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出食物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232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浸出食物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容器,特别涉及一种浸出食物所使用的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用茶叶、参片等浸出性食物时,主要是通过将浸出性的食物直接或使用 纱布包裹后投入灌有浸泡液(例如水)的容器中,经浸泡后饮用,此种食用浸出性食物的缺 点在于如直接将食物投入容器中浸泡饮用,则食物的细小渣滓会被直接饮入人体,如将食 物使用纱布类包裹后投入容器中浸泡,不仅操作烦琐且用完后纱布不易清洗,通常会丢弃, 这又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设置由便于清洗的材料制成 的、带有浸出孔的浸出食物用容器并将其置入浸泡容器中浸泡,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出食物的容器,包括容置部,其中容置部的表面设有多 个内外贯通的浸出孔。优选地,容置部为上端开口的试管状结构。优选地,容置部分为上、下两节,上容置部为空管结构,上、下容置部之间螺纹连 接。优选地,浸出孔设于下容置部表面且均勻间隔设置,浸出孔的孔径尺寸可阻止浸 出食物的细渣渗出。优选地,容置部的开口端设有便于铲入食物的斜面。优选地,容置部上设有用于与浸泡容器连接的弹性夹;弹性夹可位于上容置部的 上部并与上容置部一体成型;弹性夹上、弹性夹与浸泡容器壁的夹持表面设置为锯齿状结 构。优选地,浸出食物容器由耐高温的食品级弹性硅胶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由便于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带有浸出孔的浸出食物用容器并将浸出食物 放入其中后置入浸泡容器中,使用更为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浸出食物容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浸出食物容器装配后的立体图。1-上容置部,2-下容置部,3-弹性夹,4-螺纹,5-浸出孔,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浸出食物容器如图1-2所示,由容置部和与浸泡容器连接的弹性夹 3组成,容置部和弹性夹一体连接并均由耐高温的食品级硅胶材料制成,其中容置部为上端 开口的试管状结构,容置部分为上、下两节分别构成上容置部1和下容置部2,上、下容置部 之间通过螺纹4旋转紧固连接,上容置部1为空管结构,下容置部2的内、外表面之间规律、 间隔均勻地设置贯通的浸出孔5,使用时浸出孔的位置在浸泡液的位置以下,浸出孔5的孔 径尺寸可阻止浸出食物的细渣自容置部中渗出。进一步如图1-2所示,弹性夹3位于上容置部的上部,用于夹持浸泡容器的壁,实 现浸出食物容器与浸泡容器之间的活动连接;为了加强与浸泡容器壁间的连接摩擦力,弹 性夹3与浸泡容器壁相对应的表面(即夹持表面)设置为锯齿状结构。进一步如图1所示,上容置部1的开口端还设有便于将浸出食物铲入容置部的斜 面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便于清洗的食品级硅胶材料制成的、带 有浸出孔的浸出食物用容器并在其内装入浸出食物后置入浸泡容器中浸泡,方便使用。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部,其中容置部的表面设有多个内外贯 通的浸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为上端开口的试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分为上、下两节, 上容置部为空管结构,上、下容置部之间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孔设于下容置部表 面且均勻间隔设置,浸出孔的孔径尺寸可阻止浸出食物的细渣渗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的 开口端设有便于铲入食物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上 设有用于与浸泡容器连接的弹性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位于上容置部的 上部并与上容置部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上、弹性夹与浸泡 容器壁的夹持表面设置为锯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浸出食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食物 容器由耐高温的食品级弹性硅胶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浸出食物的容器,包括由耐高温食品级硅胶材料制成的容置部和弹性夹,其中容置部为上端开口的试管状结构并分为上,下两节,两节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下容置部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且设置规律、间隔均匀的浸出孔;容置部通过弹性夹夹持在浸泡容器外壁上,实现浸出食物容器与浸泡容器之间的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浸出食物装入浸出容器后再置入浸泡容器中浸泡,方便使用。
文档编号B65D85/808GK201864230SQ20102059704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4日
发明者苏泉法 申请人:宁波银瑞有机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