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车叠包机的推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351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车叠包机的推包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装车叠包机的推包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车现场如化工、饲料、水泥等装车现场都实行的是人工装车,由于现场环境恶劣,粉尘很大,对现场的装车工身体存在着严重的危害。同时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需求比较大,由于堆放叠包工作大多是通过人力和叉车完成,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装载效率低,料包还容易出现变形和破损。亟需一种可用于水泥,化肥、饲料等待装包装物自动叠包装车的设备,同时可用于不同车型的装车进行自动装车,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自动装车叠包机的推包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装车叠包机的推包系统,包输送装置的推包机构;所述推包输送装置包括推包输送带以及驱动该推包输送带的横向推包电机;所述推包机构包括推块、以及设置在叠包机设备的机架上的导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推块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包气缸;所述推包气缸垂直于所述推包输送带设置。

进一步,所述横向推包电机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所述推包输送带采用皮带。

进一步,所述推包气缸安装在座板上,推包气缸的伸出杆穿过所述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推块;所述座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所述推块上安装有导向架,该导向架与所述导杆之间设有滚轮。

进一步,所述推块上设有辅助导向杆;所述辅助导向杆平行于所述导杆设置,其穿过所述座板,并与座板滑动配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将饲料、水泥等料包向左右两侧分配给左、右两个推包工位上,料包经推包输送带横向输送至推包机构处,控制推包气缸启动,推包气缸的伸出杆伸出,使推块沿导杆方向移动,将料包推送至下一工序的理包系统的工位上,操作灵活,可靠性高,有效节省了人力,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于叠包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推包输送带;2-推包电机;3-推包机构;4-推块;5-机架;6-导杆;7-推包气缸;8-座板;9-辅助导向杆;10-导向架;1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自动装车叠包机的推包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左、右两个推包工位,每一推包工位均包括横向推包输送装置、以及对应推包输送装置的推包机构3;所述推包输送装置包括推包输送带1以及驱动该推包输送带1的横向推包电机2;所述推包机构3包括推块4、以及设置在叠包机设备的机架5上的导杆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推块4沿所述导杆6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包气缸7;所述推包气缸7垂直于所述推包输送带1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推包输送带1下侧都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方便的称重,有效提高了抽检、验包的效率,并且,可以实时调控,合理调度,不会超载,实现安全生产。

上述横向推包电机2为伺服电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推包电机2的转速,进而改变推包输送带1的运行速度。通常,推包输送带1采用皮带,运行平稳,噪音和冲击小,使用寿命长。

上述推包气缸7安装在座板8上,推包气缸7的伸出杆穿过所述座板8的一端连接所述推块4;所述座板8固定在所述机架5上。推包气缸7安放平稳,推包过程稳定可靠,确保装车过程顺利有序进行。

上述推块4上安装有导向架10,该导向架10与所述导杆6之间设有滚轮11。另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推块4上可以设置辅助导向杆9;所述辅助导向杆9平行于所述导杆6设置,其穿过所述座板8,并与座板8滑动配合。推块4在推包气缸的推动力作用下,平稳推进,推包过程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经上一工序的分包系统的饲料、水泥等料包向左右两侧分配给左、右两个推包工位上,料包经推包输送带横向输送至推包机构处,控制推包气缸启动,推包气缸的伸出杆伸出,使推块沿导杆方向移动,将料包推送至下一工序的理包系统的工位上,操作灵活,可靠性高,有效节省了人力,工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