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953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电梯安全事故的频发造成伤亡,电梯新安全技术的发展也再行业内开始大力推动,配置厅门门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轿厢未到站时,乘客想自行扒门进入轿厢,结果误入空井道,导致从厅门处坠入井道内的安全事故,而配置轿厢门刀的目的则是为了防止在轿厢未到站时,乘客想自行扒门离开轿厢,结果也误入空井道,导致从轿厢内坠入井道的安全事故。初看起来,轿厢门刀和厅门门刀的安全要求基本一样,其实不完全如此。事实上,轿厢门刀的要求要比厅门门刀的要求更复杂,因为轿厢门刀有一些特殊要求,而且在开锁区域内和开锁区域外的要求也不一样。

中国专利CN205222393U披露了一种单边浮动刀臂的门刀。该门刀的问题是在厅门外解救轿厢内被困人员时的不方便,即施救人员只有手动解锁轿厢门刀方能开启轿门,在厅门外解救轿厢内被困人员的情况类似于传统轿门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施救人员可以在开锁区域内通过推动门厅门的方式来使该轿厢门刀开锁,进而可以更方便、更快速解救轿厢内被困人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其包括:基板,在基板的上部上设有弧形孔;由上连杆、下连杆、左刀臂和右刀臂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上连杆的中部和下连杆的中部分别枢接在基板的正面上部和正面下部;锁钩组件,包括枢接在基板的正面上部的转钩及能够与转钩相钩合的定钩;摇杆,摇杆的下端枢接在基板的背面上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的一端枢接在上连杆的左端上,而其另一端通过穿过弧形孔的传动轴枢接在第二传动杆的中部,第二传动杆的左端枢接在摇杆的中部,而其右端上设有穿过弧形孔的且用于控制转钩的推动构件;扭簧,设置在摇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或者设置在上连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当摇杆在外力作用下从左朝右摆动时,摇杆驱动第二传动杆和第一传动杆,使得第一传动杆通过上连杆驱动左刀臂和右刀臂逐渐闭合,但无法使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使第二传动杆上的推动构件不阻止转钩与定钩相钩合;当左刀臂和右刀臂在外力作用下逐渐闭合时,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逐渐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上连杆在左刀臂和右刀臂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以使第二传动杆通过推动构件驱动转钩脱离定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当轿厢困住乘客且已停留在开锁区域内时,施救人员可以直接推动门厅门,厅门便可带动厅门门球促使左刀臂和右刀臂逐渐闭合,直至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逐渐达到预设最小间隔,在这过程中,上连杆将在左刀臂和右刀臂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以使第二传动杆通过推动构件驱动转钩脱离定钩,或者使传动轴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作用下驱动转钩脱离定钩,使轿厢门刀执行开锁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施救人员可以在开锁区域内通过推动门厅门的方式来使该轿厢门刀开锁,进而可以更方便、更快速解救轿厢内被困人员。

进一步地,定钩设置为当其与转钩钩合后允许转钩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一个预设距离,当摇杆在外力作用下从右朝左摆动时,摇杆驱动第二传动杆和第一传动杆,使得第一传动杆通过上连杆驱动左刀臂和右刀臂逐渐张开,如右刀臂和/或左刀臂在张开过程中被外物阻挡而使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无法达到预设最大间隔,第二传动杆将通过推动构件驱动转钩脱离定钩,但如右刀臂和左刀臂在张开过程中都未被外物阻挡,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将达到预设最大间隔,使得第二传动杆不能通过推动构件驱动转钩脱离定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式执行正常上锁,还可以在开锁区域时执行正常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阻止因电梯故障而引起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防止被困人员强行扒开轿厢门而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厅门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被困人员通过扒开轿厢门的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解锁推板的方式来开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其包括:基板,在基板的上部上设有弧形孔;由上连杆、下连杆、左刀臂和右刀臂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上连杆的中部和下连杆的中部分别枢接在基板的正面上部和正面下部;锁钩组件,包括枢接在基板的正面上部的转钩及能够与转钩相钩合的定钩,其中定钩构造成当其与转钩钩合后允许转钩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一个预设距离;摇杆,摇杆的下端枢接在基板的背面上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的一端枢接在上连杆的左端上,而其另一端通过穿过弧形孔的传动轴枢接在第二传动杆的左端,第二传动杆的右端枢接在摇杆的中部,传动轴能够在弧形孔中滑动并驱动转钩;扭簧,设置在摇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当摇杆在外力作用下从左朝右摆动时,摇杆驱动第二传动杆和第一传动杆,使得第一传动杆通过上连杆驱动左刀臂和右刀臂逐渐闭合,但无法使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使传动轴不阻止转钩与定钩相钩合。当左刀臂和右刀臂在外力作用下逐渐闭合时,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逐渐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上连杆在左刀臂和右刀臂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以使传动轴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作用下驱动转钩脱离定钩。当摇杆在外力作用下从右朝左摆动时,摇杆驱动第二传动杆和第一传动杆,使得第一传动杆通过上连杆驱动左刀臂和右刀臂逐渐张开,如右刀臂和/或左刀臂在张开过程中被外物阻挡而使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无法达到预设最大间隔,传动轴则能够驱动转钩脱离定钩,但如右刀臂和左刀臂在张开过程中都未被外物阻挡,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将达到预设最大间隔,传动轴则不能驱动转钩脱离定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当轿厢困住乘客且已停留在开锁区域内时,施救人员可以直接推动门厅门,厅门便可带动厅门门球促使左刀臂和右刀臂逐渐闭合,直至左刀臂和右刀臂之间的间隔逐渐达到预设最小间隔,在这过程中,上连杆将在左刀臂和右刀臂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以使传动轴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作用下驱动转钩脱离定钩,使轿厢门刀执行开锁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施救人员可以在开锁区域内通过推动门厅门的方式来使该轿厢门刀开锁,进而可以更方便、更快速解救轿厢内被困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式执行正常上锁,还可以在开锁区域时执行正常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阻止因电梯故障而引起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防止被困人员强行扒开轿厢门而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厅门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被困人员通过扒开轿厢门的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解锁推板的方式来开锁。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爆炸图;

图4-图10分别显示了图1所示的轿厢门刀的不同工作状态;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主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后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后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立体图。如图1到图3所示,该轿厢门刀10包括基板1和安装在基板1上的四连杆机构2。在基板1的上部上设有弧形孔1a。该四连杆机构2由上连杆21、下连杆22、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构成,即上连杆21、左刀臂23、下连杆22和右刀臂24以首尾依次枢接方式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2。其中,上连杆21的中部和下连杆22的中部分别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上部和正面下部,即上连杆21的中部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上部,而下连杆22的中部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下部。该四连杆机构2用于与厅门门球相配合,以控制轿厢门刀10是否开锁。

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锁钩组件3。该锁钩组件3包括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上部的转钩31及能够与转钩31相钩合的定钩32。为了方便轿厢内被困人员进行自救,该定钩32构造成当其与转钩31钩合后允许转钩31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一个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大于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之间的预设最大间隔。预设距离可根据具体需要来定,例如≤50mm。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定钩32具有腰型孔,而转钩31具有能够进入和脱离的锁舌,腰型孔的宽度减去锁舌的宽度的得数≤50mm,使得转钩31与定钩32钩合后最多相对定钩32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一个前述得数。为保险起见,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且能够推动转钩31脱离定钩32的解锁推板7。

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摇杆41和同步带夹42。摇杆41的下端枢接在基板1的背面上部。同步带夹42可转动地设在摇杆41的上端上,同步带夹42用于将摇杆41与同步带相连,使得同步带能够在控制轿厢门刀10的开锁和上锁的同时,还能通过轿厢门刀10来驱动轿厢门开启和关闭。摇杆41在同步带夹42的作用下既可以自左向右摆动,也可以自右向左摆动。为了有效限制摇杆41的摆动幅度而提高其使用寿命,该轿厢门刀10还可包括设于基板1的背面上部的左阻挡81和右阻挡82,左阻挡81和右阻挡82用于限定摇杆41的摆动幅度。优选地,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可转地套于右阻挡82的门刀锁钩9。

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第一传动杆51和第二传动杆52。为了平顺第一传动杆51的运动,第一传动杆51的形状优选是弧形条状。第一传动杆51的一端枢接在上连杆21的左端上,而其另一端通过穿过弧形孔1a的传动轴53枢接在第二传动杆52的中部。第二传动杆52的左端枢接在摇杆41的中部,而其右端上设有穿过弧形孔1a的且用于控制转钩31的推动构件54。为了降低推动构件54在推动转钩31时产生的摩擦阻力,推动构件54包括销轴541和轴承542,销轴541的一端设于第二传动杆52的右端,而其另一端穿过弧形孔1a后安装用于推动转钩31的轴承542,轴承542凭借低摩擦特性,可以大幅度推动构件54在推动转钩31时产生的摩擦阻力。

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扭簧6,扭簧6设置在摇杆41和第二传动杆52之间,或者扭簧6设置在上连杆21和第二传动杆52之间。当扭簧6设置在摇杆41和第二传动杆52之间时,摇杆41可通过扭簧6带同第二传动杆52,使得摇杆41与第二传动杆52之间的运动更加平顺,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摇杆41运动而第二传动杆52不运动的情况。当扭簧6设置在上连杆21和第二传动杆52之间时,上连杆21和第二传动杆52二者中的主动件可通过扭簧6带动二者中从动件运动,使得上连杆21和第二传动杆52之间的运动更加平顺,进而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主动件运动而从动件不运动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设在摇杆41上的上限位凸起41a和下限位凸起41b,第二传动杆52的左端在穿过上限位凸起41a和下限位凸起41b之间后再枢接在摇杆41的中部。上限位凸起41a和下限位凸起41b用于限定摇杆41与第二传动杆52之间的相对运动行程,保证轿厢门刀10能够顺利稳定地开锁和上锁。

图4-图10分别显示了图1所示的轿厢门刀10的不同工作状态,并在下文逐一介绍各个工作状态。

如图4所示,当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而进行正常上锁时,轿厢门机通过同步带带动同步带夹42,同步带夹42带动摇杆41从左朝右摆动,迫使摇杆41带动第二传动杆52和第一传动杆51,以使第一传动杆51通过上连杆21驱动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逐渐闭合,但无法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之间的间隔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使第二传动杆52上的推动构件不阻止转钩31与定钩32相钩合,然后转钩31可在重力作用下与定钩32钩合,使该轿厢门刀10完成上锁动作。

如图5所示,当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而进行正常开锁时,轿厢门机通过同步带带动同步带夹42,同步带夹42带动摇杆41从右朝左摆动,摇杆41驱动第二传动杆52和第一传动杆51,使得第一传动杆51通过上连杆21驱动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逐渐张开,由于轿厢在开锁区域与门厅相对,右刀臂24和左刀臂23在张开过程中可被厅门门球阻挡而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之间的间隔无法达到预设最大间隔,使得第二传动杆52将通过推动构件54驱动转钩31脱离定钩32,使该轿厢门刀10完成开锁动作。

如图6所示,当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且因电梯故障导致门机错误开锁时,轿厢门机通过同步带带动同步带夹42,同步带夹42带动摇杆41从右朝左摆动,摇杆41带动第二传动杆52和第一传动杆51,使得第一传动杆51通过上连杆21驱动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逐渐张开,由于轿厢在非开锁区域不与门厅相对,右刀臂24和左刀臂23在张开过程中都不被厅门门球阻挡,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之间的间隔可顺利达到预设最大间隔,使得第二传动杆52不能通过推动构件54驱动转钩31脱离定钩32,轿厢门刀10无法执行开锁动作,由此可以有效地保证轿厢内的人员安全。

如图7所示,当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且轿厢内人员欲通过扒开轿厢门来使轿厢门刀10执行开锁动作时,轿厢内人员可将两扇轿厢门扒开一个预设距离(例如≤50mm),但由于轿厢在非开锁区域不与门厅相对,厅门门球不能促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逐渐闭合,也不能阻挡右刀臂24与左刀臂23之间的张开动作,因此轿厢门刀10根本无法执行开锁动作,由此可以有效地保证轿厢内的人员安全。

如图8所示,当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而无法正常开锁时,施救人员可通过推动厅门来使轿厢门刀10执行开锁动作,当施救人员推动推动厅门时,厅门门球可推动右刀臂24并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逐渐闭合,促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之间的间隔逐渐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上连杆21在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51和第二传动杆52,以使第二传动杆52通过推动构件54驱动转钩31脱离定钩32,轿厢门刀10执行开锁动作,然后被困人员可以安全走出轿厢。如图9所示,若因意外情况而导致厅门门球无法促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逐渐闭合,施救人员还可推动解锁推板7,解锁推板7便可推动转钩31使之脱离定钩32,以使轿厢门刀10执行开锁动作,然后被困人员可以安全走出轿厢。

如图10所示,当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而无法正常开锁时,轿厢内被困人员可通过扒开轿厢门来使轿厢门刀10执行开锁动作,即当被困人员扒开轿厢门时,厅门门球将推动左刀臂23而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逐渐闭合,并促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之间的间隔逐渐达到预设最小间隔,迫使上连杆21在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51和第二传动杆52,使第二传动杆52通过推动构件54驱动转钩31脱离定钩32,轿厢门刀10执行开锁动作,然后被困人员可以安全走出轿厢。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10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式执行正常上锁,还可以在开锁区域时执行正常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阻止因电梯故障而引起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防止被困人员强行扒开轿厢门而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厅门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被困人员通过扒开轿厢门的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解锁推板的方式来开锁。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完全符合国家标准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主视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后视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的立体图。如图11到图13所示,该轿厢门刀10包括基板1和安装在基板1上的四连杆机构2。在基板1的上部上设有弧形孔1a。该四连杆机构2由上连杆21、下连杆22、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构成,即上连杆21、左刀臂23、下连杆22和右刀臂24以首尾依次枢接方式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2。其中,上连杆21的中部和下连杆22的中部分别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上部和正面下部,即上连杆21的中部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上部,而下连杆22的中部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下部。该四连杆机构2用于与厅门门球相配合,以控制轿厢门刀10是否开锁。

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锁钩组件。该锁钩组件包括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上部的转钩31及能够与转钩31相钩合的定钩(未示出)。为了实现轿厢内被困人员的自救功能,该定钩构造成当其与转钩31钩合后允许转钩31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一个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可根据具体需要来定,例如≤50mm。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定钩具有腰型孔,而转钩31具有能够进入和脱离的锁舌,腰型孔的宽度减去锁舌的宽度的得数≤50mm,使得转钩31与定钩钩合后最多相对定钩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一个前述得数。为保险起见,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枢接在基板1的正面且能够推动转钩31脱离定钩的解锁推板7。

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摇杆41和同步带夹(未示出)。摇杆41的下端枢接在基板1的背面上部。同步带夹可转动地设在摇杆41的上端上,同步带夹用于将摇杆41与同步带相连,使得同步带能够在控制轿厢门刀10的开锁和上锁的同时,还能通过轿厢门刀10来驱动轿厢门开启和关闭。摇杆41在同步带夹的作用下既可以自左向右摆动,也可以自右向左摆动。为了有效限制摇杆41的摆动幅度而提高其使用寿命,该轿厢门刀10还可包括设于基板1的背面上部的左阻挡81和右阻挡82,左阻挡81和右阻挡82用于限定摇杆41的摆动幅度。优选地,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可转地套于右阻挡82的门刀锁钩(未示出)。

该轿厢门刀10还包括第一传动杆51和第二传动杆52,以及设置在摇杆41和第二传动杆52之间的扭簧6(见图13)。第一传动杆51的一端枢接在上连杆21的左端上,而其另一端通过穿过弧形孔1a的传动轴53枢接在第二传动杆52的左端,第二传动杆52的右端枢接在摇杆41的中部,传动轴53能够在弧形孔1a中滑动并驱动转钩31。其中,摇杆41可通过扭簧6带同第二传动杆52,使得摇杆41与第二传动杆52之间的运动更加平顺,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摇杆41运动而第二传动杆52不运动的情况。

当摇杆41在外力作用(例如同步带)下从左朝右摆动时,摇杆41驱动第二传动杆52和第一传动杆51,使得第一传动杆51通过上连杆21驱动左刀臂23和右刀臂224逐渐闭合,但无法使左刀臂23和右刀臂24之间的间隔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使传动轴53不阻止转钩31与定钩相钩合。

当左刀臂13和右刀臂14在外力作用(例如门厅门球)下逐渐闭合时,左刀臂13和右刀臂14之间的间隔逐渐达到预设最小间隔,上连杆21在左刀臂13和右刀臂14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51和第二传动杆52,以使传动轴53在第一传动杆51和第二传动杆52的作用下驱动转钩31脱离定钩。

当摇杆41在外力作用(例如同步带)下从右朝左摆动时,摇杆41驱动第二传动杆51和第一传动杆51,使得第一传动杆51通过上连杆21驱动左刀臂13和右刀臂14逐渐张开,如右刀臂13和/或左刀臂14在张开过程中被外物(例如门厅门球)阻挡而使左刀臂13和右刀臂14之间的间隔无法达到预设最大间隔,传动轴53则能够驱动转钩31脱离定钩,但如右刀臂13和左刀臂14在张开过程中都未被外物阻挡(例如门厅门球),左刀臂13和右刀臂14之间的间隔将达到预设最大间隔,传动轴53则不能驱动转钩31脱离定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二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10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式执行正常上锁,还可以在开锁区域时执行正常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阻止因电梯故障而引起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非开锁区域时防止被困人员强行扒开轿厢门而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厅门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被困人员通过扒开轿厢门的方式来开锁、还可以在轿厢停留在开锁区域时允许施救人员通过推动解锁推板的方式来开锁。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轿厢门刀完全符合国家标准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