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料装置及具有该出料装置的配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16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出料装置及具有该出料装置的配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肥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出料装置及具有该出料装置的配肥机。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土壤肥力,保障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所需的养分,达到增产的目的,需要对农作物定期施肥。化学肥料种类繁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现有的肥料都是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的袋装的产品,种植者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对肥料的需求进行购买。

传统的用于肥料装袋的出料装置,将肥料袋夹持在出料口和夹紧器之间时容易滑落,因此,一般还需要人工参与,肥料从出料装置出来后需要人工手持肥料袋装袋,耗时耗力,生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肥料袋不易滑落,方便装袋的出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料装置及具有该出料装置的配肥机,其能够使肥料装袋时不易滑落,方便装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方桶形出料口,其中:

所述出料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夹紧器和用于驱动所述夹紧器的第一动力气缸,所述夹紧器包括夹紧贴片和用于带动所述夹紧贴片移动的驱动杆,所述夹紧贴片在靠近所述出料斗的一侧设置有胶皮,所述驱动杆的中部设置有穿孔;

所述第一动力气缸包括尾端铰接设置的第一气缸本体和与从所述第一气缸本体的头端伸出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末端连接在所述穿孔处。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低于所述夹紧贴片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为L型或U型。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肥机,包括上述的出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斗的侧面设置有垂直提升卸料装置,所述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包括门框形支架、位于所述门框形支架中部的混料斗和用于升降所述混料斗的牵引装置,所述门框形支架包括一对第一直导轨和与所述第一直导轨并排设置的第二直导轨,其中:

所述第二直导轨短于所述第一直导轨且其上部为弧形;

所述混料斗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中的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所述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的位置相错,且所述第二对滚轮高于所述第一对滚轮;

所述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直导轨上部末端与所述第一直导轨之间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对所述混料斗的牵引点位于所述第一直导轨远离所述第二直导轨的一侧,所述混料斗的重心位于所述牵引装置对所述混料斗的牵引点和所述第一对滚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第二动力气缸、滑轮组和钢丝绳,其中:

所述第二动力气缸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框形支架一侧下方的第二气缸本体和从所述第二气缸本体上部伸出的第二活塞杆;

所述第二活塞杆的末端通过所述滑轮组和钢丝绳牵引所述混料斗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定滑轮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门框形支架的两侧上方,所述动滑轮为一个且固定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斗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正螺旋叶片,另一部分上设置有反螺旋叶片,所述混料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及具有该出料装置的配肥机,当肥料在完成上一个处理环节后,到达出料装置的出料斗时,出料斗两侧的第一动力气缸的第一活塞杆收缩,牵引夹紧器远离出料口,将肥料袋套在出料口上后,第一动力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伸长,使夹紧器夹紧肥料袋贴到出料口上,从而完成出料装袋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配肥机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配肥机的垂直提升卸料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料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出料斗1,出料斗1的下方设置有方桶形出料口2,其中:

出料口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夹紧器3和用于驱动夹紧器3的第一动力气缸4,夹紧器3包括夹紧贴片31和用于带动夹紧贴片31移动的驱动杆32,夹紧贴片31在靠近出料斗2的一侧设置有胶皮,驱动杆32的中部设置有穿孔5;

第一动力气缸4包括尾端铰接设置的第一气缸本体41和与从第一气缸本体41的头端伸出的第一活塞杆42,第一活塞杆42的末端连接在穿孔5处。

本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当肥料在完成上一个处理环节后,到达出料装置的出料斗时,出料斗两侧的第一动力气缸的第一活塞杆收缩,牵引夹紧器远离出料口,将肥料袋套在出料口上后,第一动力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伸长,使夹紧器夹紧肥料袋贴到出料口上,从而完成出料装袋过程。

优选的,出料口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台6,凸台6低于夹紧贴片31的高度。这样能够较好地产生摩擦力,使肥料袋不易滑落。

进一步的,驱动杆为L型或U型。这种结构在第一活塞杆收缩或者伸长时,驱动杆能够更好地带动加紧贴片远离或者贴近出料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肥机,包括上述的出料装置。由于结构与上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出料斗1的侧面设置有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如图3-4所示,垂直提升卸料装置包括门框形支架7、位于门框形支架7中部的混料斗8和用于升降混料斗8的牵引装置,门框形支架7包括一对第一直导轨9和与第一直导轨9并排设置的第二直导轨10,其中:

第二直导轨10短于第一直导轨9且其上部为弧形;

混料斗8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直导轨9和第二直导轨10中的第一对滚轮11和第二对滚轮12,第一对滚轮11和第二对滚轮12的位置相错,且第二对滚轮12高于第一对滚轮11;

第一对滚轮11和第二对滚轮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直导轨10上部末端与第一直导轨9之间的垂直距离L。

这种结构,当物料在完成一个处理环节后,需要运送到另一个环节进行处理时,上一工作环节的物料进入到混料斗内,混料斗依靠牵引装置到达第二直导轨上部的弧形区间后,弧形区间引导第二滚轮,进而第二滚轮引导混料斗发生翻转,将混料斗内的物料倾卸出来。因为混料斗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中的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的位置相错,且第二对滚轮高于第一对滚轮,这样第二对滚轮会先于第一对滚轮到达第二直导轨的弧形区间的高度,又因为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直导轨上部末端与第一直导轨之间的垂直距离,这样当第一对滚轮在第一直导轨上的高度与第二对滚轮在第二直导轨弧形区间上的高度相同时,第一对滚轮再往上走时,会陆续开始牵引第二对滚轮往回走。本实用新型由于合理设置了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之间的间距,所以使得第二对滚轮无法到达第二直导轨弧形区间的末端,其就不会滑落下去,故混料斗在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的上部移动时不易滑落,提高了卸料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向上的箭头表示钢丝绳对混料斗的牵引,向下的箭头表示混料斗重心的位置。牵引装置对混料斗8的牵引点13优选位于第一直导轨9远离第二直导轨10的一侧,即牵引装置对混料斗8的牵引点13和第二直导轨10分别位于第一直导轨9的两侧,这种结构更合理,牵引方便。混料斗8的重心14位于牵引装置对混料斗8的牵引点13和第一对滚轮11之间。这样可以使第一对滚轮和第二对滚轮较为稳定的沿着第一直导轨和第二直导轨的靠近第二直导轨一侧升降,并且在混料斗达到第一直导轨的上方和第二直导轨的弧形区间时更容易实现自动翻转。

优选的,牵引装置包括第二动力气缸15、滑轮组16和钢丝绳17,其中:

第二动力气缸15包括固定设置在门框形支架7一侧下方的第二气缸本体151和从第二气缸本体151上部伸出的第二活塞杆152;

第二活塞杆152的末端通过滑轮组16和钢丝绳17牵引混料斗8的两侧。

这种工作方式通过第二活塞杆的拉力使混料斗上升,当混料斗上升到门框形支架的上部时,第二活塞杆伸出第二气缸本体外面的距离逐渐变短,减少了第二活塞杆相对于第二气缸本体的晃动,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磨损,提高了第二动力气缸的使用寿命。应当理解的是,牵引装置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结构形式,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

为了方便第二动力气缸牵引混料斗升降,滑轮组16包括定滑轮161和动滑轮162,定滑轮161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门框形支架7的两侧上方,动滑轮162为一个且固定在第二活塞杆的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混料斗8内设置有搅拌轴(未示出),搅拌轴的一部分(如左半部分)上设置有正螺旋叶片,另一部分(如右半部分)上设置有反螺旋叶片。混料斗8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轴的电机。这种结构可以使物料向中间聚集,搅拌更充分,并且通过电机带动,提高搅拌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配肥机,当肥料在完成上一个处理环节后,到达出料装置的出料斗时,出料斗两侧的第一动力气缸的第一活塞杆收缩,牵引夹紧器远离出料口,将肥料袋套在出料口上后,第一动力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伸长,使夹紧器夹紧肥料袋贴到出料口上,从而完成出料装袋过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