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带电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7986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履带式带电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履带式带电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存在的带电作业车底盘多以汽车二类底盘为主,存在很多不足:1.过于笨重,车宽过大,在变电站较为狭小的道路不利于行驶;2.通过性差,轮式车难以行走在路况差和复杂的路面,因此很多作业现场无法到达。

目前的履带底盘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维修,对于长期在野外使用的作业平台来说,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履带底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满足野外使用的履带式带电作业平台。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履带式带电作业平台包括设置在履带式底盘上的操作平台,在操作平台前侧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台,在转台前侧的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由液压臂控制的撑脚,在转台上端铰接有可伸缩的下臂,在下臂上端铰接有上臂,在上臂前端设置有工作斗,所述转台和下臂之间设置有用以驱动下臂的第一液压臂,所述下臂和上臂之间设置有用以控制上臂的第二液压臂;所述履带式底盘包括左右对称排布的履带构架,所述履带构架包括前后布设包裹有履带的驱动轮和从动轮,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置有过渡轮组,两对称设置的过渡轮组的轮架间设置有前后排布的若干受力横梁,前述操作平台固定在受力横梁上。

在驱动轮的前侧或从动轮的后侧设置有用以横向拉紧履带的横向张紧轮。

在前述轮架中部竖立有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有用以纵向拉紧履带的纵向张紧轮。

所述过渡轮组的轮架上横向排列有若干与履带接触的过渡轮。

本申请通过更换履带式底盘从而可增强作业平台的地面通过能力,且本申请中的履带式底盘结构较为简单,维修方便,适合野外使用。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履带式带电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履带式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操作平台,2、转台,3、撑脚,4、下臂,5、上臂,6、工作斗,7、履带式底盘,7-1、横向张紧轮,7-2、驱动轮,7-3、纵向张紧轮,7-4、履带,7-5、从动轮,7-6、受力横梁,7-7、立柱,7-8、过渡轮,7-9、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履带式带电作业平台包括设置在履带式底盘7上的操作平台1,在操作平台1前侧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台2,在转台2前侧的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由液压臂控制的撑脚3,在转台2上端铰接有可伸缩的下臂4,在下臂4上端铰接有上臂5,在上臂5前端设置有工作斗6,所述转台2和下臂4之间设置有用以驱动下臂的第一液压臂,所述下臂4和上臂5之间设置有用以控制上臂5的第二液压臂。所述履带式底盘包括左右对称排布的履带构架,所述履带构架包括前后布设包裹有履带7-4的驱动轮7-2和从动轮7-5,在驱动轮7-2和从动轮7-5之间设置有过渡轮组,两对称设置的过渡轮组的轮架间设置有前后排布的若干受力横梁7-6,前述操作平台1固定在受力横梁7-6上。

如图2所示,在驱动轮7的前侧或从动轮7-5的后侧设置有用以横向拉紧履带的横向张紧轮7-1。

在前述轮架中部竖立有立柱7-7,立柱7-7上端设置有用以纵向拉紧履带的纵向张紧轮7-3。

所述过渡轮组的轮架上横向排列有若干与履带接触的过渡轮7-8。

所述驱动轮7-2和从动轮7-5通过连接部件与轮架7-9前后端相连。

使用时,将本申请开至工作面后,将撑腿放下,整体定位,随后通过第一液压臂和第二液压臂控制上、下臂5、4的升降,从而调整工作斗6的位置。本申请在行进过程中,通过横向张紧轮和纵向张紧轮的横纵向张紧,可确保履带在行进过程中的稳定。受力横梁所处位置较低,可进一步确保整机的稳定性。过渡轮组设置在履带式底盘下侧与地面接触,增加了与地面的接触实际受力面积,进一步调高稳定性。从而使得本申请在行进过程中的平稳。

本申请中,履带式底盘部件较少,维修便捷;受力结构合理,整体行进稳定。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