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78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塔式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



背景技术:

大多数的塔式起重机,都是固定在地面的基础上工作,工作幅度范围受到限制。为满足一些特殊建筑施工项目要求,我们需要把塔式起重机设计成行走式结构;目前,一般的行走式塔机只能做轨距不变的简单直线运动或轨道半径和轨迹都不变的圆周运动,灵活性不高,不能满足一些高难度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塔式起重机在多种轨距大小下运行的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第一底架梁和第二底架梁,所述第一底架梁与第二底架梁交叉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架梁和第二底架梁的端部均设置有行走台车,其中至少有两台相邻的行走台车在第一底架梁和第二底架梁上的水平面位置可调。

进一步的是,在第一底架梁和第二底架梁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在水平面上等间距排列的排孔,相应位置处的行走台车通过与不同的排孔连接来实现水平面位置可调。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底架梁包括可调半梁和固定半梁,所述可调半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架梁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排孔,所述固定半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架梁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固定有行走台车。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第一底架梁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所述排孔,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行走台车。

进一步的是,本发明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设置有排孔的第一底架梁和可调半梁上,调节装置上开设有与排孔配合使用的通孔,还包括与所述排孔和通孔配合使用的调节销轴。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调节套、回转轴承及偏心套,所述调节套套设在设置有排孔的第一底架梁和可调半梁上,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调节套上,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偏心套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第一底架梁与第二底架梁之间连接有撑杆。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第一底架梁与第二底架梁之间连接有拉杆。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底架梁与可调半梁之间、第一底架梁与固定半梁之间、第一底架梁与撑杆之间、第一底架梁与拉杆之间、可调半梁与撑杆之间、可调半梁与拉杆之间、固定半梁与撑杆之间、固定半梁与拉杆之间均通过销轴连接,在第一底架梁、可调半梁和固定半梁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板,在撑杆与拉杆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销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底架梁与第二底架梁十字交叉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底架上设置了水平面位置可调的行走台车,就可以调节两侧的行走台车之间的距离,以使行走台车适应不同轨距的轨道;由于位置可调的行走台车与底架之间通过包含回转轴承与偏心套的调节装置连接,可以使这些行走台车作曲率变化不太大的曲线运动;在保证结构简单、承载稳固的同时,可有效提升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及工作灵活性,完成高难度的施工要求并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底架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可调半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固定半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位及编号:底架100、第一底架梁1、第二底架梁2、可调半梁21、固定半梁22、行走台车3、排孔4、调节装置5、通孔50、调节套51、回转轴承52、偏心套53、调节销轴6、撑杆7、拉杆8、销轴9、孔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包括底架100,所述底架100包括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所述第一底架梁1与第二底架梁2交叉连接,连接后的第一底架梁1与第二底架梁2之间可以形成“十”字形的结构,也可以形成“X”形的结构,在所述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的端部均设置有行走台车3,相当于在底架100下面设置了四台行走台车3,四台行走台车3结合底架100一起对固定在底架100上的塔式起重机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通过行走台车3还可以移动塔式起重机;其中至少有两台相邻的行走台车3在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上的水平面位置可调,通过调节行走台车3在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上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分别位于左轨道和右轨道上行走台车3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侧的行走台车3之间的距离能适应不同轨距的轨道。行走台车3均可绕其主轴做360度旋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每台行走台车3在底架100上的位置可调,也可以是3台行走台车3在底架100上的位置可调,也可以是相邻的两台行走台车3在底架100上的位置可调。优选的,选择相邻的两台行走台车3在底架100上的位置可调这一具体实施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在保持行走台车3整体稳定性的同时,通过调节尽量少的行走台车3使底架100能够在不同轨距的轨道上运行。

具体,为了实现行走台车3的位置可调,如图1至图3所示,在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在水平面上等间距排列的排孔4,相应位置处的行走台车3通过与不同的排孔4连接来实现水平面位置可调。将行走台车3固定在不同位置的排孔4上就可实现行走台车3位置的调整;通过调整排孔4的数量和间隔可以设置行走台车3的调节范围和调节精度。可以在行走台车3上设置连接装置,在连接装置上开设与排孔4配合使用的通孔,再通过螺栓将行走台车3固定在底架100的相应位置处。排孔4可以在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上垂直开设,也可以在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上水平开设。为了扩大行走台车3的可调节范围,可以在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上的对应位置处开设呈其他形状排列的孔,例如,可以是环状排列或者呈矩阵形状排列,如果第一底架梁1和第二底架梁2上对应位置处的表面积不够,可以通过增加连接装置,在连接装置上开设相应的孔来实现。

具体,为了保证第一底架梁1与第二底架梁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底架梁2包括可调半梁21和固定半梁22,即将第二底架梁2一分为二,分别固定在第一底架梁1的两侧,其中所述可调半梁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架梁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排孔4,所述固定半梁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架梁1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固定有行走台车3。优选的,可调半梁21与固定半梁22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底架梁1的中部的两侧。第一底架梁1起到主连接梁的作用,可以采用箱型梁作为第一底架梁,方便在第一底架梁1上开设相应的通孔;同理,可调半梁21和固定半梁22也可以采用箱型梁结构。

当选用相邻的两台行走台车3在底架100上的位置可调这一具体实施方式时,在所述第一底架梁1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所述排孔4,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行走台车3。

具体,为了方便调节行走台车3,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设置在设置有排孔4的第一底架梁1和可调半梁21上,调节装置5上开设有与排孔4配合使用的通孔50,还包括与所述排孔4和通孔50配合使用的调节销轴6。可以在调节装置5的对应位置上设置孔板,孔板上的孔与排孔4匹配,通过销轴或者螺栓穿过孔板上的孔和相应的排孔4实现行走台车3的固定。这种调节方式容易操作,且相应的机构的结构也非常简单。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5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调节套51、回转轴承52及偏心套53,调节套51通过螺栓与回转轴承52外圈相连,偏心套53通过螺栓与回转轴承52内圈相连;所述调节套51套设在设置有排孔4的第一底架梁1和可调半梁21上,所述通孔50开设在所述调节套51上,所述行走台车3与所述偏心套53连接。行走台车3可以跟随偏心套53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能在曲线轨道上行走的效果。

具体,为了增加底架100的稳定性,在所述第一底架梁1与第二底架梁2之间连接有撑杆7。在所述第一底架梁1与第二底架梁2之间连接有拉杆8。

具体,为了方便对整个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进行组装和拆卸,如图2至4所示,所述第一底架梁1与可调半梁21之间、第一底架梁1与固定半梁22之间、第一底架梁1与撑杆7之间、第一底架梁1与拉杆8之间、可调半梁21与撑杆7之间、可调半梁21与拉杆8之间、固定半梁22与撑杆7之间、固定半梁22与拉杆8之间均通过销轴9连接,在第一底架梁1、可调半梁21和固定半梁2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板10,在撑杆7与拉杆8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销孔。当然,可以在撑杆7和拉杆8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孔板10代替销孔。孔板10是其上具有孔的板,孔板1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孔板10上的孔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具体,在底架100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相连接的接头。

这种结构的,塔式起重机行走底盘能够在保证结构简单、承载稳固的同时,实现塔式起重机在多种轨距大小下作曲率变化不太大的曲线运动;可有效提升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及工作灵活性,完成高难度的施工要求并节约施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