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46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构成为在以小于负载杆(3)全长的间隔配置摩擦驱动轮(12)的特定摩擦驱动区域(A2)中,使各搬运用行走体(1)能够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其特征在于,于负载杆(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上,设置自由切换于往该负载杆(3)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延伸姿势以及未自该负载杆(3)延伸的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于所述延长杆(14)的前端上,设置当处于所述延伸姿势时,抵接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1)的端部的抵接部(14b)。
【专利说明】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是于摩擦驱动区域中,以设置于行走路径侧的摩擦驱动轮推进搬运用行走体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已知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构成为与通过搬运用行走体支持的被搬运物支持台的行走方向平行的侧面作为摩擦面,于所述摩擦面压接行走路径侧的摩擦驱动轮,通过该摩擦驱动轮使搬运用行走体行走前进的构造,或者未记载于专利文献,但所述摩擦面并非设置于所述被搬运物支持台,而是设置于支持所述被搬运物支持台的搬运用行走体,以所述搬运用行走体的摩擦面压接摩擦驱动轮的构造。在任一情况下,已知的构造均是以后推连续行走形式以及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作为使用所述摩擦驱动轮使搬运用行走体行走前进的摩擦驱动区域的构造。于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中,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构成为在该摩擦驱动区域的入口与出口的2个位置上设置摩擦驱动轮,且出口的摩擦驱动轮的圆周速度稍慢于入口的摩擦驱动轮的圆周速度,使以入口的摩擦驱动轮送进摩擦驱动区域的各搬运用行走体通过从后方送进该摩擦驱动区域内的被搬运物支持台从后方推动而驱动。此外,于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中,是构成为以小于搬运用行走体侧的摩擦面全长的间隔配置摩擦驱动轮,使各搬运用行走体相隔预定间隔而行走。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2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0007]在如上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中,于搬运用行走体的行走路径中,会有将各搬运用行走体以前后方向堆积贮藏的贮藏路线,以及将各搬运用行走体搬运的被搬运物之间的间隔扩张至预定间隔的状态下使各搬运用行走体行走,而使对该被搬运物的作业更容易进行的作业路线的两种路线共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虽然在前者的贮藏路线中适用所述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但为了将所述贮藏路线的贮藏效率提升,而构成为使各搬运用行走体的全长缩短到必要的最小限度,因此后者的作业路线中只能适用所述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亦即,无法将所述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适用于所述作业路线。然而,适用于所述作业路线的所述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中,由于各摩擦驱动轮的磨耗造成圆周速度微小的差异,或是各摩擦驱动轮与搬运用行走体侧的摩擦面之间微小的滑动等原因,使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之间的间隔产生变异,而可能对该作业路线上的作业,特别是以自动机器进行的自动作业造成妨碍。
[0008]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本发明提出了能解决上述过去在设置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的状况下产生的问题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本发明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为了容易理解与后述实施例的关系,将说明该实施例时使用的组件符号以括号括起来表示时,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构成为:支持被搬运物支持台(2)的搬运用行走体(I)是由与行走方向平行的负载杆(3)以及支持所述负载杆(3)的多个滑接轮(4a?4b)所构成;在支持引导所述滑接轮(4a?4b)的导轨(8)所构成的行走路径中的特定摩擦驱动区域(A2)上,压接于连续形成在所述负载杆(3)的全长整体上的摩擦面(10)的摩擦驱动轮(12)以小于所述负载杆(3)全长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特定摩擦驱动区域(A2)中,使各搬运用行走体(I)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其中,构成为于所述负载杆(3)的长度方向两端中至少一端的端部上设置自由切换于往该负载杆(3)延长方向延伸的延伸姿势,以及未自该负载杆(3)延伸的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所述延长杆(14)的前端设有当该延长杆(14)处于延长姿势时,抵接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端部,以阻止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I)彼此往相对接近而使所述预定间隔变窄的方向移动的抵接部(14b)。
[0010]再者,与延长杆(14)的前端抵接部(14b)抵接的“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端部”形成为当所述负载杆(3)前后两端上设置延长杆(14)时,相对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的前端的抵接部(14b);而当所述负载杆(3)前后两端仅于其中一端的端部上设置延长杆(14)时,是形成为相对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中未设置延长杆(14)的一侧的端部。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当各搬运用行走体送进作为贮藏路线的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时,由于各搬运用行走体的延长杆先切换至收纳姿势,所以如同公知技术,各搬运用行走体的负载杆能够以前后对接的状态,使后侧的搬运用行走体自后方推动前侧的搬运用行走体,而使前后的搬运用行走体呈无空隙的状态,亦即,能够以各搬运用行走体的负载杆的全长决定的间隔进行效率良好的贮藏。而且,当各搬运用行走体送进以摩擦驱动轮相距预定间隔而驱动行走的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特定摩擦驱动区域时,由于各搬运用行走体的延长杆先切换至延长姿势,使各搬运用行走体的负载杆的全长延长为所述延长杆自搬运用行走体延伸的长度,因而能够以所述延长杆阻止如先前说明的各种因素使各搬运行走体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预定间隔的状况,而能够确实防止由于前后搬运用行走体之间的间隔变窄造成的有害影响。
[0013]当然,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于所述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特定摩擦驱动区域中,将以小于所述负载杆全长的间隔配置的各摩擦驱动轮的圆周速度设定为于靠近该特定摩擦驱动区域的出口时使其些微降低,而通过给予各搬运用行走体适当的阻力下行走前进,而能够使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之间的延长杆前端的抵接部与搬运用行走体的端部确实的维持于互相抵接的状态,并防止各搬运用行走体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预定间隔,而使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之间能够确实的保持预定的间隔。
[0014]此外,虽然延长杆也可构成为于延长姿势时使负载杆的摩擦面也自所述延长杆的侧面延长,但通过将延长杆(14)设为与压接于负载杆(3)的摩擦面(10)的摩擦驱动轮
(12)未接触的构造,可减少延长杆因断面形状、材质或位置等所受到的限制,而能够以容易且低成本的方式实施,并且能够缩短特定摩擦驱动区域内相距等间隔设置的各摩擦驱动轮进行摩擦驱动的时间,而能够延长各摩擦驱动轮的使用年限。
[0015]此外,延长杆于延长姿势与收纳姿势之间的移动,可以是线性的前后移动或是也可以是于水平面上的前后摆动,但也可以使延长杆(14)构成为使其基部(14a)于负载杆
(3)上侧于左右方向的水平支轴(16)周围以接近180度的范围前后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并使该延长杆(14)自所述水平支轴(16)朝向负载杆(3)延长方向的延长姿势与逆向的收纳姿势的两者构成为以负载杆(3)的上面支持。根据此结构,不仅能得到仅以I个水平支轴将延长杆的基部枢轴支承于负载杆的上侧的简单结构来实施,且能够仅以重力而确实保持于延长姿势与收纳姿势两者,由于不需并用锁定延长姿势与收纳姿势的组件也能够实施,使其整体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实施。
[0016]再者,虽然基本上延长杆能够以手动作业进行姿势的切换,也能够通过搬送用行走体本身搭载电动马达或电磁线圈等驱动源而使延长杆进行姿势的切换,但也可以在所述延长杆(14)的基部(14a)上设置被操作部(17,18),于所述特定摩擦驱动区域(A2)的入口上设置通过所述被操作部(17)使延长杆(14)自收纳姿势切换至延长姿势的第一切换组件(19),并于所述特定摩擦驱动区域(A2)的出口上设置通过所述被操作部(18)使延长杆
(14)自延长姿势切换至收纳姿势的第二切换组件(20)。根据此结构,延长杆不仅能自动化进行延长杆的姿势切换,且与使用多台的各搬送用行走体侧上搭载为了切换延长杆姿势的驱动源的情况相比,在电力供给或控制的各方面上均能够以容易且低成本的方式实施。
[0017]再者,所述被操作部可由自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的基部(14a)往前方延伸的第一被操作部(17),以及自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的基部(14a)往前方延伸的第二被操作部(18)所构成;所述第一切换组件(19)可由随着搬运用行走体(I)的行走将所述第一被操作部(17)推往后方而使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切换至延长姿势的固定位置抵接构件(19a)所构成;且所述第二切换组件(20)可由随着搬运用行走体(I)的行走将所述第二被操作部(18)推往后方而使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切换至收纳姿势的固定位置抵接构件(20a)所构成。根据此结构,由于在行经路径侧上必要的切换组件能够仅以位置固定的抵接构件所构成,因此延长杆的姿势自动切换能够以更加简单容易且极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
[0018]此外,所述延长杆(14)可构成为能够变更使用时处于延长姿势时的长度。具体来说,延长杆(14)本身可以采取能伸缩自如的构造而使延长杆(14)构成为本身能够调整长度,或者是替换长度各异的多个棒状构件而构成不同长度的延长杆(14)。例如,所述延长杆
(14)可由以所述水平支轴(16)而枢轴支承的基部(21),以及以相对于所述基部(21)能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且前端分别具有所述抵接部(14b)的长度各异的多个本体(22A?22D)所构成,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本体(22A?22D)的交换变更延长杆(14)的长度。根据此结构,在相距等间隔配置的摩擦驱动轮的特定摩擦驱动区域中的各搬运用行走体之间确保的间隔能够对应作业内容或其它状况而变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图1为搬运用行走体与摩擦驱动轮的侧视图。
[0020]【图2】图2为图1的主要部分的扩大正面图。
[0021]【图3】图3为以后推方式使搬运用行走体行走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22]【图4】图4为搬运用行走体以预定间隔行走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23]【图5】图5A为说明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5B为说明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6】图6A为将延长杆自收纳姿势切换至延长姿势的第一被操作部与第一切换组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6B为同样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0025]【图7】图7A为将延长杆自延长姿势切换至收纳姿势的第二被操作部与第二切换组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7B为同样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0026]【图8】图8为能自由调整长度的延长杆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侧视图。
[0027]【图9】图9为利用长度变更的延长杆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于图1及图2中,I为搬运用行走体,2为支持被搬运物W的被搬运物支持台。搬运用行走体I由与行走方向平行的负载杆3,以及支持所述负载杆3的4个滑接轮4a?4d所构成。负载杆3由长形中央负载杆单体3a、在所述长形中央负载杆单体3a的前后两端通过水平动作关节部5a、5b连接的短形负载杆单体3b、3c、在所述前后两个短形负载杆单体3b、3c的自由端通过上下动作关节部5c、5d连接的长形负载杆单体3d、3e,以及在所述前后两个长形负载杆单体3d、3e的自由端通过水平动作关节部5e、5f连接的前后两端的短形负载杆单体3f、3g所构成;4个滑接轮4a?4d中,前后两端的滑接轮4a、4d与前后两端的短形负载杆单体3f、3g构成为一体,中间两个滑接轮4b、4c于长形中央负载杆单体3a的前后两端的水平动作关节部5a、5b的垂直支轴下端于左右方向的水平支轴的周围以前后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
[0029]被搬运物支持台2是支持于长形中央负载杆单体3a的前后两端的水平动作关节部5a、5b的垂直支轴的上端。此外,被搬运物支持台2设有于行走路径中的特定区域上,由与该行走路径平行的方式架设的左右一对的防震用导轨所引导,设置于前后2个位置的左右一对的防震用引导滚轮6。
[0030]上述结构的搬运用行走体I如图2所示,通过各滑接轮4a?4d所具备绕水平轴旋转自如的左右一对支持用滚轮7 (滑接轮4b、4c上设置前后二组且左右一对的支持用滚轮7),而自由行走地支持于构成行走路径的左右一对的导轨8。此外,各滑接轮4a?4d设有嵌合于左右一对的导轨8之间,且绕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前后一对防震用滚轮9。当负载杆3的侧面在直线状的行走路径上时,是构成为全长整体上直线状连续的摩擦面10(参照图2)。因此,于摩擦驱动所述搬运用行走体I的区域中,其构成为以马达11旋转驱动的摩擦驱动轮12是设置成压接于负载杆3的摩擦面10,通过所述摩擦驱动轮12的旋转驱动,使搬运用行走体I沿着行走路径(导轨8)推进。此外,摩擦驱动轮12之间也能够并用夹住负载杆3的备用滚轮。
[0031]搬运用行走体I是以能通过沿着所述行走路径配置的链式运送机的推动器而推进的方式,于滑接轮4a?4d中,支持被搬运物支持台2前端侧的滑接轮4b上,如同公知技术,能够设置与链式运送机的推动器接合的前后一对的接合件13a、13b。
[0032]如上述结构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的前端部上,设有延长杆14。由于所述延长杆14是如图3及图4所示,在突设于前侧长形负载杆单体3d的前端部上面的左右一对的轴承板15之间,使基部14a以前后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于左右方向的水平支轴16的构造,因此当于该水平支轴16的周围往前方回倒而使负载杆3成为往前方延长的延长姿势时,基部14a是承接于前侧长形负载杆单体3d的前端部上面而保持该延长姿势,且超越负载杆3的前端短形负载杆单体3f而到达其前方的预定位置的所述延长杆14的先端,是如图4所示,形成有与该搬运用行走体I的前侧邻接于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的后端抵接,亦即,能够抵接于后端短形负载杆单体3g的后端而向下弯曲形成的抵接部14b。当延长杆14于水平支轴16的周围往后方回倒而形成相对于延长姿势接近180度的逆向的收纳姿势时,如图3所示,其全体是承接于前侧长形负载杆单体3d的上面而维持该收纳姿势。此外,延长杆14的左右横幅是窄于负载杆3的左右横幅,因此,无论其处于延长姿势及收纳姿势的任一种姿势,在俯视的情况下均落于负载杆3的左右横幅的范围内。
[0033]搬运用行走体I的行走路径中,设定了如图5A所示的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l,或如图5B所示的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于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l中,如图5A所示,于其入口上设置送进用摩擦驱动轮12a,并于出口上设置以比送进用摩擦驱动轮12a略低的速度驱动的制动用摩擦驱动轮12b。接着于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中,如图5B所示,其全区域整体是以与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全长L相等的间隔D而相距等间隔地设置摩擦驱动轮12d?12η。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在送进后者的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Α2以外的区域时,如图1及图3所示,切换为收纳姿势。
[0034]因此,如图5Α所示在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l以送进用摩擦驱动轮12a送进的各搬运用行走体1,是将先送进所述摩擦驱动区域Al的先行搬运用行走体I以通过各自的负载杆3后推的状态行走直到摩擦驱动区域Al的出口,而以负载杆3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使各搬运用行走体I连续行走。接着到达出口的领头搬运用行走体I通过制动用摩擦驱动轮12b以比送进所述摩擦驱动区域Al时的速度略低速度送出。然后,以比制动用摩擦驱动轮12b还要高速驱动的各摩擦驱动轮12c使前后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以确保适当空间的状态驱动行走。
[0035]如图5B所示的送进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的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如图4所示切换为延长姿势。因此,至少于该摩擦驱动区域A2之前,使各搬运用行走体I以确保与前面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具有延长杆14能够自收纳姿势切换为延长姿势的空间的状态行走。因此,以延长杆14处于延长姿势的状态送进摩擦驱动区域A2的各搬运用行走体I是通过各摩擦驱动轮12d?12η以降低速度的状态驱动行走直到前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的后端与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的前端抵接部14b处于抵接状态为止。实际上,为了使各搬运用行走体I以前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的后端与后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的前端抵接部14b确实处于抵接的状态行走,较理想是将所述摩擦驱动区域A2内相距等间隔配置的各摩擦驱动轮12d?12η的速度控制为越靠前侧的摩擦驱动轮的旋转速度越略为降低。
[0036]如上述的驱动行走于摩擦驱动区域Α2的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确保了延长杆14使负载杆3延长的长度,亦即,相当于处于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自前端短形负载杆单体3f往前方延伸部分的长度AL的预定间隔。接着自摩擦驱动区域A2的出口送出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将从延长姿势切换至收纳姿势。虽然将所述延长杆14往收纳姿势的切换也可于该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的前端抵接部14b抵接于前方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的后端的状况下执行,但由于前方的搬运用行走体I通过摩擦驱动区域A2下游侧最初的摩擦驱动轮12c而使其以比之前的行走速度更高速的速度驱动行走,因而也可在与后方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姿势的延长杆的前端抵接部14b之间产生空隙的时间点执行。
[0037]虽然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如上述方式使用,但有必要于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的入口将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切换至延长姿势,且于该摩擦驱动区域A2的出口将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切换至收纳姿势。以下说明执行自动切换的组件的具体范例。
[0038]如图6及图7所示,在延长杆14上,于其基部设置第一被操作部17及第二被操作部18。由于第一被操作部17及第二被操作部18在俯视时是分别设置于延长杆14的左右两侧,因而分别通过枢轴支承延长杆14的水平支轴16而形成能够与该延长杆14 一体地前后摆动的构造。而第一被操作部17如图6所示,是由延长杆14处于收纳姿势时,自水平支轴16往斜前方下方延伸的杠杆17a,以及于所述杠杆17a前端上以与水平支轴16平行的水平支轴所枢轴支承的凸轮从动滚轮17b所构成;第二被操作部18如图7所示,是由延长杆14处于延长姿势时,自水平支轴16往斜前方上方延伸的杠杆18a,以及于所述杠杆18a的前端上以与水平支轴16平行的水平支轴所枢轴支承的凸轮从动滚轮18b所构成。
[0039]另一方面,于摩擦驱动区域A2的入口上,如图6所示,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被操作部17将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切换至延长姿势的第一切换组件19,而于摩擦驱动区域A2的出口上,如图7所示,设置通过所述第二被操作部18将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切换至收纳姿势的第二切换组件20。第一切换组件19如图6所示,是由延长杆14处于收纳姿势的状态下的凸轮从动滚轮17b随着搬运用行走体I行走前进的移动路径中设置的固定位置的垂直板状抵接构件19a所构成;第二切换组件20如图7所示,是由延长杆14处于延长姿势的状态下的凸轮从动滚轮18b随着搬运用行走体I行走前进的移动路径中设置的固定位置的垂直板状抵接构件20a所构成。第一切换组件19的抵接构件19a的上端是形成为自由端,其下端侧安装于导轨8等;第二切换组件20的抵接构件20a的下端是形成为自由端,其上端侧安装于导轨8等。
[0040]根据上述结构,如图6所示,将要进入摩擦驱动区域A2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处于收纳姿势,由于所述第一被操作部17的杠杆17a自水平支轴16的斜前方下方延伸,所以当该搬运用行走体I通过第一切换组件19的位置时,该第一切换组件19的抵接构件19a与第一被操作部17的凸轮从动滚轮17b冲突,接着随着搬运用行走体I的行走前进而使杠杆17a通过抵接构件19a于水平支轴16的周围往相对于搬运用行走体I的后方摆动,而与往后方摆动的所述杠杆17a连动,使处于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于水平支轴16的周围往前方摆动。此过程中的凸轮从动滚轮18b沿着抵接构件19a的垂直后侧面转动并一度下降之后即上升。而当所述延长杆14从垂直起立的中立位置往前方超过适当角度时,凸轮从动滚轮17b自抵接构件19a的上端离开而往前方通过,之后由于重力而使延长杆14往前方下方摆动,且自动摆动至以负载杆3承接的延长姿势,因而切换至延长姿势。当然,此时与行走于前方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会确保允许后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切换至延长姿势的空间。
[0041]摩擦驱动区域A2内,于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虽然通过后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处于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以确保预定间隔的状态,使各搬运用行走体I行走前进,但当搬运用行走体I自摩擦驱动区域A2送出时,如图7所示,该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杆14处于延长姿势,由于所述第二被操作部18的杠杆18a自水平支轴16的斜前方上方延伸,当该搬运用行走体I通过第二切换组件20的位置时,该第二切换组件20的抵接构件20a与第二被操作部18的凸轮从动滚轮18b冲突,接着随着搬运用行走体I的行走前进而使杠杆18a通过抵接构件20a于水平支轴16的周围往相对于搬运用行走体I的后方摆动,而与往后方摆动的所述杠杆18a连动,使处于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于水平支轴16的周围往后方摆动。此过程中的凸轮从动滚轮18b沿着抵接构件19a的垂直后侧面转动并一度上升之后即下降。而当所述延长杆14自垂直起立的中立位置往后方超过至适当角度时,凸轮从动滚轮17b自抵接构件19a的下端离开而往前方通过,之后由于重力使延长杆14往后方下方摆动,且自动摆动至以负载杆3承接的收纳姿势,因而切换至收纳姿势。
[0042]所述延长杆14往收纳姿势的切换,虽然能在该延长杆14的前端抵接部14b以压接于前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后端的状态抵抗所述抵接部的摩擦而进行,但也能够于前方行走的搬运用行走体I已切换至高速行走,而确保所述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的后端与后侧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的前端抵接部14b之间的空间而进行。
[0043]在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中,由于行走前进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的间隔AL以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自负载杆3前端的延伸部分的长度所决定,所以能够通过改变所述延长杆14的全长而变更所述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的间隔AL。以下说明改变延长杆14的全长的具体手段。
[0044]如图8所示的具体手段构成为延长杆14本身的长度调整自如。亦即,延长杆14是由包含以水平支轴16枢轴支承的基部14a的基底构件21,以及前端具有抵接部14b且平行重叠于基底构件21上的杆体22所构成,于基底构件21中,于其上面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隔等间隔的销孔23,并于前端接近位置上设置以上下方向贯穿的固定用螺杆螺帽24,且于杆体22中,于其后端部下侧向下突设能够与所述销孔23选择性嵌合的插销25,并相隔等间隔设置能够使所述固定用螺杆螺帽24选择性贯穿的固定用孔26。
[0045]如根据上述结构,于移除固定用螺杆螺帽24的状态,对应基底构件21而使杆体22往长度方向移动,且使插销25嵌合于任一位置的销孔23,此时利用与基底构件21侧的固定用螺杆螺帽24的贯穿孔一致的固定用孔26,通过跨越基底构件21与杆体22而贯穿固定的固定用螺杆螺帽24,而使延长杆14的全长能够对应销孔23的间隔而进行多段的调整。通过所述延长杆14长度的调整,使处于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自负载杆3的前端往前方延伸的长度,亦即,使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中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能够确保的预定间隔AL,能够自最小间隔ALl至最大间隔ALn进行多段的切换。当然,将延长杆14做为长度调整自如的上述结构为范例之一,所述结构并未限定于此。
[0046]图9所示的具体手段利用已准备的长度各异的多个延长杆构成构件。亦即,延长杆14是由包含以水平支轴16枢轴支承的基部14a的基底构件21,以及前端具有抵接部14b且具有平行重叠于基底构件21上的安装部22a的全长各异的多个杆体22k?22D所构成,于基底构件21中,其上面设置销孔23,并于靠近前端位置上设置以上下方向贯穿的固定用螺杆螺帽24,于各杆体22A?22D的安装部22a中,于其后端部下侧向下突设能够与所述销孔23嵌合的插销25,并设置所述固定用螺杆螺帽24能够贯穿的固定用孔26。
[0047]根据上述结构,于移除固定用螺杆螺帽24的状态,自多个杆体22A?22D中选择任一长度的I个杆体,而将其安装部22a重叠至基底构件21上而使插销25与销孔23嵌合,同时利用固定用孔26将基底构件21与杆体的安装部22a通过固定用螺杆螺帽24固定,而使延长杆14的全长能够对应多个杆体22A?22D的长度而进行多段的变更。通过所述延长杆14长度的变更,使处于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自负载杆3的前端往前方延伸的长度,亦即,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中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能够确保的预定间隔AL能够自最小间隔ALl至最大间隔ALn进行多段的切换。当然,基底构件21与各杆体22k?22D的上述结构为一个范例,所述结构并未限定于此。
[0048]此外,虽然实施例所示的延长杆14设置于搬运用行走体I的负载杆3的前端部上,但延长杆14也可设置于负载杆3的后端部(例如后侧长形延长杆e的后端部上面)而构成为于后方延长而切换自如的延长姿势,根据情况也可于负载杆3的前后两端上各自设置延长杆14,于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中,使前后的搬运用行走体I的延长姿势的延长杆14彼此以其前端抵接部14b互相抵接的构成。此情况下,设置于负载杆3前端部的延长杆14的负载杆延长的长度,可与设置于负载杆3后端的延长杆14的负载杆延长的长度不同,通过使用前后的延长杆14其中之一,于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A2中的搬运用行走体I之间的间隔亦可选择大小其中之一。
[0049]产业利用性
[0050]本发明的可利用磨擦驱动的搬运装置,通过以小于各搬运用行走体的全长(负载杆的全长)的间隔设置的摩擦驱动轮,能够作为使各搬运用行走体能正确地相距预定间隔行走的搬运装置而活用。
[0051]符号说明
[0052]1:搬运用行走体
[0053]2:被搬运物支持台
[0054]3:负载杆
[0055]3a?3g:负载杆单体
[0056]4a?4d:滑接轮
[0057]5a、5b、55e、5f:水平动作关节部
[0058]5c、5d:上下动作关节部
[0059]10:摩擦面
[0060]11:马达
[0061]12:摩擦驱动轮
[0062]14:延长杆
[0063]15:轴承板
[0064]16:水平支轴
[0065]17:第一被操作部
[0066]17a、18a:杠杆
[0067]17b、18b:凸轮从动滚轮
[0068]18:第二被操作部
[0069]19:第一切换组件
[0070]19a、20a:抵接构件
[0071]20:第二切换组件
[0072]21:基底构件
[0073]22:杆体
[0074]23:销孔
[0075]24:固定用螺杆螺帽
[0076]25:插销
[0077]26:固定用孔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构成为:支持被搬运物支持台的搬运用行走体是由与行走方向平行的负载杆以及支持所述负载杆的多个滑接轮所构成;在支持引导所述滑接轮的导轨所构成的行走路径中的特定摩擦驱动区域上,压接于连续形成在所述负载杆的全长整体上的摩擦面的摩擦驱动轮以小于所述负载杆的全长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特定摩擦驱动区域中,使各搬运用行走体能够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其中,在所述负载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至少一端的端部上设置延长杆,所述延长杆自由切换于往所述负载杆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延伸姿势以及未从所述负载杆延伸的收纳姿势;于所述延长杆的前端上设置抵接部,当所述延长杆处于延伸姿势时,所述抵接部抵接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的端部,以阻止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彼此往相对接近而使所述预定间隔变窄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形成为与压接于负载杆摩擦面的摩擦驱动轮不接触的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构成为:其基部于负载杆上侧在左右方向的水平支轴的周围180度的范围以前后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所述延长杆在自所述水平支轴往负载杆延长方向的延长姿势以及逆向的收纳姿势的两者中,被负载杆的上面所支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长杆的基部上设置被操作部;于所述特定摩擦驱动区域的入口上,设置第一切换组件,其通过所述被操作部使延长杆自收纳姿势切换至延长姿势;于所述特定摩擦驱动区域的出口上,设置第二切换组件,其通过所述被操作部使延长杆自延长姿势切换至收纳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操作部由自收纳姿势的延长杆的基部往前方延伸的第一被操作部,以及自延长姿势的延长杆的基部往前方延伸的第二被操作部所构成;所述第一切换组件由随着搬运用行走体的行走将所述第一被操作部推往后方而使处于收纳姿势的延长杆切换至延长姿势的固定位置抵接构件所构成;所述第二切换组件由随着搬运用行走体的行走将所述第二被操作部推往后方而使处于延长姿势的延长杆切换至收纳姿势的固定位置抵接构件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构成为能够调整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由以所述水平支轴而枢轴支承的基部,以及能自由装卸的连接于所述基部,且前端分别具有所述抵接部的长度各异的多个本体所构成;并构成为通过所述本体的交换而能够变更延长杆的长度。
【文档编号】B65G35/08GK104364136SQ201380030620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铃木孝晴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