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吸取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441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容器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储存液体乳制品的底部结构,特别适用于用吸管取用的液体乳制品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液体乳制品容器的底部结构大多内外一致且多为方形或圆形,其共同的缺点是:当需要用吸管取用容器内的液体乳制品时,很难把残存在容器内壁和底部的乳制品取用干净;特别是遇到像酸奶一类比较稠密的液体制品时,更是无可奈何。有人把乳制品盒子剪开取用残存在盒子四壁及底部的残留物,既不方便也不雅观,如果直接扔掉又感到有点浪费和可惜。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液体乳制品取用的容器底部结构,其特点是容器底部内外形状不同,外部为长方形或圆柱形以便平稳放置,内部为开口向上的抛物面形状以便液体制品在自重作用下自动汇集于容器底部,方便人们取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容器结构,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的底部具有使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吸管底部集中的汇流结构。该汇流结构位于容器底壁的内侧,使内壁上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吸管底部集中,便于取用最后剩余的液体。

具体地,所述汇流结构是开口朝上的抛物面。

具体地,所述抛物面的边缘与侧壁相交或相切。采用相切的过渡方式可减小液体沿内壁向底部流动时的阻力,进而提高流动的速度。

具体地,所述汇流结构是斜面,吸管底部对应斜坡的坡底。

具体地,所述汇流结构是曲面。

具体地,所述容器的顶部具有供吸管插入的插孔。

具体地,所述容器的顶部安装有泵盖,所述泵盖的吸管插入到容器的底部。

具体地,所述外壁的底部具有平面结构,使容器在平面上可以平稳第放置。容器底壁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可采用中空结构,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

使用时,容器侧壁可采用圆柱体或长方体,内壁底部为开口向上的抛物面形状。抛物面顶部与容器底内平面相切或相交,抛物面从顶部向上展开且与容器内壁以内相切的方式自然相连,从内壁切点到容器底内平面与抛物面之间形成中空的双层结构。根据需要,内壁切点的位置可以上下移动,当内壁切点向下移动到与容器底内平面重合时,抛物面顶部就与容器底内平面相交并融为一体,此时,容器底就形成外平内凹的底部结构。

有益效果:当液体容器底部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时,无论是采用吸管方式,还是采用按压方式,都可以很方便地取净用完容器内的液体制品,既节省又环保。特别是当用吸管取用容器内的液体乳制品时,在自重作用下,液体乳制品会自动向容器底部集中,为人们彻底取用容器内的液体乳制品提供了极大便利。

除了上面所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本发明的易吸取的液体容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柱体;2-第一内壁切点;3-抛物面;4-底部切点;5-第二内壁切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容器主体采用圆柱体1,容器底部的内壁为抛物面3,抛物面3与容器主体内壁具有第一内壁切点2和第二内壁切点5,抛物面3的底部与容器底内平面之间还具有底部切点。从第一内壁切点2、第二内壁切点5到容器底内平面与抛物面3之间形成中空的双层结构。

本实施例中,内壁切点2,5可以无限向下移动直到与容器底内平面重合,此时,抛物面3与容器底内平面相交并融为一体,也即填充原有中空结构,形成外平内凹的一体底壁。

本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结构可用于吸管取用的牛奶或软饮料,同时也适用于使用泵盖的洗化用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