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775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悬挂体断裂时利用紧急停止装置使轿厢紧急停止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装置的限速器中,将第1过大速度vos(运转停止用开关的动作速度)设定为额定速度vo的约1.3倍,将第2过大速度vtr(紧急停止动作速度)设定为额定速度vo的约1.4倍。例如,在检测出由于控制装置的异常等使得轿厢速度超过额定速度而达到第1过大速度vos时,切断对曳引机的供电,利用曳引机制动器使轿厢急速停止。另外,在检测出由于主绳索的断裂等使得轿厢落下、轿厢速度达到第2过大速度vtr时,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动作,使轿厢紧急停止。

但是,在轿厢位于井道的最下层附近,并在轿厢速度达到第1过大速度vos或者第2过大速度vtr之前已到达井道的底部的情况下,利用缓冲器使轿厢减速停止。因此,缓冲器在待减速的速度越快时需要越长的缓冲行程,缓冲器的长度根据第1过大速度vos及第2过大速度vtr来决定。并且,在缓冲器变长时,井道的底坑深度变深。

与此相对,在以往的双层电梯中,对能够在轿厢框架内向上下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上轿厢及下轿厢分别设置的限速器绳索附加了惯性质量。并且,在驱动上轿厢或者下轿厢的绳索断裂时,借助与轿厢落下的加速度对应地产生的惯性力,使紧急停止装置快速响应地进行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以往其它的电梯装置中,紧急停止装置由于绳索断裂产生的较大的轿厢加速度而进行动作。并且,动作杆的角度、限速器绳索的张力及限速器机构的转动惯性质量被设定为,使得紧急停止装置不会因较小的加速度而进行误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2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623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例如在由于停电等而切断了对曳引机的供电、通过曳引机制动器使轿厢急速停止的情况下等,紧急停止装置由于轿厢中产生的振动而进行误动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即,在将曳引机制动器的制动力设定得较强劲的情况下,由于紧急制动器的动作而在轿厢中产生的振动在瞬间接近重力加速度即1g。因此,导致紧急停止装置由于限速器机构的转动惯性质量而进行误动作。并且,在由于轿厢内的乘客打闹而使得轿厢大幅振动的情况下,同样存在紧急停止装置进行误动作的可能性。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紧急停止装置的误动作并实现井道的空间节省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悬挂体,其吊挂轿厢;紧急停止装置,其搭载于轿厢;动作杆,其设于紧急停止装置,使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动作;限速器机构,其具有限速器绳轮、相对于限速器绳轮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张紧轮、和绕挂在限速器绳轮及张紧轮上且与动作杆连接的限速器绳索;以及惯性质量附加机构,当轿厢在井道中的至少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中下降时,该惯性质量附加机构对限速器机构附加追加的惯性质量,而在轿厢上升时解除惯性质量的附加,其中,该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是从最下层起直至达到额定速度为止的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悬挂体,其吊挂轿厢;紧急停止装置,其搭载于轿厢;动作杆,其设于紧急停止装置,使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动作;限速器机构,其具有限速器绳轮、相对于限速器绳轮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张紧轮、和绕挂在限速器绳轮及张紧轮上且与动作杆连接的限速器绳索;以及阻力附加机构,当轿厢在井道中的至少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中下降时,该阻力附加机构对限速器机构的运动附加阻力,而在轿厢上升时减小或者解除阻力,其中,该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是从最下层起直至达到额定速度为止的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悬挂体,其吊挂轿厢;紧急停止装置,其搭载于轿厢;动作杆,其设于紧急停止装置,使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动作;限速器机构,其具有限速器绳轮、相对于限速器绳轮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张紧轮、和绕挂在限速器绳轮及张紧轮上且与动作杆连接的限速器绳索;以及惯性质量附加机构,其当轿厢在井道中下降时对限速器机构附加追加的惯性质量,而在轿厢上升时解除惯性质量的附加。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紧急停止装置的误动作,实现井道的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导轨与紧急停止装置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紧急停止装置动作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1中的悬挂体断裂时的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通过图1中的曳引机制动器使轿厢急速停止时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误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7中的动作杆的位置与动作杆的提升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限速器机构在轿厢上升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限速器机构在轿厢下降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详细示出图9的张紧轮的主视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限速器机构在轿厢上升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限速器机构在轿厢下降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限速器机构及附加质量体在轿厢下降时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6是示出在轿厢从图15所示的状态上升时的限速器机构及附加质量体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限速器机构及阻尼机构在轿厢下降时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9是示出在轿厢从图18所示的状态上升时的限速器机构及阻尼机构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限速器机构及摩擦机构在轿厢下降时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22是示出在轿厢从图21所示的状态上升时的限速器机构及摩擦机构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23是示出图20的摩擦机构的俯视图。

图24是沿着图23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示出在轿厢从图24所示的状态下降时的摩擦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在轿厢从图25所示的状态上升时的摩擦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驱动装置)3、偏导轮4及控制装置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曳引机电机和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电磁制动器)7。

曳引机制动器7具有:制动轮(制动鼓或者制动盘),其与驱动绳轮6同轴地接合;制动靴,其与制动轮接触,由此对制动轮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弹簧,其将制动靴按压在制动轮上而施加制动力;以及电磁铁,其使制动靴克服制动弹簧的弹力而从制动轮脱离,由此解除制动力。

悬挂体8绕挂在驱动绳轮6及偏导轮4上。作为悬挂体8使用多条绳索或者多条带。悬挂体8的第1端部与轿厢9连接。悬挂体8的第2端部与对重10连接。

轿厢9及对重10借助于悬挂体8被吊挂在井道1内,并借助曳引机3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的旋转,使轿厢9以所设定的速度进行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对轿厢9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轿厢导轨11和对对重10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对重导轨12。在井道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轿厢9对井道底部的冲击的轿厢缓冲器13和缓冲对重10对井道底部的冲击的对重缓冲器14。

抓持轿厢导轨11使轿厢9紧急停止的紧急停止装置15安装于轿厢9的下部。作为紧急停止装置15,使用渐进式紧急停止装置(通常,在额定速度超过45m/min的电梯装置中使用渐进式紧急停止装置)。

在机房2设有对轿厢9的过大速度行进进行检测的限速器17。限速器17具有限速器绳轮18、过大速度检测开关及绳索抓持器等。限速器绳索19绕挂在限速器绳轮18上。

限速器绳索19在井道1内铺设成环状,并与紧急停止装置15连接。并且,限速器绳索19绕挂在配置于井道1下部的张紧轮20上。在轿厢9升降时,限速器绳索19循环移动,限速器绳轮18以与轿厢9的行进速度对应的旋转速度旋转。

限速器17以机械方式检测轿厢9的行进速度达到过大速度的情况。限速器17被设定了比额定速度vo高的第1过大速度vos和比第1过大速度高的第2过大速度vtr,作为要检出的过大速度。

在轿厢9的行进速度达到第1过大速度vos时,过大速度检测开关被操作。在过大速度检测开关被操作时,对曳引机3的供电被切断,曳引机制动器7进行动作,轿厢9急速停止。

在轿厢9的下降速度达到第2过大速度vtr时,限速器绳索19被绳索抓持器抓持,限速器绳索19的循环停止。在限速器绳索19的循环停止时,动作杆16被操作,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动作,轿厢9紧急停止。

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导轨11与紧急停止装置15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1中的紧急停止装置15动作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紧急停止装置15具有抓持对应的轿厢导轨11的左右一对的抓持部。如图2所示,各个抓持部具有一对楔子25、一对楔子引导器26及多个楔子引导器弹簧27。

楔子25能够沿着设于楔子引导器26的倾斜面相对于紧急停止装置15的框体上下移动。楔子引导器弹簧27设于紧急停止装置15的框体和楔子引导器26之间。

在通常时,楔子25如图2所示隔着间隙与轿厢导轨11对置。与此相对,在紧急停止装置15动作时,楔子25被提起。此时,楔子25沿着楔子引导器26接近轿厢导轨11,最终如图4所示与轿厢导轨11接触。

并且,在楔子25被进一步提起时,楔子25沿水平方向推压楔子引导器26向上方移动,使得楔子引导器弹簧27压缩。通过该楔子引导器弹簧27的压缩,从楔子25对轿厢导轨11作用的按压力增大,在轿厢导轨11和紧急停止装置15产生的摩擦力与楔子25的咬入量对应地增大。由此,楔子25抓持轿厢导轨11,轿厢9紧急停止。

图6是示出图1中的悬挂体8断裂时的紧急停止装置15的动作的说明图。在紧急停止装置15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有使紧急停止装置15动作的动作杆16(在图1中省略)。动作杆16的前端与楔子25连接。在动作杆16被提起时(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楔子25也与动作杆16同步地被提起。即,通过使动作杆16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紧急停止装置15动作。

在紧急停止装置15设有旋转弹簧22,该旋转弹簧22对动作杆16附加朝向与使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动作的方向为相反方向(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力。旋转弹簧22被施加初始旋转量。由于该初始旋转量,产生用于针对提起动作杆16的阻力,防止动作杆16意外旋转。因此,即使是在轿厢9的行进中曳引机制动器7进行动作而在轿厢9中产生了上下振动时,动作杆16也不会被提起,紧急停止装置15不会进行动作。

在限速器绳索19上固定有连接部23。提起棒24被连接于连接部23和动作杆16之间。即,限速器绳索19通过连接部23、提起棒24及动作杆16与紧急停止装置15连接。并且,提起棒24的上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连接部23连接。而且,提起棒24的下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动作杆16连接。

实施方式1的限速器机构100具有限速器绳轮18、限速器绳索19及张紧轮20。在悬挂体8断裂时,轿厢9以1g的重力加速度向下落下。此时,限速器机构100不受重力的影响,因而以比1g低的ag增速(a<1.0)。因此,在轿厢9和限速器机构100之间产生加速度差。由此,限速器机构100的速度成为比轿厢速度v低的kv(k<1),动作杆16被提起,由此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动作。另外,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动作时的轿厢速度v比额定速度vo低。

图7是示出通过图1中的曳引机制动器7使轿厢9急速停止时的紧急停止装置15的误动作的说明图。当曳引机制动器7在轿厢9上升中进行动作时,轿厢9以约0.3g减速。此时,在轿厢9中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另一方面,限速器机构100不直接承受制动减速力,以比0.3g低的加速度bg减速(b<0.3)。因此,限速器机构100的速度kv高于轿厢9的速度v(k>1),在动作杆16上升时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误动作。

在此,图8是示出图7中的动作杆16的位置与动作杆16的提升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进行紧急制动动作时,旋转弹簧22的弹力比将动作杆16提起的力大f1,动作杆16不能提起。另一方面,在悬挂体8断裂时,提起力比旋转弹簧22的弹力大f2,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动作。

此时,在紧急制动动作时和悬挂体8断裂时的提升力之差(f1+f2)较小时,用于防止误动作的旋转弹簧22的弹力设定范围受到限制。因此,由于设定的困难,产生紧急停止装置15的误动作,或者因紧急停止装置15的动作时间的延迟而产生轿厢速度的增大。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实施方式1中采用限速器机构100的转动惯性质量按照行进方向而变化的机构。即,在轿厢9下降时,附加质量与张紧轮20成为一体而旋转,由此与限速器机构100一体地运动的部分的转动惯性质量增加。另一方面,在轿厢9上升时,使附加质量从张紧轮20脱离,附加质量对限速器机构100的惯性不作贡献。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限速器机构100在轿厢上升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限速器机构100在轿厢下降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1是详细示出图9的张紧轮20的主视图。在与张紧轮20相同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旋转圆盘28。张紧轮20和旋转圆盘28通过旋转轴29相连接。

旋转轴29与旋转圆盘28直接连接。并且,旋转轴29通过如图11所示的棘轮机构30与张紧轮20连接。棘轮机构30具有棘轮31、多个爪32和多个弹簧33。棘轮31固定于旋转轴29,与旋转轴29一体旋转。在棘轮31的外周设有多个齿31a。

各个爪3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张紧轮20。弹簧33设于张紧轮20和爪32之间,将爪32推压在棘轮31的外周上。

在轿厢上升时,在张紧轮20沿图1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爪32在棘轮31的外周上滑动着与张紧轮20成为一体而旋转。因此,棘轮31不旋转,旋转轴29也不旋转。

另一方面,在轿厢下降时,当张紧轮20沿图1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爪32咬入齿31a中,由此棘轮31与张紧轮20一起旋转。由此,旋转轴29及旋转圆盘28与张紧轮20成为一体而旋转。这样,棘轮机构30不将轿厢9上升时的张紧轮20的旋转传递给旋转圆盘28,而将轿厢9下降时的张紧轮20的旋转传递给旋转圆盘28。

实施方式1的惯性质量附加机构101具有旋转圆盘28、旋转轴29及棘轮机构30,在轿厢9下降时对限速器机构100附加追加的惯性质量,在轿厢9上升时解除惯性质量的附加。

这样,在轿厢9下降的情况下,张紧轮20和旋转圆盘28成为一体而旋转,因而与轿厢上升时相比,限速器机构100的转动惯性质量增加。因此,在轿厢下降时,限速器机构100的运动相对于轿厢9的运动有点延迟,而在轿厢上升时,限速器机构100容易地没有延迟地追随轿厢9的运动。

因此,当在轿厢下降时悬挂体8断裂时,限速器机构100与轿厢9之间的加速度差增大,紧急停止装置15能够立即进行动作,与此相对,当在轿厢上升时的紧急制动动作中(或者由于乘客的恶作剧而导致轿厢上下晃动时),限速器机构100与轿厢9之间的加速度差减小,能够可靠地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误动作。这样,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的误动作,实现井道1的空间节省。

另外,能够大幅扩大用于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的误动作的旋转弹簧22的设定范围,使得调节作业容易进行,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误动作而将乘客困在轿厢内。

另外,通过棘轮机构30将旋转轴29及旋转圆盘28与张紧轮20连接,因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大幅变更在轿厢9上升时和下降时的限速器机构100的转动惯性质量。

另外,由于旋转圆盘28的尺寸制约,在仅依靠旋转圆盘28难以充分增加转动惯性质量的情况下,如图12及图13所示,通过对惯性质量附加机构101追加旋转圆盘28之外的旋转圆盘即追加圆盘34、和作为传递体的环状的绳索35,能够容易增加限速器机构100的转动惯性。绳索35绕挂在旋转圆盘28及追加圆盘34上,将旋转圆盘28的旋转传递给追加圆盘34。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棘轮机构30将旋转圆盘28与张紧轮20连接,但也可以与限速器绳轮18连接。

实施方式2

下面,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实施方式2中,取代实施方式1的旋转圆盘28、旋转轴29及棘轮机构30,作为惯性质量附加机构的附加质量体41设置在井道1内的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井道1的下部区域)即从最下层直至达到额定速度为止的区域中。并且,在连接动作杆16和限速器机构100的连接部23设有第1接触部件38。

附加质量体41具有:下部旋转圆盘21,其与张紧轮20相邻;上部旋转圆盘36,其配置在下部旋转圆盘21的正上方;作为传递体的环状的绳索37,其绕挂在这些旋转圆盘21、36上;第2接触部件39,其在下部旋转圆盘21的一侧固定于绳索37;以及复位对重40,其在下部旋转圆盘21的另一侧固定于绳索37。

第1接触部件38在轿厢9下降到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时与第2接触部件39接触。对重40的质量被设定成比第2接触部件39稍重的值。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图14所示,在轿厢9位于最上层附近时,第1接触部件38离开第2接触部件39。这样,在第1接触部件38离开第2接触部件39的状态下,由于第2接触部件39与复位对重40的质量差,对重40接近下部旋转圆盘21,第2接触部件39接近上部旋转圆盘36。

如图15所示,在轿厢9下降并到达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时,第1接触部件38与第2接触部件39接触,限速器机构100和附加质量体41成为一体进行运动。由此,当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下降时,对限速器机构100附加追加的转动惯性质量。

另外,如图16所示,在轿厢9从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上升时,第1接触部件38离开第2接触部件39。此时,在第2接触部件39离开第1接触部件38的状态下,第2接触部件39以复位对重40和第2接触部件39的质量差所决定的加速度上升。

因此,如果以使第2接触部件39的上升加速度减小的方式设定对重40的质量,则第2接触部件39以相比轿厢9的上升速度足够慢的速度上升。由此,如图16所示,第1接触部件38在从第2接触部件39离开的同时上升。因此,在轿厢9上升时,附加质量体41从限速器机构100脱离,通过附加质量体41实现的惯性质量的附加被解除。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与限速器机构100一体地进行运动的部分的转动惯性质量,仅在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下降时增大。因此,当悬挂体8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断裂的情况下,轿厢9与限速器机构100之间的加速度差增大,紧急停止装置15立即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当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以外的区间下降的情况下以及轿厢9上升的情况下,维持限速器机构100的转动惯性质量较小的状态,因而不易产生轿厢9与限速器机构100之间的加速度差。因此,能够在更宽范围的轿厢位置处可靠地防止在紧急制动动作时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误动作。这样,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的误动作,实现井道1的空间节省。

实施方式3

下面,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实施方式3中,取代实施方式2的附加质量体41,作为阻力附加机构的阻尼机构42设置在井道1内的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中。

阻尼机构42具有柱塞43、气缸44、复位弹簧45、油46及第2接触部件47。柱塞43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插入气缸44中。复位弹簧45介于气缸44内的底部与柱塞43的下端部之间,将柱塞43向上方顶起。在气缸44内充满了油46。在柱塞43的下端部设有节流孔。

第2接触部件47固定于柱塞43的上端部。在轿厢9下降到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时,第1接触部件38与第2接触部件47接触。作为第2接触部件47的材料,例如使用橡胶。由此,缓解第1接触部件38与第2接触部件47接触时的冲击声音及振动。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2相同。

如图17所示,在轿厢9位于最上层附近时,第1接触部件38离开第2接触部件47。这样,在第1接触部件38离开第2接触部件47的状态下,借助复位弹簧45的回复力,柱塞43从气缸44突出最大量,第2接触部件47位于气缸44的上方。

如图18所示,在轿厢9下降并到达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时,第1接触部件38与第2接触部件47接触,限速器机构100和柱塞43成为一体进行运动。此时,限速器机构100通过柱塞43的下端的节流孔,从气缸44内的油46承受流体阻力(衰减力)。即,当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下降时,柱塞43在对限速器机构100施加阻力的同时下降。

由此,虽然限速器机构100的惯性力不变,但是在限速器机构100中产生的衰减力增加,因而当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下降时悬挂体8断裂的情况下,轿厢9与限速器机构100之间产生较大的加速度差,由此紧急停止装置15立即进行动作,能够低速且安全地防止轿厢9落下。

另外,如图19所示,在轿厢9从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上升时,第1接触部件38离开第2接触部件47。此时,在第2接触部件47离开第1接触部件38的状态下,借助复位弹簧45的回复力,柱塞43及第2接触部件47上升。

但是,由于柱塞43的油46的流体阻力,柱塞43及第2接触部件47的上升速度比连接部23的上升速度慢。由此,如图19所示,第1接触部件38在离开第2接触部件47的同时上升。即,柱塞43在轿厢9上升时从限速器机构100脱离。

因此,即使是在轿厢9上升中紧急制动器进行动作时,轿厢9与限速器机构100之间的加速度差也小,因而能够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误动作。这样,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的误动作,实现井道1的空间节省。

另外,仅在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中下降时增大限速器机构100中产生的衰减力,因而能够大幅减小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误动作的区域。

另外,柱塞43的上升速度能够根据柱塞43的下端的节流孔面积、复位弹簧45的弹力、及油46的粘度进行调节。

另外,在实施方式2、3中,第1接触部件38构成为与附加质量体41或者阻尼机构42直接接触,但也可以在接触面设置彼此排斥的磁铁。由此,能够消除伴随接触而产生的冲击声音,使轿厢内乘客不会产生不舒适感。

实施方式4

下面,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实施方式4中,取代实施方式2的附加质量体41,摩擦导轨49设置在井道1内的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中。摩擦导轨49与轿厢导轨11平行地竖立设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在连接部23设置楔子机构48,取代实施方式2的第1接触部件38。实施方式4的阻力附加机构是具有摩擦导轨49和楔子机构48的摩擦机构60。另外,图21是示出图20的限速器机构100及摩擦机构60在轿厢下降时的状态的结构图,图22是示出在轿厢9从图21所示的状态上升时的限速器机构100及摩擦机构60的状态的结构图。

下面,图23是示出图20的摩擦机构60的俯视图,图24是沿着图23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摩擦导轨49的上端部的截面宽度随着朝向上端而逐渐减小。楔子机构48具有一对摩擦楔子50、多个摩擦楔子弹簧51、一对引导部件52、多个水平方向弹簧53和框体54。

摩擦楔子50被配置成在轿厢9位于下部速度变化区间时从两侧夹持摩擦导轨49。摩擦楔子弹簧51介于摩擦楔子50的下端部和框体54之间。摩擦楔子50能够通过楔子弹簧51的伸缩而上下移动。

在各个引导部件52设有对对应的摩擦楔子50进行引导的倾斜面。水平方向弹簧53介于引导部件52和框体54之间。引导部件52能够通过水平方向弹簧53的伸缩向水平方向移动。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3相同。

通过轿厢9的下降,在楔子机构48贯通摩擦导轨49时,摩擦楔子50与摩擦导轨49接触,由此如图25所示承受向上的摩擦力(阻力)。

在摩擦楔子50受到向上的力时,引导部件52以压缩水平方向的水平方向弹簧53的方式向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借助水平方向弹簧53的压缩力,摩擦楔子50按压摩擦导轨49的力增大,在摩擦楔子50产生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大。

这样,当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中下降的情况下,楔子机构48在摩擦导轨49上滑动而受到较大的摩擦力,限速器机构100受到向上的力。因此,当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下降时悬挂体8断裂的情况下,限速器机构100的运动相对于轿厢9的落下而产生延迟,由于轿厢9与限速器机构100之间的加速度差,紧急停止装置15立即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如图26所示,在轿厢9上升的情况下,摩擦楔子50受到向下的摩擦力。由此,引导部件52向接近摩擦导轨49的方向移动,水平方向弹簧53对摩擦楔子50的按压力降低,摩擦力减小。因此,在轿厢上升时,在限速器机构100中产生的摩擦力比轿厢下降时减小,由于轿厢9与限速器机构100之间的加速度差较小,因而能够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由于紧急制动的动作而进行误动作。这样,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紧急停止装置15的误动作,实现井道1的空间节省。

另外,仅在轿厢9在下部速度变化区间下降时增大在限速器机构100中产生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大幅减小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误动作的区域。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绕绳比为1:1的电梯装置,但绕绳比方式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例如绕绳比为2:1的电梯装置。

另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机房2的无机房电梯及其它各种类型的电梯装置。

标号说明

1井道;8悬挂体;9轿厢;15紧急停止装置;16动作杆;18限速器绳轮;19限速器绳索;20张紧轮;21下部旋转圆盘;23连接部;28旋转圆盘;30棘轮机构;34追加圆盘;35绳索(传递体);36上部旋转圆盘;37绳索(传递体);41附加质量体(惯性质量附加机构);42阻尼机构(阻力附加机构);43柱塞;48楔子机构;49摩擦导轨;50摩擦楔子;60摩擦机构(阻力附加机构);100限速器机构;101惯性质量附加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