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罐车罐体及铁路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784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罐车罐体及铁路罐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铁路罐车罐体及铁路罐车。
背景技术
铁路罐车用来主要用于运输液态物料,液态物料盛放于封闭的罐体内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外泄。在现有技术的铁路罐车中,罐体固定设置在底架或牵枕上,在罐体的顶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车顶走台板,在车顶走台板附近,设置有供操作人员通过的通过孔,在罐体的侧面的前端(运行方向为前)或靠近车顶走台板处固定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攀至罐体顶部的侧梯。但是,这种铁路罐车车体上不具备提供电能的元件,无法为由各类电器元件组成的铁路罐车安全监测系统提供电能,因此,不能在铁路罐车上安装监控系统来监测罐体内的液态物料的状态(例如温度、压力、液位等),这使得在运输危险的物料时,安全系数不
尚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罐车罐体及铁路罐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通过在罐主体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使铁路罐车具备了电力来源,为铁路罐车安装监控系统提供了基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罐车罐体,包括一密封的罐主体,设置在所述罐主体的顶面中间的车顶走台板,以及靠近所述车顶走台板设置的供操作人员进入所述罐主体内部的通过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主体的前端或后端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太阳能电池板, 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所述罐主体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形成一 “八”字形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25° 35°。如上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其中,还包括两个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形状相匹配的电池固定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嵌设于所述电池固定架中,所述电池固定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固定架具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罐主体的顶面上对应每个所述电池固定架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其中,在所述罐主体的顶面上、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有用于储存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的蓄电池。如上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其中,在所述罐主体顶面的罐主体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罐主体内压力的安全阀,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到所述安全阀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到所述通过孔的距离均大于an。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罐车,包括转向架、设置在所述转向架上的底架或牵枕,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或牵枕上的、如上任一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铁路罐车罐体及铁路罐车,通过在罐主体的顶面以特定角度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铁路罐车提供电能,解决了铁路罐车上因不具备电能而无法安装监控系统的问题,不但具有良好发电效率,还不会明显增加行车阻力,从而为在铁路罐车罐体上安装监控系统、提高行车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铁路罐车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0-罐主体; 11-车顶走台板; 12-太阳能电池板;13-通过孔;3-底架; 2-螺栓;14-安全阀;15-侧梯; 121-第一连接板;16-第二连接板; 10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纵向中心面”是指穿过铁路罐车罐体的纵向中心线且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前”指铁路罐车的行驶方向,“后”指与铁路罐车的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是本实用新型铁路罐车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如图1和图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罐车罐体,包括一密封的罐主体10,设置在罐体的顶面中间的车顶走台板11,以及靠近车顶走台板设置的供操作人员进入罐主体10内部的通过孔 13 ;罐体的前端或后端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太阳能电池板12,两个太阳能电池板12以罐主体10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两个太阳能电池板12形成一“八”字形结构,太阳能电池板12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25° 35°。具体地,罐主体10可为一体呈现的密封结构,其顶面可为弧形表面,在罐体顶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车顶走台板11,通过孔13开设在罐体顶面上靠近车体走台板的位置(例如图1中,直接设置在车顶走台板11的下方),在罐主体10的前端或靠近车顶走台板处的罐主体10的一侧,可以固定设置供操作人员攀至罐体顶部的侧梯15。太阳能电池板则可通过螺接或利用支架焊接固定设置在车体的后端的顶面上。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12组成“八”字并保证太阳能电池板12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25° 35°,可使两太阳能电池板12互不遮挡,最大限度利用阳光照射, 同时也能使雨、雪及灰尘沿太阳能电池板12的表面滑落,避免堆积覆盖住太阳能电池板12 而影响发电效果,且还能将罐车运行的阻力降到最小,此外,罐体的后端离侧梯15较远,避免了闲杂人攀爬到罐车顶破坏太阳能电池板。本铁路罐车罐体通过合理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罐车提供电能,解决了铁路罐车上因不具备电能而无法安装监控系统的问题,不但具有良好发电效率,对行车阻力的影响也较小,为在罐车上安装监控系统、提高行车安全性奠定了基础,且利用太阳能发电绿色环保、环境污染也小。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铁路罐车罐体还包括两个与太阳能电池板12形状相匹配的电池固定架,太阳能电池板12分别嵌设于电池固定架中,电池固定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16固定连接,电池固定架具有第一连接板121 ;罐主体10的顶面上对应每个电池固定架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架101,第一连接板121与支架101通过螺栓2固定连接。即可在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罐主体10上之前,两太阳能电池板12组合形成一“八” 字形结构。具体地,电池固定架可与太阳能电池板12的形状相匹配,以将太阳能电池板嵌设固定到其中,且将两电池固定架倾斜设置并形成上述的“八”字形,将两个电池固定架上位于“八”字形结构的顶端的位置通过第二连接板16焊接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该“八”字形结构通过螺栓2螺接至罐主体10的顶面,其中,为了方便螺栓2连接,可在罐主体10的顶面上焊接支架101 (例如一小段角钢),在支架101上开设螺纹孔,将螺栓2穿过电池固定架上的第一连接板121的通孔后螺接于螺纹孔中。通过电池固定架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方便安装操作,也避免了安装过程中可能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损坏。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罐主体10的顶面上、靠近太阳能电池板12固定设置有用于储存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的蓄电池;即固定设置在罐主体10的顶面上的蓄电池可与太阳能电池板12电连接,储存电能,以在夜间或阴雨天为罐车的安全监测系统提供电能。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罐主体10顶部的罐体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罐体内压力的安全阀14,太阳能电池板12到安全阀14及太阳能电池板12到通过孔 13的距离均大于ail。安全阀14通过从罐主体10向外排出气体用来调节罐主体10内的压力,将太阳能电池板12到安全阀14的距离设置为大于2m,可消除当罐主体10内盛放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时向外排放气体可能存在的爆炸隐患,提高了安全性。本实施提供一种铁路罐车,包括转向架、设置在转向架上的底架3或牵枕,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架3或牵枕上的、如上任一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本实施例的铁路罐车,每节车的罐体上均能够提供电能,为在每节车上安装各种电器元件及监控系统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提高铁路罐车的行车安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罐车罐体,包括一密封的罐主体,设置在所述罐主体的顶面中间的车顶走台板,以及靠近所述车顶走台板设置的供操作人员进入所述罐主体内部的通过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主体的前端或后端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所述罐主体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形成一“八”字形结构,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25° 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形状相匹配的电池固定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嵌设于所述电池固定架中,所述电池固定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固定架具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罐主体的顶面上对应每个所述电池固定架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主体的顶面上、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有用于储存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的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主体顶面的罐主体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罐主体内压力的安全阀,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到所述安全阀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到所述通过孔的距离均大于ail。
5.一种铁路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设置在所述转向架上的底架或牵枕,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或牵枕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铁路罐车罐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罐车罐体及铁路罐车。包括一密封的罐主体,设置在罐主体的顶面中间的车顶走台板,以及靠近车顶走台板设置的通过孔;罐主体的前端或后端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以所述罐主体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形成一“八”字形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25°~35°。本实用新型的铁路罐车罐主体能够为铁路罐车提供电能,解决了铁路罐车上因不具备电能而无法安装监控系统的问题,具有良好发电效率,从而为在罐主体上安装监控系统、提高行车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文档编号B65D88/12GK202201361SQ20112032438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侯军, 卢奎刚, 朱英波, 杜亮辉, 胡广寿, 韩志坚 申请人: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