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冲螺旋搅拌铲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64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冲螺旋搅拌铲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铲斗,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对冲螺旋搅拌铲斗。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肥料、饲料、食品、化工等行业都需要搅拌物料。目前所用的搅拌机,基本都是固定式用电机带动的搅拌机,使用很不灵活方便,尤其是多个地点需要搅拌时,只有设置多个搅拌机,导致设备成本很高。而在这些行业中,移动物料多采用装载机进行,如何利用装载机在移动物料的同时进行物料搅拌成为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其中,装载机的铲斗是装载物料的部位,在移动过程中,该部分会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因此,在装载机的铲斗内增加搅拌装置使得这种构思可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搅拌均匀、出料均衡方便且不卡料的对冲螺旋搅拌铲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冲螺旋搅拌铲斗,包括铲斗本体,分别开设于铲斗本体两侧面相对位置上的安装孔,安置于安装孔内的固定孔架,设置于固定孔架内的密封轴承,贯穿所述铲斗本体并通过所述密封轴承连接的搅拌轴,对称地设置于搅拌轴上且旋向相反的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片,设置于铲斗本体内壁沿搅拌轴轴向走向并与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片边缘均匹配的防卡料凸条,以及安装于铲斗本体外的搅拌轴上的传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铲斗本体内壁底部呈圆弧形,其上部呈敞口状,且其圆弧形底部与所述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片边缘均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防卡料凸条的一侧边缘也呈圆弧形,并位于所述铲斗本体内壁底部的圆弧形延伸部位。

具体地,所述防卡料凸条的圆弧形侧面与铲斗本体内壁底部构成的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不超过180°。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卡料凸条从铲斗本体内壁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片上靠铲斗本体中心的一端保持一定间距,该间距与铲斗本体内壁形成对冲混合空间。

并且,所述间距不低于该铲斗本体两侧间距的1/7,且不高于该铲斗本体两侧间距的1/3。

更进一步地,所述铲斗本体内壁还有一层耐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部传力至传动轮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左右螺旋叶片同向转动,形成对冲搅拌的效果,提高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性,并且通过防卡料凸条保持了螺旋叶片和料斗内壁的匹配度和合理间隔,有效避免了一些物料中较大块部分在螺旋叶片和内壁之间卡住,增强了搅拌流畅性,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且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利用左右螺旋叶片之间的间距在铲斗中部形成对冲混合空间,在螺旋搅拌混合方式下,增加了对冲混合方式,有效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果和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防卡料凸条,并将之设计为铲斗圆弧形底部的延伸部位,使铲斗本体的内部空间与螺旋叶片的边缘形状更加匹配,能够有效防止大块物料卡在螺旋叶片和内壁之间,避免造成设备故障,提高了设备运转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还在铲斗本体内加设耐磨片,有效减缓了铲斗本体的内壁因长时间搅拌而磨损的程度,提高了使用寿命,使搅拌铲斗产品更具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该对冲螺旋搅拌铲斗,可以安装于装载机或铲车上,在混凝土、肥料、饲料、食品、化工等多个行业内应用起到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同时搅拌的作用,主要包括铲斗本体1、搅拌轴2、螺旋叶片、防卡料凸条10和传动轮6等几大部件。其中,铲斗本体可基于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铲斗,其内壁底部呈圆弧形,其上部呈敞口状,实际制作中可按铲斗本体两侧间距1400mm,开口宽度1000mm,底部圆弧形直径400mm等参数制造;在铲斗本体的两侧面上的相对位置开设安装孔3,用于安装搅拌轴;另一方面,物料在铲斗内搅拌会增加铲斗本体内壁的磨损,通常铲斗本体由于成本等因素,都是采用普通材料,其耐磨性能不高,由耐磨材料制成的耐磨板7。该安装孔内安置有固定孔架4,并在固定孔架4内固定安装密封轴承5,所述搅拌轴2贯穿铲斗本体两侧,并通过该密封轴承将之固定连接,使该搅拌轴能够基于密封轴承相对于铲斗本体转动。所述传动轮6安装于铲斗本体外侧的搅拌轴上,由外部动力源提供转动力,由该传动轮带动搅拌轴转动。

所述螺旋叶片包括旋向相反的左螺旋叶片8和右螺旋叶片9,其端部分别靠近铲斗本体内壁侧面上,即左螺旋叶片的左端靠近铲斗本体左侧面、右螺旋叶片的右端靠近铲斗本体右侧面,且左右螺旋叶片以铲斗本体中心对称地固定安置于搅拌轴上,左右螺旋叶片的另一端均靠近铲斗本体中心位置,并在此处保持一定间距,即左螺旋叶片的右端和右螺旋叶片的左端均朝向铲斗本体中心并保持一定间距,并在该间距处与铲斗本体内壁形成一对冲混合空间;所述搅拌轴转动时,铲斗内的物料先经过螺旋叶片的转动搅拌后,沿螺旋方向缓慢汇集到铲斗中心位置,由于左右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两侧向中间汇集的物料相互产生对冲混合,再由旋向背面逐渐分散到铲斗两侧,如此形成搅拌循环,而且两种方式的搅拌混合使得物料混合更均匀,混合效率更高。为了保证该对冲混合空间的大小,该间距不低于该铲斗本体两侧间距的1/7,且不高于该铲斗本体两侧间距的1/3;如铲斗本体两侧间距1400mm,则该间距不应小于200mm,也不应大于460mm,对应地,左右螺旋叶片的轴向长度为470-600mm。由于实际生产中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尺寸在实际中有其范围外的小幅波动属于正常情况。

而且,为了使搅拌充分,螺旋叶片的边缘的轴向投影为圆状,该圆与铲斗本体内壁底部的圆弧形相匹配,即构成同心圆,为了保证螺旋叶片转动灵活,其投影圆状的直径略小于铲斗本体内壁底部的圆弧形直径,如该圆弧形直径为400mm,则该投影圆直径为390-395mm。

所述防卡料凸条10设置于铲斗本体内,位于其内壁底部圆弧形末端位置,可只设置于螺旋叶片旋转方向一侧,也可设置于螺旋叶片两侧,并且其由铲斗本体内壁一侧延伸到另一侧。通常地,由于铲斗本体本身结构的限制,其内壁的圆弧形底部范围不会太广,一般不会超过120°圆心角范围,加上铲斗本体开口处的敞口状结构,必然会使螺旋叶片和内壁前后侧之间形成类似楔形状的锐角间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物料中较大较硬的块件(如混凝土中的石块)很容易在这个位置卡住螺旋叶片,轻则使叶片变形,重则卡死搅拌轴转动,造成机械故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该防卡料凸条主要针对铲斗本体内该位置的问题,利用主动设计的辅助固定结构填充该间隙,有效避免了块件卡入,故该防卡料凸条的一侧边缘也呈圆弧形,并且其位于铲斗本体内壁底部的圆弧形延伸部位,故该防卡料凸条的断面形状近似于楔形,其楔形尖角的一边为圆弧形,与铲斗本体内壁的圆弧形底部接合,并与螺旋叶片边缘匹配,另一边固定于铲斗本体内壁(可焊接于其上),第三边则与铲斗本体内壁形成一个较为宽阔的空间,容纳物料,避免卡料。经实际测验,该防卡料凸条的圆弧形侧面与该铲斗本体内壁圆弧形底部构成在整体圆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在不超过180°的范围内最好,既能够避免块件卡入,又不会影响物料搅拌混合。

通过上述设置,铲斗能够在物料移动过程中进行搅拌,也可以固定在某处搅拌并在另一施工位置需要搅拌时灵活移动,应用非常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效率高、搅拌混合均匀,使用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在该铲斗搅拌后下料时,还可以利用螺旋叶片往中部汇集物料的功能使下料位置在对冲混合空间前部,也便于下料。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