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328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中的铅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I 859年由普兰特发明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铅酸蓄电池自发明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这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原材料易于获得,使用上有充分的可靠性,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及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等优点。铅酸蓄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隔膜以及电解液等构成,正极板和负极板均有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板栅通常为铅锑合金或者铅的其他合金,活性物质为PbO2和PbSO4,因此,废弃的铅酸蓄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铅,含铅废物属于危险废物,从保护环境以及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角度出发,需要对废弃的铅酸蓄电池中的铅进行回收。申请号为200610028498. 8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环保回收处理方法,首先将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溶液分离,其次利用破碎机将废旧铅酸蓄电池粉碎,利用分选机对粉碎后的混合物进行分选,然后对金属铅及其氧化物和铅板栅颗粒分别进行后处理。将金属铅及其氧化物送入带滤机过滤水份,加工中获得铅泥,铅泥投入熔炉熔化获得粗铅,将粗铅投入精炼炉,除杂精炼获得纯铅,将铅板栅颗粒投入合金炉熔炼,对炉内合金成分进行调节合格,利用浇铸机将铅合金浇铸形成铅合金锭。现有技术中,将铅液浇铸成为铅锭后,需要对铅锭进行叠置以便于存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铅锭叠置都采用全自动的机械手进行,由于铅锭从铅锭模具中脱离,掉落至传送链上时,铅锭运行的角度并不能保证全部一致,机械手抓取时容易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用于自动调整铅锭沿传送链运行时的角度,便于后续机械手抓取铅锭,对铅锭进行自动堆叠。—种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用于传送铅锭的并排布置的两条传送链,还设有用于感应铅锭位置的感应元件,所述两条传送链之间设有可翻转的阻挡机构,该阻挡机构的控制信号来自所述感应元件。铅锭沿并排布置的两条传送链传送,运动至触发感应元件时,感应元件向阻挡机构发出信号,阻挡机构翻转阻挡铅锭,铅锭与传送链接触的部位继续运动,在阻挡机构的阻挡下调整位置,使铅锭(近似为长方体)的长边方向与传送链的运动方向垂直,便于后续机械臂对铅锭的自动抓取。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元件为两个受铅锭触发的行程开关,这两个行程开关垂直于传送链的行进方向布置。铅锭沿传送链运动至与其中一个行程开关相接触时,即向所述阻挡机构发出信号,阻挡机构翻转,阻挡铅锭继续向前移动,使铅锭调整其长边方向与传送链运动方向相垂直。作为优选,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垂直于传送链行进方向布置的水平转轴;固定在所述水平转轴上的两个阻挡臂;位于每个阻挡臂的自由端用于阻挡铅锭的钩状头部;用于驱动所述阻挡臂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固定在水平转轴上的阻挡臂转动,阻挡臂自由端的钩状头状上升至与铅锭高度相应的位置,阻挡铅锭继续前进,使其调整位置。作为优选,所述两条传送链的外侧设有用于夹持铅锭的夹持机构。铅锭触发两个行程开关后,行程开关向夹持机构发出信号,控制夹持机构夹持铅锭,辅助铅锭调整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旋转气缸,位于两条传送链的下方;扭动杆,该扭动杆的中部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固定;两个摆动的夹持臂,分别为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两个传动杆,分别为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臂和扭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持臂和扭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两个行程开关被铅锭触发后,驱动旋转气缸旋转,旋转气缸带动与其固定的扭动杆扭转,扭动杆带动与其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运动,同时带动与第一传动杆连接的第一夹持臂以及与第二传动杆连接的第二夹持臂相互配合夹持铅锭。作为优选,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两个行程开关触发信号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两个行程开关的触发信号时,向所述驱动机构发出阻挡铅锭信号以及向所述旋转气缸发出夹持铅锭信号。其中一个行程开关被触发后,控制单元向驱动机构发出阻挡铅锭信号,两个行程开关均被触发后,控制单元向旋转气缸发出夹持铅锭信号,调整铅锭位置。作为优选,还设有接入所述控制单元的计时电路,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该计时电路的信号向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旋转气缸发出放行铅锭信号。夹持结构夹持铅锭调整位置完毕后,依据计时电路的信号,控制单元向驱动机构以及旋转气缸发出放行铅锭信号,铅锭沿传送链继续传送至下一工序。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可以自动调整铅锭沿传送链运行时的角度,利于铅锭后续自动堆叠工序的进行。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的夹持机构夹持铅锭时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的夹持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的夹持结构夹持铅锭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用于传送铅锭的并排布置的两条传送链4,还设有用于感应铅锭位置的感应元件,两条传送链4之间设有可翻转的阻挡机构,该阻挡机构的控制信号来自感应元件。感应元件为两个受铅锭触发的行程开关3,这两个行程开关3垂直于传送链4的行进方向布置。阻挡机构包括垂直于传送链4行进方向布置的水平转轴6、固定在水平转轴6上的两个阻挡臂2、位于每个阻挡臂2的自由端用于阻挡铅锭的钩状头部以及用于驱动阻挡臂2的驱动机构。两条传送链4的外侧设有用于夹持铅锭的夹持机构,如图3、图4所示,夹持机构包括位于两条传送链4的下方的旋转气缸10、中部与旋转气缸10的输出轴固定的扭动杆8、两个摆动的夹持臂以及两个传动杆,两个夹持臂分别为第一夹持臂I和第二夹持臂5,两个传动杆分别为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9,第一传动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臂I和扭动杆8的一端铰接,第二传动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持臂5和扭动杆8的另一端铰接。设有用于采集两个行程开关3触发信号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两个行程开关3的触发信号时,向驱动机构发出阻挡铅锭信号以及向旋转气缸10发出夹持铅锭信号。还设有接入控制单元的计时电路,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该计时电路的信号向驱动机构以及旋转气缸10发出放行铅锭信号。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工作时,铅锭沿并排布置的两条传送链4传送,运动至触发其中一个行程开关3时,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固定在水平转轴6上的阻挡臂2转动,阻挡臂2自由端的钩状头状上升至与铅锭高度相应的位置,阻挡铅锭继续前进,使其调整位置,两个行程开关3被铅锭触发后,控制单元控制旋转气缸10旋转,旋转气缸10带动与其固定的扭动杆8扭转,扭动杆8带动与其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9运动,同时带动与第一传动杆7连接的第一夹持臂I以及与第二传动杆9连接的第二夹持臂5相互配合夹持铅锭(如图2所示),夹持结构夹持铅锭调整位置完毕后,依据计时电路的信号,控制单元向驱动机构以及旋转气缸10发出放行铅锭信号,铅锭沿传送链4继续传送至下一工序。
权利要求1.一种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用于传送铅锭的并排布置的两条传送链,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感应铅锭位置的感应元件,所述两条传送链之间设有可翻转的阻挡机构,该阻挡机构的控制信号来自所述感应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为两个受铅锭触发的行程开关,这两个行程开关垂直于传送链的行进方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包括: 垂直于传送链行进方向布置的水平转轴; 固定在所述水平转轴上的两个阻挡臂; 位于每个阻挡臂的自由端用于阻挡铅锭的钩状头部; 用于驱动所述阻挡臂的驱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传送链的外侧设有用于夹持铅锭的夹持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旋转气缸,位于两条传送链的下方; 扭动杆,该扭动杆的中部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固定; 两个摆动的夹持臂,分别为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两个传动杆,分别为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臂和扭动杆的一端铰 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持臂和扭动杆的另一端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采集所述两个行程开关触发信号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两个行程开关的触发信号时,向所述驱动机构发出阻挡铅锭信号以及向所述旋转气缸发出夹持铅锭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接入所述控制单元的计时电路,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该计时电路的信号向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旋转气缸发出放行铅锭信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用于传送铅锭的并排布置的两条传送链,还设有用于感应铅锭位置的感应元件,所述两条传送链之间设有可翻转的阻挡机构,该阻挡机构的控制信号来自所述感应元件。本实用新型铅锭传送角度自动调节装置,用于自动调整铅锭沿传送链运行时的角度,便于后续机械手抓取铅锭,对铅锭进行自动堆叠。
文档编号B65G47/24GK202912353SQ20122065220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娄可柏, 佘仁松, 廖从银 申请人: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