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体收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459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状体收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板状体、尤其是在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FPD)中使用的玻璃板进行收纳的板状体收纳容器。
背景技术
为了对玻璃板等板状体进行包装并输送,而使用板状体收纳容器。切断或加工后的玻璃板由机械手或专用机等一张张地吸附保持并输送,载置(收纳)于板状体收纳容器(托盘)。然后,板状体收纳容器由叉式升降车等搬送,取出玻璃板(选板),向下一工序投入(供给)。在此,有时需要限制板状体在板状体收纳容器上的移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利用按压构件对积载于板状体收纳容器的玻璃板进行按压,而防止移动(偏移)的技术。该按压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螺纹紧固于板状体收纳容器主体。[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1M960号公报,段落0033然而,螺钉的安装、卸下需要花费劳力和时间,专利文献1所示的按压构件的拆装
不一定容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板状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构件的拆装容易的板状体收纳容器。(1)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板状体收纳容器具备载置板状体的板状体载置构件;载置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底座;限制所述板状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将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侧板连结的连结机构,所述侧板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的宽度窄,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及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轴部;固定在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但不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头部。(2)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板状体收纳容器具备载置板状体的板状体载置构件;载置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底座;限制所述板状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将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侧板连结的连结机构,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的宽度窄,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一端固定于所述侧板,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及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轴部;固定在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但不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头部。在(1)的板状体收纳容器中,可以在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上还具备突出构件,所述侧板具有辅助开口部,所述突出构件插入到所述辅助开口部而被卡止成,能够沿着连结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的方向移动,且所述头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在O)的板状体收纳容器中,可以在所述侧板还具备突出构件,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具有辅助开口部,所述突出构件插入到所述辅助开口部而被卡止成,能够沿着连结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的方向移动,且所述头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板状体收纳容器可以具备多个连结机构。板状体收纳容器可以具有与移动限制构件的外侧接触,且限制移动限制构件的移动的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对板状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构件的拆装容易的板状体收纳容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状体收纳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限制构件与板状体载置部之间的连结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限制构件与板状体载置部之间的连结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板状体收纳容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限制构件与板状体载置部之间的连结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限制构件与板状体载置部之间的连结状态的分解立体图。[符号说明]100、200板状体收纳容器IOUOa板状体载置构件11 侧板12 上板15、16、45、46 贯通孔20 底座25支柱承受件30 支柱40、40a移动限制构件41、41a移动限制构件侧板50、50a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5 凹部60连结机构6I 轴部62 头部
71突出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上方”是指铅垂上方,“下方”是指铅垂下方。(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状体收纳容器100的立体图。板状体收纳容器100具有板状体载置构件10、底座20、支柱30、移动限制构件40、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对板状体、尤其是在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FPD)中使用的玻璃板进行载置。板状体载置构件10具有箱形形状(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上表面(上板12上)层叠载置有板状体G。板状体载置构件10具有侧板11及上板12。如后所述,侧板11具有与移动限制构件40的连结机构60及突出构件71分别对应的贯通孔15、16。底座20具有箱形形状(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上表面载置并保持板状体载置构件10。底座20可以由格子状的框体构成,该格子状的框体将棒状棱柱、方管或型钢等框材纵横组装多个来制作。底座20在其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与支柱30的前端嵌合的支柱承受件25。根据需要,可以在板状体载置构件10与底座20之间配置吸收振动的缓冲构件。支柱30配置在底座20的上表面的四角。如已述那样,该支柱30的前端是能够与底座20的支柱承受件25嵌合的形状。利用该嵌合,能够将多个板状体收纳容器100层叠。即,将上段的板状体收纳容器100的四角的支柱承受件25对位在下段的板状体收纳容器100的四角的支柱30的上方,将多个板状体收纳容器100堆叠,从而能够有效地收纳板状体。移动限制构件40用于对板状体G在板状体载置构件10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在板状体载置构件10的四个侧面分别各配置两个。移动限制构件40具有移动限制构件侧板41和移动限制构件上板42。通过移动限制构件侧板41,防止板状体的从板状体载置构件10的上表面的落下。移动限制构件上板42可以用于按压层叠的板状体G的上表面。移动限制构件40通过后述的连结机构60而与板状体载置构件10连结。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底座20的上表面,与移动限制构件40的外侧进行接触,限制移动限制构件40的移动。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向底座20的固定例如可以利用螺纹紧固。图2及图3是表示移动限制构件40与板状体载置构件10之间的连结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及分解立体图。板状体载置构件10的侧板11具有贯通孔15、16。贯通孔15的开口部被划分成具有纵长的形状,且连通而上下配置的第一开口区域Al、第二开口区域A2。第一开口区域Al具有能够供后述的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通过的形状,例如大致圆形的形状。第二开口区域A2具有能够供后述的连结机构60的轴部61通过的形状,例如将大致矩形和大致半圆形组合而成的上下方向长的形状。第二开口区域A2具有上下方向较长的形状是为了能够使轴部61在第二开口区域A2内能够进行上下的移动。第一开口区域Al的宽度dl大于第二开口区域A2的宽度d2。其结果是,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不能通过第二开口区域A2。S卩,第二开口区域A2仅能够供连结机构60的轴部61通过。另一方面,第一开口区域Al能够供连结机构60的轴部61和头部62这双方通过。第一开口区域Al的宽度dl及第二开口区域A2的宽度d2作为轴部61的与能够移动方向(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而被规定。在移动限制构件侧板41固定有连结机构60及突出构件71。连结机构60具有轴部61和头部62。轴部61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其一端固定于移动限制构件侧板41。轴部61能够通过第一开口区域Al及第二开口区域A2这双方。头部62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固定在轴部61的另一端。头部62的直径大于轴部61的直径,能够通过第一开口区域Al,但不能通过第二开口区域A2。突出构件71具有大致圆柱形状,能够通过贯通孔16的开口部。而且,突出构件71的长度大于连结机构60的长度。而且,突出构件71对应于连结机构60而如下配置。艮口,突出构件71通过贯通孔16且突出构件71在贯通孔16的上端被卡止时,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配置在与贯通孔15的第一开口区域Al对应的位置。如此,突出构件71与贯通孔16组合,作为用于将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与贯通孔15的第一开口区域Al对位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移动限制构件40的安装)如下所述将移动限制构件40安装于板状体载置构件10。此时,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处于被从底座20取下的状态。(1)突出构件71向贯通孔16的插入使突出构件71通过贯通孔16。此时,连结机构60未通过贯通孔15。由于突出构件71的长度大于连结机构60的长度,因此仅能够使突出构件71通过贯通孔16。(2)连结机构60的定位将突出构件71卡止在贯通孔16的上端。通过将移动限制构件40向上方抬起,突出构件71的侧面与贯通孔16的上端的内壁接触,并被卡止。此时,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配置在与贯通孔15的第一开口区域Al对应的位置。(3)连结机构60向贯通孔15的插入使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通过贯通孔15的第一开口区域Al。头部62具有与第一开口区域Al对应的形状,通过使移动限制构件40与板状体载置构件10的侧板11的距离接近并接触,头部62通过第一开口区域Al,从贯通孔15突出。S卩,轴部61配置在贯通孔15内。(4)连结机构60的卡止在移动限制构件40与板状体载置构件10接触的状态下,使移动限制构件40向下方移动。其结果是,连结机构60的轴部61从开口区域Al向开口区域A2移动。S卩,连结机构60的轴部61的侧面与贯通孔15的下端的内壁接触,而被卡止。然后,由于移动限制构件40的自重,而连结机构60的轴部61维持着保持于贯通孔15的下端的状态。由于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不能通过开口区域A2,因此移动限制构件40不会从板状体载置构件10脱落。(5)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的安装将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安装于底座20,更可靠地保持板状体载置构件10。通过以上的步骤(1) (4),能够简便地将移动限制构件40安装于板状体载置构件10。而且,通过反过来执行步骤(1) G),能够简便地将移动限制构件40从板状体载置构件10取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轴部61及头部62的连结机构60、具有与头部62及轴部61分别对应的第一开口区域及第二开口区域的贯通孔15,能够简便地向板状体载置构件10拆装移动限制构件40。而且,将突出构件71与贯通孔16的组合作为引导件,能够进行连结机构60的头部62与贯通孔15的第一开口区域Al的对位,从而容易进行移动限制构件40向板状体载置构件10的安装。(第二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板状体收纳容器200的立体图。板状体收纳容器200具有板状体载置构件10a、底座20、支柱30、移动限制构件40a、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a。图5及图6是表示移动限制构件40a与板状体载置构件IOa之间的连结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及分解立体图。在板状体收纳容器100中,板状体载置构件10的侧板11具有贯通孔15、16,连结机构60及突出构件71固定于移动限制构件40。相对于此,在板状体收纳容器200中,连结机构60及突出构件71固定于板状体载置构件IOa的侧板11,移动限制构件40a的移动限制构件侧板41a具有贯通孔45、46。即,连结机构60与贯通孔45配置在与板状体收纳容器100的情况相反的构件上。 另外,贯通孔45的第一开口区域Al、第二开口区域A2的配置与板状体收纳容器100的情况上下相反。这是因为在移动限制构件40a侧配置贯通孔45,且将第一区域Al形成为下方能够使连结机构60的卡止稳定。而且,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50a具有收纳连结机构60及突出构件71的凹部55。(其他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扩展、变更,扩展、变更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移动限制构件40使用了两个连结机构60、及突出构件71。相对于此,也可以对于一个移动限制构件40仅使用一个或使用三个以上的连结机构60。而且也可以不使用突出构件71而仅使用连结机构60来将移动限制构件40安装于板状体载置构件10。详细地,而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而能够施加各种修正或变更的情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言自明。本发明基于2010年12月2日申请的日本实用新案登录出愿2010-007885,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板状体收纳容器,具备载置板状体的板状体载置构件;载置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底座;限制所述板状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将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侧板连结的连结机构,所述侧板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的宽度窄,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及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轴部;固定在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但不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头部。
2.一种板状体收纳容器,具备载置板状体的板状体载置构件;载置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底座;限制所述板状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将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侧板连结的连结机构,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的宽度窄,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一端固定于所述侧板,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及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轴部;固定在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但不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体收纳容器,其中,在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上还具备突出构件,所述侧板具有辅助开口部,所述突出构件插入到所述辅助开口部而被卡止成,能够沿着连结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的方向移动,且所述头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状体收纳容器,其中,在所述侧板还具备突出构件,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具有辅助开口部,所述突出构件插入到所述辅助开口部而被卡止成,能够沿着连结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的方向移动,且所述头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体收纳容器,其中,具备多个所述连结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体收纳容器,其中,所述板状体收纳容器具有与所述移动限制构件的外侧接触,且限制所述移动限制构件的移动的辅助性移动限制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状体收纳容器,具备载置板状体的板状体载置构件;载置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底座;限制所述板状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将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板状体载置构件的侧板连结的连结机构,所述侧板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的宽度窄,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限制构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及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轴部;固定在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但不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头部。
文档编号B65D25/10GK102556522SQ2011103867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布施裕儿 申请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