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罐加强圈冷却水导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4742阅读:2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罐加强圈冷却水导流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辅助设施,具体指设置在储油罐加强圈上的一种冷却水导流板。



背景技术:

储油罐一般都设有消防冷却水系统,冷却喷水环管应布置在罐顶及每个加强圈处,加强圈处不设冷却喷水环管的,应设导流设施。当前对导流设施并没有规范性或标准做法,通常是在加强圈处加设一圈由竖板和斜板组成的导流板,见图1,这种导流板虽然能够将冷却水从罐体加强圈处导流回罐壁,但若由于施工,加强圈存在一定高度上的起伏,则冷却水会从加强圈高度较低的位置流出,从而导致罐壁布水不均匀,甚至出现较大范围的布水空白,进而影响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强圈冷却水导流板与通常的导流板相比增加了一个分水板,它能将来自加强圈的冷却水聚集起来,重新进行布水,不受加强圈高低起伏对布水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油罐加强圈冷却水导流板,它能很方便的将冷却水从罐体加强圈处导流回罐壁,形成均匀的布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罐加强圈冷却水导流板主要包括上竖板、分水板、下导流板。所述的上竖板与罐壁平行设置,上竖板的下端与下导流板的上端连接,上竖板与下导流板的连接处朝罐壁方向连接有L型分水板;其中分水板的水平臂开有喷水孔,便于水流的重新分布;上竖板与加强圈间通过螺母压实垫片固定连接,竖板与加强圈的连接点数量保证极端天气下导流板牢固,不松懈变形;

分水板上喷水孔的开设间隔和小孔尺寸应当适宜,小孔间隔过大,经过小孔重新分布的水流很难在下导流板上形成均匀的分布,小孔尺寸过大则分水板无法积蓄一定厚度的水,失去了水流重新分布功能,小孔尺寸过小,则孔容易堵塞。

所述的下导流板与上竖板的夹角为135°~150°;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分水板,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冷却水强度,经计算,建议分水板的高度不小于10cm,每米长度上开设100个孔,每个孔的尺寸为2mm×2mm。

上竖板、分水板、下导流板为不锈钢材质,一体成型,通过螺母沿油罐壁按一定的间隔与加强圈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垫片为不燃材料制成,能够抗御油罐火灾延续时间内的高温;同时垫片厚度适当,不会影响冷却水从上竖板与加强圈之间的环形间隙顺利流下。

所述的上竖板采用适宜的高度,沿上部罐壁流下来的水不会漫过上竖板。

上述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可行,可很好的避免通常导流板可能出现的导流布水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储油罐消防冷却水系统的加强圈导流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垫片、2-上竖板、3-分水板、4-下导流板、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图2所示,油罐加强圈冷却水导流板主要包括上竖板2、分水板3、下导流板4。所述的上竖板2与罐壁平行设置,上竖板2的下端与下导流板4的上端连接,上竖板2与下导流板4的连接处朝罐壁方向连接有L型分水板3;其中分水板的水平臂开有喷水孔,便于水流的重新分布;上竖板与加强圈间通过螺母5压实垫片1固定连接,竖板与加强圈的连接点数量保证极端天气下导流板牢固,不松懈变形;

所述的下导流板与上竖板的夹角为135°~150°;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分水板,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冷却水强度,经计算,建议分水板的高度不小于10cm,每米长度上开设100个孔,每个孔的尺寸为2mm×2mm。

上竖板、分水板、下导流板为不锈钢材质,一体成型,通过螺母沿油罐壁按一定的间隔与加强圈固定在一起。

如图3所示,工作时,冷却水从罐顶的环管喷出,沿着罐壁下流,碰到加强圈时,水流改变方向,沿着加强圈的外沿向下流入分水板,形成一定高度的蓄水,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分水板的孔口喷出,重新布水,在下导流板上形成分布均匀的冷却水流,流向罐壁。

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要求,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