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684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介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卡片状介质的处理装置,其对被供给的卡片状记录介质实施了印刷处理、数据处理后,与处理内容相应地将卡片状记录介质分开向排出积存器、拒收器等多种排出部排出。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卡片状记录介质(下面称为卡片)实施印刷处理、数据处理,并对被处理过的卡片向排出部排出的卡片处理装置已被广泛公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卡片处理装置,所述卡片处理装置由印字部相对于被供给的卡片实施印刷处理,将被印字处理后的卡片送入旋转运送体,通过旋转运送体转动规定角度,将卡片分开向托盘、积存器或拒收器并排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5603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卡片处理装置中,公开了从旋转运送体朝向积存器部和拒收器部排出的结构,也就是相同大小(宽度尺寸)的积存器部和拒收器部被并列地配置在装置的一侧的结构。但是,由于通常不需要向拒收器部排出错误卡片,将卡片集聚在拒收器部,所以,拒收器部的宽度尺寸不需要像积存器部那样比卡片宽度(卡片运送方向的长度尺寸)宽。另一方面,由于排出积存器装载被排出的卡片,所以,排出积存器的宽度尺寸需要比卡片宽度宽。

因此,若像专利文献1那样并列地配置相同宽度尺寸的排出积存器和拒收积存器,则与这部分相应地使得装置尺码变大。本发明鉴于上述案例,以在具有多个排出部的卡片处理装置中,提供一种紧凑的卡片处理装置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对记录介质实施处理并排出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壳体;介质处理部,其对记录介质实施规定的处理;排出构件,其将由介质处理部处理过的记录介质排出;和多个排出部,所述多个排出部利用排出构件排出记录介质,多个排出部在与由排出构件对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并列地配置在装置壳体的一侧,由具有第1框体的第1排出部和具有第2框体的第2排出部构成,第1框体的所述排出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记录介质的所述排出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宽,第2框体的所述排出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记录介质的所述排出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窄。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2形态是对记录介质实施处理并排出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壳体;介质处理部,其向记录介质实施规定的处理;错误检测构件,其检测记录介质是否被介质处理部正常地处理;排出构件,其将由介质处理部处理过的记录介质排出;和多个排出部,所述多个排出部利用排出构件排出记录介质,多个排出部在与由排出构件对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并列地配置在装置壳体的一侧,由具有第1框体的第1排出部和具有第2框体的第2排出部构成,所述第2框体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所述第1框体窄,排出构件将由错误检测构件检测到错误的记录介质向第2排出部排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装置的一侧具备多个排出部的介质处理装置中,通过使不需要装载被排出的介质的排出部的宽度尺寸(介质的排出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介质的宽度尺寸窄,能够得到装置整体变得紧凑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基于本发明的卡片处理装置局部地透视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的正常卡片排出部和错误卡片排出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的正常卡片排出部和错误卡片排出部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与图3不同的角度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实施信息记录处理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实施印刷处理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向正常卡片排出部排出处理完的卡片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向错误卡片排出部排出错误卡片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的变形例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c:记录介质(卡片);p1:第1运送路;p2:第2运送路;p3:第3运送路;x:交点;10:卡片供给部;13:开闭盖;13a:卡片排列片;20:印刷部(第1信息记录部);20b:ic读写部(第2信息记录部);21:压纸辊;22:热敏头;30:卡片反转部;40:清洁器;50:正常卡片排出部(第1卡片排出部);51:排出积存器(第1框体);52:积存器开口;53:导向器;60:错误卡片排出部(第2卡片排出部);61:框体(第2框体);150:正常卡片排出部(第2卡片排出部);153:导向器;160:错误卡片排出部(第1卡片排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有效地运送卡片等记录介质,并可生产率良好且可靠地执行所期望的记录处理的卡片类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合理地配置运送记录介质的多个运送路,使装置紧凑。这里,对如下实施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使用卡片状的塑料基体作为记录介质,在卡片的表面印刷或记录文字、图像等各种图像信息,制作信用卡、授权卡(ライセンスカード)、ic卡等,但是,对记录介质的种类以及记录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表示在图1以及图2中的卡片处理装置包括:第1运送路p1,其大致水平地配设在壳体1的内部;卡片供给部10,其收纳1个以上空白卡片(记录介质)c,并将卡片一张张地向第1运送路p1送出;第2运送路p2,其与第1运送路p2大致正交状也就是大致垂直地配设;第3运送路p3,其在第1运送路p1和第2运送路p2之间被配设在斜向上;印刷部20a,其向被供给的卡片c的至少一个面印刷各种信息;和卡片的反转部30,其被设置在第1运送路p1、第2运送路p2以及第3运送路p3的交点x。

卡片供给部10包括:卡片积存器11,其层叠状地收纳1个以上空白卡片c;弹踢辊12,其被设置在卡片积存器11的底部,并通过旋转从卡片积存器11将卡片一张张地送出;和盖13,其可开放地对卡片积存器11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

卡片积存器11通常在面向第1运送路p1的位置具有仅允许1张卡片通过的开口狭缝,通过使与层叠状的卡片c的最下位卡片相接触的弹踢辊12旋转,仅将最下位的卡片向第1运送路p1送出。

开闭盖13可向上方开放地被铰链安装在壳体1的上部。开闭盖13在内侧具备卡片排列片13a,在使开闭盖13向上方开放的状态下,将多个空白卡片c层叠状地装填在卡片积存器11的内部,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开闭盖13关闭,卡片排列片13a推压卡片束的后端,能够使卡片束对齐。

该实施例中的作为第1信息记录部的印刷部20采用将文字、图像等信息用热转印墨向作为记录介质的卡片c的一个面热转印并进行记录的热转印打印机的结构,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记录信息的种类以及记录方式。

这里的构成热转印打印机的印刷部20包括:压纸辊21,其被设置在第2运送路p2的记录位置sr;热敏头22,其被设置成可相对于压纸辊21进退;和墨盒23,其内置有涂抹了热转印墨的墨带r。沿第2运送路p2设置运送辊对25、26,所述运送辊对25、26同步进行旋转动作,以使卡片相对于记录位置sr前后移动。

被收纳在墨盒23的墨带r从带供给卷盘23a起在压纸辊21和热敏头22之间通过,被卷取于带卷取卷盘23b。在向沿第2运送路p2移动的卡片热转印记录文字或图像等信息时,使墨带r夹设于卡片的表面,一面推压热敏头22,一面有选择地使热敏头22的加热元件动作,据此,能够将被涂抹在墨带r上的热转印墨成分向卡片的表面转印,描绘所期望的信息。

热敏头22的相对于压纸辊21的进退运动由进退驱动单元24执行,所述进退驱动单元24包括:可装拆地保持热敏头22的保持器24a、被固定在保持器24a上的从动辊24b、一面与从动辊24b外周接触一面旋转的非圆形的凸轮24c、和使保持器24a压接在凸轮24c的弹簧24d。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可相对于保持器24a装拆在内部保持了热敏头22的头单元的结构,但并非特别限定于该结构。

这样的热转印记录方法、热转印打印机的构造并非是特别新颖的技术,能够与目的相应地利用以往的热熔型热敏打印机或热升华型热敏打印机等打印机单元。另外,使热敏头22相对于压纸辊21进退的进退驱动单元的构造也不特别限定。

在第3运送路p3设置作为第2信息记录部的ic读写器20b。ic读写器20b由ic写入器的端子单元等信息写入头27构成,所述信息写入头27用于将信息向能在信用卡等上看到的形成在卡片表面的ic芯片进行ic记录。

若记录对象为磁卡的情况下,则该信息写入头27也可以是用于向卡片内的磁道写入信息的信息写入头。另外,也可以是非接触地进行ic记录处理的非接触ic读写器。

卡片反转部30为将卡片的ic芯片置于该ic读写器20b的信息写入头27,在由压紧辊31a、31b把持住卡片c的状态下,向图5所示的ic读写位置转动。在该位置驱动压紧辊31a、31b,在卡片c的一端由压紧辊31a、31b把持住的状态下,使卡片的另一端进入ic读写器20b。

在运送至卡片的ic芯片与信息写入头27接触的位置后,由信息写入头27开始进行信息记录处理。信息记录处理结束后,使压紧辊31a、31b反方向驱动,将卡片c拉回卡片反转部30,向下个处理转移。另外,若在一定时间不能与ic芯片通信,则为通信错误,该卡片被判断为错误卡片。

位于第1运送路p1、第2运送路p2以及第3运送路p3的交点x的卡片反转部30具有从第1运送路p1向第2运送路p2送入卡片c、还有从第1运送路p1向第3运送路p3送入卡片c、或者与之相反地送入卡片c的功能;以及使卡片旋转的功能,以便为了由印刷部20对卡片的任意的一个面或两个面实施印刷而将卡片c反转。

这里的卡片反转部30包括:可夹持卡片的成对的压紧辊31a、31b;和旋转框32,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压紧辊31a、31b,并以第1运送路p1和第2运送路p2的交点x为中心旋转。

压紧辊31a、31b在旋转框32为水平状态下,隔着第1运送路p1相互压接,在为垂直状态下,隔着第2运送路p2相互压接,而且,在为倾斜状态下,隔着第3运送路p3相互压接。成对的压紧辊的每一个的一方是驱动辊,另一方由从动辊构成。

旋转框32的旋转和压紧辊31a、31b的旋转能够通过使同步地驱动它们的驱动系统(未图示)动作来执行。因为若在将卡片夹持在压紧辊31a、31b之间的状态下使旋转框32旋转,则压紧辊也一起旋转,会使卡片位移,所以,在使旋转框32旋转时,使压紧辊反向旋转相同的角旋转量。在旋转框32旋转时,为防止压紧辊31a、31b一起旋转,也可以独立驱动旋转框32和压紧辊31a、31b。

然而,在本发明中,并非特别限定于上述的手段,只要是具有在第1运送路、第2运送路以及第3运送路之间进行卡片移送或使卡片旋转甚至反转的功能的结构,则怎样的结构均可。

本实施方式的卡片反转部30向下面所示的4个位置转动,进行卡片的交接。第1个是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该位置是接收从卡片积存器11起穿过第1运送路p1运送的卡片的卡片接纳位置和用于将被正常地处理了的正常卡片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的正常卡片排出位置(参照图7)。使该位置为旋转角度0度。

第2个是图5所示的ic读写位置。该位置是将旋转框32从上述的卡片接纳位置逆时针转动325度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将卡片经由第3运送路p3向ic读写器20b运送。

第3个是图6所示的印刷位置。该位置是将旋转框32从上述的卡片接纳位置逆时针转动90度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将卡片经由第2运送路p2向印刷部20运送。另外,在对于卡片进行两面印刷的情况下,为使卡片的表背面反转,而使旋转框32从处于该印刷位置的状态转动180度。

第4个是图8所示的错误卡片排出位置。该位置是将旋转框32从上述的卡片接纳位置逆时针转动35度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将卡片向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卡片反转部30兼具转换卡片c的方向的方向转换部件和用于将卡片c向壳体1的外侧排出的排出部件的功能。

图中,40是使卡片表面洁净的清洁器。这里的清洁器40包括隔着第1运送路p1成对地对置的具有粘黏性的橡胶材料等的清扫辊41a和压接辊41b,在从卡片供给部10排出的卡片在成对的清洁器辊之间通过时,能够将尘埃等除去。

在该实施例中,完成了规定的处理的卡片向相对于卡片反转部30被设置在卡片供给部10的相反侧的正常卡片排出部50或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向正常卡片排出部50排出对卡片的处理正常地结束的卡片,向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在对卡片的处理中检测到错误的卡片(下面称为错误卡片。)。

卡片排出部50由壳体开口50a、排出积存器51和导向器53构成。正常卡片由卡片反转部30从壳体开口50a排出,在导向器53滑落,被集聚在排出积存器51(参照图7)。错误卡片排出部60由壳体开口60a和框体61构成。框体61的下表面成为开口,如图8所示,在框体61通过了的错误卡片原样向壳体1的外侧排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61的上表面兼作导向器53,导向器53从壳体开口51a朝向排出积存器51的积存器开口52向下方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器53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10度,然而可根据滑动性、卡片的排出速度设定为最佳的角度。

框体61具有框体开口62、一对挂钩63和螺钉紧固部64,通过将挂钩63钩挂于被设置在壳体开口50a和壳体开口60a之间的一对壳体挂钩孔65,从而将框体61设置在壳体1。在该状态下,由螺钉紧固部64对框体61和壳体1进行螺钉紧固并固定。

另外,排出积存器51具有用于接纳正常卡片的积存器开口52和用于固定于框体61的一对挂钩54,通过将挂钩54钩挂于被设置在框体61的框体挂钩孔66,从而将排出积存器51固定在框体61。

这样一来,通过将框体61固定在壳体,将排出积存器51固定在框体61,能够在卡片的排出方向并列地设置框体61(错误卡片排出部60)和排出积存器51(正常卡片排出部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积存器51和框体61的在与卡片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排出积存器5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由于必须集聚正常卡片因而比卡片宽度(卡片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约86mm)宽,为116mm。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将排出的错误卡片集聚在本实施方式的错误卡片排出部60,所以,框体61不需要确保卡片宽度的量的空间。因此,框体6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50mm。据此,能够将排出积存器51和框体61并列地配置在小空间内。该尺寸被设定成成为如下的位置关系: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在卡片后端穿通卡片反转部30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压紧辊31a、31b时,卡片前端不与框体61的卡片排出方向下游侧的侧面接触(卡片没有挂住)。

这里,使用图7、8,对正常卡片的排出和错误卡片的排出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正常卡片排出时的状态的图。由印刷部20、ic读写器20b正常地处理了的卡片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并集聚。此时,卡片反转部30在夹着正常卡片的状态下,向正常排出位置(与卡片接纳位置相同的位置)转动。

而且,驱动卡片反转部30的压紧辊31a、31b,将卡片朝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被排出的卡片当卡片后端穿通卡片排出方向下游侧的压紧辊31a、31b时,被导向器53导向(在导向器53的上部滑过)并飞起,直至到达积存器开口52。到达积存器开口52的卡片原样落下,被集聚在排出积存器51内。

这样一来,正常卡片为了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必须利用卡片反转部30的压紧辊31a、31b的运送力越过错误卡片排出部60的框体61。因此,正常卡片排出时的卡片运送速度被设定为360mm/秒。另外,在第1运送路p1、第2运送路p2运送时的卡片运送速度和错误卡片排出时的卡片运送速度被设定为300mm/秒,设定成正常卡片排出时的卡片运送速度快。另外,也可以使正常卡片排出时的卡片运送速度更快,使卡片不与导向器53接触。也就是说,导向器53只要能够防止在卡片到达排出积存器51之前在排出积存器51的近前落下,则怎样的方式都可以。

图8是表示错误卡片排出时的状态的图。如上所述,被检测到错误的卡片作为错误卡片向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这里,对错误的检测进行说明。主要有下面4种错误。(1)ic读写器20b中的通信错误。在向ic读写器20b运送卡片,进行ic读写处理时,在一定时间不能通信的情况下,判断为错误。(2)印刷部20进行的印刷处理中的错误。具体地说,在印刷处理中,因墨带r断开或因墨带r的卷取不良不能继续进行印刷或卡片引起堵塞时,判断为错误。

(3)卡片运送中的运送错误。当在卡片运送中,卡片引起堵塞时,判断为错误。(4)在对卡片的处理结束前由开盖等造成强制结束。若在卡片运送中、处理中将壳体1的盖打开,则处理被强制结束。即使在强制结束后,将盖关闭进行恢复,运送中、处理中的卡片也为错误卡片。后述的控制部100在接收到上述的信息后,判断为错误,将存在于第1运送路p1、第2运送路p2、第3运送路p3以及反转部30的任意一个的卡片判定为错误卡片。

这样,在从卡片供给部10供给开始到被排出到壳体1的外侧为止的期间,被判断为错误的卡片作为错误卡片向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但是,在错误卡片中存在在被判断为错误后可运送的卡片和不可运送的卡片。例如,若强行运送因卡片堵塞而成为错误的卡片,则存在使装置破损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于不可运送的错误卡片向用户发出警告,通过手动将卡片取除处理。因此,向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的错误卡片是指在被判断为错误后可运送的卡片。

下面,对在进行错误检测后可运送的错误卡片进行说明。首先,在供给了卡片后,检测错误,然后,将卡片c向卡片反转部30运送。此后,卡片反转部30向图8所示的错误卡片排出位置转动。在该状态下,驱动卡片反转部30的压紧辊31a、31b,将错误卡片朝向壳体开口60a运送。此时的卡片运送速度被设定为300mm/秒,成为比正常卡片排出时的卡片运送速度(360mm/秒)慢的速度。

若排出错误卡片时,以像正常卡片那样快的速度排出,则存在错误卡片的前端剧烈地碰撞框体61的侧面,卡片破损的可能性。因此,虽然卡片与框体61的侧面接触也没有问题,然而需要将卡片运送速度抑制在卡片碰撞也不会破损的程度。但是,由于这里存在与错误卡片排出时的卡片进入壳体开口60a时的角度、框体6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关系,所以,卡片运送速度可适宜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错误卡片在框体61通过原样落下并被排出的结构,由于卡片运送速度慢的情况能够有效地利用重力,所以,错误卡片容易笔直地落下。因此,希望使卡片运送速度慢到卡片后端在穿通反转部30的卡片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压紧辊31a、31b后能够在框体开口62通过的程度,且是不降低生产性的程度。另外,也可以框体61的下表面没有成为开口,而是在纵方向(以立位状态)收纳被排出的卡片c。

上述的处理装置的所有的工作部能够由简单的驱动控制系统驱动。作为一例,可采用由一个马达驱动卡片供给部的弹踢辊12和卡片反转部30的旋转框32,由另一个马达驱动清洁器的压接辊41b、压紧辊31b等方法。各工作要素由怎样的驱动系统进行驱动控制都可以,只要适宜地使用动力传递构件、电磁离合器等均可以。虽然使信息记录部20的进退驱动单元24的凸轮24c旋转的头驱动源也独立使用,但是,若使用电磁离合器等,则也能够利用运送驱动源等的动力。另外,为了在第2运送路p2、第3运送路p3对第1卡片进行处理中,从卡片供给部10将下个空白卡片送入第1运送路p1而待机,由此在卡片的连续处理中缩短处理时间,也可以设置能够独立驱动第1运送路p1和第2运送路p2的分别的驱动源。

接着,对卡片处理装置的控制部以及电源部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卡片处理装置具有进行装置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100和从商用交流电源转换为可使各机构部以及控制部等驱动/工作的直流电源的电源部120。

(1)控制部

控制部100具备进行装置整体的控制处理的微型计算机单元(mcu)102(下面简称为mcu102)。mcu102由作为中央演算处理装置通过高速时钟工作的cpu、储存了卡片处理装置的程序或程序数据的rom、作为cpu的工作区起作用的ram、以及连接它们的内部总线构成。

在mcu102连接外部总线。在外部总线连接用于进行与上级装置201的通信的省略了图示的接口,暂时存储应在卡片c上形成图像的印刷数据、卡片c的磁道、应向收容ic磁性或电气性地记录的记录数据等的存储器101。

另外,在外部总线连接对来自未图示的各种传感器、卡片反转部30的驱动马达、卡片运送马达、墨带运送马达的编码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部103;包括向各马达供给驱动脉冲、驱动电力的马达驱动器等在内的执行器控制部104;用于控制去向构成热敏头22的发热元件的热能的热敏头控制部105;用于控制操作面板部5的操作显示控制部106;以及上述的信息记录部a。

(2)电源部

电源部120向控制部100、热敏头22、操作面板部5以及信息记录部20b等供给工作/驱动电源。

根据图2、5、6、7以及8,说明由上述结构的处理装置进行的卡片记录处理动作。

首先,从上级装置200的图像输入装置204和输入装置203向卡片c输入用于印刷图像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向卡片c的ic芯片输入电子记录信息的ic记录数据,并储存于处理装置的存储器101。mcu若收到这些信息(印刷/信息记录命令),则对卡片c进行印刷处理和ic记录处理(信息记录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先进行ic记录处理,然后,进行印刷处理。另外,也可以对卡片c仅进行印刷处理或仅进行ic记录处理,还可以在印刷处理后,进行ic记录处理。

图2是在卡片供给部10的卡片积存器11中装填了多个空白卡片c的初始状态,若被给予卡片制作命令,则弹踢辊12开始旋转,仅最下位卡片沿第1运送路p1从卡片积存器11被送出。另外,做成卡片c的ic芯片被配置在图中卡片的下表面侧的结构。

若被送入直至沿第1运送路p1移动的卡片c的中心到达第1、第2、第3运送路的交点x,则在由压紧辊31a、31b把持住卡片c的状态下,使旋转框32转动到ic读写位置(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旋转框32逆时针转动,所以,从初始状态转动325度,但是,在为卡片反转部30能够向两方向转动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顺时针转动35度。

在旋转框32转动325度,卡片c与第3运送路p3平行一致后,驱动卡片反转部30的压紧辊31a、31b,将卡片c朝向ic读写器20b送出,在到达规定的位置后,执行对卡片c的ic信息记录处理。

在ic信息记录处理结束后,使压紧辊31a、31b反转驱动,以使卡片c返回旋转框32。而且,若被送入直至卡片c的中心到达交点x,则在由压紧辊31a、31b把持住卡片c的状态下,使旋转框32转动到印刷位置(参照图6)。若旋转框32被置于印刷位置,则使压紧辊31a、31b驱动,将卡片c沿第2运送路p2向印刷部20运送。

若卡片c被运送到印刷开始位置,则印刷部20的头进退驱动单元24工作,使热敏头22朝向卡片移动。据此,热敏头22将墨带r向卡片表面f推压,在该状态下,一面使卡片朝向卡片反转部30移动,一面有选择地使热敏头22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动作,使墨带的墨成分向卡片表面热转印,据此,将所期望的图像信息向卡片表面印刷。

若向卡片表面的印刷处理完成,则将卡片c朝向卡片反转部30运送,若被送入直至卡片c的中心到达交点x,则卡片反转部30的旋转框3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据此,使卡片c的表面向上,向第1运送路p1的终端的正常卡片排出部50排出(图7)。此时,mcu102对执行器控制部104进行控制,以使压紧辊31a、31b对卡片运送的速度成为360mm/秒。

在上面的工序中,对卡片的一个面执行所期望的信息记录处理,但是,在向卡片的两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由卡片反转部30使从印刷部20运送的卡片c旋转180度,再次像图6那样送入印刷部20,据此实现两面记录。

另外,为了在将卡片c向正常卡片排出部50排出前被检测到错误的卡片c向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在检测到错误后,暂时将卡片c向卡片反转部30运送,使卡片反转部30的旋转框32向图8所示的错误卡片排出位置转动,此后,驱动压紧辊31a、31b,将卡片c朝向壳体开口60a排出。此时,mcu102对执行器控制部104进行控制,以使压紧辊31a、31b对卡片运送的速度成为300mm/秒。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卡片反转部30使从卡片供给部10送来的卡片c逆时针方向转动,送入ic读写器20b、印刷部20,但是,并不限定卡片反转部30的旋转方向,根据需要相应地决定旋转方向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从装置壳体1的同一个面排出2种卡片,在与卡片排出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并列地配置第2排出部(错误卡片排出部60)和第1排出部(正常卡片排出部50),所述第2排出部(错误卡片排出部60)被配置在距壳体1(近的位置)在卡片排出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第1排出部(正常卡片排出部50)被配置在距壳体1(远的位置)在卡片排出方向下游侧。此时,通过使向第1排出部排出卡片时的卡片运送速度比向第2排出部排出卡片时的卡片运送速度快,在由相同的排出部件(卡片反转部30)排出卡片的情况下,能够将卡片向被配置在距壳体1远的位置的第1排出部排出。

换言之,在排出卡片c时,从进行驱动以便最后(在运送路径的最下游侧)对于卡片c赋予运送力的排出部件到排出部为止的距离长的一方作为第1排出部,从排出部件到排出部为止的距离短的一方作为第2排出部,使向第1排出部排出卡片c时的卡片运送速度变快。在本实施方式中,卡片反转部30的图中左侧的压紧辊31a、31b成为排出部件,由于对从排出部件到正常卡片排出部50的积存器开口52为止的距离和从排出部件到错误卡片排出部60的框体开口62为止的距离进行比较,从排出部件到正常卡片排出部50的积存器开口52为止的距离长,所以,正常卡片排出部50成为第1排出部。因此,将向正常卡片排出部50排出卡片c时的卡片运送速度设定得快。

据此,能够像正常卡片和错误卡片那样,将2种卡片分别向装置壳体的同一面侧排出,此时,即使在向处于距排出部件远的位置的正常卡片排出部50排出卡片c的情况下,被集聚的卡片c的排列性也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正常卡片c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时,卡片c由被设置于框体61的上表面的导向器53导向。由于该导向器53从壳体开口50a(由压紧辊31a、31b排出卡片c的位置)朝向积存器开口52向下方倾斜,所以,卡片c被顺畅地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另外,导向器53不需要与框体61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作为导向部件另行设置。也就是说,导向器53只要对卡片c进行引导,以便卡片c能够越过(通过)错误卡片排出部60的区域,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即可。

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错误卡片排出部60和正常卡片排出部50从壳体1开始相对于卡片排出方向按顺序被并列地配置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做成正常卡片排出部50被配置在壳体1侧的结构。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卡片处理装置,表示正常卡片排出部150和错误卡片排出部160从壳体1相对于卡片排出方向按顺序被并列地配置的结构。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元件是等效或者相同的构成元件,对于这些相同的元件,为了避免重复说明而省略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排出积存器151被固定在壳体1,错误卡片排出部160的框体161(错误卡片排出箱)以挂钩形状被固定在排出积存器151的卡片排出方向下游侧的侧面。正常卡片c从实线所示的卡片反转部30(转动角度为逆时针转35度的状态)向排出积存器151排出。此时,正常卡片c在壳体开口150a和积存器开口152通过,被集聚在排出积存器151内。

在将正常卡片朝向排出积存器151排出时,mcu102对执行器控制部104进行控制,以使压紧辊31a、31b对卡片运送的速度成为300mm/秒。

另一方面,在对卡片c进行处理的中途被检测到错误而被判断为错误卡片的卡片向错误卡片排出部160排出。错误卡片c从虚线所示的卡片反转部30(与初始位置相同的位置)向错误卡片排出部160排出。此时,错误卡片c在壳体开口160a通过,在导向器153上滑落,并被排出到框体161中。框体161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上表面成为开口。而且,下表面形成对错误卡片c进行支撑的支撑面,被构成为可以以立位状态收纳错误卡片c。另外,错误卡片排出部160也可以没有框体161,也可以做成使在导向器153滑落的卡片c原样向壳体1的外侧落下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导向器153的下游侧的区域是指错误卡片排出部160。

另外,图10的排出积存器151的宽度尺寸(与卡片c的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的长度)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是116mm,框体161的宽度尺寸为60mm,排出积存器151比卡片c的宽度尺寸(86mm:与卡片c的运送方向相同的方向的长度)宽,框体161比卡片c的宽度尺寸变窄。也就是说,由于不需要装载排出到框体161的错误卡片,所以,能够使框体161的宽度尺寸比卡片c的宽度尺寸变窄。据此,能够将排出积存器151和框体161并列地配置在小空间内。

另外,在上述的所有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在排出卡片c时进行驱动,以便最后向卡片c赋予运送力的排出部件作为卡片反转部30的压紧辊31a、31b,在排出正常卡片时、排出错误卡片时,排出部件都是压紧辊31a、31b的形态,但是,也可以如图11所示,将在向作为第1排出部的正常卡片排出部50排出卡片c时最后对于卡片赋予运送力的部件作为排出辊r1,将向作为第2排出部的错误卡片排出部60排出卡片c时最后对于卡片赋予运送力的部件作为排出辊r2。排出辊r1和排出辊r2可以由相同的马达驱动,也可以由各自的马达驱动。而且,若将从排出辊r1到积存器开口52为止的距离和从排出辊r2到框体开口62为止的距离相比,由于从排出辊r1到积存器开口52为止的距离长,所以,mcu102将排出辊r1、r2的运送速度控制成使排出辊r1对卡片运送的速度比排出辊r2对卡片运送的速度快。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正常卡片排出部50的排出积存器51的宽度尺寸(与卡片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尺寸)和错误卡片排出部60的框体61的宽度尺寸不同,框体61的宽度尺寸比排出积存器51的宽度尺寸短的结构,但是,若以向排出积存器51运送卡片c时的卡片运送速度比向排出积存器261排出卡片c时的卡片运送速度变快的情况为前提,则也可以如图12所示,使排出积存器51的宽度尺寸和框体261的宽度尺寸为相同的尺寸。这是因为,排出积存器51距壳体1(排出卡片的卡片反转部30)的距离远,若不迅猛地将卡片排出,则存在卡片c未到达排出积存器51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框体261(排出积存器261)也可以做成积存器形状(下表面没有成为开口),还可以将在开口60a通过并被排出的错误卡片集聚。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正常卡片向排出积存器261排出,将错误卡片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

另外,由于在向排出积存器261集聚卡片的情况下,若与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卡片c时同样地迅猛地排出,则存在排出积存器261内的卡片排列性变差的可能性,所以,希望在向排出积存器51排出卡片c的情况下和向排出积存器261排出卡片c的情况下,使卡片运送速度存在差别(使在向位于距卡片反转部30的压紧辊31a、31b远的位置的排出部排出的情况下的卡片运送速度快,所述卡片反转部30的压紧辊31a、31b作为进行驱动以便在排出卡片c时最后向卡片c赋予运送力的排出部件)。

另外,当然也可以使被配置在距排出部件(压紧辊31a、31b)近的位置的框体261的宽度尺寸比被配置在距排出部件远的位置的排出积存器51的宽度尺寸大(也参照图10的排出积存器151和框体161)。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具有被并列地设置在装置的一侧的2个排出部的介质处理装置中,具有导向器部(53、153),所述导向器部(53、153)用于被设置在介质的排出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排出部(60、150)的框体(61、151、261)将介质向设置在下游侧的排出部(50、160)排出,所以,不需要设置用于向各自的排出部排出介质的独立的排出路径,能够得到可使装置紧凑这样的效果。

另外,本申请以参考的方式要求在这里援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年131917号、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年131916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年134691号的优先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