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45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与日俱增。目前,我国人均年产生活垃圾约为300kg,年增长率高达5%~8%,虽然建有740多座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厂,但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大量生活垃圾运到城郊裸露堆放,历年堆存量高达40多亿吨,侵占土地5亿多平方米,有200多个城市受到生活垃圾包围的困扰。即使那些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设计和运行的垃圾填埋厂,也不能完全排除填埋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而近几年兴起的垃圾焚烧,因生活垃圾未分类,遇到了燃烧利用率低、产生有毒气体、建设和运行费用较高等难题。所以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选用技术可靠、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环境达标的处理技术,建立可循环的垃圾回收系统,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治理目标。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成功运营,从根本上来讲,是垃圾分类的功劳。而在我国,生活垃圾的分类率极低,造成垃圾资源化率极低、有害垃圾不能得到妥善处理等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垃圾分类未受重视,对于垃圾处理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垃圾填埋厂、焚烧厂的设计运行方面,对于用技术手段帮助居民实现垃圾分类的研究不足。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帮助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智能垃圾桶,实现垃圾的源头分类,具有重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公告号CN203033270U,公告日期为2013年7月3日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对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包括大型垃圾桶,以及设置在所述大型垃圾桶内部的小型垃圾桶。这种垃圾桶能够对垃圾分类,但这种垃圾桶不具备强制分类的性能,用户仍然可以随手丢弃垃圾,分类效果不够理想;此外,智能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垃圾桶,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具备强制分类的性能、无法自动为用户打开桶盖以及智能化程度较低等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多功能垃圾桶,包括可回收桶体、不可回收桶体和隔板,所述可回收桶体和不可回收桶体上均设有桶盖,所述隔板顶端均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均设有滑轮,所述导轨前端均设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上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桶盖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滑轮固定,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滑轮相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微处理器,所述可回收桶体与不可回收桶体的结合处设有材质识别传感器,所述可回收桶体外侧底部设有红外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滑轮、液压装置均设有四个。

优选地,所述滑轮与导轨配合。

优选地,所述材质识别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与微处理器无线通信。

优选地,所述微处理器与液压装置无线通信。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垃圾桶能够检测用户是否靠近桶体,并对垃圾进行材质识别,当用户靠近桶体时,这种垃圾桶能够根据垃圾的材质自动打开对应的桶盖,强制用户进行垃圾分类,保证了分类的效果,智能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可回收桶体;2、不可回收桶体;3、隔板;4、桶盖;5、导轨;6、滑轮;7、液压装置;8、支撑杆;9、液压杆;10、微处理器;11、材质识别传感器;12、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多功能垃圾桶,如图1所示,包括可回收桶体1、不可回收桶体2和隔板3,可回收桶体1和不可回收桶体2上均设有桶盖4,隔板3顶端均设有导轨5,导轨5上均设有滑轮6,导轨5前端均设有液压装置7,液压装置7上连接有液压杆9,桶盖4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液压杆9的另一端与滑轮6固定,所述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滑轮6相连接,隔板3上设有微处理器10,可回收桶体1与不可回收桶体2的结合处设有材质识别传感器11,可回收桶体1外侧底部设有红外传感器12。滑轮6、液压装置7均设有四个,滑轮6与导轨5配合,材质识别传感器11、红外传感器12与微处理器10无线通信,微处理器10与液压装置7无线通信。

使用时,红外传感器12能够检测用户是否靠近桶体,当用户靠近桶体时,红外传感器12将信号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给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再通过无线通信控制材质识别传感器11对垃圾进行材质识别,判断是可分类垃圾还是不可分类垃圾,并通过无线通信控制对应的液压装置7,液压装置7收回液压杆9,液压杆9带动滑轮6在导轨5内滚动,支撑杆8能够将桶盖4撑起,用户便可将垃圾扔入对应的桶体内,实现垃圾的分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垃圾桶能够检测用户是否靠近桶体,并对垃圾进行材质识别,当用户靠近桶体时,这种垃圾桶能够根据垃圾的材质自动打开对应的桶盖,强制用户进行垃圾分类,保证了分类的效果,智能化程度较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