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205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
背景技术
运煤系统贮煤场形式采用折返式斗轮堆取料机煤场时,运煤系统为同时实现向煤场堆煤、从煤场取煤、从卸煤装置直通煤仓间的功能,以往工程通常采用在煤场所对应的转运站设置电动挡板三通管,以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存在不能实现双路带式输送机同时运行的缺点,降低了运煤系统的灵活性;同时由于转运站采用电动挡板三通管,造成该建筑物空间较高、落差大、粉尘诱导风量增加以及煤流对胶带和缓冲托辊产生较大的冲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运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双路同时运行的功能; 降低转运站层高,降低煤流落差,从而改善运行环境的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和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其还包括两个卸煤三通管和伸缩带式输送机,在所述装置主体上部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卸煤带式输送机;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在两个所述卸煤带式输送机和两个所述煤仓间带式输送机之间设有两个所述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和所述伸缩带式输送机;每个所述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包括卸煤总管、煤仓间卸煤管、贮煤场卸煤管,在所述煤仓间卸煤管内设有缓冲滚筒;在每个所述卸煤带式输送机的出料端设有一个所述卸煤总管;所述伸缩带式输送机置于两个所述贮煤场卸煤管下方,在所述伸缩带式输送机下方设有与每根所述贮煤场卸煤管对应的贮煤场输煤管;每个所述煤仓间卸煤管置于一个所述煤仓间带式输送机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实现向煤场堆煤、从煤场取煤、从卸煤装置直通煤仓间等功能灵活、可靠,具备双路同时运行的条件;同时最大限度地压缩转运站空间高度,避免由于建筑结构空间较高、落差大、粉尘诱导风量增加以及冲击较大损坏胶带及缓冲托辊等缺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装置主体1、卸煤带式输送机2、煤仓间带式输送机3、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4、伸缩带式输送机5、卸煤总管6、煤仓间卸煤管7、贮煤场卸煤管8、缓冲滚筒9、贮煤场输煤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1、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 2、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3、两个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4和伸缩带式输送机5,在装置主体 1上部平行设置有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2 ;在装置主体1底部平行设置有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3 ;在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2和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3之间设有两个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4和伸缩带式输送机5 ;每个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4包括卸煤总管6、煤仓间卸煤管7、贮煤场卸煤管8,在煤仓间卸煤管7内设有缓冲滚筒9 ;在每个卸煤带式输送机2的出料端设有一个卸煤总管6 ;伸缩带式输送机5置于两个贮煤场卸煤管8下方,在伸缩带式输送机5下方设有与每根贮煤场卸煤管8对应的贮煤场输煤管10 ;每个煤仓间卸煤管7置于一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3上方。使用方法( 1)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2分别通过两个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4和伸缩带式输送机5输送,实现向贮煤场堆煤;(2)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2分别通过两个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4和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3输送实现向煤仓间供煤,可双路同时运行;(3)伸缩带式输送机5向任意一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3输送实现从煤场取煤至煤仓间。本方案特点运煤系统实现向煤场堆煤、从煤场取煤、从卸煤装置直通煤仓间等功能灵活、可靠性高,系统有双路同时运行的条件。
权利要求1.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和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两个卸煤三通管和伸缩带式输送机,在所述装置主体上部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卸煤带式输送机;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在两个所述卸煤带式输送机和两个所述煤仓间带式输送机之间设有两个所述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和所述伸缩带式输送机;每个所述卸煤电动挡板三通管包括卸煤总管、煤仓间卸煤管、贮煤场卸煤管,在所述煤仓间卸煤管内设有缓冲滚筒;在每个所述卸煤带式输送机的出料端设有一个所述卸煤总管;所述伸缩带式输送机置于两个所述贮煤场卸煤管下方,在所述伸缩带式输送机下方设有与每根所述贮煤场卸煤管对应的贮煤场输煤管;每个所述煤仓间卸煤管置于一个所述煤仓间带式输送机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运站伸缩运煤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和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其还包括两个卸煤三通管和伸缩带式输送机,在装置主体上部平行设置有两个卸煤带式输送机;在装置主体底部平行设置有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在两个所卸煤带式输送机和两个煤仓间带式输送机之间设有两个卸煤三通管和伸缩带式输送机。优点在于实现向煤场堆煤、从煤场取煤、从卸煤装置直通煤仓间等功能灵活、可靠,具备双路同时运行的条件;同时最大限度地压缩转运站空间高度,避免由于建筑结构空间较高、落差大、粉尘诱导风量增加以及冲击较大损坏胶带及缓冲托辊等缺点。
文档编号B65G63/00GK202089597SQ2011202093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任秀华, 康兆川, 王伟, 金维勤, 陆家宁 申请人: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