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封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17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封口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封口组件。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需要经过装袋、灭菌、接种的过程,装袋即是将培养基料装在塑料袋中,在装袋后要进行栽培袋的第一次封口;灭菌是对装袋后的培养基料进行杀菌,以消除各种杂菌的过程; 灭菌后,需要在培养基料中放入食用菌的菌种(即接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开启封口,接种后再进行第二次封口。栽培袋封口不仅需要满足一定的透气度,而且还要保证灭菌和接种后的栽培袋内不被外部环境所污染。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直筒状的颈套和一个与颈套的外壁相配合的透气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封口,这种形式的封口组件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和客观上存在的加工误差,经过高温灭菌或者反复开启的插拔后,通常会产生的微变形极易造成密封效果下降,从而使栽培袋内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最终影响食用菌的栽培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封口组件,使用时开启容易,方便快捷,并且密封效果长久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封口组件,包括一个连接管、一个压紧管、一个过滤管和一个透气盖;所述的连接管呈锥形,连接管的大端设有外翻边;所述的压紧管包括连为一体的直管部和锥管部,直管部与锥管部的大端相连接,压紧管的锥管部用于从连接管的大端套设在连接管内并将食用菌栽培袋口部压靠在连接管的内壁上,在压紧管的外周壁上设有环状凸起,环状凸起通过设在其一个侧面的环形凹槽与连接管大端的外翻边相卡合,所述的过滤管用于套设在压紧管内,并通过设在过滤管端部的外翻边支撑在压紧管的直管部端,过滤管端部的外翻边的外径不大于直管部的外径,所述的透气盖插套在压紧管的直管部端。

所述压紧管的锥管部外壁的锥度与连接管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的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连接管大端外翻边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小端设有内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管呈上段直管下段锥管的形状,在下段锥管的端部设有内翻边。

进一步地,过滤管上段直管的外径与压紧管的直管部的内径相匹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紧管的锥管部与连接管的内壁相匹配并且采用设在压紧管外周部的环状凸起将食用菌栽培袋口部压紧在连接管的内壁和连接管的大端,在压紧管的内部形成过滤后空气的流通通道,在后续的中间程序中进行开启和封口时方便快速,并且不容易产生变形,即使局部出现微变形,也不影响整个封口组件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装态分解图(主要显示了食用菌栽培袋口部501与连接管1的相对安装关系)。

图中,1、连接管,2、压紧管,201、直管部,202、锥管部,203、环状凸起,203a、环形凹槽, 3、过滤管,4、透气盖,5、食用菌栽培袋,501、食用菌栽培袋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封口组件,包括一个连接管1、一个压紧管2、一个过滤管3和一个透气盖4。

所述的连接管1呈锥形,连接管1的大端设有外翻边;所述的压紧管2包括连为一体的直管部201和锥管部202,直管部与锥管部的大端相连接,压紧管的锥管部202从连接管1的大端套设在连接管1内,用于将食用菌栽培袋口部压靠在连接管1的内壁上。

在压紧管2的外周壁上设有环状凸起203,环状凸起通过设在其一个侧面的环形凹槽203a与连接管大端的外翻边相卡合。

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管1的小端还设有内翻边,环状凸起203在压紧管2外周壁上的位置要满足锥管部伸入到连接管内将食用菌栽培袋口部501压靠在连接管1的内壁上后,环状凸起203上的环形凹槽203a与连接管大端的外翻边能够相卡合。在环形凹槽203a与连接管大端的外翻边能够相卡合的情况下,压紧管2的锥管部小端与连接管的小端内翻边的距离越小越好 。

为了弥补高温灭菌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出现的微变形带来的密封效果的下降,所述压紧管2的锥管部202 外壁的锥度与连接管的内壁的锥度相匹配,所述的环形凹槽203a的深度大于连接管1大端外翻边的厚度,从而如果连接管1和/或压紧管2出现微变形,可以通过改变压紧管2与连接管1的配合位置重新实现有效的密封配合。

实际应用中,连接管1的小端也可以不设置内方便而设置外翻边。

所述的过滤管3套设在压紧管2内,并通过设在过滤管3端部的外翻边支撑在压紧管2的直管部201端,且过滤管3端部的外翻边的外径不大于直管部201的外径。具体地,可在压紧管2的直管部201的端口设置弧形的内倒角,过滤管3端部的外翻边与该内倒角相匹配,这样的设计结构,在装配后,过滤管3的端部能够与压紧管2的直管部201的端口外径相平齐,可使透气盖4的底部与压紧管2的直管部201端面直接接触,装配后结构更加紧凑。

所述的透气盖4插套在压紧管的直管部201端,在透气盖4上设有透气孔以便空气能够进行入到过滤管3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管3呈上段直管下段锥管的形状,在下段锥管的端部设有内翻边,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快速安装,而且下段锥管端部设置的内翻边可以作为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本封口组件应用时放入其中的过滤材料,比如海绵或者过滤布等。

过滤管3上段直管的外径与压紧管直管部的内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封口组件中的每一个组件(连接管1,压紧管2,过滤管3,透气盖4)均可采用塑料一次成型制成。

本实施例限定的技术方案初始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食用菌栽培袋口部501从连接管1的小端伸入,使其从连接管1的大端伸出,然后向外翻折,接着将压紧管2的锥管部插进连接管1内,使环状凸起203上的环形凹槽与连接管1大端的外翻边相扣合。

在过滤管3中装入用于过滤空气的海绵或者使用过滤材料制成的过滤布,然后将过滤管3放入压紧管2的直管部内,使过滤管3管端部的外翻边支撑在压紧管2的相应端部,最后将透气盖4插套在压紧管2的直管部201外。

在后续的中间工序中需要开启封口时,只需使压紧管2的环状凸起与连接管1大端的外翻边脱离,然后可将压紧管2与过滤管3和透气盖4一起拿开,该中间工序结束后,再使使压紧管2的环状凸起与连接管1大端的外翻边相扣合,快速完成封口组件的再次安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在压紧管2外周部的环状凸起203压紧在连接管1的大端,并且通过压紧管2的锥管部与连接管1的内壁相匹配安装将食用菌栽培袋口部501压紧在连接管的内壁和连接管1的大端,在压紧管2的内部形成过滤后空气的流通通道,在后续的中间程序中进行开启和封口时不容易产生变形,即使局部出现微变形,也不影响整个封口组件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