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53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检修平台,属于检修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方向指示指示灯、车道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交通信号灯在进行检修时,需要检修平台将检修人员送至高处进行检修,现有的检修平台其结构复杂,维护维修不方便,升起高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检修平台,采用支撑液压缸和升降液压缸的设计,实现检修架的升降,同时,采用左角度调节气缸和右角度调节气缸的设计,实现检修架角度的调整,保证检修架水平,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检修平台,其结构包括:底板、左支柱、右支柱、下支架、支撑液压缸、支撑轴、上支架、立柱、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轴、升降平台、活动销轴、下活动铰、上活动铰、调节支柱、调节活动铰、检修架、左角度调节气缸、右角度调节气缸、左气缸轴、右气缸轴、移动轮,所述的下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中央,立柱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右侧,所述的支撑液压缸通过下活动铰安装在下支架上,支撑轴安装在支撑液压缸内,所述的升降液压缸通过活动销轴安装在立柱上,所述的升降液压轴安装在升降液压缸内,所述的升降平台固定安装在升降液压轴的顶端,所述的调节支柱固定安装在升降平台上的中央,检修架通过调节活动铰安装在调节支柱上,所述的左角度调节气缸固定安装在检修架底部的左侧,右角度调节气缸固定安装在检修架底部的右侧,所述的左气缸轴安装在左角度调节气缸内,右气缸轴固定安装在右角度调节气缸内。

进一步,所述的上支架固定安装在升降液压缸的底部,支撑轴的顶端通过上活动铰安装在上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的左支柱固定安装在底板底部的左侧,右支柱固定安装在底板底部的右侧,所述的移动轮安装在左支柱和右支柱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液压缸和升降液压缸的设计,实现检修架的升降,同时,采用左角度调节气缸和右角度调节气缸的设计,实现检修架角度的调整,保证检修架水平,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左支柱;3-右支柱;4-下支架;5-支撑液压缸;6-支撑轴;7-上支架;8-立柱;9-升降液压缸;10-升降液压轴;11-升降平台;12-活动销轴;13-下活动铰;14-上活动铰;15-调节支柱;16-调节活动铰;17-检修架;18-左角度调节气缸;19-右角度调节气缸;20-左气缸轴;21-右气缸轴;22-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检修平台,其结构包括:底板1、左支柱2、右支柱3、下支架4、支撑液压缸5、支撑轴6、上支架7、立柱8、升降液压缸9、升降液压轴10、升降平台11、活动销轴12、下活动铰13、上活动铰14、调节支柱15、调节活动铰16、检修架17、左角度调节气缸18、右角度调节气缸19、左气缸轴20、右气缸轴21、移动轮22,所述的下支架4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的中央,立柱8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的右侧,所述的支撑液压缸5通过下活动铰13安装在下支架4上,支撑轴6安装在支撑液压缸5内,所述的升降液压缸9通过活动销轴12安装在立柱8上,所述的升降液压轴10安装在升降液压缸9内,所述的升降平台11固定安装在升降液压轴10的顶端,所述的调节支柱15固定安装在升降平台11上的中央,检修架17通过调节活动铰16安装在调节支柱15上,所述的左角度调节气缸18固定安装在检修架17底部的左侧,右角度调节气缸19固定安装在检修架17底部的右侧,所述的左气缸轴20安装在左角度调节气缸18内,右气缸轴21固定安装在右角度调节气缸19内。

具体地,所述的上支架7固定安装在升降液压缸9的底部,支撑轴6的顶端通过上活动铰14安装在上支架7上,所述的左支柱2固定安装在底板1底部的左侧,右支柱3固定安装在底板1底部的右侧,所述的移动轮22安装在左支柱2和右支柱3的底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