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376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桶,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



背景技术:

回收桶,作为一种用于收集废弃品或各种垃圾的容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场所和家庭场所,为环境的清洁提供了便利。

然而,回收桶在回收废弃品或各种垃圾的过程中,尤其是医用废品时,由于医用废品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因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并且,根据实际的调查可知,在医用废品中,玻璃药瓶、玻璃输液瓶等在使用后形成的废弃玻璃瓶,仍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医用废弃玻璃瓶等易碎物在被扔进回收桶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玻璃瓶撞击回收桶或相互碰撞时,冲击力较大,导致玻璃瓶破碎,以至于玻璃瓶内残留的药液渗漏污染环境,并且,玻璃瓶破碎后形成的碎片容易刺破垃圾袋,以至于工作人员在回收垃圾时,被碎片所刺伤。严重的,可能造成重大疾病的感染。

因此,如何防止医用废品中的易碎物被丢弃在回收桶内时出现破碎的现象,以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健康及能够安全有效的对医用废品进行回收,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可以防止医用废品中的玻璃容器等易碎物被丢弃在回收桶内时出现破碎的现象,以防止污染环境,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健康及能够安全有效的对医用废品进行回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包含带有开口的桶体,所述桶体内设有弹性垫,且所述弹性垫位于所述桶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桶体底部设有弹性垫,从而在实际应用时,工作人员在将医用废品中的玻璃药瓶、玻璃输液瓶等易碎物从回收桶的开口丢弃到桶体内后,易碎物会因重力直接落在弹性垫上,由于弹性垫可吸收易碎物在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能量,从而可减小对易碎物的冲击力,并保持易碎物本身的完整,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易碎物出现破碎,避免易碎物破碎后导致残留药液残留污染环境以及玻璃碎片残留在回收桶中,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健康及能够安全有效的对医用废品进行分类回收。并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实现上述目的的同时,使得回收桶的使用较为方便,且制作成本较低,并适用于各种场所。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垫包含用贴合在所述桶体底部的弹性贴合层、位于所述弹性贴合层之上的弹性垫主体。从而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可使得弹性垫能够牢靠的固定在桶体底部,以便于实际应用中的安装和运输,并可在工作人员在对医用废品进行回收时,防止医用废品与弹性垫混杂在一起,而不便于医用废品的清理。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弹性垫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冲击能量的吸收,并充分利用桶体内部空间,所述弹性垫主体为形成在所述弹性贴合层之上的隆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隆起部为所述弹性贴合层的四周逐渐朝向所述弹性贴合层的中心隆起构成。从而当医用废品中的易碎物撞击隆起部后,该医用废品可在隆起部恢复初始形状后,因重力的作用自动从弹性贴合层的中心滑向弹性贴合层的四周,以防止后续的易碎物在落入桶体内后,直接撞击在先前的医用废品上而破碎的现象产生。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需求,所述隆起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或所述隆起部的内部为填充有弹性材料的实心结构。

并且,为了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的回收处理,所述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还包含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袋体;其中,所述袋体在设置到所述桶体内后,所述袋体的底部用于抵住所述弹性垫。从而使得医用废品中的易碎物在冲击弹性垫时,由于弹性垫的作用使得易碎物落在桶体内时不易破碎,进而使得袋体不会被刺破,以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刺伤等。并且还可通过袋体将医用废品在落入桶体内后溅出的药液阻挡在袋体内,以防止其溅落在桶体内而造成桶体内部的清理不便,并避免其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为了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所述桶体的桶壁上有部分为透明的构成一视窗。从而通过视窗可方便工作人员对桶体内部的观察,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桶体内部剩余的回收容量,并及时的对回收桶进行清空处理,以便于后续医用废品的投放。

并且,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配需求,所述视窗为所述桶体的桶壁直接挖除部分区域构成;或所述视窗为所述桶体的桶壁有部分区域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还包含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桶体开口并带有投放口的桶盖、与所述桶盖相连并用于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进行缓冲的缓冲板,且所述缓冲板在所述桶盖封闭桶体后位于桶体内,且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桶盖之间呈一预设角度,且所述缓冲板在位于所述桶体内后与所述桶体的桶壁相互隔开,并用于被医用废弃玻璃容器通过。并且,优选的,缓冲板为柔性部件,从而在实际应用时,不仅可通过桶盖的投放口方便医用废品的投放,并且还可通过桶盖对桶体开口的封闭或打开,方便工作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等易碎物的清理和回收。并且通过缓冲板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易碎物下坠时所产生的部分冲击能量,减小易碎物在撞击弹性垫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带有开口的桶体1和设置在桶体1内的弹性垫2构成,且弹性垫2位于桶体1的底部。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桶体1底部设有弹性垫2,从而在实际应用时,工作人员在将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如玻璃药瓶、玻璃输液瓶等医用废品中的易碎物,如废弃的玻璃药瓶或玻璃输液瓶等易碎物从回收桶的开口丢弃到桶体1内后,这些易碎物会因自身重力作用而直接落在弹性垫2上,由于弹性垫2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性能,因而可较好的吸收易碎物在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能量,从而可减小弹性垫2对易碎物造成的冲击力,并保持易碎物本身的完整,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易碎物因受到的冲击力较大而出现破碎现象,避免易碎物破碎后药液残留污染环境以及玻璃碎片残留在回收桶中,进而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健康及能够安全的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进行分类回收。并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实现上述目的的同时,使得回收桶的使用较为方便,且制作成本较低,并适用于各种场所。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配需求,弹性垫2包含用贴合在桶体1底部的弹性贴合层2-2、位于弹性贴合层2-2之上的弹性垫主体。

由此不难发现,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可使得弹性垫2能够牢靠的固定在桶体1底部,以便于实际应用中的安装和运输,并可在工作人员在对医用废品进行回收时,防止医用废品与弹性垫2混杂在一起,而不便于医用废品的清理。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弹性垫2是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桶体1底部的,以便于对弹性垫2与桶体1之间的装配,以及弹性垫2的更换,而在实际应用中,弹性垫2也可以是与桶体1底部连为一体的,而本实施方式对于弹性垫2是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桶体1底部还是与桶体1底部连为一体,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弹性垫2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的冲击能量的吸收,并充分利用桶体1内部空间。上述所提到的弹性垫主体可以由形成在弹性贴合层2-2之上的隆起部2-1构成。并且,隆起部2-1可以是由弹性贴合层2-2的四周逐渐朝向弹性贴合层2-2的中心隆起所构成,且类似于飞碟类的形状。

由此可知,当医用废弃玻璃容器从桶体1的开口进入桶体1内,并撞击隆起部2-1后,该医用废品可在隆起部2-1恢复初始形状后,因重力的作用自动从弹性贴合层2-2的中心滑向弹性贴合层2-2的四周,以防止后续的医用废品中的易碎物在落入桶体1内后,直接撞击在先前的医用废弃玻璃容器上而破碎的现象产生。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上述所提到的投放口可开设在隆起部2-1的正上方,以便于医用废品从桶体1的开口丢入桶体1内时,正好撞击隆起部2-1的最高端,以提升隆起部2-1对医用废弃玻璃瓶冲击能量的吸收效果。

另外,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需求,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2-1的内部可以为填充有弹性材料的实心结构,以确保隆起部2-1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瓶的冲击能量的吸收效果。显然,在实际应用时,隆起部2-1的内部还可以为中空结构,以降低该回收桶的生产成本,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隆起部2-1的内部是采用实心结构还是采用中空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和阐述。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2-1和弹性贴合层2-2可以是由橡胶软垫、硅胶软垫等材料构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桶体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长方体,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仅以圆柱体为例说明,在此就不作过多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本第二实施方式是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还包含用于封闭或打开桶体开口并带有投放口4的桶盖3、与桶盖3相连并用于对被废弃玻璃容器进行缓冲的缓冲板7,且该缓冲板7在桶盖3封闭桶体1后位于桶体1内,且缓冲板7与桶盖3之间呈一预设角度,且缓冲板7在位于桶体1内后与桶体1的桶壁相互隔开,并用于被医用废弃玻璃容器通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缓冲板7为柔性部件,且至少有部分位于投放口4的正下方,从而在实际应用时,不仅可通过桶盖3的投放口4方便医用废弃玻璃容器等易碎物的投放,并且还可通过桶盖3对桶1体开口的封闭或打开,方便工作对医用废品的清理和回收。并且通过缓冲板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易碎物下坠时所产生的部分冲击能量,减小易碎物在撞击弹性垫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优选的,缓冲板7可以为弧形板,并且由橡胶软垫、硅胶软垫等材料构成,以使得缓冲板7在对医用废弃玻璃容器进行缓冲时,还可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确保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在经过缓冲板7缓冲后能够顺利的坠落在弹性垫主体的隆起部2-1上。而在实际应用中,缓冲板7也可以是平板等其他类型的,本实施方式对此就不作过多的阐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缓冲板7与桶盖3是采用一体化结构的,显然,在实际应用中,缓冲板7还可以是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桶盖3上的,因此,本实施方式对于缓冲板7与桶盖3之间是采用一体化结构还是可拆卸的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所提到的桶盖3上还可设有用于对投放口4进行封闭或打开的封闭件(图中未标示),以便于通过封闭件的投放口4的封闭,可以避免桶体1内的医用废品所产生的异味散发到外部环境中,造成人体的不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投放口4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以圆形为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本第三实施方式是对本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还包含可拆卸的设置在桶体1内的袋体5。其中,袋体5在设置到桶体1内后,袋体5的底部用于抵住弹性垫2。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在将袋体5放置于桶体1内后,由于袋体5的底部是抵住弹性垫2的,从而使得医用废品在冲击弹性垫2时,由于弹性垫2的作用使得医用废品落在桶体1内时不易破碎,进而使得袋体5不会被刺破,以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刺伤等。并且还可通过袋体5将医用废品在落入桶体1内后溅出的药液阻挡在袋体5内,以防止其溅落在桶体1内而造成桶体1内部的清理不便,并避免其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本第四实施方式是对本第三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医用废弃玻璃容器安全回收桶的桶体1的桶壁上有部分为透明的,并构成一视窗6。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通过视窗6可方便工作人员对桶体1内部的观察,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桶体1内部剩余的回收容量,并及时的对回收桶进行清空处理,以便于后续医用废品的投放。

具体的说,上述所提到的视窗为桶体的桶壁直接挖除部分区域构成。显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配需求,上述视窗还可以为桶体1桶壁的部分区域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构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上述所提到的视窗6的长度和宽度可分别为40cmm和10cm,并且,该视窗6可开设在桶壁上邻近桶体1开口的位置上。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