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袋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17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袋打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包装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装袋打包机。



背景技术:

对于粉状或颗粒状物料,在工业生产中经常涉及到对其进行装袋打包,当饲料生产完成后存放在饲料成品仓内,并在饲料成品仓下部的出口处打包装袋。

公开号为CN2036818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装袋打包机,结构中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存放承重后物料的暂存料斗、置于暂存料斗内的给料器、位于料斗出料口下方的夹袋机构及传送皮带、沿皮带传送方向设置的缝口机、及配套的控制器,夹袋机构包括与出料口连接的伸缩节、设置在伸缩节末端的压袋筒、设置在压袋筒下方的撑袋环,压袋筒下端面筒壁上设置有凹槽圈,对应地,环绕撑袋环外围设置有配套的一圈凸起;凹槽圈借助升降驱动机构对压袋筒的驱动与凸起配合形成包装袋夹紧结构。

通过采用多工位旋转撑袋环,借助设置在出料口的可伸缩压袋筒与位于装袋工位的撑袋环配合将包装袋压紧,装袋完毕后借助传送带传送到缝边工位进行缝边及后续操作;但是在对装料后的包装袋进行封袋时,需要人工的将包装袋的开口抚平,再送入缝纫机中进行缝纫,从而需要增加相应劳动力来达到装袋密封这一工序,进而提高装袋后封袋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装袋封袋劳动强度的自动装袋打包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装袋打包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传送装置、设置于传送装置上方的定量下料装置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用于将装袋后的包装袋进行封袋的封袋装置,所述封袋装置包括设置于传送装置上方且与机架连接的缝纫机、设置于机架上的安装架、对称设置于安装架两侧且一端均与安装架连接的夹板以及设置于安装架上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板相互开合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架设置于缝纫机的进袋口处,且两所述夹板的接触端面与缝纫机的压脚缝纫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设置。

如此设置,当定量下料组件订料称量后,包装袋落至输送装置上进行输送,此时通过安装架上的驱动组件驱动夹板,使两夹板相互靠近,将装料后的包装袋的开口进行夹持,使包装袋的刀口加成扁平状,之后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夹板,使夹板展开,准备一次包装袋进行夹持,夹持后的包装袋随传送装置传送至封袋装置处进行封袋,使夹扁后的包装袋更好的传送至缝纫机的压脚缝纫处进行缝纫,提高缝纫机的缝纫工序,减小人工对包装袋袋口操作的工序,减轻相应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安装架连接的驱动缸以及两端分别与夹板、驱动缸的活塞杆铰接的联动轴,所述夹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

如此设置,驱动缸通过驱动联动轴,使联动轴处于驱动杆的活塞杆和夹板之间转动,达到驱动夹板运动的作用,使夹板达到相互夹紧或脱离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缝纫机与夹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导向包装袋的导向组件。

如此设置,便于对夹扁后的包装袋进行导向,使包装袋更好的输送至缝纫机处进行封袋工序。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安装架上的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杆上的转轴以及设置于转轴上的按压辊,所述转轴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且两侧所述按压辊之间形成的通道与缝纫机的压脚缝纫面处于同一直线上设置。

如此设置,压边后的包装袋随传送装置传送至导向组件处,通过设置于连接杆上的按压辊,使按压辊通过转轴处于连接杆上转动,使包装袋处于两侧按压辊之间传送,达到预压的作用,再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缝纫机处进行缝纫,提高缝纫机的封袋质量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按压辊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相对于连接杆转动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如此设置,使转动电机带动按压辊转动,同时达到按压辊带动包装袋进行传送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按压辊为热压辊。

如此设置,在按压辊带动包装袋进行传送时,通过热压形式使包装袋一定程度上软化,且使包装袋相互贴合,便于之后缝纫机对包扎混个带进行封袋工序,提高缝纫机的封袋质量。

进一步设置:在两所述夹板的接触端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垫片。

如此设置,减小夹板相互夹紧时相互之间的碰撞损伤,同时在预压包装袋时也起到保护包装袋的作用,减小夹板夹持时对包装袋的碰撞损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均转动设置于机架两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套设于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传送带、与主动辊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机架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再通过传送带带动机架另一端上从动辊转动,达到传送装置运转的作用,进而达到通过传送带对包装袋的输送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量下料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饲料仓口、对称设置于成品饲料仓口两侧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将包装袋卡紧于饲料仓口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两端分别与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转动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气缸驱动饲料仓口两侧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使包装袋夹紧于饲料仓口的外壁上,再通过定量下料装置进行定量下料,达到稳定装料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封袋装置中的驱动组件驱动夹板将包装袋的开口夹合,再通过导向组件对压扁后的包装袋进行压合,使开口呈扁状的形式输送至缝纫机处进行封袋处理;通过定量下料装置、夹袋装置、传送装置以及封袋装置,使饲料达到自动下料装袋后再进行封袋的工序,提高饲料装袋的自动工序以及装袋的稳定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自动装袋打包机中夹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封袋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自动装袋打包机中封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2中调节组件的放大图。

图中:1、机架;2、定量下料装置;21、饲料仓口;22、环形凸起;3、传送装置;31、主动辊;32、从动辊;33、传送带;34、驱动电机;35、支脚;36、锁紧组件;361、连接块;362、支撑块;363、手柄;37、滑竿;38、调节组件;381、固定杆;382、轴承;383、调节螺杆;384、滑轨;385、条形凹槽;386、锁紧螺栓;4、封袋装置;41、缝纫机;42、安装架;43、夹板;44、驱动组件;441、驱动缸;442、联动轴;45、导向组件;451、连接杆;452、转轴;453、按压辊;454、转动电机;46、缓冲垫片;5、夹袋装置;51、左摆臂组件;511、第一摆臂;512、第二摆臂;52、右摆臂组件;53、驱动气缸;54、控制开关;55、左夹紧片;56、右夹紧片;57、环形夹紧圈;58、缓冲组件;581、左橡胶块;582、公榫;583、右橡胶块;584、母榫;59、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自动装袋打包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传送装置3、设置于传送装置3上端的定量下料装置2、设置于机架1上用于将装袋后的包装袋进行封袋的封袋装置4以及设置于定量下料装置2出口处的夹袋装置5。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定量下料装置2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饲料仓口21,饲料仓口21呈圆形筒状设置且出料口位于传送装置3的正上方;在饲料仓口21的端口设置有超筒外方向设置的环形凸起22,夹袋装置5设置于环形凸起22的上端;同时在饲料仓口21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包装袋的卡块59,两所述卡块59对称设置于饲料仓口21的外壁两侧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夹袋装置5包括对称设置于成品饲料仓口21两侧的左摆臂组件51和右摆臂组件52,同时在左摆臂组件51和右摆臂组件52之间连接有两端分别与左摆臂组件51和右摆臂组件52转动连接的驱动气缸53,且驱动气缸53连接有用于控制驱动缸441启闭的控制开关54,控制卡关设置于饲料仓口21的筒壁上。

如图4所示,左摆臂组件51和右摆臂组件52采用相同配置以及连接方式布置,以下已左摆臂组件51为例。

如图4所示,左摆臂组件51包括呈V字形设置的第一摆臂511和第二摆臂512,第一摆臂511和第二摆臂512的一端均与饲料仓口21转动连接,第一摆臂511和第二摆臂512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夹紧片55的两端连接;即右摆臂组件52中第一摆臂511和第二摆臂512之间连接的为右夹紧片56,且左夹紧片55和右夹紧片56形成与饲料仓口21的外壁相贴合的环形夹紧圈57;在左夹紧片55与右夹紧片56的内侧均设置有海绵层。

如图2和图4所示,驱动气缸53的缸体转动连接于左摆臂组件51中第一摆臂511上,驱动气缸53的活塞杆与右摆臂组建中的第一摆臂511转动连接;通过控制开关54启闭驱动气缸53,进而控制左夹紧片55和右夹紧片56相互卡紧或脱离于环形凸起22上方的饲料筒壁上,达到对包装袋处于饲料仓口21上装料或下料的作用。

如图4所示,在左夹紧片55和右夹紧片56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58;缓冲组件58包括设置于左夹紧片55上的左橡胶块581和设置于右夹紧片56上的右橡胶块583;在左橡胶块581上设置有公榫582,在右橡胶块583上设置有与公榫582相配合的母榫584,左橡胶块581上的公榫582与右橡胶块583的母榫584卡接。

如图4所示,同时左橡胶块581和右橡胶块583分别与左夹紧片55和右夹紧片5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密,且螺栓分别嵌入于左橡胶块581和右橡胶块583内,便于左橡胶块581和右橡胶块583两者相互在卡合的时接触更加紧密。

如图1和图5所示,传送装置3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机架1两端的主动辊31和从动辊32、套设于主动辊31与从动辊32之间的传送带33、与主动辊31连接且机架1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34以及设置于机架1上用于支撑机架1的支脚35。

如图3所示,支脚35滑动设置于机架1,且在机架1与支脚3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机架1锁紧于支脚35上的锁紧组件36。

如图3所示,锁紧组件36包括设置于与机架1上的连接块361以及成螺纹杆设置的支脚35;支脚35与连接块361螺纹转动连接,且在支脚35的一端设置有便于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块362,在支脚35的另一端设置有便于转动支脚35的手柄363。

如图3所示,在从动辊32两端的辊轴上均设置有滑竿37,在机架1上设置有滑轨384,滑竿37处于滑轨384内与机架1滑动连接,且在滑竿37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滑竿37锁紧于机架1上的调节组件38。

如图3所示,调节组件38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固定杆381、与设置于滑竿37上的轴承382以及一端螺纹连接于固定杆381上的调节螺杆383;调节螺杆383的另一端与滑竿37上的轴承382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杆383,使调节螺杆383的一端与固定杆381螺纹传动连接,促使滑块处于机架1上的滑轨384内滑动,使从动辊32处于机架1上滑动,达到调节主动辊31与从动辊32之间距离调节的作用,进而达到调节传送带33张紧程度的作用。

如图5和图6所示,封袋装置4包括设置于传送装置3上方且与机架1连接的缝纫机41、设置于机架1上的安装架42、对称设置于安装架42两侧且一端均与安装架42转动连接的夹板43以及设置于安装架42上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板43相互开合驱动组件44。

如图7所示,驱动组件44包括与安装架42连接的驱动缸441以及两端分别与夹板43、驱动缸441的活塞杆铰接的联动轴442;安装架42设置于缝纫机41的进袋口处,且两所述夹板43的接触端面与缝纫机41的压脚缝纫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设置;通过驱动缸441驱动联动轴442处于夹板43与驱动缸441的活塞杆之间转动,进而带动两夹板43相互夹紧或分离的作用。

如图7所示,夹板43与安装架42转动连接的一端呈弧状设置,同时在两夹板43的接触端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垫片46。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缝纫机41与夹板43之间设置有用于导向包装袋的导向组件45;导向组件45包括对称设置于安装架42上的连接杆451、转动设置于连接杆451上的转轴452、固定设置于转轴452上的按压辊453以及用于驱动转轴452处于连接杆451上转动的转动电机454;转动电机454固定设置于连接杆451。

如图6和图7所示,转轴452沿传送带33的传送方向均匀设置于连接杆451上,且两侧按压辊453之间形成的通道与缝纫机41的压脚缝纫面处于同一直线上设置;同时按压辊453为热压辊,通过热压将包装袋的缝纫面软化,便于缝纫机41进行封袋工序。

实施例2:一种自动装袋打包机,如图1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锁紧组件36包括设置于支脚35上的条形凹槽385以及一端穿过条形凹槽385且与支脚35抵触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386;通过将支脚35上的条形凹槽385处于锁紧螺栓386上滑动,再通过转动速进螺栓,使支脚35锁紧于机架1上,达到调解后再锁紧的作用。

工作原理:确定好包装袋类型后,通过滑动传送装置3中支脚35处于机架1上的位置,确定传送带33与饲料仓口21之间的距离,再通过锁紧组件36将机架1锁紧于支脚35上,达到调节传送带33高度的作用;当自动装袋打包机进行装料工序时,将包装袋套于定量下料装置2中的饲料仓口21上,且两端分别套接于卡块59上;再通过控制夹袋装置5中控制开关54,使驱动气缸53驱动左摆臂组件51与右摆臂组件52,将包装袋夹紧于饲料仓口21上,定量下料后控制开关54控制驱动气缸53,使装料后的包装袋下落至传送装置3中的输送带上;随后通过封袋装置4中的驱动组件44驱动夹板43将包装袋的开口夹合,再通过导向组件45对压扁后的包装袋进行压合,使开口呈扁状的形式输送至缝纫机41处进行封袋处理;通过定量下料装置2、夹袋装置5、传送装置3以及封袋装置4,使饲料达到自动下料装袋后再进行封袋的工序,提高饲料装袋的自动工序以及装袋的稳定性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