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10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变压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三框三柱式非晶合金变压器体铁心与四框五柱式非晶合金铁心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减少了变压器的占地面积、便于采用传统的器身套装方式,可以满足Yy的绕组联结方式,铁心的结构强度增加、有利于实现大容量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的推广应用等。三框三柱非晶合金变压器铁心由外框和两个内框构成,外框包裹着两个内框,形成整体的铁心结构。目前在三框三柱非晶铁心退火处理的过程中采用内外框铁心独立退火,退火后再整体拼装的操作模式,由于非晶体铁心非常薄,在退火后脆度增加,因此在后期拼装工艺中铁心受到外力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碎屑,从而影响铁心拼装后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在退火炉退火工艺不变的前提下将非晶合金铁心整体进行退火处理,降低铁心碎屑的产生,提升铁心的工艺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包含:

吊钩,其上端与行车连接;

与吊钩下端连接的悬挂装置,及,

与悬挂装置下端连接的支撑装置,其用于放置非晶合金铁心;

所述悬挂装置包含:

悬挂盘;

设置在悬挂盘上端的主挂环,其用于与吊钩连接;

设置在悬挂盘四周的第一侧挂环,及,

与第一侧挂环连接的挂钩;

所述支撑装置包含:

支撑架,

设置在支撑架四周的第二侧挂环,其用于与挂钩连接;

设置在支撑架下方的支撑腿。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悬挂盘上设置有镂空部分,其用于减轻悬挂装置的重量。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挂环与挂钩通过尼龙吊带连接。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架为矩形框架,其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梁。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腿为三角铁。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腿与支撑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固定件。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为三角铁。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吊运装置包含多个叠加放置的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非晶合金铁心整体放置在支撑装置上,通过吊钩及悬挂装置将非晶合金铁心吊入退火炉进行退火,退火后将支撑装置及铁心整体吊出退火炉,进而完成非晶合金铁心的整体退火处理,可以减少铁心碎屑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挂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叠加放置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包含:

吊钩10,其上端与行车连接;

与吊钩10下端连接的悬挂装置20,及,

与悬挂装置20下端连接的支撑装置30,其用于放置非晶合金铁心;

所述悬挂装置20包含:

悬挂盘21;

设置在悬挂盘21上端的主挂环22,其用于与吊钩10连接;

设置在悬挂盘21四周的第一侧挂环23,及,

与第一侧挂环23连接的挂钩24;

所述支撑装置30包含:

支撑架31,

设置在支撑架31四周的第二侧挂环32,其用于与挂钩24连接;

设置在支撑架31下方的支撑腿33。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悬挂盘21上设置有镂空部分26,其用于减轻悬挂装置的重量。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挂环23与挂钩24通过尼龙吊带25连接。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架31为矩形框架,其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梁。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腿33为三角铁。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腿33与支撑架3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固定件34,通过该部分的固定,可以使多个支撑装置30进行叠加。

上述的用于非晶合金铁心的吊运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34为三角铁。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吊运装置包含2个叠加放置的支撑装置30,以增加退火炉一次性退火的非晶合金铁心个数。在非晶合金铁心退火过程中支撑装置30随着铁心一起进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吊钩10与悬挂装置20在退火期间不随铁心进入退火炉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非晶合金铁心整体放置在支撑装置上,通过吊钩及悬挂装置将非晶合金铁心吊入退火炉进行退火,退火后将支撑装置及铁心整体吊出退火炉,进而完成非晶合金铁心的整体退火处理,可以减少铁心碎屑的产生。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