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密封式软骨素防潮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811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骨素储存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密封式软骨素防潮储罐。



背景技术:

软骨素为白色粉末,具有较强吸水性、易溶于水并成为粘稠溶液,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由于软骨素易溶于水,因此在储存时对防潮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的防潮结构一般是直接在软骨素储存罐的罐盖处打蜡密封,但是这种结构为一次性密封,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时一旦打开后,就不再具有高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气体密封式软骨素防潮储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气体密封式软骨素防潮储罐,包括罐体、高压氮气储箱、增压泵、防潮筒和底座,所述罐体支撑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防潮筒上端封闭且下端开口,所述防潮筒的下端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所述罐体位于所述防潮筒内,所述防潮筒、所述罐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个氮气密封腔,所述高压氮气储箱设置有通向所述氮气密封腔底部且带有气阀的氮气管,所述增压泵的出口与所述高压氮气储箱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口与所述氮气密封腔通过可拆卸的软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氮气储箱和所述增压泵均通过顶盖封装在所述防潮筒的顶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氮气储箱设置有气压表和补气口,所述气阀、所述气压表和所述补气口均位于所述顶盖内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设置有通向所述顶盖外部的线缆管。

进一步地,所述防潮筒设置有与所述氮气密封腔顶部连通的回流口,所述增压泵的进口和所述回流口均设置有一个气嘴,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气嘴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潮筒内壁的中下部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防潮筒的环形凸台通过橡胶密封垫片密封支撑在所述底座顶面的边缘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氮气密封软骨素的储罐,能够完全避免水汽进入罐体中,适用于生产企业的大量软骨素储存,在储存过程中可频繁打开的软骨素罐体,能够随时取出软骨素,当再次利用氮气密封储罐时,操作是非常方便的,而且始终能够保证极高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密封式软骨素防潮储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底座,3-橡胶密封垫片,4-防潮筒,5-氮气管,6-气阀,7-补气口,8-气压表,9-顶盖,10-高压氮气储箱,11-增压泵,12-线缆管,13-气嘴,14-软管,15-气嘴,16-回流口,17-氮气密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1、高压氮气储箱10、增压泵11、防潮筒4和底座2,罐体1支撑安装于底座2上,防潮筒4上端封闭且下端开口,防潮筒4的下端与底座2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罐体1位于防潮筒4内,防潮筒4、罐体1和底座2之间形成一个氮气密封腔17,高压氮气储箱10设置有通向氮气密封腔17底部且带有气阀6的氮气管5,增压泵11的出口与高压氮气储箱10的回气口连接,增压泵11的进口与氮气密封腔17通过可拆卸的软管14连通。

为了使得外部结构更加美观,且减少占地空间,高压氮气储箱10和增压泵11均通过顶盖9封装在防潮筒4的顶部。

高压氮气储箱10设置有气压表8和补气口7,气阀6、气压表8和补气口7均位于顶盖9内部。通过气压表8能够随时指示出高压氮气储箱10内的气压,通过补气口7能够向高压氮气储箱10中添加氮气。

为了便于增压泵11控制,增压泵11设置有通向顶盖9外部的线缆管12。

为了便于拆装软管14,防潮筒4设置有与氮气密封腔17顶部连通的回流口16。增压泵11的进口和回流口16均设置有一个气嘴,标号分别为13和15,软管14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气嘴上。

为了保证氮气密封腔17能够完全密封,防潮筒4内壁的中下部设置有环形凸台,防潮筒4的环形凸台通过橡胶密封垫片3密封支撑在底座2顶面的边缘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储存时,先将防潮筒4套在底座2上,形成氮气密封腔17。在填充氮气时,先将防潮筒4上的软管14端取下,利用抽真空机将氮气密封腔17内的空气抽出,再将软管14装上,此时便可打开气阀6,由于具有气压差,高压氮气储箱10内的氮气向氮气密封腔17内流动,当持续一段时间(该时间段可根据多次试验来得出一个具体的经验值)后,即可关闭气阀6,此时即实现了罐体1完全被气体封闭;

当需要从罐体1中取用软骨素时,可开启增压泵11,利用增压泵11将氮气密封腔17内的氮气抽送回高压氮气储箱10中(这样可以降低氮气的浪费率),然后增压泵11停止工作,拆下气嘴15,使得氮气密封腔17内再次充入外部的空气,再将罐体1连带底座2从防潮筒4中取出,即可打开罐体1的罐盖取出软骨素;

通过气压表8可以时刻观察到高压氮气储箱10中的气压,如果气压过低,则可通过补气口7处向内部添加氮气。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