强板07、08。补强板结构如图2所示,补强板20上设有平行的 折痕21、22,补强板沿折痕21、22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长度与底板03宽度一致;两端部在 本实施例中为矩形,但不局限于此形状。端部沿对角线设有折痕23、24,折痕将矩形分为两 三角形区域,分别为粘贴区25、26和非粘贴区27、28,非粘贴区域与补强板的中间部分组合 在一起构成梯形。粘贴区域为三角形区域09、10、11、12。在生产盒体时,只需将补强板07、08与外盒01粘贴,粘贴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举 出三种,实际的粘贴方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例子。参见图3,补强板直接平铺粘贴在外盒的两侧边,非粘贴区域与补强板的中间部分 构成的梯形上底边边缘设有粘贴边29,粘贴边向内翻折后与外盒边缘粘贴,粘贴区域25、 26全部粘贴在侧板上,图中阴影处为粘贴部分。参见图4,非粘贴区域与补强板的中间部分构成的梯形上底边边缘设有粘贴边 29,粘贴边向内翻折后与外盒边缘粘贴,粘贴区域先与非粘贴区域27、28对折重叠(因此粘 贴区域在图4中无法看到),再粘贴在侧板上。[0028]第三种粘贴方式,综合了前两种,补强板结构如图5所示,补强板的非粘贴区域 27、28与补强板的中间部分构成的梯形上底边与外盒边缘粘贴,粘贴区域25、26为两片重 合的三角形。粘贴时,将两片三角形展开,形成一矩形的粘贴区域,而后再粘贴在侧板上。在盒体依图3所示的粘贴方式粘贴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补强板 与盒体的粘贴部分,靠近盒体边缘的三角形区域09、10、11、12粘合在盒体侧板上,在每一 补强板端部的三角形区域内,均设有吸附件,相邻两三角形区域内的吸附件是成对配合的。 粘合区域09、10、11、12的形状也可不局限于是三角形,可以为其他形状。两补强板为硬质 板块,可和外盒01为同一材质。一成对的吸附件13、14,可为磁铁、魔术贴、扣环等,是分别 设于第一侧板02外侧及扣片06的相对内侧中间。在第一侧板02外侧及扣片06的相对内 侧的两边,也可以设置成对的吸附件,加强两侧板与扣片的吸附力。组合时,外盒01的底板03、第一侧板02、第二侧板04、盖板05组成四面封合的硬 质盒体,补强板07、08的两端部沿对角线的折痕合拢,端部三角形区域内由于有成对的吸 附件,合拢后也不容易分开,补强板的中间部分立起,形成盒体的左右表面,端部合拢后贴 附在侧板上;并以成对的吸附件13、14将扣片06与第一侧板02扣合,即完成一质坚的盒 体,如图3所示。在展开时,外盒01的五个部分展开平铺,补强板两端部合拢的部分再沿折 痕展开,补强板中间部分放下,整个盒体平铺成一平面。按后面两种的粘贴方式,则盒体组合的过程会有些微的区别,在此不一一赘述。因此,本案的设计,是将硬质的外盒01、二补强板07、08巧妙的组成,以适合收纳、 盛物、包装等各种功能,故本案即达成一多功能使用的盒体,具有产业上利用的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 范围;因此如果是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等效或轻易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 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例如附加其它的配件,或者改变材质,或者盒体转用其它的基 本造形,或形状略作改变,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盒体,其特征在于盒体的上下前后四个表面由一硬质板折合而成,盒体的两侧面为补强板,每一补强板两端分别有一角粘合在盒体的前后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沿折合的折痕分为第一 侧板、底板、第二侧板、盖板、扣片五部分,其中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盖板折合后分别 作为盒体的前表面、下表面、后表面、上表面;扣片与第一侧板上设有成对的吸附件,扣片与 第一侧板通过吸附件扣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磁铁、魔术贴、扣环中 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上设有折痕,补强板沿折 痕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长度与底板宽度一致;两端部沿对角线设有折痕,折痕将端部分为 粘贴区和非粘贴区,两端部的粘贴区分别粘贴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盒体,其特征在于非粘贴区与侧板相应位置设有成对 的吸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磁铁、魔术贴、扣环中 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两端部形状为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盒体,盒体的上下前后四个表面由一硬质板折合而成,盒体的两侧面为补强板,每一补强板两端分别有一角粘合在盒体的前后表面上。由于补强板与盒体之间粘设有特殊的设计,再加上两个补强板的活动设计,可使外盒、及补强板被收整成一平面以方便仓储及运输,当使用时则以盒体的扣片及吸附件予以固定成六面封合的盒体,以构成适合收纳、盛物、包装等各种功能的盒体。
文档编号B65D5/36GK201678088SQ20102014605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
发明者陈玮 申请人:陈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