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置按压辊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460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带锯条生产线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尤其是涉及用于带锯条生产线的倾斜式对置按压辊单元。
背景技术
在带锯条的生产线中,由于长度较长而在搬运过程中卷绕为线圈状。在带锯条生产线的最后工序中,卷出线圈状的半成品,切割为规定长度,焊接为环状,制成带锯盘所使用的成品。带锯条生产线包含多个步骤,例如带锯条的主体材料可以追溯到冷轧工序。在冷轧工序中,明确地确定了作为带锯条用所需的材质、尺寸等,之后直到成品,带锯条材料都是线圈状的半成品。在带锯条生产线中,在对带锯条材料进行加工时,大多以卷出为带状的状态进行加工。换言之,存在卷出带锯条材料的工序及卷入带锯条材料的工序,并在这期间进行加工。在卷出带锯条材料的状态下,需要对带锯条材料进行送料的工序有压延工序、轧平工序、剪切工序、削边工序、表面磨削工序、双金属焊接工序、切齿工序、分齿工序、热处理工序(淬火、回火)、喷砂工序、检查及精度测量工序、清洗工序、硬质片状刀刃材料接合工序。在这些工序中,需要使用对置按压辊对卷出后的带锯条材料进行输送、导向、制动,或者定位等。作为用于切割金属的带锯条,除了用于切割极薄的板材以外,都需要进行了分齿的带锯条。分齿是指通过使切割余量大于带锯条的厚度,从而在切割工件时避免带锯条的主体部被工件夹住的方法。根据分齿类型,在带锯条分为伸出型分齿带锯条及拨片型分齿带锯条这两种类型。在图1A 图1C所示的伸出型分齿带锯条中,主体材料32使用弹簧钢,刀刃材料33使用高速工具钢,即所谓的高速度双金属带锯条。带锯条材料31的齿部由未进行分齿加工的定齿34、左斜齿35、以及右斜齿36构成。左右斜齿是在切齿后对从齿尖到位置A (分齿弯曲位置)的部分进行弯曲加工而得到的。在图2A 图2C所示的拨片型(因齿部的形状类似日本三味线的拨片的形状而命名)分齿带锯条的典型例中,带锯条材料37的主体材料38使用弹簧钢,硬质片状刀刃材料39使用超硬合金,即为超硬带锯条(Carbide Tipped Band Saw Blade)。硬质片状刀刃材料39由磨削为斜面状的斜面齿40及磨削为拨片形的拨片形齿41构成。斜面齿40及拨片形齿41的形成过程如下。在磨削加工之前,将厚度比带锯条材料37的厚度T厚的,圆柱状或球状(即圆柱的高度或球的直径大于带锯条材料37的厚度T)超硬合金片材接合到主体材料之上,接合时,在接合位置鼓出突起42。因此,从齿尖到位置B之间的部分的厚度比带锯条材料37的厚度T大。在带锯条的生产线中,多以带锯条材料的背面为基准进行加工,在送料装置中要求保持带锯条材料的背面位置稳定并保持一定。但是,如图1A 图2C所示,在各带锯条材料中存在比带锯条材料厚度T大的部分,因此在利用对置按压辊等辊相互平行的辊来对带锯条材料进行按压之时,需要避免对带锯条材料的齿尖造成伤害,即需要以避开分齿弯曲位置A或刀刃材料接合位置B的方式按压主体部。钢铁生产企业中存在以卷出的状态输送带钢的情况。例如,日本特开昭58-100916号公报中公开了地下卷取机用对置按压辊。在该例子中,辊宽度大于带钢的宽度,以对置按压辊在带钢的整个宽度上按压带钢的方式进行送料。此外,在日本特开2009-280327号公报中公开了金属制片材的输送装置。在该例子中,按压辊的宽度小于片材的宽度,以对置按压辊仅按压片材中央部的方式进行输送。此外,在钢铁生产企业中,在进行带钢生产时,通常会对带钢施加一定的张力。至于张力的施加方法,如日本特开平8-25761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6366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1-127196号公报等所公开的那样,使用张紧辊,通过设定入口侧与出口侧的速度差,来对工件施加较大的张力的方法。
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009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8032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5761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63660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12719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带锯条的生产线的对置按压辊装置,该对置按压辊装置使得带锯条材料在宽度方向上不会晃动,姿势稳定。如上述图1A 图2C所示,各带锯条材料存在比带锯条材料的厚度T大的部分,为了在利用对置按压辊等部件以平行且不损伤齿尖的方式按压带锯条材料,需要避开分齿弯曲位置A、或者刀刃材料的接合位置B而对主体部进行按压。但是,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地下卷取机用对置按压辊的按压辊宽度大于带钢的宽度,是以对置按压辊按压带钢的整个宽度来输送带钢的方式,所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并不能应用于带锯条材料这种齿尖侧的厚度大于主体材料侧的厚度的场合。专利文献2所述的金属制片材输送装置的按压辊宽度小于片材宽度,并以按压片材中央部的方式输送片材。这种输送装置虽然能够应用于齿尖侧厚度大于主体材料的带锯条材料,但是存在带锯条材料的歪斜、输送装置的晃动、按压辊的磨损等问题,且输送过程中带锯条材料的背面位置不稳定。在带锯条生产线的各工序中,存在输送整个带锯条材料的厚度均匀的带锯条材料的情况,还存在带锯条材料的齿尖侧部分的厚度大于主体材料厚度的情况,在以相同的输送装置来输送这两种带锯条材料的情况下,需要该输送装置能够适应这两种情况。在带锯条生产线中,可能在以卷出的状态输送带锯条材料、或者对带锯条材料进行导向、或者对带锯条材料进行制动、或者定位的情况下使用对置按压辊,在这种情况下因带锯条材料歪斜、装置的晃动、按压辊的磨损等,存在带锯条材料从按压辊脱离的情况。或者,虽然没有脱离,但带锯条材料在按压辊的宽度内,在宽度方向上晃动。但是在以带锯条材料的背面为基准进行定位或加工的情况下,若带锯条材料晃动,则加工品质很难保持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用于带锯条生产线,该对置按压辊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一组或多组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对置按压辊;支撑并引导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的背面支撑部件;以及根据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倾斜程度、宽度来调整上述背面支撑部件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抵接程度的背面支撑部件调整机构,上述对置按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具备对其提供按压力的按压力提供机构,上述对置按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按压棍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根据技术方案一的对置按压辊单元,由于存在相对于与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的按压辊以及对带锯条材料的背面进行支撑的背面支撑部件,带锯条材料受到向下按压的分力,带锯条材料的行进姿势变得稳定,能够防止能够防止带锯条材料脱离对置按压辊或在对置按压辊的宽度方向上晃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二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背面支撑部件是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抵接的支撑台、或者是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抵接的支撑辊、或者是上述支撑台与上述支撑辊的组合。根据技术方案二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对置按压辊单元能够在支撑台与支撑辊之间进行自由选择组合,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带锯条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三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具备根据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设置状态、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状态来对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轴的倾斜程度进行调整的按压辊调整机构。根据技术方案三的对置按压辊单元,能够适应不同行进速度及规格的带锯条材料,提高了对置按压辊单元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四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辊调整机构具备对构成一组上述对置按压辊的两个上述按压辊同时进行调整的结构。根据技术方案四的对置按压辊单元,能够简化对置按压辊的调整作业,提高调整精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五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力提供机构具备对其提供的上述按压力的大小进行调整的按压力调整机构。根据技术方案五的对置按压辊单元,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带锯条材料,提高了对置按压辊单元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六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经由传递机构被动力源旋转驱动。根据技术方案六的对置按压辊单元,由于具有动力源,所以能够加强对带锯条材料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七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处于气体中时,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10"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八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处于液体中时,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10" 20。。根据技术方案七及八的对置按压辊单元,能够分别在气体环境及液体环境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九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力提供机构是使用了液压装置、空压装置、弹簧、磁力装置或者紧定螺钉的机构。根据技术方案九的对置按压辊单元,按压机构能够使用各种能够提供按压力的装置,能够广泛应用各种规格的带锯条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十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锯条材料为进行了分齿加工或者接合了刀刃材料的带锯条材料时,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以不与分齿弯曲位置或刀刃材料接合位置干涉的方式来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根据技术方案十的对置按压辊单元,由于对置按压辊以不与分齿弯曲位置或刀刃材料接合位置干涉的方式来按压带锯条材料,所以即使是进行了齿尖加工的带锯条材料也能够顺利地对其按压,不会对其齿尖部分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十一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辊为多个时,多个上述支撑辊设置在同一个保持架上。根据技术方案十一的对置按压辊单元,由于将多个支撑辊设置在同一个保持架上,调整保持架就可以同时调整多个支撑辊与带锯条材料的抵接程度,提高了调整作业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十二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背面支撑部件包含上述支撑辊与上述支撑台时,上述支撑辊设置在上述支撑台的前后。根据技术方案十二的对置按压辊单元,由此能够缓和支撑台的入口与出口对带锯条材料的背面的碰撞。

图1A是伸出分齿型带锯条的俯视示意图。图1B是伸出分齿型带锯条的主视示意图。图1C是伸出分齿型带锯条的侧视示意图。图2A是拨片型带锯条的俯视示意图。图2B是拨片型带锯条的主视示意图。图2C是拨片型带锯条的侧视示意图。图3A、图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4A、图4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5A、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0061]图6A、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7A、图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8A、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示意图。图9A、图9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示意图。图10A、图1O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示意图。图11A、图1l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示意图。图12A、图12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示意图。图13A、图1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的示意图。图中:31、37、25_带锯条材料,32、38_主体材料,35-左斜齿,36—右斜齿,40—斜面齿,41—拨片形齿,42—突起,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1、100J—对置按压棍单兀,20一对置按压棍,21一固定侧按压棍,22一可动侧按压棍,23、232—背面支撑部件,230—撑部件调整机构,231、234、235—背面支撑台,233—保持架,234A、234B、235A—接触面,24—按压装置,24A—压缩弹簧,241—按压力调整机构,26、26A—背面支撑棍。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带锯条材料”是指带锯条半成品,即在带锯条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因此,带锯条材料既可能为仅具有构成带锯条的主体材料的状态,也可能为进行切齿加工后的状态等各种状态。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辊”既可以是轴固定辊旋转的辊,也可以是轴与辊都旋转的棍,因此“轴”泛指这两种辊的轴,而“旋转轴”仅指后者的轴。此外,“对置按压辊”是指利用两个辊在带锯条材料的大致宽度方向上夹紧并在厚度方向上按压带锯条材料的机构。就对置按压辊单元而言,一般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电动机等)经由传递机构对按压辊进行驱动的情况,以及利用未图示的送料装置等对带锯条材料进行输送,从而按压辊因带锯条材料的移动而旋转的情况。前者的情况下,对置按压辊单元成为送料装置或者带锯条材料长度方向上的定位装置。后者的情况下,对置按压辊单元成为导向装置、制动装置、或者带锯条材料背面的定位装置。但是,制动装置的情况下,在按压辊上经由传递机构连结有制动装置。在利用驱动源经由传递机构对按压辊进行驱动的情况下,既可以仅对两个对置的按压辊中的一个按压辊进行驱动的结构,也可以是对两个按压辊都进行驱动的结构。对两个对置的按压辊都进行驱动的情况下,相较于进对一个按压辊进行驱动的情况,送料传递力变大。并且,既可以用一个电动机来同时驱动两个对置的按压辊,也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电动机来驱动两个对置的按压辊。图3A及图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包括对置按压辊20、背面支撑部件23。对置按压辊20包括两个相互对置而构成一组的按压辊,在对置按压辊单元100中可以设置一组或多组对置按压辊20。对置按压辊20的一个按压辊为固定侧辊21,另一个按压辊为可动侧辊22。在可动侧辊22设置有按压机构24,该按压机构24为可动侧辊22提供向固定侧辊21按压带锯条材料25的按压力。该按压机构24可以是液压装置、空压装置、弹簧装置、磁力装置、或者紧定螺钉等。另外,为了提高对置按压辊单元100的通用性,设置了按压力调整机构241。该按压力调整机构241根据带锯条材料25的厚度等参数对按压力的大小进行调整。背面支撑部件23用来支撑带锯条材料25的背面,由此确保带锯条材料25不会晃动保持稳定。背面支撑部件23可以是支撑辊或者支撑台。支撑辊的情况下,支撑辊的轴与带锯条材料25垂直,支撑辊与带锯条材料25的背面抵接,对带锯条材料25进行支撑。支撑台的情况下,支撑台的上表面与带锯条材料25的背面抵接,从而对带锯条材料25进行支撑。另外,为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使带锯条材料25与背面支撑部件23紧密接触(抵接),而能够充分地支撑带锯条材料25,在本实用新型的背面支撑部件23上设置了支撑部件调整机构230。该支撑部件调整机构230根据带锯条材料25的倾斜程度、宽度等调整背面支撑部件23与带锯条材料25的抵接程度。在支撑辊的情况下,支撑部件调整机构230通过调整支撑辊的上下位置来调整与带锯条材料25的抵接程度。支撑台的情况下,支撑部件调整机构230通过调整支撑台的上下位置及倾斜角度来调整与带锯条材料25的抵接程度。另外,对置按压辊20以避开图1A 图2C所示的分齿弯曲位置A及刀刃材料接合位置B的方式对带锯条材料25进行按压,即,对置按压辊20仅按压带锯条材料25的主体部。因此,在按压过程中不会损伤齿尖,能够以平行于主体部的方式正确地进行按压。并且,如图3A所示,对置按压辊20相对于与带锯条材料25的行进方向Y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Y倾斜α,即对置按压辊20的轴与垂直于带锯条材料25背面的方向具有倾斜角α。若对置按压辊20以轴为中心旋转,则因对置按压辊20与带锯条材料25之间存在摩擦力F,对摩擦力F在带锯条材料25行进方向Y及垂直于带锯条材料25背面的方向上进行分解的话,则如图3Α所示,可分解为沿带锯条材料行进方向Y的力F2及垂直于带锯条材料25背面的方向并向下的F1。由于存在分力Fl,所以带锯条材料25被按压于背面支撑部件23。因此,带锯条材料25的背面总是抵接于背面支撑部件23,从而带锯条材料25的行进姿势变得稳定,能够防止带锯条材料25脱离对置按压辊20或在对置按压辊20的宽度方向上晃动。另外,为了使对置按压辊单元100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都充分发挥其功能,对置按压辊单元100还具备根据该对置按压辊单元100的设置状态、带锯条材料25的状态,对对置按压辊20的轴的倾斜程度(倾斜角α的大小)进行调整的按压辊调整机构201。此外,该按压辊调整机构201既可以是单独对各个构成对置按压辊单元100的按压辊进行调整的机构,也可以是同时对对置的两个按压辊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在带锯条的生产线中,既存在带锯条材料25在气体中行进的工序,也存在带锯条材料25在液体中行进的工序。考虑到带锯条材料25相对于气体与液体的性质不同,优选对对置按压辊的倾斜角α进行如下限定,对置按压辊20处于气体中时,倾斜角α为10" 10°,对置按压辊20处于液体中时,倾斜角α为10" 20°。通过上述的构成,对置按压辊20不会与带锯条材料25产生干涉,不会损伤分齿或硬质片状刀刃材料,另外带锯条材料25不会晃动,位置稳定。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置按压辊20为由可动侧辊22与固定侧辊21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两个可动的按压辊构成。[0085]以下对对各个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各个实施例中,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各个实施例中均设置了对对置按压辊20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的按压辊调整机构,对按压力进行调整的按压力调整机构、以及对背面支撑机构进行调整的支撑部件调整机构,但是为了简化图示,省略了这些机构的图示。实施例1图4A及图4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4A及图4B所示,对置按压棍单元100A在基座(未图示)上设置了一组对置按压辊20与一组背面支撑台231。对置按压辊20由固定侧辊21与可动侧辊22构成。在可动侧按压辊22上作为按压机构24设置了压缩弹簧24A,可动侧辊22被压缩弹簧24按压,可动侧辊22按压带锯条材料25。换言之,利用固定侧辊21与可动侧辊22夹着带锯条材料25并对其进行按压。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仅在对置的两个按压辊中的一个设置压缩弹簧24A,并利用该压缩弹簧24A来进行按压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在两个按压辊上都设置压缩弹簧24A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按压机构24虽然采用了压缩弹簧24A,但是也可以采用液压机构、空压机构、拉伸弹簧、蝶形弹簧、磁力机构、或者紧定螺钉等。实施例2图5A及图5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如图5A及图5B所示,实施例2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B在基座(未图示)上设置了一组对置按压辊20和一组背面支撑辊2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背面支撑台231变更为背面支撑辊26,从而能够大幅削减摩擦力,但是带给带锯条材料25的背面的表面压力变大,因此适用于宽度较小,即使上述分力Fl较小也没有问题的带锯条材料25。实施例3图6A及图6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如图6A及图6B所示,实施例3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C在基座(未图示)上设置了一组对置按压辊20与两组背面支撑辊26。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实施例2中,在背面支撑辊26为一组的情况下,会产生使带锯条材料25沿着背面支撑辊26的周围旋转的力。因此,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实施例3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C设置了两组背面支撑辊26,因而具有如下优点,能够避免产生上述旋转力,同时能够减轻对于带锯条材料25的背面的表面压力。此外,在实施例3中,虽然设置了两组背面支撑辊26,但是也可以设置三组以上。实施例4图7A及图7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如图7A及图7B所示,本实施例4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D在基座(未图示)上,设置了一组对置按压辊20与背面支撑机构232,该背面支撑机构232包括保持架233以及设置于保持架233的两个背面支撑辊26A。在实施例3中,需要分别调整各背面支撑辊26A的上下位置。而在实施例4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D中,由于两个背面支撑辊26A、26A设置于保持架233上,所以只需调整保持架233,就可以同时调整两个背面支撑辊26A、26A,提高了调整效率及精度。[0103]此外,在实施例4中,虽然设置了两个背面支撑辊26A、26A,但是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实施例5图8A及图8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如图8A及图8B所示,实施例5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E中在带锯条材料25的行进方向Y上串联设置了两组对置按压辊20、20及两组背面支撑辊26、26。对置按压辊20、20与背面支撑辊26、26分别对应。与实施例2中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B的相比,上述分力Fl变为2倍,所以能够适用于宽度较大,需要上述分力Fl较大的带锯条材料25。另外,在图实施例5中,虽然以串联方式排列了两组实施例2所示的对置按压辊单元,但是也可以为三组以上。此外,在专门设置动力源来旋转驱动对置按压辊20的情况下,既可以为以一个动力源来驱动所有对置按压辊20的结构,也可以为分别为各个对置按压辊20设置动力源,或者以适当的组合(将对置按压辊划分为组,一组共用一个驱动源)来进行动力驱动。实施例6图9A及图9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如图9A及图9B所示,实施例6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F包括两组对置按压辊20、20及背面支撑机构232,该背面支撑机构232包括保持架233以及设置于保持架233的两个背面支撑辊26A。两组对置按压辊20、20分别设置在背面支撑辊26A、26A的上方。由于设置了两组对置按压辊20、20,所以能够获得较大的分力F1,能够适用于宽度较大,需要上述分力Fl较大的带锯条材料25。此外,由于设置了保持架233,能够同时调整两个背面支撑辊26A、26A的上下位置,提高了调整精度及效率。另外,对置按压辊20的数量与背面支撑辊26A数量无需一致,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实施例7图1OA及图1O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如图1OA及图1OB所示,实施例7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G在带锯条材料25的行进方向Y上串联排列了两组实施例1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A。实施例7与图4A及图4B所示的实施例1相比,将带锯条材料向下按压的上述分力Fl变为2倍,因而更适用于宽度大,需要更大的上述分力Fl的带锯条材料25,另外由于采用了背面支撑台231、231,所以能够减轻对于带锯条材料25背面的表面压力。另外,在图1OA及图1OB中,虽然串联排列了两组实施例1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A,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三组以上。此外,在利用另外的动力源对对置按压辊20进行旋转驱动的情况下,既可以利用一个驱动源来驱动所有的对置按压辊20,也可以使用多个驱动源来分别驱动各个对置按压辊20,也可以以适当的组合(将对置按压辊20划分为组,一组共用一个驱动源)进行动力驱动。实施例8图1lA及图1l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0122]如图1lA及图1lB所示,在实施例8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H中,采用了一体化的背面支撑台234来作为背面支撑部件。即,利用一个背面支撑台234来同时支撑两组对置按压辊20、20。背面支撑台234上设置了两个分别与对置按压辊20、20对应的接触面234A及 234B。因此,相较于实施例7,只需根据带锯条材料25的倾斜程度、宽度等对背面支撑台234的上下方向及左右角度的进行一次定位调整就可以,能够简化调整作业。另外,虽然在图1lA及图1lB中表示了设置了两组对置按压辊20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置三组以上的对置按压辊20。实施例9图12A及图12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在图1lA及图1lB所示的实施例8中,背面支撑台234的接触面分割为接触面234A及234B两部分,而在实施例9中,如图12A及图12B所示,不对背面支撑台235的接触面进行分割,即以一个完整的接触面235A来对多组对置按压辊20进行支撑。实施例10图13A及图13B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实施例10的对置按压辊单元100J在图12A及图12B所示的实施例9的基础上,在背面支撑台235的前后,各设置一组背面支撑辊26、26。由此能够缓和背面支撑台的入口与出口对带锯条材料25的背面的碰撞。另外,实施例10不限定于图13A及图13B所示的例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至少一个背面支撑台235及至少一组背面支撑辊26进行各种组合。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用于带锯条生产线, 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特征在于, 具备: 一组或多组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对置按压辊; 支撑并引导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的背面支撑部件;以及 根据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倾斜程度、宽度来调整上述背面支撑部件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抵接程度的背面支撑部件调整机构, 上述对置按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具备对其提供按压力的按压力提供机构, 上述对置按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面支撑部件是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抵接的支撑台、或者是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抵接的支撑辊、或者是上述支撑台与上述支撑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置按压辊具备根据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设置状态、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状态来对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轴的倾斜程度进行调整的按压辊调整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辊调整机构具备对构成一组上述对置按压辊的两个上述按压辊同时进行调整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力提供机构具备对其提供的上述按压力的大小进行调整的按压力调整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经由传递机构被动力源旋转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置按压辊处于气体中时,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10" 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置按压辊处于液体中时,上述对置按压辊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10" 2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力提供机构是使用了液压装置、空压装置、弹簧、磁力装置或者紧定螺钉的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锯条材料为进行了分齿加工或者接合了刀刃材料的带锯条材料时,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以不与分齿弯曲位置或刀刃材料接合位置干涉的方式来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辊为多个时,多个上述支撑辊设置在同一个保持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面支撑部件包含上述支撑辊与上述支撑台时,上述支撑辊设置在上述支撑台的前后。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置按压辊单元,其用于带锯条的生产线,具备一组或多组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对置按压辊;支撑并引导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的背面支撑部件;以及根据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倾斜程度、宽度来调整上述背面支撑部件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抵接程度的背面支撑部件调整机构,上述对置按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具备对其提供按压力的按压力提供机构,上述对置按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向该行进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的对置按压辊单元使得带锯条材料在行进过程中,不会在宽度方向上晃动,姿势稳定。
文档编号B65H23/14GK202944923SQ20122067757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辻本晋, 酒井秀彦, 桥本典昭 申请人:株式会社天田, 株式会社天田机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