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8235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材回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弃物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线材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起重设备例如桥机和门机等大型机械的维护工作中,通常需要更换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0003]更换钢丝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这些钢丝通常较长、较重,使得人工收集和清理较为不易,作业效率很低。另外拆换下来的钢丝一般均带有油污,如果随意摆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对于一些清洁程度要求较高的生产现场,如此作业更加不便。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线材回收装置。[0005]一种线材回收装置,包括围框、设置在围框顶部的导向框,和设置在围框底部的底座,导向框用于引导线材至围框的收容空间内,底座上设有供叉车使用的叉齿孔,围框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若干固定柱,底座上还对应形成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收容在所述固定孔内以将围框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0006]进一步地,导向框包括位于顶端的入口和位于底端的出口,出口与围框的收容空间相通,导向框由入口向出口逐渐减小。[0007]进一步地,导向框包括顶圈、底圈及连接在顶圈与底圈之间的若干栏杆,顶圈比底圈大,顶圈内形成所述入口,底圈内形成所述出口。[0008]进一步地,围框包括底框、顶框、连接底框与顶框的若干支杆,以及连接顶框与导向框的底圈的若干连接杆,所述顶框大于所述导向框的底圈。[0009]进一步地,围框的底框与顶框大小相同,且底框与顶框相互平行。[0010]进一步地,所述围框还包括设置在底框与顶框之间的并与支杆交织的若干加强框。[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互相平行,且所述加强框互相平行。[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由围框的底框向下延伸形成。[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由支杆向下延伸形成。[0014]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围框与底座的可拆卸性连接,方便将该回收装置内的线材取出,从而利于该回收装置的反复多次使用。另外在底座上设置叉齿孔,可以方便该回收装置的运输。[0015]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回收装置适合用于收集、运输钢丝、铁丝等线材。[0016]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材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9]围框10底框11顶框12支杆13连接杆14加强框15固定柱16导向框20入口21出口22顶圈23底圈24栏杆25底座30固定孔31叉齿孔32[002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材回收装置包括围框10、设置在围框10顶部的导向框20,和设置在围框10底部的底座30。[0022]导向框20用于引导线材至围框10的收容空间内。导向框20包括位于顶端的入口 21和位于底端的出口 22,出口 22与围框10内的收容空间相通。导向框20由入口 21向出口 22逐渐减小。导向框20包括顶圈23、底圈24及连接在顶圈23与底圈24之间的若干栏杆25,顶圈23内形成所述入口 21,底圈24内形成所述出口 22。顶圈23比底圈24大,因此导向框20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方便线材进入围框10。[0023]围框10包括底框11、顶框12、连接底框11与顶框12的若干支杆13,以及连接顶框12与导向框20的底圈24的若干连接杆14。[0024]导向框20的顶圈23、底圈24以及围框10的底框11、顶框12优选均为圆形。所述顶框12大于所述导向框20的底圈24,因此连接杆14倾斜地连接在顶框12与导向框20 的底圈24之间,围框10内的收容空间的靠上的部分呈现为截顶的锥形。[0025]进一步地,所述围框10的底框11与顶框12大小相同,且底框11与顶框12相互平行,因此围框10内的收容空间的靠下的部分呈现为圆柱形。[0026]进一步地,所述围框10还包括设置在底框11与顶框12之间的并与支杆13交织的若干加强框15。支杆13优选垂直地与底框11、顶框12、加强框15连接。加强框15相互之间互相平行,加强框15与底框11、顶框12相互平行。加强框15之间相互间隔。支杆13 之间相互间隔,且互相平行。[0027]围框10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若干固定柱16用于与底座30连接。具体地,该固定柱 16可由底框11向下延伸形成。该固定柱16可以为底框11与支杆13的交接部分向下延伸而成,也即可以看成是支杆13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也可由底框11的其他部分向下延伸形成。[0028]底座30可为方形,也可为圆形。底座30上对应围框10底部的固定柱16形成若干固定孔31,所述固定柱16收容在所述固定孔31内以将围框10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30 上。底座30上还设有供叉车使用的叉齿孔32,方便叉车搬运该线材回收装置。[0029]使用时,将该线材回收装置置于废弃线材例如废钢丝绳的出口端,让废钢丝绳落下时穿过导向框20进入至围框10内并落至底座30上。废钢丝绳可以依靠自身的刚性和重力自行盘绕,从而实现废钢丝绳的收储。运输时使用适载叉车叉进底座30的叉齿孔32 即可搬运放置于任何合适的装运车辆上或者收集场所。拆卸时可先使用叉车将围框10叉起,具体可托起围框10的顶框12或者加强框15,即可使围框10上的固定柱16脱离底座 30的固定孔31,取出废钢丝绳进行处理。卸载线材后,再将围框10和底座30连接后即可重复使用该线材回收装置。[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线材回收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便于废钢丝绳等的收集和运输,降低了人工清理和运输的负担,同时避免了作业危险,提高了作业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线材回收装置,包括围框和设置在围框顶部的导向框,导向框用于引导线材至围框的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围框底部的底座,底座上设有供叉车使用的叉齿孔,围框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若干固定柱,底座上还对应形成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收容在所述固定孔内以将围框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框包括位于顶端的入口和位于底端的出口,出口与围框的收容空间相通,导向框由入口向出口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框包括顶圈、底圈及连接在顶圈与底圈之间的若干栏杆,顶圈比底圈大,顶圈内形成所述入口,底圈内形成所述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围框包括底框、顶框、连接底框与顶框的若干支杆,以及连接顶框与导向框的底圈的若干连接杆,所述顶框大于所述导向框的底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围框的底框与顶框大小相同,且底框与顶框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还包括设置在底框与顶框之间的并与支杆交织的若干加强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互相平行,且所述加强框互相平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由围框的底框向下延伸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由支杆向下延伸形成。
专利摘要一种线材回收装置,包括围框、设置在围框顶部的导向框,和设置在围框底部的底座,导向框用于引导线材至围框的收容空间内,底座上设有供叉车使用的叉齿孔,围框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若干固定柱,底座上还对应形成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收容在所述固定孔内以将围框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材回收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便于废钢丝绳等的收集、运输和拆卸,降低了人工清理和运输的负担,同时避免了作业危险,提高了作业效率。
文档编号B65H75/22GK202808080SQ20122050290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卢峰, 芮德军, 王安恒, 钱朋松, 孔荣军 申请人: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