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垛机托盘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6371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堆垛机托盘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堆垛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堆垛机托盘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码垛系统和装备用来将对象放置在托盘上以用于运输及存储。待码垛对象通常通过传送器被送到码垛台,一旦到达该台,就将对象转移以定位在托盘上。

目前,常见的堆垛机的结果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1979293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结果,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承接物料并将单层物料堆放在料垛上的分层装置、以及用于对单层物料进行整形的整形装置,机架内设置有用于承接分层装置下放的单层物料并带动整个料垛升降的升降台装置。

然而托盘需要人工放置到升降台装置上,为整个堆垛过程增加了工作量,而在堆垛完成后又需要等待叉车将装有货物的托盘取走后,才能放置新的托盘,不仅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降低了堆垛效率,因此设计一种自动传送托盘的机构对于减少堆垛工作所用人力,增加堆垛效率,使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垛机托盘传送机构,其实现将装满货物的托盘自动转移出升降台装置,同时将空置的托盘输送至升降台装置上,从而减少堆垛工作所用人力,增加堆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堆垛机托盘传送机构,包括堆垛机本体、支撑堆垛机本体的机架以及升降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升降台装置上的堆垛传送器、分别位于所述机架两侧的输入传送器和输出传送器,所述输入传送器、所述堆垛传送器、所述输出传送器依次首尾相互贴合且高度相同,所述输入传送器靠近所述机架处竖直设置有横跨所述输入传送器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底端与所述输入传送器直接的距离大于单个托盘的高度,所述遮挡板底端与所述输入传送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托盘摞列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个托盘摞在输入传送器,启动输入传送器和堆垛传送器,托盘从输入传送器向堆垛传送器移动,当托盘堆到达遮挡板处时,最底层的托盘以上的托盘被遮挡板挡住不能继续移动,同时最底层的托盘穿过遮挡板与输入传送器之间的空隙被传送到堆垛传送器后,完成新的托盘的输入,关闭两个传送器,此时升降台装置可以托着堆垛传送器和托盘一起升降进行堆垛,当托盘装满货物而堆垛传送器随升降台装置下降到地面时,启动输入传送器、堆垛传送器和输出传送器,新的托盘重复上述输入托盘的过程输入到堆垛传送器,同时装满货物的托盘被传送到输出传送器,实现将装满货物的托盘自动转移出升降台装置,同时将空置的托盘输送至升降台装置上,从而减少堆垛工作所用人力,增加堆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入传送器包括输入传送器框架以及若干传送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传送滚轮可以增加输入传送器与托盘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免托盘堆被遮挡板抵住时最底层的托盘打滑而不能顺利的输入到升降台装置而需要人工调整,进一步减少堆垛工作所用人力,保证堆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滚轮上设有若干防滑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输入传送器与托盘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托盘的顺利输入,进一步保证了堆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入传送器框架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通过对称设置在遮挡板两侧的导向支架固定在所述输入传送器框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现有的堆垛机本体需要托盘的位置对准在堆垛机本体下方,两个导向板对托盘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托盘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不能对准堆垛机本体而影响堆垛机本体的工作,从而保证堆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板通过活动件与所述导向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支架设置有供所述活动件移动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导向板从而可以调节两个导向板之间的距离,进而根据托盘的尺寸调整两个导向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其适配更多尺寸的托盘,停止活动活动件,此时限位件防止活动件继续移动,从而防止在输送托盘过程中导向板受到托盘的碰撞而活动而影响导向效果,从而保证了堆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件设置为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杆,所述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导向板内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在所述转动槽内转动的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同时凸台在转动槽内转动,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使螺纹杆在活动腔内移动,同时螺纹杆推动导向板移动,从而改变两个导向板之间的距离,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停止转动螺纹杆,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防止螺纹杆在活动腔内移动,从而防止在输送托盘过程中导向板受到托盘的碰撞而活动而影响导向效果,从而保证了堆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导向板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所述螺纹杆转动的控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了操作者对螺纹杆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件设置为与所述螺纹杆相互垂直的圆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螺纹杆的圆板使操作者在转动螺纹杆时的握持感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板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若干凸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圆板侧壁的摩擦力,方便握持,更加便于转动圆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向所述输入传送器外侧延伸有弧形导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盘可以沿弧形导板滑动到两个导向板之间,防止托盘卡在导向板的端部而不能顺利的进行输送,从而保证了输送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保证了堆垛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若干个托盘摞在输入传送器,启动输入传送器和堆垛传送器,托盘从输入传送器向堆垛传送器移动,当托盘堆到达遮挡板处时,最底层的托盘以上的托盘被遮挡板挡住不能继续移动,同时最底层的托盘穿过遮挡板与输入传送器之间的空隙被传送到堆垛传送器后,完成新的托盘的输入;当托盘装满货物而堆垛传送器随升降台装置下降到地面时,启动输入传送器、堆垛传送器和输出传送器,新的托盘重复上述输入托盘的过程输入到堆垛传送器,同时装满货物的托盘被传送到输出传送器,实现将装满货物的托盘自动转移出升降台装置,同时将空置的托盘输送至升降台装置上,从而减少堆垛工作所用人力,增加堆垛效率;导向板对托盘起到导向作用,跟据托盘的尺寸调整两个导向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其适配更多尺寸的托盘,防止托盘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不能对准堆垛机本体而影响堆垛机本体的工作,从而保证堆垛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导向支架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堆垛机本体;2、机架;3、升降台装置;4、堆垛滚轮传送机;5、输入滚轮传送机;51、输入传送器框架;52、传送滚轮;6、输出滚轮传送机;7、凸条;8、遮挡板;9、通孔;10、托盘;11、导向支架;12、螺纹杆;13、内螺纹腔;14、凸台;15、转动槽;16、圆板;17、凸边;18、导向板;19、弧形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堆垛机托盘传送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堆垛机本体1、支撑堆垛机本体1的机架2以及升降台装置3、设置在升降台装置3上的堆垛滚轮传送机4、分别位于机架2两侧的输入滚轮传送机5和输出滚轮传送机6、竖直设置并横跨在输入滚轮传送机5上的遮挡板8,输入滚轮传送机5、堆垛滚轮传送机4、输出滚轮传送机6依次首尾相互贴合且高度相同,输入滚轮传送机5包括输入传送器框架51以及若干传送滚轮52,传送滚轮52上设有若干防滑凸条7,遮挡板8焊接在输入传送器框架51靠近机架2处,遮挡板8底端与传送滚轮52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托盘10的高度同时小于两个托盘10摞列的高度,遮挡板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9便于观察遮挡板8两侧的情况,

参照图2,输入传送器框架51固定有在遮挡板8两侧对称设置的导向支架11,导向支架11通过螺纹杆12连接在对称设置在输入传送器框架51两侧的导向板18上,导向板18与输入传送器框架51平行设置,参照图3,导向支架11设置有与螺纹杆12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腔13,螺纹杆12的一端设有凸台14,导向板18内设有供凸台14转动的转动槽15,螺纹杆12的另一端固定有与其垂直的圆板16,圆板16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若干凸边17;

工作过程为,将若干个托盘10摞在传送滚轮52,主动圆板16从而转动螺纹杆12,同时凸台14在转动槽15内转动,内螺纹腔13和外螺纹相互配合使螺纹杆12在内螺纹腔13内移动,同时螺纹杆12推动导向板18移动,从而改变两个导向板18之间的距离,以调整该距离与托盘10的尺寸相适配,启动输入滚轮传送机5和堆垛滚轮传送机4,托盘10从输入滚轮传送机5向堆垛滚轮传送机4,同时托盘10沿导向板18远离机架2的一端向输入滚轮传送机5外侧延伸的弧形导板19滑动至两个导向板18之间,防止托盘10卡在导向板18的端部而不能顺利的进行输送,当托盘10堆到达遮挡板8处时,最底层的托盘10以上的托盘10被遮挡板8挡住不能继续移动,同时最底层的托盘10穿过遮挡板8与传送滚轮52之间的空隙被传送到堆垛滚轮传送机4后,完成新的托盘10的输入,关闭两个传送机,此时升降台装置3可以托着堆垛滚轮传送机4和托盘10一起升降进行堆垛,当托盘10装满货物而堆垛滚轮传送机4随升降台装置3下降到地面时,启动输入滚轮传送机5、堆垛滚轮传送机4和输出滚轮传送机6,新的托盘10重复上述输入托盘10的过程输入到堆垛滚轮传送机4,同时装满货物的托盘10被传送到输出滚轮传送机6,实现将装满货物的托盘10自动转移出升降台装置3,同时将空置的托盘10输送至升降台装置3上,从而减少堆垛工作所用人力,增加堆垛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