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765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窑维护中的物料运输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干熄焦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干熄焦炉投产一年后,干熄炉内不同部位的耐火材料会出现破损、断裂,甚至倒塌,需停产进行不同程度的检修。目前干熄焦炉装置每年都要进行定期检修,对各部位表面剥落的耐火材料进行修补,大约运行3年左右就要进行中修,运行10年左右的,须将所有的耐火材料拆除更换,即干熄焦大修。

干熄焦炉拆除废料运输施工技术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235-2010)进行设计的。

干熄焦炉大修需将原有的耐材全部更换,拆除工期较长。在大修拆除作业中,废料运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常用的技术是搭设脚手架,从上而下开始拆除,然后采用电动葫芦将拆除后的废料从拆除处吊至人孔,然后通过人力运出。采用此种的方式,需要的拆除时间约占整个干熄焦大修工期的1/3。由于干熄焦大修拆除时空间有限,因此大量拆除废料必须及时外运。经研究发现,废料的运输是制约拆除效率的最大因素,而采用电葫芦运输速度有限。

因此已知的干熄焦炉拆除废料运输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下料溜槽的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下料溜槽

用内径500mm管道制作溜槽,每段溜槽长为1.5-2.0m,在管段采采用相应法兰盘焊接,法兰盘采用10mm的钢板制作,法兰盘上开直径20mm的螺栓孔;

b、搭设整体脚手架操作平台

搭设满堂架脚手架,脚手架要围绕干熄焦炉圆周进行;脚手架下部的支撑设在下椎体处,以下椎体表面、风帽和炉壁筋板作为支撑,且作为钢管架的起始平台;脚手架搭设以干熄焦炉壳为导面,在干熄焦炉内铺设满堂架,脚手架中间留设一上料孔,上料孔直径为1.5m,从大人孔处向内架搭设一走道平台;

c、溜槽的连接及安装

在干熄焦炉正式拆除之前,先从地面开始进行溜槽的安装,将每两节溜槽的法兰盘对接,采用直径18mm的螺栓螺母将其连接并紧固,一直安装至顶部的拆除作业点;随着拆除的进行,溜槽的上端随时拆卸;下料溜槽与脚手架之间采用钢管和卡扣固定,并辅以钢筋点焊将其稳固;在溜槽的安装时,将风帽下面的小型装置拆除,使溜槽能从风帽处通过,从上至下能从拆除点到地面形成一个贯通的下料通道,废料进入下料溜槽后,直接倾泻至废料堆积平台或地面,从而实现了废料从拆除点一步到位运至废料堆积平台或地面。

本发明的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拆除时要注意对地面受料点保护,采用20mm的模板垫在地面上,减缓耐火废料倾泻时对地面的冲击力,从而保护地面不被损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具有大大提高干熄焦大修的拆除效率,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够较大程度缩短拆除工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节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节溜槽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节溜槽间法兰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溜槽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钢管,2法兰,3焊接缝,4第1节溜槽,5第2节溜槽,6第3节溜槽,7连接螺栓、螺母,8操作平台,9走道,10废料堆积平台或地面,11脚手架,12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下料溜槽

现请参阅图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节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用内径500mm管道进行溜槽的制作,每段溜槽的长度为2.0m,在管段采采用相应直径的法兰盘进行焊接,法兰盘采用10mm的钢板进行制作,法兰盘上开直径20mm的螺栓孔;

b、搭设整体脚手架操作平台

根据本体结构的特点,采用搭设满堂架的方式进行,脚手架要围绕本体圆周进行。下部的支撑主要设在下椎体位置处,以下椎体表面、风帽和炉壁筋板结合起来作为支撑,以其作为钢管架的起始平台。脚手架搭设以炉壳为导面,在炉内铺设满堂架,架子中间留设一上料孔,上料孔直径为1.5m,从大人孔处向内架搭设一走道平台;

c、溜槽的连接及安装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节溜槽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节溜槽间法兰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在正式拆除之前,先从地面开始进行溜槽的安装,将每两节溜槽的法兰盘对接,采用直径18mm的螺栓螺母将其连接并紧固,一直安装至顶部的拆除作业点。随着拆除的进行,溜槽的上端可随时进行拆卸,以保证其高度随着作业点的下降而下降;下料溜槽与脚手架之间要进行固定,可采用钢管和卡扣将其固结,并辅以钢筋点焊将其稳固。在溜槽的安装时,将风帽下面的小型装置拆除,使溜槽能从风帽处通过,从上能从拆除点到地面形成一个贯通的下料通道,废料进入下料溜槽后,直接倾泻至废料堆积平台或地面,从而实现了废料从拆除点一步到位运至废料堆积平台或地面的目的。拆除时要注意对地面受料点保护,可采用20mm的模板垫在地面上,减缓耐火废料倾泻时对地面的冲击力,从而保护地面不被损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溜槽使用状态示意图。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发明的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采用溜槽解决了大修工期无法压缩的难题。在干熄焦大修项目拆除作业中,我们将拆除时间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业主、为企业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益。施工过程中制作的溜槽,可以在各类检修作业中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干熄焦炉大修拆除废料的运输方法在沙钢140t/h干熄焦大项目中进行了使用,经过实际效果检查,原计划的20天的拆除时间被成功的压缩为11天,施工成本降低了近30%。拆除过程中劳动强度小,粉尘控制佳,废料运输便捷,受到了业主及其他相关单位的肯定。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