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681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材料封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包括上夹子和下夹子轨道,所述下夹子轨道上表面有一限位槽,所述下夹子轨道还包括边缘限位槽,所述边缘限位槽侧壁与所述限位槽侧壁相互平行,所述边缘限位槽高于所述限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边缘限位槽,能够防止载带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剧烈的左右摇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载带穿进卷盘孔的准确率,同时也减少了上夹子和载带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传输速率。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属于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封装测试领域。【背景技术】
[0002]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封装测试领域,为了防止精密的贴片电子元器件损坏,同时为了便于运输和储存,通常将电子元器件置于包装载带上面的空腔处,然后,将装有电子元器件的载带卷装在包装卷盘上。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输送载带的设备一端连接载有空卷盘的卷盘马达,所述载带输送设备包括用于找孔穿入的上夹子和用于输送载带的下夹子轨道,工作时,上夹子和下夹子轨道配合,通过下夹子轨道上的限位槽将装有电子元器件的载带输送到卷盘位置,通过自动找孔设备,将载带穿入卷盘上对应的穿孔,实现载带卷装于卷盘上。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载带输送设备,由于输送载带的下夹子轨道上面的限位槽太浅并且限位槽的宽度大于载带的宽度,载带被输送的过程中在槽内部会左右晃动,甚至可能会脱离轨道,导致靠近空卷盘时影响找孔的准确率;并且现有技术中,上夹子和下夹子轨道之间用于载带通过的缝隙高度控制能力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缝隙过窄,导致载带与上夹子以及下夹子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不仅存在损坏电子元器件的风险,而且会影响输送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的载带传输设备存在的穿孔准确率不高,上下夹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下夹子轨道外边缘限位槽能够有效解决所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包括上夹子和下夹子轨道,所述下夹子轨道上表面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下夹子轨道中央位置,所述下夹子轨道还包括边缘限位槽,所述边缘限位槽侧壁与所述位于下夹子轨道中央位置的限位槽的的侧壁为平行关系,所述边缘限位槽高于所述限位槽。
[0006]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边缘限位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即所述边缘限位槽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径,所述边缘限位槽能够有效阻挡载带在输送过程中较大幅度地左右摆动。
[0007]作为优选,以上所述边缘限位槽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子横截面宽度,工作时所述上夹子与所述边缘限位槽相契合,形成一供载带通过的缝隙,可避免载带在所述限位槽中运动时跳出所述限位槽。
[000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的进口是个截面逐渐缩小的喇叭口,并且所述边缘限位槽的形状走向和所述限位槽的形状走向一致。
[000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边缘限位槽,能够防止载带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剧烈的左右摇摆,从而有效地提局了载带穿进卷盘孔的准确率。[0011]2、所述边缘限位槽与上夹子相互配合,有效控制上夹子和下夹子轨道之间的缝隙,减少载带与上夹子以及下夹子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传输速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夹子轨道主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夹子轨道俯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用于穿孔和定位的上夹子3和传输载带的下夹子轨道4。如图1所示,所述下夹子轨道4上表面有一限位槽1,所述限位槽I位于所述下夹子轨道4的中央位置,用来初步限定载带运动的轨道,工作时,所述载带在所述限位槽I预设的轨道中前进。为了防止由于所述限位槽I过浅,出现载带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振动剧烈等原因跑出所述的限位槽I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或者图2所示,所述下夹子轨道4还包括边缘限位槽2,所述边缘限位槽2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槽I的侧壁为平行的关系,且所述边缘限位槽2高于所述限位槽I。
[0017]作为较佳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边缘限位槽2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位于下夹子轨道4中央位置的限位槽I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即所述边缘限位槽2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槽I的内径,这样所述边缘限位槽2既能够有效阻挡载带在输送过程中左右摆动,并且由于其内径比所述限位槽I内径大,可以防止边缘限位槽2两侧壁卡住载带。
[0018]作为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边缘限位槽2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子3的横截面宽度,所述上夹子3与所述边缘限位槽2相契合。工作时,所述的上夹子3和所述边缘限位槽2合盖在一起,在上夹子3之间与所述下夹子轨道4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缝隙,载带从所述缝隙中通过,所述上夹子3与所述载带可轻微接触,起到导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即能使载带在纵向顺畅运行,又能够使编带在横向方向稳定。本实用新型依靠边缘限位,导轨的边缘与编带接触面较小,摩擦力较小,载带前进更顺畅。
[0019]以上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I的进口是个截面逐渐缩小的喇叭口,并且所述边缘限位槽2的形状走向和所述限位槽I的形状走向一致。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包括上夹子和下夹子轨道,所述下夹子轨道上表面有一限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子轨道还包括边缘限位槽,所述边缘限位槽侧壁与所述限位槽侧壁相互平行,并且所述边缘限位槽高于所述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限位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限位槽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子横截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进口为截面逐渐缩小的喇叭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找卷盘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槽形状相同。
【文档编号】B65H23/032GK203601623SQ201320841731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林, 赵欣龙, 刁庆伟, 王利华 申请人: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