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450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装生产线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涂装生产线包括上件、脱脂、水洗、皮膜、喷涂、烘干等工序,每个工序对应一个工位,各工位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在涂装生产线中需要对位于不同工位的工件进行移送,传统采用人工移送方式,人工移送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涂装生产线也采用运输设备来对工件进行移送,运输设备通常采用轻型链输送机、模锻链输送机、滚子链输送机或模锻式积放输送机,上述输送机在输送过程中均存在链条磨损严重、噪声大、工作效率低、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困难、占用空间大等缺陷。除此之外,在实际涂装生产线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瑕疵产品,瑕疵产品需要再加工,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要求将瑕疵产品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区域,目前常见的运输设备无法满足分区输送要求,即便能够满足分区输送要求,结构也十分复杂,在输送过程中十分容易出错,效果十分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灵活、能耗低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包括:物料返修区、加工区、第一上件区、积放上件区、快速上件区、第二上件区、若干立柱和轨道安装架,轨道安装架固定设置于各立柱的顶部,在轨道安装架上设置有牵引轨和承载轨,承载轨位于牵引轨的下方,牵引轨和承载轨贯穿物料返修区、加工区、第一上件区、积放上件区、快速上件区和第二上件区,送料小车活动设置于承载轨上,在牵引轨上设置有用于牵引送料小车在承载轨上移动的牵引装置,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位于物料返修区的送料小车能通过承载轨移动至加工区或第一上件区或积放上件区或快速上件区,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位于第一上件区、积放上件区及快速上件区的的送料小车均能通过承载轨依次移动至第二上件区、加工区。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送料小车的结构为:包括承载工件的承载平台,在承载平台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行走架,在每个行走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头和车尾,在车头顶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组,在车尾顶部设置有第二行走轮组,第一行走轮组和第二行走轮组均设置于承载轨上且第一行走轮组和第二行走轮组均能在承载轨上移动,在车头中设置有空腔,在车头顶部还设置有竖向导向通道,竖向导向通道底部与空腔相连通,升降爪设置于车头顶部且升降爪尾部穿过竖向导向通道后伸入空腔中,在空腔中设置有使升降爪在竖向导向通道中上升或下降的升降装置,升降爪通过升降装置上升后升降爪能与牵引装置啮合,升降爪通过升降装置下降后升降爪与牵引装置脱离啮合。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升降装置的结构为:在车头上铰接有前铲,前铲头部伸出车头外,前铲尾部伸入空腔中后与升降爪的尾部铰连接,前铲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从而使升降爪沿竖向导向通道向上运动,牵引装置能与上升后的升降爪啮合,从而牵引送料小车在承载轨上移动。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牵引轨由第一牵引轨、第二牵引轨和第三牵引轨组成,所述的牵引装置由第一积放链、第二积放链和第三积放链组成;所述的第一牵引轨从物料返修区的出料口绕至快速上件区的进料口,经快速上件区后从快速上件区上段绕至加工区的进料口,接着经加工区后从加工区的出料口输出,从加工区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一牵引轨绕至返修区的进料口、经返修区后至返修区的出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第一积放链设置于第一牵引轨上,第一积放链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在第一积放链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送料小车的升降爪啮合的第一推杆,各第一推杆均向下伸出第一牵引轨外;所述的第二牵引轨从积放上件区的进料口进入、经积放上件区后从积放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从积放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二牵引轨绕至积放上件区的进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第二积放链设置于第二牵引轨上,第二积放链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在第二积放链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送料小车的升降爪啮合的第二推杆,各第二推杆均向下伸出第二牵引轨外;所述的第三牵引轨从第一上件区的进料口进入、经第一上件区后从第一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从第一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牵引轨进入第二上件区的进料口、经第二上件区后从第二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从第二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牵引轨绕至快速上件区的下段、经快速上件区后从快速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从快速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牵引轨绕至第一上件区的出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第三积放链设置于第三牵引轨上,第三积放链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在第三积放链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送料小车的升降爪啮合的第三推杆,各第三推杆均向下伸出第三牵引轨外;位于快速上件区上段的第一积放链与位于快速上件区下段的第三积放链之间的距离等于送料小车两端车头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在升降爪头部设置有向下凹进的卡槽,在位于卡槽一侧的升降爪头部设置有引导面,所述的引导面由升降爪一端向卡槽顶部逐渐倾斜上升,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均能沿引导面卡入卡槽中。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承载轨包括第一承载轨、第二承载轨、第三承载轨和第四承载轨,第一承载轨位于第一牵引轨下方,且第一承载轨从物料返修区的出料口绕至加工区的进料口、经加工区后从加工区的出料口输出,接着绕至返修区的进料口、经返修区后至返修区的出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第二承载轨位于第二牵引轨下方,且第二承载轨从积放上件区的进料口进入、经积放上件区后从积放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第三承载轨位于第三牵引轨下方,且第三承载轨从第一上件区的进料口进入、经第一上件区后从第一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接着绕至第二上件区的进料口、经第二上件区后从第二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从第二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承载轨与位于加工区的进料口前方的第一承载轨光滑过渡连接;第四承载轨位于第三牵引轨下方,且第四承载轨从快速上件区的进料口进入、经快速上件区后从快速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从快速上件区的出料口输出的第四承载轨与位于第二上件区的进料口端的第三承载轨光滑过渡连接;在位于物料返修区的出料口与加工区的进料口之间的的第一承载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轨,在第一连接轨与第一承载轨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道岔器,第一连接轨通过第二道岔器分别与第四承载轨和第二连接轨相连接,第二连接轨通过第三道岔器分别与第二承载轨和第三承载轨相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道岔器的结构为:在位于第一承载轨与第一连接轨连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一岔舌和第一气缸,第一岔舌的头部伸入第一承载轨与第一连接轨连接处,第一岔舌尾部与第一气缸的伸出杆铰连接,第一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时能推动第一岔舌由第一连接轨向第一承载轨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道岔器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一连接轨上;所述的第二道岔器的结构为:在位于第二连接轨与第四承载轨连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二岔舌和第二气缸,第二岔舌的头部伸入第二连接轨与第四承载轨连接处,第二岔舌尾部与第二气缸的伸出杆铰连接,第二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时能推动第二岔舌由第二连接轨向第四承载轨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二道岔器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二连接轨上,第二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时能推动第二岔舌由第四承载轨向第二连接轨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二道岔器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四承载轨上;所述的第三道岔器的结构为:在位于第二承载轨与第三承载轨连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三岔舌和第三气缸,第三岔舌的头部伸入第二承载轨与第三承载轨连接处,第三岔舌尾部与第三气缸的伸出杆铰连接,第三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时能推动第三岔舌由第三承载轨向第二承载轨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三道岔器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三承载轨上,第三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时能推动第三岔舌由第二承载轨向第三承载轨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三道岔器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二承载轨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承载轨由前段承载轨、中段承载轨和后段承载轨依次连接而成,第三连接轨一端连接于前段承载轨上,第三连接轨另一端连接于后段承载轨上,在第三连接轨与前段承载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道岔器,位于中段承载轨和第三连接轨之间的前段承载轨的长度等于送料小车两端车头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第四道岔器的结构为:在位于前段承载轨与第三连接轨连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四岔舌和第四气缸,第四岔舌的头部伸入前段承载轨与第三连接轨连接处,第四岔舌尾部与第四气缸的伸出杆铰连接,第四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时能推动第四岔舌由第三连接轨向第二承载轨摆动、从而使位于前段承载轨上的送料小车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三连接轨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其中,在牵引轨底部开设有向内凹进的轨道滑槽,牵引轨的轨道滑槽的截面形状为十字槽形状;所述的第一积放链、第二积放链、第三积放链均由若干链节通过对应销轴首尾依次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在每个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滚轮,在每个链节的顶部设置有上连接轴,在上连接轴设置有上导向轮,在每个链节的底部设置有下连接轴,在下连接轴上设置有下导向轮,每个销轴两端的二个支撑滚轮分别位于十字槽形状的轨道滑槽的两侧凹槽中,每个链节上的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分别位于十字槽形状的轨道滑槽的上下凹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柔性输送装置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工件的平稳分区输送,适用性好,能耗低、工作效率高、占用空间小。此外对牵引装置具体结构的设置以及牵引轨具体结构的设置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一积放链、第二积放链和第三积放链的磨损,输送过程中噪音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分区的柔性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牵引轨的部分绕行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牵引轨的绕行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三牵引轨的绕行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积放链与送料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剖视方向第一积放链与第一牵引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承载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第一承载轨的绕行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第二承载轨及第三承载轨的绕行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第四承载轨的绕行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第一道岔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第一道岔器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分区输送的柔性输送装置,包括:物料返修区11、加工区12、第一上件区13、积放上件区14、快速上件区15和第二上件区16,还包括若干立柱和轨道安装架,轨道安装架固定设置于各立柱的顶部,在轨道安装架上设置有牵引轨和承载轨,承载轨位于牵引轨的下方,牵引轨和承载轨贯穿物料返修区11、加工区12、第一上件区13、积放上件区14、快速上件区15和第二上件区16,送料小车2活动设置于承载轨上,在牵引轨上设置有用于牵引送料小车2在承载轨上移动的牵引装置,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位于物料返修区11的送料小车2能通过承载轨移动至加工区12或第一上件区14或积放上件区13或快速上件区15,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位于第一上件区14、积放上件区13及快速上件区15的的送料小车2均能通过承载轨移动至第二上件区16,接着通过第二上件区16后移动至加工区12中。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小车2的结构为:包括承载工件的承载平台21,在承载平台2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行走架22,在每个行走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头23和车尾24,在车头23顶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组230,在车尾24顶部设置有第二行走轮组240,第一行走轮组230和第二行走轮组240均设置于承载轨上且第一行走轮组230和第二行走轮组240均能在承载轨上移动,在车头23中设置有空腔,在车头23顶部还设置有竖向导向通道,竖向导向通道底部与空腔相连通,升降爪25设置于车头23顶部且升降爪25尾部穿过竖向导向通道后伸入空腔中,在空腔中设置有使升降爪25在竖向导向通道中上升或下降的升降装置,升降爪25通过升降装置上升后,上升后的升降爪25能与牵引装置啮合,升降爪25通过升降装置下降后,下降后的升降爪25与牵引装置脱离啮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装置的结构为:在车头23上铰接有前铲26,前铲26头部伸出车头23外,前铲26尾部伸入空腔中后与升降爪25的尾部铰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前铲26一般采用重量较重的铁或者其他重量较重的材料制成,前铲26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从而使升降爪25沿竖向导向通道向上运动,牵引装置能与上升后的升降爪25啮合,从而牵引送料小车2在承载轨上移动。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牵引轨由第一牵引轨31、第二牵引轨32和第三牵引轨33组成,所述的牵引装置由第一积放链71、第二积放链和第三积放链组成。如图3所示,第一牵引轨31从物料返修区11的出料口绕至快速上件区15的进料口,经快速上件区15后从快速上件区15上段绕至加工区12的进料口,接着经加工区12后从加工区12的出料口输出,从加工区12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一牵引轨31绕至返修区11的进料口、经返修区11后至返修区11的出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第一积放链71设置于第一牵引轨31上,第一积放链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机,电机轴与链轮固定连接,链轮与第一积放链71啮合,通过电机带动链轮转动、从而使第一积放链71在第一牵引轨31上运动。在第一积放链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送料小车2的升降爪25啮合的第一推杆710,各第一推杆710均向下伸出第一牵引轨31外。如图2所示,第二牵引轨32从积放上件区13的进料口进入、经积放上件区13后从积放上件区13的出料口输出,从积放上件区13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二牵引轨32绕至积放上件区13的进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第二积放链设置于第二牵引轨32上,第二积放链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在第二积放链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送料小车2的升降爪25啮合的第二推杆,各第二推杆均向下伸出第二牵引轨外。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机,电机轴与链轮固定连接,链轮与第二积放链啮合,通过电机带动链轮转动、从而使第二积放链在第二牵引轨32上运动。如图4所示,第三牵引轨33从第一上件区14的进料口进入、经第一上件区14后从第一上件区14的出料口输出,从第一上件区14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牵引轨33进入第二上件区16的进料口、经第二上件区16后从第二上件区16的出料口输出,从第二上件区16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牵引轨33绕至快速上件区15的下段、经快速上件区15后从快速上件区15的出料口输出,从快速上件区15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牵引轨33绕至第一上件区14的出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第三积放链设置于第三牵引轨33上,第三积放链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三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机,电机轴与链轮固定连接,链轮与第三积放链啮合,通过电机带动链轮转动、从而使第三积放链在第三牵引轨33上运动。在第三积放链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送料小车2的升降爪25啮合的第三推杆,各第三推杆均向下伸出第三牵引轨33外。位于快速上件区15上段的第一积放链71与位于快速上件区15下段的第三积放链之间的距离h1等于送料小车2两端车头23之间的距离h2,这样就能保证送料小车2在承载轨上移动时,送料小车2一端行车架的车头23上的升降爪25与第一积放链71的第一推杆710脱离啮合的同时送料小车2另一端行车架的车头23上的升降爪25与第三积放链的某一第三推杆进入啮合,从而完成从第一积放链71到第三积放链的牵引转换。本实施例中在升降爪25头部设置有向下凹进的卡槽,在位于卡槽一侧的升降爪25头部设置有引导面,所述的引导面由升降爪25一端向卡槽顶部逐渐倾斜上升,第一推杆710、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均能沿引导面卡入卡槽中。

如图6所示,在牵引轨8底部开设有向内凹进的轨道滑槽90,牵引轨8的轨道滑槽90的截面形状为十字槽形状;所述的第一积放链71、第二积放链、第三积放链的结构均相同,都是由若干链节9通过对应销轴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在每个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滚轮91,在每个链节9的顶部设置有上连接轴,在上连接轴设置有上导向轮92,在每个链节的底部设置有下连接轴,在下连接轴上设置有下导向轮93,每个销轴两端的二个支撑滚轮91分别位于十字槽形状的轨道滑槽90的两侧凹槽中,每个链节9上的上导向轮92和下导向轮93分别位于十字槽形状的轨道滑槽90的上下凹槽中。各支撑滚轮91的设置,使第一积放链71、第二积放链、第三积放链与牵引轨之间为滚动摩擦,有效降低了第一积放链71、第二积放链72、第三积放链与牵引轨的磨损,而上导向轮92、下导向轮93的设置使第一积放链71、第二积放链72、第三积放链在牵引轨的轨道滑槽90中平稳滑动而不会向侧面倾斜摩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积放链71、第二积放链72、第三积放链与牵引轨的磨损,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积放链71、第二积放链72、第三积放链在牵引轨中运动时产生的噪声。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轨包括第一承载轨41、第二承载轨42、第三承载轨43和第四承载轨44,如图8所示,第一承载轨41位于第一牵引轨31下方,且第一承载轨41从物料返修区11的出料口绕至加工区12的进料口、经加工区12后从加工区12的出料口输出,接着绕至返修区11的进料口、经返修区11后至返修区11的出料口形成一个循环轨道。如图9所示,第二承载轨42位于第二牵引轨32下方,且第二承载轨42从积放上件区13的进料口进入、经积放上件区13后从积放上件区13的出料口输出。第三承载轨43位于第三牵引轨33下方,且第三承载轨43从第一上件区14的进料口进入、经第一上件区14后从第一上件区14的出料口输出,接着绕至第二上件区16的进料口、经第二上件区16后从第二上件区16的出料口输出,从第二上件区16的出料口输出的第三承载轨43与位于加工区12的进料口前方的第一承载轨41光滑过渡连接。如图10所示,第四承载轨44位于第三牵引轨33下方,且第四承载轨44从快速上件区15的进料口进入、经快速上件区15后从快速上件区15的出料口输出,从快速上件区15的出料口输出的第四承载轨44与位于第二上件区16的进料口端的第三承载轨43光滑过渡连接;如图7和图11所示,在位于物料返修区11的出料口与加工区12的进料口之间的的第一承载轨4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轨51,在第一连接轨51与第一承载轨4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道岔器61,第一连接轨51通过第二道岔器62分别与第四承载轨44和第二连接轨52相连接,第二连接轨52通过第三道岔器63分别与第二承载轨42和第三承载轨43相连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的第一道岔器61的结构为:在位于第一承载轨41与第一连接轨51连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一岔舌610和第一气缸611,第一岔舌610的头部伸入第一承载轨41与第一连接轨51连接处,第一岔舌610尾部与第一气缸611的伸出杆铰连接,第一气缸611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时能推动第一岔舌610由第一连接轨51向第一承载轨41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道岔器61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一连接轨51上。参见图1和图11所示,所述的第二道岔器62的结构为:在位于第二连接轨52与第四承载轨44连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二岔舌和第二气缸,第二岔舌的头部伸入第二连接轨52与第四承载轨44连接处,第二岔舌尾部与第二气缸的伸出杆铰连接,第二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时能推动第二岔舌由第二连接轨52向第四承载轨44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二道岔器62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二连接轨52上,第二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时能推动第二岔舌由第四承载轨44向第二连接轨52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二道岔器62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四承载轨44上。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的第三道岔器63的结构为:在位于第二承载轨42与第三承载轨43连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三岔舌和第三气缸,第三岔舌的头部伸入第二承载轨42与第三承载轨43连接处,第三岔舌尾部与第三气缸的伸出杆铰连接,第三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时能推动第三岔舌由第三承载轨43向第二承载轨42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三道岔器63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三承载轨43上,第三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时能推动第三岔舌由第二承载轨42向第三承载轨43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三道岔器63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二承载轨42上。如图9所示,所述的第二承载轨42由前段承载轨421、中段承载轨422和后段承载423轨依次连接而成,第三连接轨53一端连接于前段承载轨421上,第三连接轨53另一端连接于后段承载轨423上,在第三连接轨53与前段承载轨42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道岔器64,位于中段承载轨422和第三连接轨63之间的前段承载轨421的长度等于送料小车2两端车头之间的距离h2。所述的第四道岔器64的结构为:在位于前段承载轨421与第三连接轨连63接处的轨道安装架上铰接有第四岔舌和第四气缸,第四岔舌的头部伸入前段承载轨421与第三连接轨63连接处,第四岔舌尾部与第四气缸的伸出杆铰连接,第四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时能推动第四岔舌由第三连接轨63向第二承载轨42摆动、从而使位于第四道岔器64处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三连接轨62上。

在实际涂装生产线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瑕疵产品,瑕疵产品需要重新再加工,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要求将位于物料返修区11的小车上的瑕疵产品分配到不同区域,具体如下:

(1)可直接将位于物料返修区11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分配至加工区12重新再加工时,承载瑕疵产品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当送料小车2移动至第一道岔器61处时,第一气缸611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推动第一岔舌610由第一承载轨41向第一连接轨51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承载轨41上的送料小车2继续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直至送料小车2进入加工区12中,此时可对进入加工区12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进行再加工。

(2)当需要将位于物料返修区11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先积放,然后视具体情况再输送至加工区12时,承载瑕疵产品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当送料小车2移动至第一道岔器61处时,第一气缸611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推动第一岔舌610由第一连接轨51向第一承载轨41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承载轨4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一连接轨51上,位于第一连接轨5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移动至第二道岔器62处时,第二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推动第二岔舌由第二连接轨52向第四承载轨44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连接轨5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二连接轨52上,位于第二连接轨52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移动至第三道岔器63时,第三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推动第三岔舌由第二承载轨42向第三承载轨43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二连接轨52上的送料小车2能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二承载轨42上,位于第二承载轨42上的送料小车2一端行车架上的车头23在第二积放链的牵引下移动至前段承载轨421与中段承载轨422连接处时,位于第二承载轨42上的送料小车2另一端行车架上的车头23移动至第四道岔器64处,第四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推动第四岔舌由第三连接轨63向第二承载轨42摆动、从而使位于第四道岔器64处的送料小车2的车头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三连接轨62上,接着就能重复上述步骤将位于物料返修区11处的多个送料小车2积存与第二承载轨42和第三连接轨62上,从而实现将承载瑕疵产品的送料小车积存于积放上件区13中。当需要将积放上件区13中的承载瑕疵产品的送料小车2送至加工区12进行重新再加工时,位于第二承载轨42上的送料小车的车头在第二积放链的牵引下移动至第二承载轨42与第三承载轨43光滑连接处,接着沿第二承载轨42与第三承载轨43光滑连接处转移至第三承载轨43上,接着在第三积放链的牵引下沿第三承载轨43移动至第二上件区16,此时可在第二上件区16进行上件,可也直接通过第二上件区16至第三承载轨43与第一承载轨41光滑连接处,接着沿第三承载轨43与第一承载轨41光滑连接处转移至第一承载轨41上,接着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直至送料小车2进入加工区12中,此时可对进入加工区12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进行再加工。

(3)当需要将位于物料返修区12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与第一上件区14中的代加工产品一起送入加工区12时,承载瑕疵产品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当送料小车2移动至第一道岔器61处时,第一气缸611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推动第一岔舌610由第一连接轨51向第一承载轨41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承载轨4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一连接轨51上,位于第一连接轨5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移动至第二道岔器62处时,第二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推动第二岔舌由第二连接轨52向第四承载轨44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连接轨5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二连接轨52上,位于第二连接轨52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移动至第三道岔器63时,第三气缸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推动第三岔舌由第三承载轨43向第二承载轨42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二连接轨52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三承载轨43上,位于第三承载轨43上的送料小车在第三积放链的牵引下经过第一上件区14,经第一上件区14上件后在第三积放链的牵引下沿第三承载轨43移动至第二上件区16,此时可在第二上件区16进行上件,可也直接通过第二上件区16至第三承载轨43与第一承载轨41光滑连接处,接着沿第三承载轨43与第一承载轨41光滑连接处转移至第一承载轨41上,接着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直至送料小车2进入加工区12中,此时可对进入加工区12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进行再加工。

(4)当有送料小车2停止于第一上件区14时,需要将位于物料返修区12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与第二上件区16中的代加工产品一起送入加工区12时,承载瑕疵产品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当送料小车2移动至第一道岔器61处时,第一气缸611的伸出杆向内缩回推动第一岔舌610由第一连接轨51向第一承载轨41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承载轨4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转移到第一连接轨51上,位于第一连接轨51上的送料小车2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移动至第二道岔器62处时,第二气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时能推动第二岔舌由第四承载轨44向第二连接轨52摆动、从而使位于第一连接轨51上的送料小车2能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转移到第四承载轨44上,位于第四承载轨44上的送料小车在第四积放链的牵引下经过快速上件区15,经快速上件区15后在第四积放链的牵引下沿第四承载轨44移动至第四承载轨44与第三承载轨43光滑连接处,接着沿第四承载轨44与第三承载轨43光滑连接处转移至第三承载轨43上,接着在第三积放链的牵引下沿第三承载轨43移动至第二上件区16,经第二上件区16后在第三积放链的牵引下移动至第三承载轨43与第一承载轨41光滑连接处,接着沿第三承载轨43与第一承载轨41光滑连接处转移至第一承载轨41上,接着在第一积放链71的牵引下沿第一承载轨41移动,直至送料小车2进入加工区12中,此时可对进入加工区12的送料小车2上的瑕疵产品进行再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柔性输送装置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工件的平稳分区输送,适用性好,能耗低、工作效率高、占用空间小。此外对牵引装置具体结构的设置以及牵引轨具体结构的设置从而大大降低了链条的磨损,输送过程中噪音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