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218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收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线机。



背景技术:

日常工作中,线缆的卷绕非常麻烦,一般情况下通过排线机来实现卷绕。

现有技术中,排线机通常是一个由驱动装置带动的,当机械设备前进或倒退时,需要人工校正,才能使线缆正确的缠绕在卷线架上,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自动快速将线缆均匀缠绕在线圈架上的排线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排线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上转动连接有线圈架,线圈架的前方设置有排线机构,排线机构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U型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两侧壁的上端滑移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下表面固接有滑动齿条,滑动杆上设置有夹线装置,滑动齿条的下端设置有与滑动齿条相啮合的齿轮,齿轮的正下方设置有固接在支撑架的底部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固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固定齿条,齿轮上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且能拉动齿轮运动的拉杆,拉杆的一端穿过支撑架的侧壁连接有驱动拉杆做往复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传动机构带动拉杆做往复直线运动,同时拉杆拉动齿轮沿固定齿条做往复直线运动运动,进而齿轮通过滑动齿条带动滑动杆做往复直线运动,滑动杆带动夹线装置做往复直线运动,将线缆放置在夹线装置上,夹线装置带动线缆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使线缆均匀缠绕到线圈架上。

较佳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固接有与第二电机同轴的主动轮,主动轮的上方设置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三角带,从动轮上固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从动齿轮连接的另一端固接有转轮,转轮的边沿处铰接有摇杆,摇杆与转轮铰接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摇杆铰接的另一端与拉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三角带带动从动轮转动,同时从动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转轮转动,同时铰接在转轮边缘处的摇杆绕转轮转动,进而摇杆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拉杆,拉杆带动齿轮做往复直线运动。

较佳的,支撑架两侧侧壁的上端均设置有槽口朝上的凹槽,凹槽内设置设置有滑轮,滑动杆的两端均放置在滑轮上并且可以在滑轮上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滑动杆的两端放置在滑轨内并且在滑轨内滑动,这样便于滑动杆的运动。

较佳的,夹线装置包括设置在滑动杆上表面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端设置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档线辊a和档线辊b,档线辊a和档线辊b平行设置,并且档线辊a和档线辊b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线缆放置在档线辊a和档线辊b之间,这样对线缆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较佳的,凹槽上的上端设有使滑动杆锁定在凹槽内的锁定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定环可以将滑动杆锁定在凹槽内,防止滑动杆在滑动时,滑动杆从滑槽内脱落。

较佳的,档线辊a和档线辊b的上端设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档线辊a和档线辊b的上端设置有挡板,挡板可以防止线缆在排线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较大,线缆从档线辊a和档线辊b从上端蹿出,使得线缆不能正常的排线。

较佳的,固定板上且在档线辊a和档线辊b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档线辊c。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档线辊c能够起到支撑线缆的作用,使得线缆在固定板上有一定的高度,这样便于线缆缠绕到线圈架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此排线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自动快速将线缆均匀缠绕在线圈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排线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突出锁定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为了突出传动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转动辊;111、线圈架;12、第一电机;2、支撑架;21、凹槽;211、滑轮;22、锁定环;221、卡块;222、卡槽;223、转轴;3、滑动杆;31、滑动齿条;32、支撑块;321、固定齿条;33、齿轮;331、转动轴;34、支架;35、拉杆;36、连接杆;37、摇杆;371、第一铰轴;38、转轮;381、转动杆;39、第二电机;391、支撑板;392、减速器;393、主动轮;394、从动轮;395、三角带;396、固定杆;4、固定板;41、档线辊a;42、档线辊b;43、档线辊c;431、支撑柱;44、挡板;441、第二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排线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辊11,转动辊11上固设有线圈架111,转动辊1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转动辊11转动的第一电机12,打开第一电机12驱动转动辊11转动,同时转动辊11带动线圈架111转动。

线圈架111的正前方设置有排线机构,排线机构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U型的支撑架2,支撑架2两侧壁的上端均开设有槽口朝上的凹槽21,凹槽21内设置有滑轮211,滑轮21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凹槽21的内侧壁上;两滑轮211上放置有滑动杆3并且滑动杆3可以在滑轮211上滑动,凹槽21上均设置有将滑动杆3锁定在凹槽21内的半圆形的锁定环22,锁定环22的一端通过转轴223与凹槽21一侧的侧壁铰接,结合图2,锁定环22的另一端固接有卡块221,卡块221所对应的凹槽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221相对应的卡槽222,卡块221卡在卡槽222内使锁定环22与凹槽21的侧壁卡接。

回看图1,位于支撑架2内部的滑动杆3的下表面固接有沿支撑架2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齿条31,滑动齿条31的下方且所对应的支撑架2的底端固接有支撑板391,支撑板391的上表面固接有固定齿条321,并且滑动齿条31和固定齿条321之间设置有齿轮33,齿轮33的上端与滑动齿条31相啮合,齿轮33的下端与固定齿条321相啮合。

齿轮33上设置有水平方向设置的U型的支架34,齿轮33的轮心处固接有转动轴331,转动轴33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支架34两侧的侧壁上,支架34底面的外表面上固接有拉杆35,拉杆35穿过支撑架2的侧壁与驱动拉杆35做往复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相连,并且拉杆35与支撑架2的侧壁滑移连接。

结合图3,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39,第二电机39的底端固定在支撑板391上,第二电机39上连接有减速器392,并且第二电机39上固接有与第二电机39同轴的主动轮393,主动轮393的上方设置有从动轮394,主动轮393与从动轮394之间连接有三角带395,从动轮394的轮心处固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转动杆381,转动杆381与从动轮394固接的另一端固接有转轮38,转动杆381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杆396上,固定杆396的一端固接在机架1的外侧面上,回看图1,转轮38的边缘处通过第一铰轴371铰接有摇杆37,摇杆37与转轮38连接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杆36,连接杆36与摇杆37连接的另一端铰接在拉杆35上。

结合图4,滑动杆3中部的上表面上固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上端设置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档线辊a41和档线辊b42,其中档线辊a41和档线辊b42的底端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板4上,并且档线辊a41和档线辊b42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此空隙的大小略大于线缆的直径;档线辊a41和档线辊b42的上端设置有挡板44,挡板4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铰轴441铰接在线辊a和档线辊b42的上端。

固定板4上且位于档线辊a41和档线辊b4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档线辊c43,档线辊c43的两端所对应的固定板4上均固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柱431,档线辊c4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支撑柱431上。

将需要排线时,将线缆穿过挡线辊a41和挡线辊b42之间的间隙至线圈架111上,同时打开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39,第一电机12带动转动辊11转动,转动辊11带动线圈架111转动。

第二电机39带动主动轮393转动,主动轮393通过三角带395带动从动轮394转动,同时从动轮394带动转动杆381转动,转动杆381带动转轮38转动,同时铰接在转轮38边缘处的摇杆37绕转轮38转动,进而摇杆37带动连接杆36运动,连接杆36带动拉杆35做往复直线运动,同时拉杆35带动支架34,支架34带动转轮38沿固定齿条321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使齿轮33带动滑动杆3做往复直线运动,使线缆均匀的缠绕到线圈架111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