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及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677发布日期:2018-10-23 20:5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及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及运输系统。

本发明主张2016年3月9日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2016-045644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运输瓶等容器的运输系统,有时使用在中途可将容器积存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在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容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在多个堆积式输送机上运输。在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在配置在下游侧的堆积式输送机为停止或减速的状态下,在上游侧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运转。由此,在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在堆积式输送机彼此的连接部分容器被堆积。

使用这样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的容器的杀菌装置记载于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杀菌装置中,作为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具有:入口输送机,其供给容器;出口输送机,其将容器朝下游运输;及运输输送机,其将容器从入口输送机朝出口输送机运输。该杀菌装置除运输输送机外另外具备连接出口输送机与入口输送机的旁通输送机。杀菌装置具备检测机构,其检测出口输送机的下游的运输线是否停止、或出口输送机是否已装满。因此,在该杀菌装置中,相应于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可将已被运输至出口输送机的容器经由旁通输送机送回至入口输送机。

在如上述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如同运输输送机及出口输送机那样,对每一个堆积式输送机进行速度的控制。具体而言,在载置于一个堆积式输送机的整个区域内的容器的装载量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的情况下,该堆积式输送机停止或减速。即,堆积式输送机以整体的装载量作为基准进行速度的控制。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0-1360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存在如下情况:即使一个堆积式输送机的容器的装载量其整体低于基准,但容器在局部处于密集状态。然而,如上述的堆积式输送机以整个区域的装载量作为基准进行速度的控制。因此,即使在堆积式输送机的一部分,容器局部密集的情况下,堆积式输送机依然持续动作。由此,例如,在下游侧的堆积式输送机停止时,在与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的连接部分,被密集地配置的容器彼此会互相推挤。其结果,相邻的容器间产生大的压力,而有可能使所运输的容器遭受瑕疵或凹陷等损伤。因此,要求即使如容器那样作为运输对象的工件在一个堆积式输送机上局部密集的情况下,仍抑制工件的损伤。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要求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即使工件在一个堆积式输送机上局部密集的情况下,仍能够抑制工件的损伤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及运输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具备:多个堆积式输送机,其以朝向下游侧依次运输工件的方式排列;部分装载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中的仅至少一个堆积式输送机上的运输所述工件的区域中的包含运输方向的下游端的一部分区域即检测区域的所述工件的装载量即部分装载量;及速度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部分装载量检测部所检测的所述部分装载量的值而调整所述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所述速度控制部相应于所述部分装载量的值的增大而使所述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减小。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相应于仅各堆积式输送机上的用以运输工件的整个区域中的包含运输方向的下游端的一部分区域即检测区域的工件的装载量,使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减小。因此,与堆积式输送机的整个区域的工件的装载状态无关,能够配合检测区域的局部工件的装载状态而调整堆积式输送机的动作。其结果,能够防止堆积式输送机持续动作而过量地朝检测区域送入工件。由此,能够防止因过量地送入工件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在检测区域密集的工件,作用。

并且,根据第一方式的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可以具备第一判定部,其判定所述部分装载量检测部所检测的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中的一个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所述部分装载量的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所述速度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判定部判定为超过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减小。

根据这种结构,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检测区域工件密集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防止过量地朝该检测区域送入工件。

并且,根据第二方式的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所述速度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判定部判定为超过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减小至与相邻于所述第一堆积式输送机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成为相同速度范围。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减小至与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成为相同速度范围。由此,能够将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朝第二堆积式输送机送入的工件的量抑制为最低限度。

并且,根据第一至第三中任一方式的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所述速度控制部可以相应于所述部分装载量的值的减小而使所述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增加。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相应于部分装载量使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增加。因此,在检测区域的工件的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够高效率地朝检测区域送入工件。

并且,根据第四方式的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可以具备:第二判定部,其判定所述部分装载量检测部所检测的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中的一个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所述部分装载量的值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所述速度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判定部判定为低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增加。

根据这种结构,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检测区域密集的工件的量少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上游侧朝检测区域运输工件而使检测区域内的工件的量增加。因此,能够防止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面向下游端的检测区域朝第二堆积式输送机运输的工件的量变少。由此,能够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稳定地朝第二堆积式输送机持续送入工件。

并且,根据第一至第五中任一方式的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可以具有:总装载量检测部,其检测一个所述堆积式输送机上的运输所述工件的整个区域的所述工件的装载量即总装载量;及第一整体判定部,其判定所述总装载量检测部所检测的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中的一个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所述总装载量的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整体阈值,所述速度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整体判定部判定为超过所述第一整体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第一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减小。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部分装载量之外,还能够相应于各堆积式输送机上的用以运输工件的整个区域的工件的装载量而使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减小。因此,能够在相应于堆积式输送机的整个区域的工件的装载状态而调整堆积式输送机的动作后,配合检测区域的局部的工件的装载状态而调整堆积式输送机的动作。其结果,能够防止对堆积式输送机整体而言过量地送入工件,且防止相对于在检测区域密集的工件而作用过量的压力。

并且,根据第一至第六中任一方式的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中,所述部分装载量检测部可以具有:编码器,其对每个所述堆积式输送机设置有多个,并相应于所述堆积式输送机的运输所述工件的运输距离而输出信号;及装载量计算部,其利用来自所述编码器的信号而计算所述装载量。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利用编码器的简单结构稳定地获得仅检测区域的工件的装载量。

并且,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运输系统具备:第一至第七中任一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供给输送机,其配置于较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更靠所述运输方向的上游侧,而将所述工件导入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及传出输送机,其配置于较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更靠所述运输方向的下游侧,而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多个堆积式输送机搬出。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堆积系统抑制工件的损伤,由此朝配置于下游的机器运输品质稳定的工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相应于仅检测区域的工件的装载量使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变化,而即使于工件在一个堆积式输送机上局部密集的情况下,仍能够抑制工件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输系统的控制部的方块图。

图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载量计算部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的运转流程的第一流程图。

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的运转流程的第二流程图。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的运转流程的第三流程图。

图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的运转流程的第四流程图。

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的运转流程的第五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本实施方式的运输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运输系统1为将从构成上游侧的运输线的运输输送机91运输而来的多个工件W朝构成下游侧的生产线的运输输送机92运输的输送线。本实施方式的运输系统1作为运输对象的工件W运输如PET瓶等易凹陷的容器。运输系统1如图1所示,具备:整列输送机4、供给输送机2、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及传出输送机3。

整列输送机4配置于较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更靠运输工件W的方向即运输方向的上游侧。整列输送机4配置于较供给输送机2更靠运输方向的上游侧。整列输送机4接收从上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1运输而来的工件W并朝供给输送机2运输。本实施方式的整列输送机4例如使用,在链条上部安装有板的顶板链条式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或辊式输送机。整列输送机4由马达来驱动。整列输送机4在与相邻的供给输送机2之间,设置有平板状的传递板8。

供给输送机2将工件W导入至后述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的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供给输送机2配置于较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更靠运输工件W的方向即运输方向的上游侧。供给输送机2将从整列输送机4运输而来的工件W暂时积存后朝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运输。供给输送机2将运输工件W的速度设定为较上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1及整列输送机4小。因此,供给输送机2所运输的多个工件W在以彼此密接的方式集中的状态下被运输向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本实施方式的供给输送机2例如使用,在链条上部安装有板的顶板链条式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或辊式输送机。供给输送机2由马达来驱动。本实施方式的供给输送机例如由伺服马达30来驱动。供给输送机2由后述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的控制部50来控制停止及启动。供给输送机2在与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20之间设置有平板状的传递板8。

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可堆积(暂时地密集)被多列运输供给的工件W。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利用配置在运输系统1的下游的各机器,在被运输的工件W的流动暂时中断时堆积工件W。本实施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具有: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编码器40及控制部50。

堆积式输送机20以从供给输送机2朝向运输方向的下游侧依次运输工件W的方式排列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在运输方向上串联地配置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通过在朝向铅锤方向上方的面载置工件W而将工件W从运输方向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运输。以供给输送机2运输工件W的速度为基准,堆积式输送机20可将运输工件W的速度从与供给输送机2相同的速度至供给输送机2的数倍的速度为止阶段性变速。本实施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20例如可从与供给输送机2相同的速度至供给输送机2的速度的5~10倍程度的速度为止进行变速。本实施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20例如使用于链条上部安装有板的顶板链条式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或辊式输送机。堆积式输送机20分别由马达来驱动。本实施方式的堆积式输送机20由伺服马达30来驱动。因此,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设定为可分别独立地变更运输工件W的速度。在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20彼此之间,设置有平板状的传递板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而将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中的一个称为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中的相邻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运输方向的下游侧的堆积式输送机20称为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中的相邻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运输方向的上游侧的堆积式输送机20称为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驱动堆积式输送机20的伺服马达30中驱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伺服马达30称为第一伺服马达31。相同地,将驱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的伺服马达30称为第二伺服马达32。并且,将驱动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的伺服马达30称为第三伺服马达33。

编码器40对每个堆积式输送机20设置多个。编码器40相应于堆积式输送机20的运输距离而输出信号。具体而言,编码器40相应于伺服马达30的旋转数或旋转量等将信号输出至控制部50。堆积式输送机20每移动将一个堆积式输送机20的运输方向的距离分割成多个的规定距离,本实施方式的编码器40便输出脉冲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编码器40称为第一编码器4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的编码器40称为第二编码器4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的编码器40称为第三编码器43。

另外,编码器40还被设置于传出输送机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传出输送机3的编码器40称为搬出编码器45。

传出输送机3从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将工件W搬出。传出输送机3配置于较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更靠工件W的运输方向的下游侧。传出输送机3在将从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运输而来的工件W暂时地积存后,朝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运输。传出输送机3将运输工件W的速度设定为较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小。传出输送机3将运输工件W的速度以供给输送机2为基准,且设定为相应于下游的设备的要求而能够变速。本实施方式的传出输送机3例如使用在链条上部安装有板的顶板链条式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或辊式输送机。传出输送机3由马达来驱动。本实施方式的传出输送机3由利用控制部50控制的伺服马达30即搬出伺服马达35来驱动。即,传出输送机3由控制部50来控制停止及启动。传出输送机3在与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20之间设置有平板状的传递板8。

控制部50相应于来自编码器40的信号控制运输系统1的工件W的运输状态。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进行供给输送机2及传出输送机3的停止及启动的控制,及控制堆积式输送机20的停止、启动及速度。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具有:输入部51、装载量计算部52、第一整体判定部73、第二整体判定部74、第一判定部53、第二判定部54、速度控制部55及输出部56。

输入部51被输入来自对传出输送机3及每个堆积式输送机20设置的多个编码器40的信号。输入部51将从各编码器40输入的信号分别输出至装载量计算部52。

装载量计算部52与多个编码器40一起构成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的一部分。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仅检测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即部分装载量。检测区域A是各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运输工件W的区域中的包含运输方向的下游端的一部分区域。装载量计算部52与多个编码器40一起还构成总装载量检测部70的一部分。总装载量检测部70检测总装载量。总装载量是在一个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运输工件W的整个区域的工件W的装载量。

装载量计算部52利用来自编码器40的信号计算所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整个区域的装载量即总装载量。装载量计算部52利用来自编码器40的信号计算所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仅检测区域A的装载量即部分装载量。装载量计算部52将计算的总装载量的信息输出至第一整体判定部73。装载量计算部52将计算的部分装载量的信息输出至第一判定部53。本实施方式的装载量计算部52例如在计算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上的装载量时,不只利用第一编码器41的信号,还利用在上游侧相邻的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的第三编码器43的信号。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堆积式输送机20上存在有工件W的情况下,从编码器40输出脉冲信号。由此,装载量计算部52将经由计数器模块等被计数信息存储于设置在存储器等存储区域B。因此,在装载量计算部52中,例如,在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存在工件W的部分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B中被存储为1。并且,在装载量计算部52中,在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不存在工件W的部分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B中被存储为0。存储区域B被分别设置于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存储区域B对每个堆积式输送机20、按规定距离而设置多个。而且,装载量计算部52在供给输送机2动作的情况下,通过朝最上游的堆积式输送机20转移载置工件W而检测工件W所存在的部分,并使计数信息存储于存储区域B。装载量计算部52通过堆积式输送机20动作,以对应工件W的位置的方式,使计数信息交接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域B。在装载量计算部52中,例如,配合堆积式输送机20动作而工件W移动,存储于存储区域B的1这一计数信息逐渐被交接至其他的存储区域B。

并且,在装载量计算部52中,计数信息在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20间被交接。例如,在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的下游端载置有工件W,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B存储为1的状态下,存在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动作而朝相邻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上游端转移载置工件W的情况。该情况下,新的信号从第三编码器43及第一编码器41输出。其结果,对应于朝相邻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上游端转移载置工件W的情况,在对应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上游端的存储区域B中交接并存储1这一信息。

并且,存在有在下游侧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运输工件W的速度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至从在下游侧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编码器40输出脉冲信号为止的期间,在堆积式输送机20的存储区域B中计数信息不断被积算。即,在对应于堆积式输送机20的下游端的存储区域B中,计数信息不断被积算。因此,在对应于堆积式输送机20的下游端的存储区域B中,对应于工件W被积存而计数信息以2、3、4……的方式不断增加。因此,例如,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较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的速度慢的情况下,在对应于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的下游端的存储区域B中存储的计数信息被加算成2、3、4……而不断增加。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计数信息来掌握工件W的被装载的位置,装载量计算部52计算就堆积式输送机20的每一规定位置的工件W的装载状况。装载量计算部52计算在对应于所计算的每一规定位置的工件W的装载状况的存储区域B中存储的计数信息中、在对应于整个区域的存储区域B中存储的计数信息。装载量计算部52将计算结果输出至第一整体判定部73。由此,装载量计算部52计算总装载量并输出。

并且,装载量计算部52计算在对应于所计算的每一规定位置的工件W的装载状况的存储区域B中存储的计数信息中、在对应于检测区域A的存储区域B中存储的计数信息。装载量计算部52将计算结果输出至第一判定部53。由此,装载量计算部52计算部分装载量并输出。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区域A是一个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运输工件W的整个区域中的下游端起的一部分区域。即,检测区域A不是从堆积式输送机20的下游端至上游端为止的整个区域,而是从下游端起朝向上游侧扩展的仅一部分区域。检测区域A相应于所运输的工件W的强度及可容许的损伤程度而被设定。例如,在为易于凹陷的PET瓶等容器那样易于损伤的工件W的情况下,检测区域A被设定为比堆积式输送机20的运输方向的距离短。相反地,在为硬瓶等容器那样不易损伤的工件W的情况下,检测区域A被设定为比堆积式输送机20的运输方向的距离长。例如,检测区域A的运输方向的长度在运输方向的距离为160cm的情况下,检测区域A被设定为从下游端起运输方向的长度为80cm(堆积式输送机20的运输方向的距离的一半)以下,或为50cm(堆积式输送机20的运输方向的距离的1/3左右)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区域A与对应于一个堆积式输送机20的多个存储区域B的一部分相对应。即,检测区域A由对应于堆积式输送机20的下游端的存储区域B起规定数目的存储区域B而构成。

如图2所示,第一整体判定部73判定总装载量检测部70检测出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总装载量的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整体阈值。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整体判定部73从装载量计算部52输入总装载量的信息。第一整体判定部73判定被输入的总装载量是否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第一整体判定部73在判定为总装载量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减速或停止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第一整体判定部73在判定为总装载量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减速或停止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并且还朝第二整体判定部74发送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整体阈值是视为一个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运输工件W的整个区域被工件W填满的值。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整体判定部73判定从装载量计算部52输入的对应于整个区域的规定数目的存储区域B的计数信息是否超过一定的值。

第二整体判定部74判定总装载量检测部70检测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总装载量的值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二整体阈值。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整体判定部74从装载量计算部52经由第一整体判定部73输入信号。第二整体判定部74判定被输入的总装载量是否低于第二整体阈值。第二整体判定部74在判定为总装载量为第二整体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相应于总装载量而加减速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第二整体判定部74在判定为总装载量低于第二整体阈值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加速至最高速度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整体阈值是视为整个区域空出有如将工件W送入的空间的值。第二整体阈值设定为小于第一整体阈值的值。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整体判定部74判定从装载量计算部52输入的对应于整个区域的规定数目的存储区域B的计数信息是否低于一定值。另外,第二整体阈值并非限定为小于第一整体阈值的值,可以是与第一整体阈值相同的值。

如图2所示,第一判定部53判定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检测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部分装载量的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判定部53从装载量计算部52输入部分装载量的信息。第一判定部53判定被输入的部分装载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第一判定部53在判定为部分装载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减速或停止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第一判定部53在判定为部分装载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减速或停止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并且朝第二判定部54发送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阈值是视为检测区域A被工件W填满的值。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判定部53判定从装载量计算部52输入的对应于检测区域A的规定数目的存储区域B的计数信息是否超过一定值。

第二判定部54判定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检测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部分装载量的值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判定部54从装载量计算部52经由第一判定部53输入信号。第二判定部54判定被输入的部分装载量是否低于第二阈值。第二判定部54在判定为部分装载量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加速至最高速度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第二判定部54在判定为部分装载量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以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相应于部分装载量加减速的方式朝速度控制部55发送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阈值是视为检测区域A空出有如将工件W送入的空间的值。第二阈值设定为小于第一阈值的值。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判定部54判定从装载量计算部52输入的对应于检测区域A的规定数目的存储区域B的计数信息是否低于一定值。另外,第二阈值并非限定为小于第一阈值的值,可以是与第一阈值相同的值。

速度控制部55基于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及总装载量检测部70检测的检测区域A的装载量的值而调整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速度控制部55相应于总装载量检测部70检测的总装载量的值的增大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减小,且相应于总装载量的值的减小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增加。并且,速度控制部55相应于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检测的部分装载量的值的增大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减小,且相应于部分装载量的值的减小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增加。

具体而言,速度控制部55从第一整体判定部73相应于判定结果而被输入不同的信号。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部55从第一整体判定部73输入表示总装载量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信号。此时,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停止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减小至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

其中,相同速度范围并非是仅限定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的速度为完全一致的速度值。相同速度范围是在运输工件W的情况下,将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视为大致相同速度的速度范围。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相同速度范围设定为相对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的速度的0.8倍至1.2倍左右范围的速度。

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部55从第一整体判定部73输入表示总装载量未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信号。此时,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减速至与供给输送机2的速度为相同速度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信号输出至第二整体判定部74。

速度控制部55从第二整体判定部74相应于第二整体判定部74的判定结果而被输入不同的信号。速度控制部55从第二整体判定部74输入表示总装载量不超过第一整体阈值、且超过第二整体阈值的信号。此时,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相应于工件W的装载量增减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

速度控制部55从第二整体判定部74输入表示总装载量低于第二阈值的信号。此时,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增加至最高速度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部55通过从第二判定部54输入这样的信号,而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阶段性增加至最高速度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

速度控制部55从第一判定部53相应于判定结果而被输入不同的信号。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部55从第一判定部53输入表示部分装载量超过第一阈值的信号。此时,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停止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减小至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

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部55从第一判定部53输入表示不超过第一阈值的信号。此时,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减速至与供给输送机2的速度为相同速度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速度控制部55将信号输出至第二判定部54。

速度控制部55相应于第二判定部54的判定结果,从第二判定部54输入不同的信号。速度控制部55从第二判定部54输入表示不超过第一阈值、且超过第二阈值的信号。此时,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相应于工件W的装载量增减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

速度控制部55从第二判定部54输入表示部分装载量低于第二阈值的信号。此时,速度控制部55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增加至最高速度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部55通过从第二判定部54输入这样的信号,而将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阶段性增加的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

另外,速度控制部55在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减速的情况下,还能以阶段性减速的方式将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相同地,速度控制部55在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加速的情况下,还能以阶段性加速的方式将信号输出至输出部56。

输出部56基于来自速度控制部55的信号而使对应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驱动状况变化。输出部56基于来自其他机器的输入信息或操作人员发出的停止等指示,使供给输送机2及传出输送机3停止或启动。本实施方式的输出部56将信号输出至各伺服马达30,而使伺服马达30的驱动状况变化。由此,输出部56使堆积式输送机20、供给输送机2及传出输送机3的动作变化。

结合工件W的运输状况说明如上述的运输系统1的动作。

在运输系统1中,在上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1上以随机配置的状态被运输而来的多个工件W被运输至整列输送机4。工件W由整列输送机4一边在与运输方向为交叉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上被均等地扩展一边朝供给输送机2运输。供给输送机2的运输工件W的速度设定为慢于上游侧的整列输送机4。因此,多个工件W密集在供给输送机2上。由于工件W密集,在从供给输送机2朝配置于最上游侧的堆积式输送机20转移载置工件W时,在堆积式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上工件W成为塞满的状态。即,工件W如图1所示,排成一列且呈密集状态朝堆积式输送机20运输。

最上游的堆积式输送机20也将从供给输送机2运输而来的工件W以供给输送机2的数倍的速度运输。由此,从供给输送机2朝最上游的堆积式输送机20转移载置的工件W在最上游的堆积式输送机20上沿运输方向隔着间隔而被运输。

在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为相同的情况下,工件W沿运输方向隔着间隔而被运输至传出输送机3为止。被运输至传出输送机3的工件W通过以与供给输送机2为相同程度的速度被运输至下游侧,而在传出输送机3上呈密集的状态。之后,工件W从传出输送机3被转移载置至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上。由此,工件W由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运输至配置于运输系统1的下游的机器。

并且,在与下游侧相邻的其他堆积式输送机20停止或以与供给输送机2为相同程度的速度动作的情况下,已经被装载于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工件W在下游端不断积存。

以下,具体而言,以从上游起以第三堆积式输送机23、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的顺序配置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为例,一边参照图4~图8一边说明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的运转流程。

如图4所示,通过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持续动作,控制部50从第一编码器41输入脉冲信号(S1)。来自第一编码器41的脉冲信号经由输入部51被发送至装载量计算部52。在装载量计算部52中,基于来自第一编码器41的脉冲信号,计算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每一规定位置的工件W的装载状况。其结果,在装载量计算部52中,分别计算整个区域的工件W的装载量即总装载量及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即部分装载量(S2)。由装载量计算部52计算的装载量的信息被输入至第一整体判定部73及第一判定部53。

其中,相应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的运转状况,第一整体判定部73及第一判定部53将不同的信号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进行不同的动作。

例如,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一整体判定部73判定整个区域的工件W的装载量是否超过第一整体阈值(S3)。即,第一整体判定部73判定整个区域是否被工件W填满。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表示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总装载量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整体判定部73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4)。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停止(S5)。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停止,从而工件W的运输停止(S6)。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上的工件W增加。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表示总装载量未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整体判定部73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7)。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减速至与供给输送机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8)。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减速至与供给输送机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9)。由此,能够慢慢地将工件W运输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直至整个区域装满为止。

并且,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第一整体判定部73判定整个区域的工件W的装载量是否超过第一整体阈值(S10)。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表示总装载量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整体判定部73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1)。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减速至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12)。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减速至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13)。由此,即使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也能够慢慢地将工件W运输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直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整个区域装满为止。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表示总装载量未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整体判定部73输出至第二整体判定部74。接收来自第一整体判定部73的信号的第二整体判定部74判定总装载量是否低于第二整体阈值(S14)。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总装载量超过第二整体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二整体判定部74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5)。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成为与装载量相对应的速度的(S16)。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加减速(S17)。由此,能够将工件W以对工件W不会带来损伤的适宜的速度运输至虽空出有少许空间但无法积存大量工件W的状态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整个区域。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表示总装载量低于第二整体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二整体判定部74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8)。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加速(S19)。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加速至最高速度(S20)。由此,能够快速地将工件W运输至空出有充分空间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整个区域。

并且,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第一判定部53判定整个区域的工件W的装载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S103)。即,第一判定部53判定检测区域A是否被工件W填满。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表示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部分装载量超过第一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判定部53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04)。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停止(S105)。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停止,从而工件W的运输停止(S106)。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上的检测区域A的工件W增加。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停止的状态下,表示部分装载量未超过第一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判定部53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07)。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减速至与供给输送机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108)。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减速至与供给输送机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109)。由此,能够慢慢地将工件W运输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直至检测区域A装满为止。

并且,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第一判定部53判定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S110)。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表示部分装载量未超过第一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判定部53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11)。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减速至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112)。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被输入至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减速至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S113)。由此,即使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也能够慢慢地将工件W运输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直至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装满为止。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部分装载量未超过第一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一判定部53输出至第二判定部54。接收来自第一判定部53的信号的第二判定部54判定部分装载量是否低于第二阈值(S114)。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表示部分装载量超过第二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二判定部54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15)。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成为与装载量相对应的速度(S116)。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输入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加减速(S117)。由此,能够将工件W以对工件W不会带来损伤的适宜的速度运输至虽空出有少许空间但无法积存大量工件W的状态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

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表示部分装载量低于第二阈值的判定结果从第二判定部54输出至速度控制部55(S118)。由此,从速度控制部55经由输出部56输出信号以使对应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加速(S119)。来自输出部56的信号输入第一伺服马达31,由此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被加速至最高速度(S120)。由此,能够快速地将工件W运输至空出有充分的空间的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

依照上述的运转流程,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分别相应于下游侧的相邻的堆积式输送机的状况而独立地停止或使速度发生变化。其结果,在变速前载置于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工件W在下游端积存。并且,新被装载的工件W从堆积式输送机20的上游端依次不断积存。在堆积式输送机20中,在上游端积存的工件W一边密接一边被朝向下游端运输。由此,工件W被堆积在堆积式输送机20的整个区域。

这样的运输系统1中,通过配置在下游侧的机器停止,而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停止。其结果,传出输送机3停止。由此,多个堆积式输送机20,工件W从配置于最下游的堆积式输送机20起依次密集,而开始减速。其结果,因工件W在整个区域完全地积存,如上述基于来自第一整体判定部73或第一判定部53的信号,从配置于最下游的堆积式输送机20起依次停止。全部堆积式输送机20停止,由此供给输送机2及整列输送机4也停止。

之后,配置于运输系统1的下游侧的机器再次开始运转,由此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再次开始运输。其结果,在传出输送机3上密集的工件W被送出至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而传出输送机3再次启动。传出输送机3再次启动,由此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也再次启动。具体而言,全部堆积式输送机20同时以略快于供给输送机2的速度再次开始运转。由此,从配置在相邻于供给输送机2的最上游的堆积式输送机20的上游端起依次开始消除工件W的密集。之后,依照上述的运转流程,各堆积式输送机20基于各堆积式输送机20的总装载量被一边加速一边运转。

在工件W的密集开始消除的状态下,配置在下游侧的机器再次停止,由此在堆积式输送机20上成为工件W局部密集的状况。若在工件W局部密集的状态下堆积式输送机20开始动作,则作为整个区域具有载置工件W的空间,但存在有工件W仅在从下游端起的一部分区域即检测区域A密集的情况。然而,在如上述的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中,能够相应于各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部分装载量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减小。因此,与堆积式输送机20的整个区域的工件W的装载状态无关,能够配合检测区域A的局部工件W的装载状态而调整堆积式输送机20的动作。因此,即使在作为堆积式输送机20整体工件W的装载状况充裕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检测区域A塞满工件W时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降低或停止。其结果,能够防止堆积式输送机20持续动作而朝检测区域A过量地送入工件W。由此,能够防止相对于在检测区域A密集的工件W,因以过量地送入工件W的方式使堆积式输送机20动作所产生的压力作用。因此,即使在一个堆积式输送机20上工件W局部密集的情况下,仍能够抑制工件W的损伤。

并且,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的部分装载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减速或停止。由此,工件W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密集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防止朝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过量地送入工件W。因此,工件W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密集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抑制工件W的损伤。

并且,在下游侧的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不停止而运转的状态下,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减小至与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成为相同速度范围。由此,即使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运转,仍能够将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朝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送入的工件W的量抑制为最低限度。

并且,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不仅相应于部分装载量的值的增加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减小,还相应于部分装载量的值的减小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增加。因此,能够相应于部分装载量而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增加。因此,在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够朝检测区域A高效率地送入工件W。

并且,在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为运转的状态下,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的部分装载量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增加。尤其,通过将第二阈值设定为与第一阈值为相同的值,在检测区域A的部分装载量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增加。由此,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密集的工件W的量为少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上游侧朝检测区域A运输新的工件W而使检测区域A内的工件W的量增加。因此,能够防止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面向下游端的检测区域A朝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运输的工件W的量变少。由此,能够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朝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稳定地持续运输工件W。

并且,在由第一判定部53判定之后,由以较第一阈值为小的值判定部分装载量的第二判定部54进行判定。由此,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检测区域A内密集的工件W的量未充满而存在能接纳工件W的空间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相应于部分装载量增减。即,能够将适宜量的工件W以适宜的速度送入检测区域A。因此,针对已配置工件W的检测区域A,能够不对工件W施加大负荷而添加工件W。因此,能够抑制对已经配置于检测区域A的工件W形成过度负担,且防止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面向下游端的检测区域A朝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2运输的工件W的量变少。

并且,利用第一整体判定部73及第二整体判定部74,除了部分装载量外,还能够相应于各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总装载量使堆积式输送机20的速度变化。具体而言,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总装载量超过第一整体阈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减速或停止。并且,在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总装载量低于第二整体阈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速度增加。因此,在相应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整个区域的工件W的装载状态而调整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动作后,能够配合检测区域A的局部工件W的装载状态而调整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的动作。其结果,能够防止相对于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1作为整体过量地送入工件,且防止相对于在检测区域A局部密集的工件W作用过量的压力。

并且,通过装载量计算部52使用基于来自编码器40的脉冲信号而存储于存储区域B的计数信息,而能够稳定地掌握堆积式输送机20上的工件W的装载状况。装载量计算部52通过使用工件W的装载状况,而能够计算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因此,能够以采用编码器40的简单结构稳定地获得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

并且,通过利用堆积系统抑制工件W的损伤,而能够朝配置于传出输送机3的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稳定地供给无损伤的工件W。由此,能够朝配置于下游的机器运输品质稳定的工件W。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及这些组合等仅为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添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并且,本发明并非由实施方式限定,而仅由权利要求范围来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W设定为如PET瓶等易于凹陷的容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工件W还可为易于损伤的瓶、或如装满食材等的罐头等坚硬的产品、或瓦楞纸板等箱上的部件。

并且,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并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由编码器40及装载量计算部52构成。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只要能够检测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即可。例如,可行的是,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利用照相机拍摄检测区域A来检测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并且,可行的是,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利用以测力计测定检测区域A的载重的结果来检测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并且,可行的是,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利用由应变仪测定堆积式输送机20的检测区域A的挠曲量的结果来检测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此外,可行的是,部分装载量检测部60利用由传感器测定检测区域A的遮光率的结果来检测仅检测区域A的工件W的装载量。

并且,在堆积式输送机系统10中,为了将一定量的工件W稳定地朝传出输送机3运输,可以在传出输送机3与堆积式输送机20之间具有使工件W常时密接而运输的排出输送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堆积式输送机系统,相应于仅检测区域的工件的装载量而使堆积式输送机的速度变化,由此即使在工件在一个堆积式输送机上局部密集的情况下,仍能够抑制工件的损伤。

符号说明

1-运输系统,W-工件,2-供给输送机,4-整列输送机,8-传递板,10-堆积式输送机系统,20-堆积式输送机,21-第一堆积式输送机,22-第二堆积式输送机,23-第三堆积式输送机,30-伺服马达,40-编码器,41-第一编码器,42-第二编码器,43-第三编码器,45-搬出编码器,50-控制部,51-输入部,52-装载量计算部,60-部分装载量检测部,A-检测区域,B-存储区域,73-第一整体判定部,74-第二整体判定部,53-第一判定部,54-第二判定部,55-速度控制部,56-输出部,3-传出输送机,91-上游侧的运输输送机,92-下游侧的运输输送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