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21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供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器材领域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供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加深。在将线缆收卷到线缆盘上的操作中,线缆盘一般采用通过机器控制旋转来收卷线缆。然,在收卷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参与,进行排线,即调整线缆的位置,使其均匀缠绕于线缆盘上。这给生产加工带来不便,且不利于自动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排线与切线的供线装置。

一种供线装置,用于在线缆盘收卷线缆时进行排线,该供线装置包括机架及主控箱,该主控箱装设于该机架上,该机架包括顶壁,该供线装置还包括位移机构及排线臂,该位移机构包括第一轨道、升降组件、第二轨道及固定板,该第一轨道沿第一方向设置用于朝向该线缆盘,该机架活动装设于该第一轨道,该机架装设有第一驱动件以在该主控箱控制下驱动该机架沿该第一轨道移动,该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及升降板,该第二驱动件安装于该顶壁上,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升降板连接于该第二驱动件,受该第二驱动件驱动沿第三方向升降,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第三方向,该第二轨道设于该升降板上沿第二方向设置,该第二方向垂直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三方向,该固定板活动设于该第二轨道上,第三驱动件设于该第二轨道一侧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第三驱动件驱动该固定板沿该第二轨道移动,该排线臂包括定位轴,该定位轴设于该固定板上并指向该线缆盘,该定位轴用于穿入该线缆以对该线缆限位,该主控箱能够控制该位移机构驱动该定位轴沿该第一方向移动使该线缆缠绕于该线缆盘上,并驱动该定位轴沿该第二方向及该第三方向移动以避让该线缆。

进一步地,该排线臂还包括支撑架及固定臂,该支撑架固定于该固定板上,该固定臂安装于该支撑架上,该定位轴装设于该固定臂上。

进一步地,该排线臂还包括转动组件及第四驱动件,该转动组件装设于该支撑架上,该转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一齿形带,该第一主动轮与该第一从动轮通过该第一齿形带连接,该固定臂装设于该第一从动轮上,该第四驱动件设于该支撑架上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第四驱动件连接该第一主动轮,该第四驱动件驱动该第一从动轮以带动该固定臂旋转。

进一步地,该固定臂上还设有多个导向轮,多个该导向轮分别从该线缆两侧对该线缆进行限位,以辅助导向该线缆。

进一步地,该升降组件还包括四个限位件,每个该限位件包括限位套筒与限位杆,该限位套筒固定于该机架的该顶壁上,该限位杆一端活动穿设于该限位套筒中,该限位杆另一端与该升降板固定。

进一步地,该供线装置还包括送线机构,该送线机构包括固定架、两组传送组件及转动驱动件,该固定架设于该升降板上,每组传送组件包括移动板、第五驱动件、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及第二齿形带,该移动板活动设于该固定架上,该第二主动轮与该第二从动轮设于该移动板上,并通过该第二齿形带连接,该第五驱动件设于该固定架上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第五驱动件与该移动板连接以驱动两个该移动板相靠近或相远离,并使该第二齿形带夹紧或松开该线缆,该转动驱动件设于该固定架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转动驱动件连接该第二主动轮以带动该第二齿形带移动,该第二齿形带通过摩擦力带动该线缆移动。

进一步地,该传送组件还包括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滑块、转轴及调节杆,该固定座固定于该移动板,该滑块活动装设于该固定座,该第二从动轮通过该转轴转动固定于该滑块,该调节杆转动固定于该固定座并抵触该滑块,通过转动该调节杆移动该滑块以调节该第二齿形带的松紧。

进一步地,该送线机构还包括至少一组导向组件,至少一组该导向组件设于该固定架上,每组导向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轴及两个第二导向轴,两个该第一导向轴平行该固定架设置,两个该第二导向轴垂直该固定架设置,该导向组件用于对该线缆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供线装置还包括切线机构,该切线机构包括定位架、两个压紧驱动件、第三轨道、第六驱动件及切割机,该定位架包括顶板及两个侧板,该顶板设有切割开口,两个该压紧驱动件分别安装于两个该侧板内侧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线缆穿过两个该侧板,两个该压紧驱动件由该主控箱控制以将该线缆抵压于该顶板,该第三轨道架设于该固定板上并朝向该定位架,该切割机活动设于该第三轨道上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第六驱动件连接该切割机并电性连接该主控箱,该切割机受该主控箱控制以伸入该切割开口并切割该线缆。

进一步地,该供线装置还包括编码器,该编码器设于该固定板上并与该主控箱电性连接,该编码器计算送入该线缆盘的该线缆的长度,并由该主控箱控制该切线机构切割该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供线装置用于向线缆盘输送线缆,在输送线缆过程中供线装置可以移动以自动排线,无需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供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供线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供线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供线装置的送线机构、排线臂及切线机构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供线装置的送线机构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供线装置的排线臂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供线装置的切线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线装置100,用于在线缆盘(图未示)收卷线缆200时进行排线,并在收卷完成后进行切线。供线装置100包括位移机构10、机架20、排线臂30、送线机构40、切线机构50、编码器60及主控箱70。主控箱70分别与位移机构10、送线机构40、切线机构50及编码器60电性连接。送线机构40位于机架20一端,用于向线缆盘输送线缆200。排线臂30设于机架20另一端由位移机构10驱动移动以对向线缆盘输送的线缆200进行定位。主控箱70控制位移机构10驱动排线臂30运动,使线缆200缠绕于线缆盘。切线机构50设于机架20上并位于排线臂30与送线机构40之间,用以切断线缆200。编码器60设于机架20上,用于检测输送至缆盘的线缆200的长度并传输长度信号给主控箱70。主控箱70根据通过的线缆长度来操控切线机构50切线。线缆200可以为光纤线缆或电线等,本实施例中线缆200为光纤线缆。

请参阅图3,机架20为长方体。机架20可移动地装设于位移机构10的第一轨道11上。机架20包括顶壁21及与顶壁21相连的侧壁23。顶壁21用以承载排线臂30、送线机构40、切线机构50及编码器60。主控箱70设于第一轨道11上,并与侧壁23相连接。可以理解,主控箱70也可设于机架20上,只要其能随着机架20沿着第一轨道11运动。

为便于后续描述,定义一坐标轴:第一方向300、第二方向400和第三方向500。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300为与该顶壁21平行并平行第一轨道11的方向,即X轴向。第二方向400为与该顶壁21平行并垂直第一轨道11的方向,即Y轴向。第三方向500为垂直于顶壁21的方向,即Z轴向。

请参阅图3,位移机构10包括第一轨道11、升降组件13、第二轨道15及固定板17。第一轨道11平行第一方向300设置,且第一轨道11正对线缆盘。机架20活动设于第一轨道11上。机架20中设有第一驱动件(图未示)。第一驱动件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并配合设于第一轨道11中间的齿条112驱动机架20沿第一轨道11接近或远离线缆盘。

升降组件13包括第二驱动件132及升降板134。第二驱动件132固定于机架20的顶壁21。第二驱动件132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升降板134为板材,其安装于第二驱动件132上。第二驱动件132在主控箱70控制下驱动升降板134沿第三方向500接近或远离机架20。

本实施例中,升降板134为矩形板材。升降组件13还包括四个限位件136。四个限位件136一端分别固定于机架20顶端的四角,另一端与升降板134连接固定。限位件136用于在升降板134升降时起导向限位作用。具体地,限位件136包括限位套筒1361与限位杆1363。限位套筒1361为中空的圆柱体。该限位套筒1361固定于该机架20的该顶壁21上。限位杆1363一端活动穿设于限位套筒1361中。限位杆1363另一端与升降板134固定。

第二轨道15设于升降板134背离机架20的一侧。第二轨道15平行第二方向400设置。固定板17活动设于第二轨道15上。第二轨道15旁设有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的第三驱动件151以驱动固定板17沿第二轨道15移动。

请参阅图4及图6,排线臂30设于固定板17上,并平行第一方向300指向线缆盘。排线臂30包括支撑架31、转动组件33、第四驱动件35、固定臂37、定位轴39。支撑架31垂直安装于固定板17上。转动组件33设于支撑架31上。转动组件33包括第一主动轮332、第一从动轮334及第一齿形带336。第一主动轮332与第一从动轮334通过第一齿形带336连接。第四驱动件35固定于支撑架31上,并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第四驱动件35连接第一主动轮332。固定臂37大致为矩形板。固定臂37安装于第一从动轮334上,且平行第一方向300指向线缆盘。固定臂37邻近第一从动轮334的中心轴线。定位轴39为中空的圆柱。定位轴39安装于固定臂37上以限位线缆200,且定位轴39的轴线与第一从动轮334的轴线重合。线缆200穿过第一从动轮334的中心及定位轴39并连接至线缆盘。

在线缆盘缠绕线缆200时,排线臂30受位移机构10驱动按预设的速度匀速移动,使线缆200均匀缠绕于线缆盘上。当排线臂30移动到线缆盘侧壁处时,主控箱70控制第四驱动件35驱动第一主动轮332旋转。第一从动轮334受第一齿形带336带动转动,固定臂37与第一从动轮334一同转动,从而避让线缆盘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固定臂37上还设有六个导向轮371。六个导向轮371以两个一组分成三组,一组导向轮371设于定位轴39邻近第一从动轮334的一侧,另外两组导向轮371设于定位轴39远离第一从动轮334的另一侧。每组导向轮371由两侧夹住线缆200。每组导向轮371用于辅助导向线缆200。可以理解,上述导向轮371的排布不限于此,也可省略。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组件33、第四驱动件35及固定臂37还可以取消,只要定位轴39能够安装于支撑架31上。

请参阅图4及图5,送线机构40设于固定板17与排线臂30相对的另一端。送线机构40包括固定架42、两组传送组件44及转动驱动件46。固定架42垂直架设于升降板134上。两组传送组件44平行装设于固定架42同一侧。每组传送组件44包括移动板441、第五驱动件442、第二主动轮443、第二从动轮444及第二齿形带445。移动板441大致为矩形板。移动板441活动设于固定架42上。第五驱动件442装设于固定架42上,并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两组传送组件44的移动板441受第五驱动件442驱动相互接近或远离。第二主动轮443及第二从动轮444分别转动设于移动板441的两端。第二齿形带445套设于第二主动轮443及第二从动轮444,使第二主动轮443可以带动第二从动轮444转动。转动驱动件46装设于移动板441上,并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转动驱动件46驱动第二主动轮443转动。

当主控箱70控制第五驱动件442驱动两组传送组件44的移动板441相互靠近时,两组传送组件44的第二齿形带445从两侧紧贴线缆200。主控箱70控制转动驱动件46驱动第二主动轮443转动,第二齿形带445通过摩擦力带动线缆200移动,以达到输送线缆200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传送组件44还包括调节组件446。调节组件446包括固定座4461、滑块4463、转轴4465及调节杆4467。固定座4461大致呈L型,其包括相连的固定部4401与承载部4403。固定部4401一端与移动板441相固定。承载部4403连接固定于固定部4401另一端,且承载部4403平行移动板441。滑块4463可滑动地装设于承载部4403远离移动板441的一侧。第二从动轮444装设于承载部4403与移动板441之间。转轴4465穿过承载部4403将第二从动轮444与滑块4463转动连接。调节杆4467转动装设于承载部4403上方,并抵触滑块4463。通过旋转调节杆4467可调节滑块4463的位置,使第二从动轮444跟随移动,从而调整第二齿形带445的松紧。

本实施例中,送线机构40还包括至少一组导向组件48。每组导向组件48固定于固定架42上,并邻近传送组件44。导向组件48用于导向进入传送组件44的线缆。导向组件48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轴481及两个第二导向轴483。两个第一导向轴481平行固定架42设置。两个第二导向轴483垂直固定架42设置。线缆200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导向轴481及两个第二导向轴483,受导向组件48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导向组件48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导向组件48的两个第一导向轴481之间的间距及两个第二导向轴483之间的间距较小,以加强对线缆200的限位作用。

请参阅图4及图7,切线机构50设于送线机构40与排线臂30之间。切线机构50包括定位架51、两个压紧驱动件53、第三轨道55、第六驱动件57及切割机59。定位架51固定于固定板17上。定位架51大致为矩形框架。定位架51包括顶板512及两个侧板514。顶板512近似中央位置设有切割开口5121。切割开口5121沿平行侧板514方向开设。切割开口5121将顶板512分成两个部分。每个侧板514邻近顶板512处设有线缆穿孔5141。线缆穿孔5141用于避让穿过侧板514的线缆200。两个压紧驱动件53分别固定于两个侧板514的内侧,且两个压紧驱动件53位于线缆穿孔5141的下方。两个压紧驱动件53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且两个压紧驱动件53可以推动线缆200,并将其抵压至顶板512。第三轨道55架设于固定板17上。第三轨道55沿第二方向400朝向定位架51设置。切割机59活动装设于第三轨道55上,并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第六驱动件57固定于第三轨道55一侧,并与主控箱70电性连接。第六驱动件57用于驱动切割机59接近或远离定位架51。切割机59朝向定位架51移动后,可以伸入切割开口5121,并由主控箱70控制转动以切割线缆200。

本实施例中,切线机构50还包括护盖591。护盖591大致呈L型。护盖591一端固定于定位架51,护盖591另一端罩设于切割机59上方。

本实施例中,编码器60设于送线机构40与切线机构50之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编码器可以设于其他位置,只要编码器60可以统计输送的线缆200的长度。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当将线缆200缠绕至线缆盘时,由主控箱70控制第五驱动件442驱动两组传送组件44相互靠近并夹紧线缆200。主控箱70控制转动驱动件46驱动第二主动轮443转动,并由第二齿形带445通过摩擦力带动线缆200移动。线缆200通过定位轴39抵达线缆盘。由人工或其他方式将线缆200缠绕至线缆盘,并驱动线缆盘旋转以固定线缆200。线缆盘转动后,两组传送组件44松开,线缆200通过定位轴39持续输送至线缆盘。固定板17沿第二轨道15以预设速度匀速移动,使线缆200均匀缠绕于线缆盘。当线缆200缠绕至线缆盘边缘部分时,主控箱70控制第四驱动件35驱动固定臂37转动,使固定臂37避让线缆盘的侧壁。当线缆200排满线缆盘一层后,主控箱70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机架20沿第一轨道11向远离线缆盘方向移动一个线缆200的距离,之后第二驱动件132驱动升降板134上升一个线缆200的距离,并开始新一轮的缠绕排线。编码器60统计输入的线缆200的长度,当线缆盘完成缠绕线缆200后,主控箱70控制两个压紧驱动件53推动线缆200,并将其抵压至顶板512上。主控箱70控制第六驱动件57驱动切割机59沿第三轨道55移动,切割机59伸入切割开口5121,割断线缆200。

本实用新型的供线装置100包括位移机构10、机架20、送线机构40、排线臂30、切线机构50、编码器60及主控箱70。送线机构40设于机架20一端,向线缆盘输送线缆200。排线臂30设于机架20另一端对向线缆盘输送的线缆200进行定位,排线臂30在位移机构10驱动下可调整位置,使线缆均匀缠绕于线缆盘。切线机构50设于机架20中部,在收卷线缆200完成后,切断线缆200。编码器60检测输送至缆盘的线缆200的长度。主控箱根据通过的线缆长度来操控切线机构50切线。本实用新型的供线装置100供线过程中无需人工排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送线机构40可以省略,如采用人工牵引送线。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切线机构50及编码器60还可以省略,采人工剪断线缆。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