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其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498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电梯及其轿厢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及其轿厢。



背景技术:

电梯的井道内经常设置有各种装置和仪器。尤其是无机房式电梯,其控制柜、曳引机以及限速器等重要装置和仪器也设置在井道内的不同位置,需要定期进行维修。为了维修井道内的装置仪器,有时维修人员需要将电梯开到接近维修对象的位置,然后站到轿厢的天棚上进行维修。但是,根据电梯的结构也有无法站在轿厢天棚上进行维修的情况。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231074公开了一种电梯。该电梯在轿厢对应于维修对象(例如,控制柜等)的方向的轿壁上设有维修用的开口,维修人员可以站在轿厢内通过这个开口对井道内的装置仪器进行维修。但是,为了避免轿厢在运行时与井道内的装置仪器发生碰撞,轿厢与井道内的装置仪器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距。这个间距使维修人员无法在需要时接近维修对象,给维修带来很多不便,并存在使维修人员坠落的危险。而且在维修时容易出现工具通过该间距掉到井道底部的情况,使维修人员不得不停止作业,下到井道底部捡拾工具。

另外,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8-195523公开了一种电梯。该电梯不仅在轿壁上设有开口部9,而且在开口部9的外侧设有围壁10,作为维修人员的作业场所。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开口部9进入围壁10,进行维修作业。但是,该围壁10固定在轿厢的外侧,向井道内突出,在电梯通常的使用状态下与轿厢一同移动。所以为了避免电梯运行时该围壁10与井道内的装置仪器发生碰撞,不得不扩大井道的尺寸,以保证该围壁10与井道内的装置仪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及其轿厢,该电梯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可以保证在轿厢和井道内设置的装置仪器之间具有所需的间距,而在 维修电梯时,可以提供能够接近维修对象的作业台和保证维修人员安全的护栏。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电梯的轿厢的轿壁由复数个壁板依次连接而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所述轿壁,在纵向分为上下2段,在横向分为a(a≥2)段,由a乘2个所述壁板依次连接而构成。在下段壁板与轿厢的地板之间设有横向旋转轴。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所述下段壁板处于直立的纵向位置,在每个所述下段壁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各设有1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纵向插入所述下段壁板以及所述横向旋转轴的轴座,将所述下段壁板固定在纵向位置。维修电梯时,拔掉所述下段壁板的2个所述定位销,能够使该下段壁板以所述横向旋转轴为中心向所述轿厢外侧旋转至横向位置,使其成为井道内维修作业的作业台。对与所述作业台相邻的所述下段壁板,解除其与所述横向旋转轴的连接,拔掉其2个所述定位销中远离所述作业台的定位销,则能够使该下段壁板以另1个定位销为轴,向轿厢的外侧旋转至所述作业台的侧面,成为所述作业台的栏板。

由于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在电梯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并没有作业台向井道内伸出,所以不用扩大井道的尺寸,就可以保证轿厢与井道内的装置仪器之间具有所需的间距。而在维修电梯时,可以将下段壁板向轿厢外侧旋转至横向位置作为临时作业台,并将相邻的下段壁板旋转到作业台的侧面,作为栏板,所以既可以使维修人员接近维修对象便于维修操作,又可以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而且,根据在井道内设置的装置仪器的位置,通过在对应于这些装置仪器的方向的轿壁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不同位置的装置仪器设置对应的临时作业台。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简略地表示图1所示轿厢110的轿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简略地表示图2所示a-a剖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4是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c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5简略地表示将一个下段壁板向轿厢外侧放倒作为作业台,并将对应的上段壁板向轿厢内侧旋转后固定在天棚的状态。

图6简略地表示将与作业台相邻的一个下段壁板旋转到作业台的侧面作为栏板的状态。

图7是简略地表示图6所示d-d剖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8简略地表示将另一个下段壁板向轿厢外侧放倒作为作业台,并将相邻 的下段壁板旋转到其侧面作为栏板的例子。

图9是简略地表示图8所示e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100电梯;102井道;102a井道壁;104对重;106曳引绳;108曳引机;110轿厢;112轿壁;112a~112c下段壁板;112d~112f上段壁板;113盖板;114轿壁;116轿壁;118地板;119天棚;202连接板;204螺栓;302横向旋转轴;304轴座;304a开口;306连接杆;306a轴套部;308螺栓;310定位销;312上段旋转轴;320轿厢架;332缓冲垫;502吊环;504钢丝;506吊钩;510支架;602固定架;604螺栓;802栏杆;802a栏杆柱;802b扶手部;902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电梯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10、对重104以及曳引机108。轿厢110和对重104用曳引绳106相连接,在曳引机108的牵引下升降于井道102。

图2是简略地表示图1所示轿厢110的轿壁结构的示意图。图2相当于从轿厢110的入口处观看轿厢内部的示意图。轿厢110主要由位于后侧的轿壁112、两侧的轿壁114、轿壁116、地板118以及天棚119构成。轿壁114和轿壁116分别由3个壁板依次连接而构成。轿壁112在纵向分为上下2段,在横向分为3段,由6(3×2=6)个壁板依次连接而构成。这6个壁板包括下段壁板112a~112c以及上段壁板112d~112f。下段壁板与对应的上段壁板之间,例如下段壁板112a与上段壁板112d之间,通过连接板202以及螺栓204相互固定。在轿壁的下部设有盖板113,用于遮盖轿壁下方的连接结构以及增加轿厢的美观。

图3是简略地表示图2所示a-a剖面的投影示意图。其中右上方的小图是用双点划线的圆表示的范围b的放大图,简略地表示下段壁板112b与上段壁板112e之间的固定结构。螺栓204穿过在上段壁板112e开设的通孔,与连接板202上的螺纹孔相结合,从而将连接板202固定在上段壁板112e的外侧。而连接板202的下部延伸到下段壁板112b的外侧,从而遮掩了下段壁板112b与上段壁板112e之间的缝隙,并从外侧支持下段壁板112b。上段壁板112e与连接板202之间设有缓冲垫332,这有利于调节螺栓204与连接板202的结合程度。在上段壁板112e上可以开设沉孔,使螺栓204的头部不高出上段壁板112e的 表面。

如图3所示,在上段壁板112e与轿厢的天棚119之间设有上段旋转轴312。上段壁板112e能够以上段旋转轴312为中心向轿厢110的内侧旋转。但是,上段旋转轴312处设置的限位机构使上段壁板112e不能向轿厢110的外侧旋转。上段壁板112d以及上段壁板112f与天棚119之间设有同样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图3中还简略地示出了轿厢架320处于轿厢下方的一部分。

图4是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c方向的投影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下段壁板112a~112c与轿厢的地板118之间设有横向旋转轴302。横向旋转轴302设置在轴座304内。轴座304设有复数个开口304a。下段壁板112a~112c通过连接杆306与横向旋转轴302相连接。连接杆306的一端具有轴套部306a。轴套部306a在轴座304的开口304a处套在横向旋转轴302上,使连接杆306能够以横向旋转轴302为中心旋转。连接杆30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308固定有下段壁板。所以,每个下段壁板可以通过连接杆306以横向旋转轴302为中心旋转。轴座304的开口304a具有只能使下段壁板112a~112c向轿厢110的外侧旋转,而不能向轿厢110内侧旋转的形状。

如图3及图4所示,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下段壁板112a~112c处于直立的纵向位置,在每个下段壁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各设有1个定位销310。定位销310纵向插入下段壁板112a~112c以及横向旋转轴302的轴座304,将下段壁板112a~112c固定在纵向位置。在此,以下段壁板112b为例,对安装下段壁板的过程进行说明。先将固定下段壁板112b的2个定位销310插入在轴座304设置的销孔,然后将开设在下段壁板112b下方的2个销孔对准这2个定位销310,将下段壁板112b安装在2个定位销310上,最后通过螺栓308将下段壁板112b与连接杆306连接到一起。如果想拔掉定位销310,可以通过与此相反的步骤进行。

图5简略地表示将一个下段壁板向轿厢外侧放倒作为作业台,并将对应的上段壁板向轿厢内侧旋转后固定在天棚的状态。这是说明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可以在维修电梯时将下段壁板变换成作业台使用的附图。如图5所示,以下段壁板112b为例,当维修电梯时,先卸掉下段壁板112b与上段壁板112e之间的连接板202(参见图3),拔掉下段壁板112b的2个定位销310,能够使下段壁板112b以横向旋转轴302为中心向轿厢110的外侧旋转至横向位置,即将下段壁板112b放倒,使其成为井道内维修作业的临时作业台。这样,可以使维修人员接近维修对象便于维修操作。

这时,可以在下段壁板112b与轿厢架320之间增设支架510,以保证该作业台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此外,为了使对应的上段壁板112e不妨碍维修作业,可以将上段壁板112e以上段旋转轴312为中心向轿厢内侧旋转,并通过增设的吊环502、吊钩506以及钢丝504将上段壁板112e的移动端固定在天棚119。

图6简略地表示将与作业台相邻的一个下段壁板旋转到作业台的侧面作为栏板的状态。如图6所示,对与临时作业台(下段壁板112b)相邻的下段壁板112a,通过卸掉其与连接杆306之间的螺栓308,解除其与横向旋转轴302的连接,并拔掉其2个定位销310中远离该作业台(下段壁板112b)的定位销310,则能够使该下段壁板112a以另1个定位销310为轴,向轿厢的外侧旋转至所述作业台的侧面,成为所述作业台的栏板。

作为栏板的下段壁板112a与作为作业台的下段壁板112b通过固定架602固定在一起。固定架602是加工成“l”形的金属板,“l”的一个边通过螺栓604固定在下段壁板112a,“l”的另一个边通过另一个螺栓604固定在下段壁板112b,从而固定2个下段壁板的相对位置。

图7是简略地表示图6所示d-d剖面的投影示意图。如图7所示,采用上述的方法也可以将下段壁板112c旋转到作为作业台的下段壁板112b的侧面,使其成为所述作业台的另一侧的栏板。这样,可以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图8简略地表示将另一个下段壁板向轿厢外侧放倒作为作业台,并将相邻的下段壁板旋转到其侧面作为栏板的例子。如图8所示,这是将下段壁板112c放倒作为作业台,将下段壁板112b旋转到下段壁板112c侧面作为栏板的状态。当然,也可以将下段壁板112a放倒作为作业台,将下段壁板112b旋转到下段壁板112a侧面作为栏板。也就是说,可以针对井道内不同位置的维修对象,选择与其对应的位置的下段壁板作为作业台,使维修人员尽可能接近维修对象,既便于维修操作,又能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另外,如图8所示,当利用下段壁板作为作业台使用时,对于该作业台周边的、无法用相邻的下段壁板作为栏板的空间,可以通过增设临时栏杆802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图9是简略地表示图8所示e方向的投影示意图。栏杆802主要由栏杆柱802a和扶手部802b构成。栏杆802可以利用公知的技术设置,在此对其不再赘述。

将下段壁板放倒作为作业台,以及将下段壁板旋转作为栏板等操作可以在将轿厢停到最下层的状态下进行。这样,便于维修人员在井道内安装支架510、固定架602等部件。将下段壁板变换成作业台和栏板后,再将轿厢慢慢移动到 维修对象的位置进行维修。图9简略地表示将轿厢移动到固定在井道壁102a的控制柜902附近的状态。维修人员在这种状态下,可以站在由下段壁板变换成的临时作业台上对控制柜902进行维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轿厢的后侧轿壁在纵向分为上下2段,在横向分为3段,采用了可以将下段壁板作为作业台和栏板的结构。但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根据需要,也可以对侧面的轿壁采用上述结构。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上下段壁板的分割位置相同,即下段壁板112a与上段壁板112d之间的分割位置,下段壁板112b与上段壁板112e之间的分割位置,以及下段壁板112c与上段壁板112f之间的分割位置都是相同的。但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不同部位的上下段壁板可以采用不同的分割位置。例如,下段壁板112a与上段壁板112d之间的分割位置可以不同于下段壁板112b与上段壁板112e之间的分割位置。此外,如果上段壁板的尺寸很大,使其向轿厢内侧旋转并固定在天棚有困难,则可以在上段壁板增加折叠机构。当将上段壁板向轿厢内侧旋时,可以把上段壁板折叠后再固定到天棚。

由于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在电梯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没有作业台向井道内伸出,所以不用扩大井道的尺寸,就可以保证轿厢与井道内的装置仪器之间具有所需的间距。而在维修电梯时,可以将下段壁板向轿厢外侧旋转至横向位置作为临时作业台,并将相邻的下段壁板旋转到作业台的侧面,作为栏板,所以既可以使维修人员接近维修对象便于维修操作,又可以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而且,根据在井道内设置的装置仪器的位置,通过在对应于这些装置仪器的方向的轿壁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不同位置的装置仪器设置对应的临时作业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具有所有上述组成部分的实施例中。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置换为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组成追加到其他的实施例中。此外,对每个实施例的组成的局部,可以用其他技术特征进行追加、置换,或者将其删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