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882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覆盖排出盘的盘盖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已知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排出盘,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排出盘且能在覆盖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转动的盘盖。更具体地,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盘盖在覆盖位置时,盘盖的端部位于片材排出口(与排出辊的夹持部大致在同一水平面的开口)上方。然而,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由于盘盖的端部位于排出辊夹持部的上方,如果使用者在盘盖位于覆盖位置时意外地给出了打印指令,则从排出辊夹持部排出的片材可能会触碰到盘盖的下表面而卡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即使当盘盖在覆盖位置时也减少记录片材卡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包括支撑部的排出盘;具有夹持部的多个排出辊,所述多个排出辊在所述夹持部夹持记录片材,所述多个排出辊用于将所述记录片材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以及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的盘盖。所述盘盖配置成在伸出位置和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盘盖相对于所述排出盘伸出且所述第一表面朝上以接收从所述夹持部排出的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覆盖位置,所述盘盖被所述排出盘的所述支撑部支撑以覆盖所述排出盘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朝上。当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盘盖的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记录片材排出的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端部位于比所述排出盘的所述上表面更靠近所述夹持部且比所述夹持部低的位置,使得从所述夹持部排出的所述记录片材的前端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或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方通过。利用这种结构,即使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从所述排出辊的所述夹持部排出的所述片材的前端也能在所述盘盖的面朝上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或在其上方通过,从而减少由于接触所述盘盖的面朝下的所述第一表面而导致的记录片材卡住。


将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中: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的大体结构;图2是盘盖在伸出位置时的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图3是盘盖在覆盖位置时的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3中的1-1线的简化剖视图5是示出上盖打开时,使用者目视检查主体内部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排出辊周围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图7A是示出排出辊的放大剖视图;以及图7B是示出下游侧从动辊的直径比上游侧从动辊的直径小的排出辊的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结合附图对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文中,将对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的激光打印·机的大体结构进行说明,然后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详细地说明。在下文中,激光打印机的方向或侧将基于激光打印机放置成即将被使用的朝向而定。换句话说,在图1中,左侧被称为前方或前侧,右侧被称为后方或后侧,上侧被称为上方或上侧,下侧被称为下方或下侧。上下方向可称为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I包括:主体2,用于供给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个实例的片材P的供给部3,以及用于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主体2包括:壳体21,作为上壁的一个实例的上盖22,以及前盖23。壳体21在其上部具有开口 21A,处理盒6通过开口 21A安装和移除,壳体21在其前部具有用于插入片材P的插入口 21B(图2)。在壳体21上部的开口 21A通过上盖22打开和关闭,而在壳体21前部的插入口21B通过前盖23打开和关闭。供给部3包括:片材盘31,用于在其上放置片材P ;以及片材供给机构32,其向图像形成部4供给在片材盘31上的片材P。片材盘31由位于主体2下部的盘部31A和前盖23构成。具体地,前盖23能绕其下端部沿前后方向转动。前盖23朝前倾斜时构成片材盘31的一部分。在供给部3中,前盖23朝前倾斜以形成放置片材P的片材盘31。在片材盘31上的片材P将由片材供给机构32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图像形成部4包括:扫描单元5,处理盒6和定影单7。扫描单元5位于主体2的前部,包括:激光发射部、多棱镜、透镜和反射镜,这些部件都未不出。扫描单5用激光束高速扫描照射感光鼓61的表面。处理盒6能通过开口 2IA从壳体21拆卸。处理盒6包括感光鼓61、将在感光鼓6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的转印辊62。处理盒6还包括带电器、显影辊、层厚限制片和调色剂室,这些部件都是已知的且未示出。在处理盒6中,旋转着的感光鼓61的表面借助带电器均匀地带上电,然后由来自扫描单元5的激光束通过高速扫描而曝光。这样,曝光区域的电势下降,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61的表面形成。显影辊将调色剂室内的调色剂供给到在感光鼓6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6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当片材P经过感光鼓61和转印辊62之间时,承载在感光鼓6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定影单元7位于处理盒6上方,其包括加热辊(加热构件)71和压力辊(支持构件)72。加热辊71是对片材P加热的构件,包括内部的加热源,例如卤素灯,其未示出。压力辊72是通过与加热辊71 一起将片材P夹住来供给片材P的构件,位于加热辊71后侧的斜上方。在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定影单元7中,当片材P经过加热辊71和压力辊72之间时,转印到片材P上的调色剂被热定影。热定影有调色剂的片材P被输送到位于定影单7下游的排出辊8,然后从排出辊8排出到排出盘9。下面将对上盖22周围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上盖22包括第一壁部22A、第二壁部22B、第三壁部22C、排出盘9、盘盖10和排出辊8的一部分(该部分为驱动辊81)。第一壁部22A是位于排出辊8上方的壁,形状为:其从壳体21的后端水平延伸到比排出辊8稍靠前的位置。定影单元7位于第一壁部22A的下方(在上盖22后端部与竖壁91之间)。具体地,定影单元7位于比排出辊8更靠后(即在排出辊8沿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侧)且低于排出辊8的位置。换句话说,加热辊71与压力辊72之间的夹持部位于比驱动辊81与第一从动辊82之间以及驱动辊81与第二从动辊83之间的夹持部更靠后且更低的位置。 在定影单元7中,加热辊71比压力辊72更靠前,从定影单元7排出的片材P以片材P接触加热辊71的一面面朝着排出盘9的方式被排出到排出盘9。这样,被排出到排出盘9的片材P很可能会以向上突出的方式卷曲。第二壁部22B是位于第一壁部22A斜前下方的壁,形状为包围排出盘9的周边(具体地,排出盘9的前端、左端和右端)。第二壁部22B的上表面BI向前下方(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倾斜。如图3和4所示,当盘盖10位于下文将说明的覆盖位置时,盘盖10的上表IOA与如上所述倾斜的第二壁部22B的上表面BI平齐。这种结构防止位于覆盖位置的盘盖10和盘盖10周围的第二壁部22B之间有高度差,从而改进盘盖10位于覆盖位置时激光打印机I的外观美感。如图1和2所示,第三壁部22C是连接第一壁部22A和第二壁部22B的壁,沿与第一壁部22A和第二壁部22B两者都交叉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上盖22的形状为:排出盘9附近的第二壁部22B比第一壁部22A低一个台阶。因此,通过将第二壁部22B从第一壁部22A降低一个台阶,激光打印机I能被制得更小。上盖22这样被壳体21支撑:上盖22能绕其后端部转动。换句话说,上盖22这样被壳体21支撑:上盖22能绕位于从上方看时与第一壁部22A重叠的区域的转轴22D转动。如图5所示,即使当在狭窄的存放空间例如架子R下使用激光打印机I时,上盖22也能被开大一个高度,该高度与在转轴22D相对侧的第二壁部22B比第一壁部22k低的台阶高度相当。因此,这种结构便于更换处理盒6。如图1和2所示,排出盘9的形状为:其从上盖22的上表面(确切地,第二壁部22B)向下凹。具体地,排出盘9包括:竖直延伸的竖壁91,水平延伸的水平壁92,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片材支撑壁93,以及分别在左侧和右侧的一对侧壁94。竖壁91构成排出盘9的后壁,在排出辊8的下方。具体地,竖壁91具有两个切口部91A,它们从竖壁91的上端向下凹且沿左右方向彼此分开。每个切口部91A接收排出辊8的一部分(确切地,第一从动辊82)。竖壁91的下端部包括斜部91B,其朝前方(上盖22的前端部)斜向下延伸,这样排出盘9的最深部分比竖壁91更靠前。利用这种结构,如图5所示,与排出盘9的最深部分位于竖直延伸的竖壁下端的结构(虚线指示)相比,当使用者打开上盖22以例如在定影单元7的出口附近目视检查时,排出盘9的最深部分更少妨碍使用者的视线。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便于目视检查定影单元7的出口附近和无需将上盖22开大而清除卡住的片材。如图1所示,水平壁92从斜部91B的下端向前延伸,连接到片材支撑壁93,从而构成排出盘9的最深部分。换句话说,水平壁92位于片材支撑壁93和斜部9IB之间。片材支撑壁93的形状为:它从水平壁92 (或最深部分)向斜前上方倾斜。换句话说,片材支撑壁93和斜部91B的形状为:随着从水平壁92向上,它们彼此分开,从而构成限定V形凹槽的一部分壁。利用这种结构,当排出到排出盘9的片材P尾端到达斜部91B时,片材P的尾端被斜部91B和片材支撑壁93弄弯,使得片材P的弯曲部向下突出。因此,即使排出到排出盘9的片材P卷曲使得卷曲部向上突出,通过在斜部91B和片材支撑壁93之间将片材P尾端校正使得尾端向下突出,卷曲部能被校正得相对平整。与片材支撑壁直接连接到斜部、它们之间没有水平壁的结构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水平壁92位于片材支撑壁93和斜部91B之间,在片材支撑壁93和斜部91B之间没有形成狭窄的角部。因此,片材P的卷曲在本实施方式中能被适当校正,因为它不会在上述狭窄的角部被过度校正。 侧壁94位于竖壁91、水平壁92和片材支撑壁93的左侧和右侧,以便连接竖壁91、水平壁92和片材支撑壁93的左端和右端。如图1至3所示,盘盖10被壳体21支撑,使得绕位于片材支撑壁93前端附近的转轴(未示出)转动。具体地,盘盖10能在盘盖10覆盖排出盘9的上表面(即片材支撑壁93的上表面和水平壁92接近片材支撑壁93的部分)的覆盖位置和盘盖10相对排出盘9的上表面(即片材支撑壁93的上表面)的前侧伸出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例如转动。当位于覆盖位置时,盘盖10被每个侧壁94的上端部94A支撑。水平壁92的另一部分和斜部9IB被上盖22的第三壁部22C和第一壁部22A覆盖。这样,当盘盖10位于覆盖位置时,盘盖10、第三壁部22C和第一壁部22A防止灰尘积聚在排出盘9。在覆盖位置的盘盖10的后端部10B(即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端部)位于排出辊8的夹持部(具体地,驱动辊81和第一从动辊82之间的夹持部)下方。利用这种位置关系,即使盘盖10位于覆盖位置,从排出辊8的夹持部排出的片材P的前端也能在盘盖10的上表面上或在其上方通过。这样防止由于接触盘盖10的下表面而导致片材卡住。当在覆盖位置时,盘盖10的上表面朝前侧(即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即使灰尘积聚在位于覆盖位置的盘盖10上,这种倾斜也能防止灰尘进入排出盘9的后侧(接近排出辊8)。如图2所示,盘盖10包括第一伸出盖11和第二伸出盖12。第一伸出盖11具有大致等于排出盘9的宽度,形状为:当在图1的点划线指示的覆盖位置时,第一伸出盖11从片材支撑壁93的前端前面的位置延伸到第三壁部22C的前端后面的位置。具体地,第三壁部22C的下端具有切口部Cl,其从第三壁部22C的下端向上凹(图2)。当盘盖10在覆盖位置时,第一伸出盖11的后端比限定切口部Cl的边缘更靠后。如图2所示,第二伸出盖12在宽度上比第一伸出盖11窄,可转动地位于在伸出位置的第一伸出盖11前端部的大致中央部分。具体地,第二伸出盖12能在容纳位置和打开位置(图2)之间转动,在容纳位置,第二伸出盖12以面对第一伸出盖11的方式折入第一伸出盖11,在打开位置,第二伸出盖12与位于伸出位置的第一伸出盖11的上表面前端相邻。如图6所示,排出辊8位于排出盘9的竖壁91上方,包括:接收驱动力而旋转的驱动辊81,接触驱动辊81并由驱动辊81驱动旋转的第一从动辊82和第二从动辊83。第一从动辊82位于第二从动辊83的前方(即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第二从动辊83的下游侧),具有比第二从动辊83大的直径(与第二从动辊83尺寸不同)。利用这种结构,具有更大·直径的第一从动辊82提高了片材P输送的顺畅性,而具有更小直径的第二从动棍83有助于减小设备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于片材排出方向下游侧的第一从动辊82的直径更大,从第二从动辊83和驱动辊81之间的夹持部被供应的片材P相对于位于下游侧的第一从动辊82的角度可以更大。换句话说,如图7B所示,如果位于片材排出方向下游侧的第一从动辊82'的直径比第二从动辊83'的小,则由驱动辊81和第二从动辊83'的公切线TC与公切线TC和第一从动辊82'的交点P2上的切线T2所形成的角度0 2变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驱动辊81和第二从动辊83'之间即将被供应的片材P很可能卡在位于下游侧的第一从动辊82'。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如图7A所示,由驱动辊81和第二从动辊83的公切线TC与公切线TC和第一从动辊82的交点Pl上的切线Tl所形成的角度0 I很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防止从驱动辊81和第二从动辊83之间即将被供应的片材P由于与位于下游侧的第一从动辊82碰撞而卡住。如图5和6所示,驱动辊81可旋转地安装在上盖22,第一从动辊82和第二从动辊83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21。利用这种结构,在驱动辊81、第一从动辊82和第二从动辊83之间卡住的片材能仅仅通过打开上盖22而容易地被移除。第一从动辊82和第二从动辊83沿相对于水平面的斜线设置成:第一从动辊82位于第二从动辊83的斜前下方。因此,与两个从动辊水平设置的结构相比,第一从动辊82从驱动辊81向片材排出方向下游侧突出的量能很小。与两个从动辊水平设置的结构(第一从动辊82从驱动辊81向片材排出方向下游侧突出的量大的结构)相比,尽管竖壁91移位到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侧,还是能避免当上盖22打开或关闭时竖壁91和第一从动辊82之间的干扰。因此,与两个从动辊水平设置的结构(向下游侧突出的量大的结构)相比,排出盘9能被加宽。用于将片材P从定影单元7引导到排出辊8的片材供给路径100在上盖22的第一壁部22A下方。片材供给路径100呈向上突起的弧形形状。排出辊8之间的夹持部(驱动辊81与第一从动辊82和第二从动辊83之间的各个夹持部)位于片材供给路径100的顶部110下方的斜前侧。因此,例如,与将记录片材直着向位于定影单元斜上方位置(图6中顶部110附近的位置)的排出辊引导的片材供给路径相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排出辊8由于片材供给路径100的弧形形状而能位于比顶部110更低的位置,因此激光打印机I的尺寸能缩小。由于与排出辊8位于顶部110附近的结构相比,排出辊8更靠前,所以位于排出辊8下方的竖壁91的斜部91B的下端(即排出盘9的最深部分)也更靠前。因此,当上盖22在打开位置时,可以很容易地看见定影单元7出口附近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但不限于:当盘盖10在覆盖位置时,盘盖10的上表面IOA朝前向下倾斜。例如,当在覆盖位置时,盘盖的上表面可以是水平的。这种情况也能防止位于覆盖位置的盘盖上的灰尘掉落到靠近 排出盘的排出辊的角落。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但不限于:能打开的上盖22作为主体的上壁的一个实例。上盖22可以是固定的壁。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但不限于:排出辊8包括一个驱动辊81以及两个从动辊82和83。例如,排出辊可以包括一个驱动辊和一个从动辊。片材P,作为记录片材P的一个实例,可以包括:厚纸、明信片、薄纸和透明片。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但不限于激光打印机I。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设备,比如复印机和多功能设备。虽然结合各种示例性结构和说明性方面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方面做出其他改变和变型。从对本说明书公开的特征的说明或惯例来考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悉其他结构和特征。本说明书和描述的例子仅是对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进行示例性说明。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12-017776、申请日为2012年I月31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排出盘,其包括支撑部; 多个排出辊,它们之间具有夹持部,所述多个排出辊在所述夹持部夹持记录片材,所述多个排出辊用于将所述记录片材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以及 盘盖,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盘盖配置成在伸出位置和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盘盖相对于所述排出盘伸出且所述第一表面朝上以接收从所述夹持部排出的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覆盖位置,所述盘盖被所述排出盘的所述支撑部支撑以覆盖所述排出盘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朝上, 当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盘盖的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记录片材排出的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端部位于比所述排出盘的所述上表面更靠近所述夹持部且比所述夹持部低的位置,使得从所述夹持部排出的所述记录片材的前端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或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方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盘盖的所述第二表面朝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上壁的主体,所述上壁具有限定所述排出盘的向下的凹部, 当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盘盖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主体的所述上壁的位于所述排出盘周围的壁部的上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上壁的主体,所述上壁具有限定所述排出盘的向下的凹部, 所述上壁包括:位于所述多个排出辊上 方的第一壁部,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下方且在所述排出盘周围的第二壁部,以及第三壁部,所述第三壁部沿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部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安装或移除处理盒, 所述上壁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上盖,所述上壁被所述壳体这样支撑:所述上壁绕位于从上方看时与所述第一壁部重叠的区域的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下方,用于热定影所述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定影单元, 所述第一壁部在其下方限定用于将所述记录片材从所述定影单元向所述多个排出辊引导的片材供给路径, 所述片材供给路径呈向上突起的弧形, 所述多个排出辊的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片材供给路径的顶端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盘盖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上游端部面对所述多个排出辊中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盘盖覆盖所述排出盘的整个所述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盘包括与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交叉的竖壁,所述竖壁的下端部包括朝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斜向下延伸的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盘还包括: 水平壁,从所述斜部的下端朝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的所述下游侧水平延伸;以及 片材支撑壁,从所述水平壁朝所述片材排出方向的所述下游侧斜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出辊包括: 驱动辊,接收驱动力而旋转;以及 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它们接触所述驱动辊并由所述驱动辊驱动旋转, 所述第一从动辊位于所述第二从动辊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所述第一从动辊具有比所述第二从动辊大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出辊包括: 驱动辊,接收驱动力而旋转;以及 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它们接触所述驱动辊并由所述驱动辊驱动旋转, 所述第一从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设置成:所述第一从动辊位于所述第二从动辊在所述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 游侧的斜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包括支撑部的排出盘;具有夹持部的多个排出辊;以及盘盖,所述盘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表面朝上的伸出位置和所述盘盖被所述支撑部支撑以覆盖所述排出盘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朝上的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盘盖在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盘盖的所述第二表面在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端部位于比所述排出盘的上表面更靠近所述夹持部且比所述夹持部低的位置,使得从所述夹持部排出的所述记录片材的前端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或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方通过。
文档编号B65H29/20GK103224158SQ20131003474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山本浩洋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