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空心导轨组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75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空心导轨组合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空心导轨组合机构。



背景技术:

电梯导轨长度很长,通常是由多段导轨通过连接件拼接而成。目前,空心导轨由于成本低廉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梯中,如申请号为2013103166269的中国专利所示。但传统空心导轨组合机构仍然存在着连接处强度较低、对中效果差、结构复杂、安装调试麻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电梯空心导轨组合机构,对中效果好,成本低,加工制造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空心导轨组合机构,包括空心导轨和连接件;空心导轨为多段,依次排列,相邻两段空心导轨能通过连接件拼接在一起;空心导轨包括轨头、轨腰和轨底;轨头和轨底通过轨腰固定连接围成一个空孔;轨头具有两条呈平行设置的轨头边,两条轨头边之间的空隙构成空孔的上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螺栓组件;连接板包括导向边和连接边;连接边固定设置在导向边底部;连接边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孔;轨底上设置有空心导轨连接孔;

相邻两段空心导轨能通过连接件拼接在一起的结构为:连接板一端插入其中一段空心导轨的空孔中,导向边的上部插入该空孔的上部,螺栓组件与连接板连接孔和空心导轨连接孔连接,将连接板和该空心导轨固定在一起;连接板另一端插入另一段空心导轨的空孔中,导向边的上部插入该空孔的上部,螺栓组件与连接板连接孔和空心导轨连接孔连接,将连接板和该空心导轨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边上部与空孔上部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板连接孔为多个,沿连接边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导轨连接孔为多个,沿轨底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板由一块钢板整体折弯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边折弯形成倒U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边两侧向内翻折18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边固定设置在导向边底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边上部与空孔上部间隙配合的间隙控制在0.5mm以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多段导轨间连接对中效果好,连接强度高,加工生产方便,重量轻成本低,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心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包括空心导轨1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板2和螺栓组件3。

空心导轨1为凸字形,其包括轨头1-1、轨腰1-2和轨底1-3。轨头1-1和轨底1-3通过倾斜状的轨腰1-2固定连接围成一个凸字形的空孔1-5。

轨头1-1的横截面为倒U形,其具有两条呈平行设置的轨头边1-6,两条轨头边1-6之间的空隙构成空孔1-5的上部。

轨底1-3上设置有空心导轨连接孔1-4,空心导轨连接孔1-4为多个,沿轨底1-3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空心导轨1和连接板2的固定更加牢固。

连接板2包括导向边2-1和连接边2-2。

连接边2-2固定设置在导向边2-1底部的两侧。

连接边2-2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孔2-3,连接板连接孔2-3为多个,沿连接边2-2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空心导轨1和连接板2的固定更加牢固。

电梯导轨中,空心导轨1为多段,依次排列,相邻两段空心导轨1能通过连接件拼接在一起:连接板2一端插入其中一段空心导轨1的空孔1-5中,导向边2-1的上部插入该空孔1-5的上部,螺栓组件3与连接板连接孔2-3和空心导轨连接孔1-4连接,将连接板2和该空心导轨1固定在一起;连接板2另一端插入另一段空心导轨1的空孔1-5中,导向边2-1的上部插入该空孔1-5的上部,螺栓组件3与连接板连接孔2-3和空心导轨连接孔1-4连接,将连接板2和该空心导轨1固定在一起。

导向边2-1的上部插入空孔1-5的上部的这种榫卯方式配合连接起到导向作用,对中效果好。导向边2-1上部与空孔1-5上部间隙配合,使得导向边2-1上部能插入该空孔1-5的上部。导向边2-1上部与空孔1-5上部间隙配合的间隙控制在0.5mm以内,这样不会影响导向精度。

连接板2由一块钢板整体折弯而成,成本低,加工制造方便。导向边2-1折弯形成倒U形,成本低,加工制造方便。连接边2-2两侧向内翻折180度,翻折长度20mm,翻折后焊接牢固,这样增加了厚度,增加了固定的牢固度。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而且,本实用新型各部分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